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制定并下发了《医疗美容消费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这件事准备了半年多,在业内广泛征求了意见,正式发布后,文本录入了市监总局的合同范本文库。 围绕这份标准合同文本的出台,医美业在征求意见时便有许多反对声音,而且多来自于公立医院的专家。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份示范性的合同文本呢?有人说它是指路明灯,也有人说它是难以落地实施的空中楼阁。还有人认为这份合同可能会引发更多的纠纷,事实果真如此吗?
第一季度数据不但有所恢复,而且同比、环比都增长!在这样的好消息中,医美人喜气洋洋地渡过了2023年的前三个月。 但是多数机构第二季度好景不再。三年流动受限积累的就诊量释放之后,市场颓势降临。我们曾经乐观地预测2023年后市场会温和复苏,但结合全球经济形势的变数,不确定性正在增加。 如果把二季度看成过渡期,那么真正的考验,将在第三季度到来。所以,2023年的7、8、9三个月的医美市场走向,将大致预示着未来趋势,其数据可以看到未来两到三年的曲线。总结而言,第一季度是释放,第二季度是过渡,第三季度是趋势开始,第四季度将确定未来几年走向。
医美人大都对2021年中期市场断崖式下跌记忆犹新,宛如一场噩梦。 不堪回首的一页历史翻了过去,我们是否可以长出一口气?答案是:未必。医美行业里不乏这样的案例,某家机构做着做着,既无天灾也无人祸,业务却断崖式下跌。为什么别人家好好的,自己家却突然变得门可罗雀、难以为继了呢? 事有因果,业务突降必有征兆,肯定经历过温水煮青蛙的过程,只是在量变到质变的那一刹那,才从梦中惊醒。
中台是互联网热词。 不同的中台,有不同的定义。中台是相对于前台和后台而存在的设置,在互联网大厂,有时它只是个概念;在开放型市场中,它则是整合互联网基础服务的集成商,比如云服务、ChatGPT等,这些外部服务在中台上被整合之后,下发给业务终端部门,其使命和价值是不断地向业务终端提供强大的赋能。封闭式中台只为企业内部的业务终端服务;如果是开放式中台,则是向行业的业务终端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中台将互联网的平台能力,以服务的方式向业务端输出,所谓“平台即服务”(PaaS)。它可以让业务端的能力增强,可以处理更多的业务需求。业务终端接受中台服务的目的是降低机构信息化成本,并能够灵活地调动资源,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
医美人表面上很少谈及审丑,但是却将它当作不可言说的工具。按照《道德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前后相随的概念,美和丑是伴生物,互为反面,互相依存。因此讨论医美诊断是审美还是审丑,似乎总是各执一端。 尹林是我敬佩的整形外科医生,现在应该叫他美容外科医生。他擅长作画,随着年龄的增加,画画的时候多,手术的时候少,让人分不清他是医生里的画家,还是画家里的医生。有人说他佛系,也有人说他随意,其实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多年的朋友,我们时常在一起天马行空,讨论问题。 他说他看不上现在医美界里流行的审丑文化,因为干医美的人分不清审丑思维追求的是平均值,属于整形外科;美容外科则应该强调审美,追求人体的美学意义。业内人总爱挑客户外观上的毛病,顺便制造些容貌焦虑,接着开单,收费,过度医疗,然后等着和不满意的客户吵架。
我国的医美业从芙蓉初发到错彩镂金,发展势必要经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以营销为中心;第二阶段:以医疗为中心;第三阶段:以客户为中心。 认识行业的发展脉络,不但能够开阔视野,还能更好地认同医美作为消费医疗的身份终将会被确定下来,并且让我们厘清行业源流,知道她从哪里来,向哪里去。 医美的三段式发展,既有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源于行业的底层逻辑,每一位从业者,都应知、应解。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 《金刚经》 时常听医美业内人议论行业监管的双重标准:民营医美与公立医美仿佛生存在完全不同的政策环境里,甚至不像同一个物种。 这是一种独特的现象,且长期存在,源于特殊国情;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解释为迟早应该对民营医美单独立法。只是“民营”说法,有所有制的成分,鲜有人提及。这一现状有其来处去处,自有必然。
在“医美时尚的形成与演化”那篇文章里,我们讨论了医美时尚的形成与服装时尚的异同。 虽然医美业与时装业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在时尚风潮的表现上看,并不逊色,只是影响范围不如时装业那么深远而已,但底层逻辑相通。 作为消费医疗门类,医美本质上还是医疗,所以在传播方式上受限,无法像时装业那样可以大张旗鼓地发布广告与花样传播。医美时尚的传播有其自身的规律,知识负载量大,信息不对称,因此,医美时尚本身就是传播,它一旦形成时尚,用网络传播学观点诠释,就是医美本身的时尚属性,让其自带“话题属性”,具有“传媒偏好”体质。 消费者需要“祛魅[ 或称“除魅”,在社会科学中是指在现代社会消去神秘主义(魅惑力)的表面并把文化合理化,这个概念最初由马克斯·韦伯借用弗里德里希·席勒的理论来描述现代化、官僚化的世俗西方社会,在这种社会中自然理解能力比信仰更有价值、过程都以合理的目标为方向,与韦伯所说的“这个世界上遗留着好的迷人的花园”的传统社会相对立。]”的医美真科普,但是受到“知识诅咒[ 我们一旦知道某种知识,就无法想象不知道这种知识时会发生什么,我们的知识“诅咒”了我们。我们很难与他人分享这些知识,因为我们无法轻易摸透听猜者那一方的心理状态。]”的影响,没有几个医生能做好这份科普工作,所以披着“时尚”外衣的医美科普的“二道贩子”们粉墨登场,他们成了一部分医美时尚的代言人。这种被绑架的“时尚”话语,时常会将医美时尚带偏。 医美已经从少数人的高端消费走向大众,从精英美学走进了大众日常生活美学,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时尚的土壤,所以,医美时尚对消费者影响巨大,深入了解时尚传播方式与路径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建立与消费者的关系,这对医美营销推广意义重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所谓功夫在诗外。
联合丽格走过了第一个十年,一路风雨,一路坎坷;跌跌撞撞,有得有失。 在即将开始第二个十年的时候,我们开了一个大会。这样的大会,五年前开过一个。会议开得很成功,难得有机会让这么多合作伙伴聚在一起,特别是三年疫情,许多人之间并不认识,让大家感受一下集体的氛围十分必要,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瞬间。 我是个参与者,也是观察者。在这种特殊的场合里,发现许多一同走过五年、八年或者十年的合作伙伴们身上,出现了些许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带有时代的印迹。 《道德经》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重新出发之际,如何解决宏大叙事和务实做小事的关系,如何做到既能抬头看路,也能低头拉车,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冷静思索的事儿。对一家医美机构而言,从宏观角度,与行业演变的关系是什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医生创业?从微观角度,怎样为医生做的更多?我们自己应该如何改变?
人们对医美消费者的人格特质并没有太过深入的研究,但是作为一种“极端”的消费行为,即通过医疗手段实现的消费过程,同时也是一段心理过程,消费者的人格特质又直接影响心理活动,因此对医美消费者人格特质的关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美界是否存在潮流美学概念?作为精神消费诉求的医美在人体上形成的审美改变,是否应该具有潮流般的周期变化?
《狂飙》曲终人不散,茶余饭后全是高启强。按照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热播影视剧能影响舆论,从而塑造群体无意识。因此,《狂飙》的热播加热议,让人不禁有一丝担忧:为何剧中的企业家基本都是黑恶势力,他们发财靠的不是自由竞争,而是官商勾结;而且剧中提到医美贷的时候,警察安欣说:医美与黑社会蛇鼠一窝。 排在第二位的另一部剧是《耀眼的你啊!》,以医美业为背景,好在里面的医美机构并不是黑医美。好些人说这部医美背景的都市情感剧跟在《狂飙》后头扑了街,但我却挺喜欢看,因为里面的医美机构名叫“丽佳联合”,虽然别扭,却似曾相识,它还有一个竞争对手好像叫“莱美”。 据我所知,医美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作品的背景,今年还会有医美题材的连续剧开拍。这是医美已经真正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证据,成为消费领域里一个不可或缺的话题。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