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播客围绕“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这一命题展开讨论,重点探讨了亲密关系中误解的成因及如何避免内耗。核心观点包括: 1. 误解的普遍性:误解源于“无动机偏见”(非恶意的预设),尤其在亲密关系中因高期待而加剧。 2. 亲密关系中的误解机制:借用荣格的“阴影投射”理论解释——人们将自身不愿接纳的特质(如脆弱、依赖)投射到亲近者身上,导致误解实质是对自我不接纳的转移。 3. 应对策略:觉察偏见,放下“被完全理解”的执念; 区分表达意图与他人解读,不为所有误解负责; 通过自我对话(如日记)稳固内在价值感; 运用非暴力沟通框架(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减少误解。 相关研究支持 1. 误解的心理学基础透明度错觉(Illusion of Transparency):人们高估他人理解自己意图的能力,导致沟通落差(Gilovich & Savitsky, 1999)。 基本归因错误:他人行为常被归因于性格而非情境,加剧误解(Ross, 1977)。 2. 荣格的阴影投射理论阴影(Shadow)作为潜意识中被压抑的负面特质,投射到他人身上会引发冲突(Jung, 1959)。实证研究表明,对伴侣特质的厌恶常与自我接纳度低相关(Schimel et al., 2008)。 3. 非暴力沟通的有效性强调观察而非评价、表达需求而非批评,能提升关系满意度(Gottman, 1999),并降低防御性反应(Rosenberg, 2003)。 4. 自我确认与内耗缓解通过自我反思(如日记)强化内在价值感,可减少对外部评价的依赖(Steele, 1988),降低焦虑和抑郁风险(Pennebaker, 1997)。 5. 最后,我还想说,其实表达的目的从来不是消灭所有误解,而是即使知道会被误解,我们依然愿意诚实面对自己。每次尝试都是靠近真实自我的一小步,希望这些方法能陪你更轻松地走在自己的路上🌱 (如果需要,我可以再把正念部分扩展成单独一期播客脚本哦!)
临时起意录制的博客 没有任何文稿、没有计划、它就这样发生了,只是发生。 我们谈论近期有关于近期的状态,从一些无关紧要、鸡毛蒜皮的生活里剥离一些生活哲学。 这是一种对抗无聊生活的方式,我们需要倾听,也更需要诉说。 关于这个世界,我们如何对待这个世界,又该如何生活。 关于我们自己,我们如何最大程度的感知和体验这个世界。 只有你自己会有答案。 如果你也有所感想,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下自己想要探讨的问题,或者倾诉你想要倾诉的感受。 让我们都充满力量和学会如何爱自己。
《具体地爱,真实地活:如何深度体验这个世界》 我们总说“要热爱生活”,但究竟如何落地?爱世界不是抽象的宣言,而是藏在具体的选择里——一片落叶的纹理、一次陌生的对话、一杯咖啡的温度,甚至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需要新鲜感的人,我需要那种AHA moment。 需要建立更深情感的链接。 不然我会失去对这个世界的感知力, 会成为社交疲倦者。 所以我会在本期节目谈论: 🔹 打破“感官麻木”的练习——重新激活你对细微之美的觉察力 🔹 如何用“初学者心态”重构日常(比如像孩子一样逛超市) 🔹 爱的具体化清单:从“感受到被爱”到“主动去爱”的转化 🔹 为什么“允许自己讨厌某些事物”反而能更真实地热爱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活的褶皱后,依然能为一道晨光心动。 如果你愿意,也留下你的aha moment 吧~
我们如何定义”窄“? 我们究竟是物理层面上变窄了还是心理层面上变窄? 又如何在这个社会生存? 保存自己的初心,不被世俗所干扰。明白世间的规律规则,顺势而为。 如果有那么一刻,你感受到自己不那么像自己了。 那么可以试试收听本期节目。 今天,就在此刻,赦免你自己吧。世界不会因此崩塌,但你的灵魂会因此得救。
关于这个宏大的话题, 我们为什么而活? 在这个信息横流的时代,我们究竟要怎么活才能让自己满意呢? 也许在不同的阶段,经历不同的人生,我们对追求的定义会有所不同。 本期视频是阿雪和Sherry对自身追求的整理。 希望各位听众朋友们也可以留下自己所追求的“那件小事”。 00:00 两人对于人生追求、工作感悟及成长阶段探索的回顾 09:54孩童期、青年期与成年期的自我探索及追求 12:32 关于不同时期需求及信仰追求的探讨 15:11 探讨以半生经历规划人生“建筑”及目标实现方式 17:44 我们个人对于目标及追求的探索 22:44 探讨人生追求与自洽面对生活
身为90后的我们,看似叛逆,但似乎也在被父母的重重安排下开启了一段人生。 与此同时,父母们也同样面临了心理上的压力:”想放手,却放不下“。 -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就被赋予或者承载了父母对我们的期望“。 -”允许你有自己,但前提是得有传统意识继承,理解新事物,但畏惧尝试新事物“
太久没有更新了!都有一点生疏,先完成再完美。 但关于这个话题,很多平台有已经有谈及。 我们再说养自己的时候,是基于目前的认知而将自己当小孩子去对待。 我们对待小时候的自己是如此的宽容,长大后我们却很苛刻。 为了追寻社会制度而成为社会人,要求自己达到体重目标,或者赚多少钱,但我们真的是否开心呢? 又因为工作,总是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成为网络上精致的人们。 所以,我们浅谈一下,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是如何好好养自己的。
“如果现在让步,我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次争论。我会失去对自己思想的掌控权。这就是要求我付出的代价,我现在明白了这一点。父亲想从我身上驱逐的不是恶魔,而是我自己。”原生家庭对于我们来说,有时是闭口不谈的挣扎与苦痛,有时是给予内心最温暖的力量和治愈的港湾,每个人的家庭都存在不同的相处之道,而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之上,难免会有与父母面红耳赤争吵、歇斯底里的吼叫、甚至是张牙舞抓的发泄时刻. 曾经的我们,或许会有一万次想要逃离原生家庭的念头,可现在的我们,还是如此吗?
这是洋葱自我修行第一期节目,而在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婚姻。 “婚姻”在现代好像成为一个不是那么美好的词。 我也曾经以为我可能不会结婚,因为自由和结婚在我的认知里面有着紧密联系,并且是不相容的存在。 而多一个人的存在也许对自己的生活是更好的,也有可能是重大的风险。这个赌注,我没有勇气。 直到2023年,拥有更加强大的自我和爱的我,准备跨入婚姻的殿堂... 关于【洋葱自我修行】 【洋葱自我修行】是一档由洋葱疗愈空间主办,主理人阿雪和Sherry创作和持续分享小小观点和见解,在未来的路上陪伴大家一起【自我探索】和【自我疗愈】的一档讨论节目。 帮你疗愈日常生活中的不安和疑惑,探索不一样的自己。 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幻想,留学经历,观察他人等等有意思的故事,会在这里发生。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