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孩子天生就会玩(节选) * “游戏”是什么? *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孩子的工作就是玩!” * 爸爸妈妈要如何陪孩子“玩” 《游戏养育——在游戏中发现孩子的天性与潜力》,作者郑如安、刘秀菊
新栏目,为大家读书。没有那么多废话,精彩的好书片段,直接分享。 首先登场的是《游戏养育——在游戏中发现孩子的天性与潜力》,作者郑如安、刘秀菊。 游戏是孩子最自然而原始的语言,而这本书可以帮助家长通过游戏这个语言去真正的理解孩子、从而更好地支持孩子的发展。特别难得的是,这本书非常地亲切又实用。 “让家长可以知道孩子哭闹与开心背后的真正原因,让不会表达的孩子心灵受到呵护与培育,这是我写本书的初衷,也是从业二十多年一直没变的信念。”——郑如安
* 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不是心理老师一个人的事 * 很多时候,孩子有特殊教育需求,往往没有被识别和支持 * 音乐、艺术、运动,对人的心灵有疗愈的作用 * 青春期是人生中压力最大的时期之一 * 没有一个孩子不把父母的话放在心上,即使他表现得满不在乎 * 有一百多万“零钱”的小男孩 * 每三个月就要换最新款手机的“问题少女” *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永远是父母
* 当我们接受“妇女节”,接受女性特质作为自己的优势 * 平等的讨论和交流,支持了思辨能力的成长 * 父亲对家庭的投入,影响了我的择偶观 * 退学事件:父亲很震惊,但最终支持了我 *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都有独特优势 * 其实,我们身上所有的“好”与“不好”是一体两面的 * 当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不要忽略自己的感受,是改变的关键 * 不断成长进步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 成长中不够完美的地方,是我们活出自我的空间
本期继续分享《如何学习》。作者是美国科学报道记者本尼迪科特·凯里( Benedict Carey)。这本书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总结出人类学习的规律,进而提炼出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七大策略。全部播客内容分为上下两期。 基础策略关乎“输入”,高级策略关乎“输出”、关乎创造! * 七大学习策略之三:孵化与顿悟 > ——遇到难题别死磕,先点燃大脑引擎 * 七大学习策略之四:渗滤,大脑的酝酿 > ——把大项目化整为零,并刻意在困难的地方停下来 > ——场景应用:准备演讲、写论文、追帅哥! * 七大学习策略之五:交替练习 > ——换着花样地刻意练习 * 七大学习策略之六:知觉训练 > ——大脑的“隐藏超能力” > ——闪卡有用吗? * 七大学习策略之七:聪明睡眠,躺着也能学 > ——根据考试科目选择睡眠策略(误) > ——熬夜鸡娃?不如让孩子多睡一会儿吧
本期分享一本我们俩都特别喜欢的书——《如何学习》。作者是美国科学报道记者本尼迪科特·凯里(Benedict Carey)。 这本书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总结出人类学习的规律,进而提炼出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七大策略。全部播客内容分为上下两期。 * 关于学习,你焦虑吗? * 从整个人类进化史的角度来看待“学习”,传统的课堂学习是反人性的 * 大脑工作的基本原理:一、场景记忆 > ——只会啃书本就太低效啦 * 大脑工作的基本原理:二、遗忘 > ——锻炼你的记忆力,聪明地复习 * 七大学习策略之一:分散式学习(不挑环境,化整为零) > ——挑战:如何随时随地进入专注状态? * 七大学习策略之二:自我测验(带着问题学习) > ——最好的学习就是用学到的东西去解决问题 * 尊重学习规律,拼音零基础的小学生,一个学期下来正常跟上没问题!
* 谷爱凌实在是太幸运了!因为她没遇到我这样一个妈 * 第一关就GAME OVER:滑雪天赋没机会被发现 * 第二关挑战升级:有了主线道路,孩子还想“不务正业”,你支持吗? * 什么才是有意义的生活目标? * 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事情,获得成就感,从而形成自驱力的良性循环 * 当父母被“打败”,你还会支持孩子吗? * 其实我们无意中已经折损了天才:忽视与限制;打击否定;附加太多压力 * 单亲家庭不一定是孩子发展的阻碍 * 享受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管别人怎么想呢
> 假期太美好,不想上班上学! * 启动效应:不要要求自己一秒钟就能元气满满 * 启动器1号:帮助孩子建立时间意识 * 启动器2号:建立对新学期的愉快期待!不妨约同学一起玩 * 启动器3号:回顾假期的难忘时刻,好好告别 * 启动器4号:调整作息和饮食,由外而内恢复节奏感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看成一种关系。关系是互动的,可以调整的。 我爱假期,假期爱我;我爱生活,生活爱我!
萌娃来拜年! 小元宝:祝大家虎年大吉、虎虎生威、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小柚子:新年快乐、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开心过大年! 嗷呜~~~
* 想到过年,就带出了很多温暖热闹的童年回忆 * 年夜饭,南方北方大不同 * 鞭炮,记忆里的年味儿 * 过年走亲戚,是我关于“家族”的启蒙印象 * 年味淡了?因为我们过得更融合了! * 春运路远也要赶回家,值得吗? * 吉祥话里的积极心理学 * 当我们长大,有机会重塑一个自己更想要的春节回忆 * “原来爸爸妈妈也有小时候”
> 特邀嘉宾:阿喆,两个男孩的父亲、资深儿童游戏治疗师 * 爸爸也很重要?必须的! * 产前焦虑:爸爸妈妈大不同 * 伴侣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 妈妈的“看门人情结”可能无形中把爸爸推开了 * 爸爸工作忙,还要参与育儿吗? * 大众对于爸爸和妈妈的期待值太不一样了 * 做爸爸的小期待:和孩子玩在一起 * 咨询师观察1:“没有父亲”的家庭里的孩子 * 咨询师观察2:爸爸觉得我家孩子没问题呀 * 咨询师观察3:新一代年轻爸爸的育儿参与度越来越高 * 锦囊1:锻炼好身体 * 锦囊2:主动沟通、保持沟通 * 锦囊3:给爸爸单独带娃的机会 * 锦囊4:培养爸爸独家的育儿绝招
> 关键词:少说少管,以身作则多阅读 * 目标没完成也没关系,关键是有方向地行动起来 * 女儿打羽毛球摔拍子 * 不妨把困惑如实与孩子交流 * 那个奇妙瞬间,妈妈肩上的压力卸下来了 * 把孩子的责任交还给她,她也接住了我 * 秘诀:培养孩子讨价还价的能力 * 女儿手上的湿疹,长成了我“做妈妈”这个皮肤上的瑕疵 * 唠叨太多没有用,反而伤害了亲子关系 * 看到孩子“不肯改变”背后真正的需要 * 每一次放手都是冒险 * 真正留在我们心中的力量,是父母的无条件支持 * 做父母的,对孩子好好说话有多难? * 日常压力场景:早晨上学快迟到了! * 有平板电脑和动画片,谁还要阅读? * 做好自己,比一味给孩子提要求更重要 * 进步的过程往往是螺旋上升,有点反复很正常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