医美镜的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原来“美”有共识》,提及时下热议的小学数学教科书插图问题。我急忙找来小学一到六年级的数学教科书,果不其然,不仅封面,全套书里画的老师和学生,全是唐氏综合症的模样。
疫情防控期间,确实有一些小型的医美机构做不下去了,但是疫情是唯一的原因吗?根据亿欧行业研究的数据,2015年-2019年五年间,医美机构的平均生存时长(从开业到关停并转)也只有不到24个月,粗略估计2020年-2021年疫情防控期间,医美机构的平均生存时间并没有显著降低。因此,医美机构做不下去,疫情不是主要原因,可能只是伴生现象。 虽然疫情可以用于医美机构经营不善的归因之一,但大家心知肚明,真正的原因并不是疫情,而是医美行业走向成熟、规范的道路上,自然的淘汰过程。
玻尿酸的话题不好写,因为品种太多。 有人说玻尿酸是医美界的硬通货,我虽然不敢苟同,但是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不管怎么说,它是一张医美的名片,是医美机构的标配。
医美机构在使用设备的时候,时常会面对困惑:五花八门的设备,销售商都在王婆卖瓜,怎样选择呢?有些证照不完善的器械,却可能有不错的效果;有些非医疗器械,却能起到“治疗”作用。有几个问题经常被思考:医疗机构能不能使用非医疗器械呢?是否会面临处罚?医生为非医疗器械站台,是否构成违规?
尽管自主创业是很多美容医生的梦想,其实,并不是所有医生都适合自己创业。 我见过不少医术高超的医生,在自主创业的路上,铩羽而归。
对医疗的消费属性研究是有意义的,它有助于行业政策的制定者有针对性地发布切实可行的法规,让从业者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让就诊者更加理性寻求和接受医疗健康服务。
有所谓,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人,总有老的那一天,让医美老专家们才过退休年龄就离开职业舞台,既不应该,也不值得,是资源的浪费。如果让他们去接诊,就可以将职业生涯再延长10年,甚至更长,将会怎样?
当一个优秀的美容医生并不容易,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对纠纷。很多不必要的纠纷可能导致医生和机构折戟沉沙,给执业信心带来巨大挫折。 如何避免纠纷,已经有无数金科玉律和专业指导。我说的这11条,有些内容可能拿不上台面儿,但是我觉得比较实用。
“来美安这个案子的判决,肯定是错的!”卓小勤十分坚决地说。他是医疗界著名的法律专家,90年代曾在原卫生部参与《执业医师法》、《献血法》、《母婴保健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起草,包括《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
为啥医美圈儿的人特别爱开会?这个问题挺有趣,我琢磨了许久,也没有找到准确答案。或许,医疗美容这个在传统医学圈儿里被边缘化的学科,以及这个在社会评价体系里并不高大上的行业,需要找到各种存在感或认同感吧。 有人说,如果一个人把全国一年的所有会都参加一遍的话,基本上就不用上班了。
“你长得好看,说啥都对”。 这仅仅是段子吗?颜值经济也好,颜值焦虑也罢,高颜值对所有人都很重要,包括美容医生自己。美容医生也需要做医美,谁给美容医生做医美呢?或者说美容医生会选择哪些美容医生给自己做呢?
“诚实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按照自己身体的意愿行事,饿的时候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 上面的句子出自《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男女主人公从20多岁相爱,到80多岁也没能结婚,他们用了50年的时间,触碰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以及相处的方式,但是没有结果。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