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活在世间,本身就是各种幸运和机缘巧合的结果。生存的基础是少犯错误,人类的23对DNA,有30亿对碱基,但是只有大约22000个基因,所有碱基里面只有不到10%是有效的编码。那么剩下的那些是什么?科学家推测是“纠错”系统。 思考医美商业模式,要关注如何避免误区。医美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不仅缺乏被大多数人自觉遵守的规范,也没有统一行业共识。不可避免地走上法律法规完善与严控监管之路,这是我们最后的避难所。 学好三年,学坏三天。人性在利益上非常脆弱。只要职业良知躺平,囚徒困境与破窗效应自然涌现。 在纷乱中人们会模仿榜样,却会陷入幸存者偏差,呈现巴纳姆效应。但是,强大的路径依赖的力量,让人们在整体滑坡的时候,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 上面提到了四个思考模型,是重要的认知工具,思考消费医疗商业模式时非常有用。
2023是双春之年,年头年尾各有一个,从阴历上看,正月十四和腊月廿五都是立春,中国老话儿说:两春一冬,黄士成金;还有双喜临门的说法;下一个双春年,得等到千年之后的3283年了。故此,今年可谓是千载难逢的吉利之年。 医美人自然也希望今年能交上好运,从趋势上看,这是大概率。重要的是,谁的认知到位,且准备充分,谁就能收获更多。 医美机构如何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这个话题历久弥新,无论是大型机构还是医生创业,如何深挖竞争优势的护城河?怎样应对疫情后行业与市场的变化?都将是2023年要经历的考验。 医美机构的长期竞争优势,千头万绪,归纳起来,无非有三种:一是供给侧优势(技术优势),二是需求侧优势(锁客能力),三是规模化经济效应。 结合疫情后的医美市场与政策演变,我们可以归纳出2023年的四个医美关键词:合规化、精细化、协作化、再平衡。除去合规化是行业发展与强监管之下必然经历的过程之外,其他三个关键词都可以在讨论长期竞争优势的话题中,找到对应关系。
我们思考消费医疗的底层逻辑时,常常陷入思维混乱。 消费医疗的特殊性在于浑身上下充满矛盾,想要自洽,就无法统一;想要统一,就无法自洽。但是消费医疗本身又可以解释,可以理解,可以运行,可以发展。就像爱因斯坦所言: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是它是可以理解的。
一份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在2023年元旦这天发出的指导意见,在医美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文件名为《新冠疫情时期整形美容医疗风险管控指导意见》。
如约而至。照例要看看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做时间的朋友,时间与每个人是公平而均衡的存在。 来到第9个故事,乍一看到微雕这个小标题,心头一惊,今年这是要说说医美了么? 其实不是。他说的是关于文字的雕琢。 微雕这个词,作为医美业2023年的关键词,也不错。
各位尊敬的股东医生、医护同仁、合作伙伴们,亲爱的同事们,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三年疫情之后,带着不可磨灭的集体记忆,迎来了十分确定的未来——2023,它不仅仅是新的一年,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就在全社会淹没在奥密克戎的第一波冲击之中的时候,2022年12月19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出了新版《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我们将其称之为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也不为过,它让我国的外科手术分级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 做出这一调整的官方解读是:既往与医疗机构级别挂钩的手术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此,国家卫健委宣布:2012年8月的《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试行)》中的“手术分级及授权管理”规定作废,新的《办法》从颁布之日起生效,也就是说2022年12月6日及以后,适用新《办法》。
我看电视剧的时候,常为那些过度医美或整形失败的演员痛心。这些演员演技可能不错,但医美过度的面容让她(他)们看上去很奇怪,甚至诡异。如果肉毒素注射的位置不对,或注射量过多,则让脸部表情显得僵硬,还可能发生扭曲;如果下巴垫得过长,整个面部的比例失调,就如同戴了个面具;还有那些注射丰唇的女演员,嘴唇总让人以为是被烫肿了。过度医美给演员们带来的视觉后果是显得呆傻。
时尚(fashion)本是服装业的概念,字面解释是符合潮流的、被大规模群体接受的流行风格,也包括风气和习惯。 按消费心理学视角解释,时尚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个社会群体中普遍流行的,并为大多数人所仿效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既有物质方面,也有精神方面。 从大众文化、消费主义、社会心理学等视角解读时尚非常有趣。一旦研究多了,就会发现:时尚是一个“大词”,边界模糊、内涵丰富,是社会群体认知和个人生活方式的黏合剂,制造了统一,也制造了差别。 医美被贴上时尚的标签,并不一定总是从“时尚”中得到好处。反而,因为时尚与消费密切关联,所以医美的消费属性逐渐侵蚀医疗属性,让医美从“医疗的”变成了“时尚的”、“消费的”,从有闲阶级的消费到普罗大众的消费,其间的陡然变化让人意想不到。本文从多个视角管锥医美时尚的形成和演变,浮光掠影,一叶知秋。
疫情防控放开之后,真正的谷底到来了。 人们习惯了三年的防控生活,乍一放开,必然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惊魂未定的人们反而不如动态清零的时候那么愿意出门;尽管奥密克戎已不那么可怕,但是感染冲击波是必然要面对的,第一波之后,还可能会有越来越弱的第二波、第三波,真正回归正常,应该是明年开春的事。 眼下的两个来月,医美业要面对的是黎明前的至暗时刻。
对医美机构的创始人而言,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拿财务投资人的钱,即向投资人出让少数股权,目的是吸纳资金以支持公司发展,这种方式叫“股权融资”。我们时常看到的A轮B轮之类就是这种模式。另一种是创始人直接将控股权甚至全部股权卖给投资人,实现获利走人,从买方的角度看,这叫“并购”,投资人出于战略考虑,要亲自下场参与医美机构的运营。 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医美集团,可能既是股权融资交易中的融资方,将所得资金用于业务发展,同时又成为并购交易中的买方。结合中国医美行业的现状,这样的医美集团既包括在行业内打拼多年的上游厂商或中游机构龙头,也包括看好医美赛道,想通过并购一些中小型机构进行产业布局的其他行业的投资人。
有句话在网上流传甚广:前些年靠运气挣的钱,这几年靠本事赔光了。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医美业火的那些日子,赶上了好时候,其实就是赶上了经济周期的峰值,让现实生活里流传着金庸笔下走狗尿运掉山沟里学成绝世武功,然后包打天下抱得美人归的浪漫主义故事。如今那种敢于折腾就能胜利的认知成了历史,我们需要面对现实。不过也没必要心灰意冷,了解了统计学上的周期率,还是可以重拾信心。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