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秋玲姑娘天下大同的社会愿景(二)

听社区说|看见中国真实的社区

这一期和秋玲大聊当下的上海居委会、上海社区。 和网上传播的不同,上海居委会是全国基层管理水平最好的,所以垃圾分类才得以在上海推行落实。 大家不知道的是,上海居委会光日常工作就至少有四百多项。而且上海的居委会的组织架构涵盖老中青都有,团队架构是相对合理的。但居委会的认知提高,这是全国基层的困境,很困难。 身处系统之内,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个体觉醒后要有所作为依然有程序正义的困境。有身份的限制更不由个体意志来决定怎么做事。 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允许犯错的社会当中,有一定的容错率。而不是都要表演得十全十美,或者逼着自己、逼着别人不犯错。 社区的责权主体是居住者们,居住者们需要成长起来,意识到自己是主人。居住者之间的租户、业主的差异,本地人、外地人之间的差异,是需要通过不断建立信任关系消弭磨合的。 如何更好地融入社区,是大家共同面对的课题。 社区体感较好的居住者们,通过一次次练习大家共同协作,就可以具备抵御风险、扛过特殊时期的能力。 这是一个不断练习使得居住者群体具备共识、共同行动的过程。 最后强调,居委会本身对于居委会和【居住者为责权主体的社区】之间的边界是模糊的。但是,社区的边界明确是规避风险的基本意识。 所以,在社区层面的困境,解决方案还是在居住者群体身上,居住者们需要成长起来,承担作为主人的角色,协同好各方力量。

59分钟
86
3年前

008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秋玲姑娘天下大同的社会愿景(一)

听社区说|看见中国真实的社区

吴秋玲,闽南姑娘,泉州人。Upbeing 创始人。 浸润于闽南文化中,挑剔环境是否可以更宜人些,从而逆向思考自己想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有没有一种可以生活得不错,人又平和、舒适的方式? 秋玲开始探索,一点点定义自己想要的生活愿景。 第一站选择大学到了江南,无锡。大学期间世界各地游学,尤其是在印度做志愿者期间,被印度自由散漫的无序状态磨练出一身无敌协调能力,也被印度社会自然生发随时随地随机熏陶出对社会到底是如何组织起来的思考。 同时也开始思考,志愿者只是接受安排,而非自主决策、自我驱动是不是一种资源浪费? 第二站选择工作到了上海。计划用3到5年时间实践,帮助个体成长自我驱动起来,群体互助通过协作实现合作,自发组织起来落地到真实场景(社区)中实践。 落地的社区选择了定海社区,这是一个城市遗忘的角落,面临拆迁。 秋玲很喜欢这样形态的社区,居住者多元,居住的房子很有特色,虽然没什么资源,但政府释放出空间来,得以运营一个社区睦邻中心(公共空间)外可以做社区运营的诸多实验。 实际运营社区的过程中,发现最多的精力是放在协调社区各个利益相关方以及协调社区冲突中了。 如何去激发年轻人回归社区? 社区外部的年轻人们是如何协作起来的?落地到社区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儿? 社区的利益相关方诸多,Upbeing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是如何和利益相关方实现协作的? 欢迎收听下一期。 欢迎添加社区运营小助手13861478011.

58分钟
99+
3年前

005期:大墨雨,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听社区说|看见中国真实的社区

大墨雨新村民,婷婷。 十年社会工作,接触社会不同人群的过程中对学习的理论怀疑愈深,决定从改变自己开始。 寻找到大墨雨这个村子,落地实践来发展一个小而美的具备自我可持续发展功能的社区。 大墨雨,纯彝族村落,位于昆明西郊,距离昆明40分钟车程。 村里有100多栋百年老宅,经历村民们的居住形态的转变,还有一千多新老村民居住。 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婷婷跟随着宇宙能量的指引选择租了这里的老宅子,改造老宅,探索永续生活方式,改变自己。 更吸引来100多位新村民探索生活转型的支持方式,更有政府投入一千多万改善了村里的公共设施,更有村民们成长起来和外部相互合作获得认同,创造增量价值。 婷婷说,慢,才是快。 00:47 2015年google map搜到大墨雨这个村子。 01:52 整个村子因为无人问津完整保留了下来。 03:06 大墨雨符合婷婷对形成一个小而美社区的设想。 04:49 大墨雨很普通,低调,并不符合“完美”“高大上”这类词的描述。 06:45 大墨雨并不是一个完全空心的村子,决定居住到村子,得到了本地村民的支持。婷婷开始在村子里依循本地的节气、本地的智慧,实践永续理念,看到理论和实践的差距。 08:34 实践自然建筑,修复老宅用天然的可回归自然的材料,探索永续食物。 10:32 婷婷谈如何和村子内部建立信任关系。这是做社区的第一步。 13:49 老宅修复向全世界招募60名义工。传统村子信息传播快,修房子现场成了社区公共空间,当地老年人分享本地造房子的技术,外国人带来他们的技术,内外融合,形成了良好的信任关系,良好的社区氛围也形成了。 16:39 婷婷认为老宅成了一个共同参与的平台。思考是不是可以作为一个枢纽,不是一个狭窄的空间。 20:04 婷婷何许人也?普通人。 23:31 婷婷的改变是从【怀疑书本上写的没有实践是否成立】开始的,一方面决定要把相信的东西活出来,另一方面看到了传统社会服务是不可持续的、需要有更健康的生态去支持个体可以不需要依赖外部而自然生长。 24:39 外界有很多宏观大局,越宏观个体越无力。大浪潮也好,集体意识越好,都是从每个人的改变开始的。 25:44 城市,钢筋混凝土森林,人是机械存在的。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断裂的。 27:54 老宅修复好后,探索自然生成的生态食物,开发体验课程,解决生计。 30:19 目前新村民有100户。来村里是来生活的,不是来做商业项目的。 34:58 经历疫情,婷婷家生意爆满。 36:14 2020年五月开始,开放老宅,提供食物等接地气的服务。日均接待200人。 38:41 本地村民慢慢加入团队,共同用本地生态食材研发食物。外国人来了品尝到面包,称赞完全不亚于欧洲的面包。甚至更好吃。客人们很感恩这个村子的生产者,终于可以吃到非千篇一律工业化量产的食品,是有温度的食品。有温度的食品有疗愈功能。 40:44 用食物链接了更多人。 42:22 开发深度体验的课程和活动,为想转变生活方式的人提供支持。 44:36 慢才是快。 46:03 来合作,而不是竞争。联结内部和外部,而不是占有。 48:00 政府出资一千万改造村里的公共设施。 53:58 村里年轻人回归,寻找谋生方式。不用去城市里打一份不知道为什么要打的工。 55:09 如何面对世界的动荡和无常,如何掉入幻象中识别不了全局而保持理智? 56:57 找到自己的初心,疗愈好自己,世界也在经历这个过程。

61分钟
99+
3年前

004期:入赘河南的谭波,看见河南乡村

听社区说|看见中国真实的社区

谭波,重庆人入赘河南,做了河南女婿。这个村子在新乡卫辉,叫纪庄村。有着悠久的种植小麦的历史,南边太行山,古村落古建筑林立,孟姜女河卫河环绕交汇处就是纪庄村。 00:16 谭波的自我介绍。 03:33 了解下纪庄村吧。 04:40 每个村子有一座庙。 08:34 走访河南生态合作社、公司、生产者。 12:46 一块月饼是如何炼成的。 19:56 2021年村庄遇到了洪灾。 23:16 谭波夫妇在村里做洪灾防疫的传播。 23:54 因为友邻Market发起的【购买代替捐赠】,中秋节让村里家家户户吃上了月饼,认识了谭波夫妇。 26:33 洪灾时把妇女儿童送到安全的地方,男人们留下保护村庄。 29:06 比干庙的历史可追溯至商朝。 30:04 秋收家家户户子女得回村里帮忙,上班也要请假回来。 37:08 村民很难自发横向形成链接实现组织化。 47:31 在洪灾期间拒绝捐赠,友邻Market的支持可以接受,用购买代替捐赠,各方都获益。 50:47 友邻Market的两位亲友支持建石磨坊,钱算借的!无息借款。 56:09 抵利息的方式是用生态种植的小麦面粉,还有蔬菜水果哦!谭波说,不是需要钱来解决问题,而是感受到被信任、持续的支持而产生了持续行动的动力!那么,让我们期待今年中秋节故乡良食(谭波夫妇俩创办的生态品牌)的月饼吧!

58分钟
91
3年前

003期:她在漓江边开了个社区餐厅,守护孩子们成长

听社区说|看见中国真实的社区

番茄,成艳蕊。桂林阳朔兴坪镇镰刀湾村的村民。 村子原名回龙村,因绕漓江蜿蜒得名,现在改名叫镰刀湾村。村子有一百户,约500人。坐落于半岛,进出都需坐轮渡,村里没有幼儿园没有小学也没有公共空间没有公共活动。 好在,番茄来了,开了家社区餐厅。 00:16 番茄何许人也?嫁到村里的外地媳妇,因为喜欢这里,在这里遇到了相爱的人。 01:05 给大家介绍下镰刀湾村。 03:43 村民们的生计主要靠务农,村庄有上百年历史,主要种植老树柑橘、沙田柚。 04:39 番茄一家决定开社区餐厅。 07:41 建造社区餐厅的过程,社区互助的氛围慢慢起来了。 09:07 村民们帮助番茄一家建造社区餐厅,番茄则经常带着村里的孩子们组织各种活动。番茄喜欢和孩子们相处,陪伴孩子的过程治愈着自己。 09:47 番茄一家决定把社区餐厅的二楼作为社区公共空间。 12:43 2018年6月底餐厅开业。绿芽基金会支持村子的半乡学堂也开啦! 13:26 半乡学堂,支持妇女开展女性、儿童的活动,支持生态农业的普及、支持女性创业。 15:26 在乡村,每个妇女能发光,每个孩子都有梦想。 15:37 村里的女性第一次走出去学习,走出镰刀湾。 18:59 出去学习的女性回到村里召开了第一次村妇女大会。 20:30 村里的女性写观点表达需求,女性自由表达的开始。 26:04 村民们组织化的过程,看起来是活动活动,心情好,随着信任关系的建立,慢慢形成共识。 28:51 社区发展的逻辑,是居住者觉醒从而行动,去创造自己需要的社区。 31:27 村民们齐心合力举办了第一届村民联欢会,联合几个村子,村委、村长、妇女主任们大力支持。一次成功的社区行动,每一位参与者都贡献力量。 35:40 村民们走出去学习第一次听到“社会性别”,回村后开始组织性别活动。 37:13 2022年元旦村里女性的成长,从30%到80%。 39:59 十二年生态种植的探索过程。 41:55 老一辈种植其实也是生态种植,后来追求快,来钱要快,才开始用化学用药等等。 42:49 向村里的老人家学习,如何就地取材用当地的土方法种植。 49:30 社区餐厅口碑好,食材安全,制作食材的调味品都是有机标准。 51:06 社区厨艺大赛,发现老年人的价值。 53:03 老人家感谢番茄,这辈子都没获得过认同,现在有了。

57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