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墨雨新村民,婷婷。
十年社会工作,接触社会不同人群的过程中对学习的理论怀疑愈深,决定从改变自己开始。
寻找到大墨雨这个村子,落地实践来发展一个小而美的具备自我可持续发展功能的社区。
大墨雨,纯彝族村落,位于昆明西郊,距离昆明40分钟车程。
村里有100多栋百年老宅,经历村民们的居住形态的转变,还有一千多新老村民居住。
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婷婷跟随着宇宙能量的指引选择租了这里的老宅子,改造老宅,探索永续生活方式,改变自己。
更吸引来100多位新村民探索生活转型的支持方式,更有政府投入一千多万改善了村里的公共设施,更有村民们成长起来和外部相互合作获得认同,创造增量价值。
婷婷说,慢,才是快。
00:47 2015年google map搜到大墨雨这个村子。
01:52 整个村子因为无人问津完整保留了下来。
03:06 大墨雨符合婷婷对形成一个小而美社区的设想。
04:49 大墨雨很普通,低调,并不符合“完美”“高大上”这类词的描述。
06:45 大墨雨并不是一个完全空心的村子,决定居住到村子,得到了本地村民的支持。婷婷开始在村子里依循本地的节气、本地的智慧,实践永续理念,看到理论和实践的差距。
08:34 实践自然建筑,修复老宅用天然的可回归自然的材料,探索永续食物。
10:32 婷婷谈如何和村子内部建立信任关系。这是做社区的第一步。
13:49 老宅修复向全世界招募60名义工。传统村子信息传播快,修房子现场成了社区公共空间,当地老年人分享本地造房子的技术,外国人带来他们的技术,内外融合,形成了良好的信任关系,良好的社区氛围也形成了。
16:39 婷婷认为老宅成了一个共同参与的平台。思考是不是可以作为一个枢纽,不是一个狭窄的空间。
20:04 婷婷何许人也?普通人。
23:31 婷婷的改变是从【怀疑书本上写的没有实践是否成立】开始的,一方面决定要把相信的东西活出来,另一方面看到了传统社会服务是不可持续的、需要有更健康的生态去支持个体可以不需要依赖外部而自然生长。
24:39 外界有很多宏观大局,越宏观个体越无力。大浪潮也好,集体意识越好,都是从每个人的改变开始的。
25:44 城市,钢筋混凝土森林,人是机械存在的。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断裂的。
27:54 老宅修复好后,探索自然生成的生态食物,开发体验课程,解决生计。
30:19 目前新村民有100户。来村里是来生活的,不是来做商业项目的。
34:58 经历疫情,婷婷家生意爆满。
36:14 2020年五月开始,开放老宅,提供食物等接地气的服务。日均接待200人。
38:41 本地村民慢慢加入团队,共同用本地生态食材研发食物。外国人来了品尝到面包,称赞完全不亚于欧洲的面包。甚至更好吃。客人们很感恩这个村子的生产者,终于可以吃到非千篇一律工业化量产的食品,是有温度的食品。有温度的食品有疗愈功能。
40:44 用食物链接了更多人。
42:22 开发深度体验的课程和活动,为想转变生活方式的人提供支持。
44:36 慢才是快。
46:03 来合作,而不是竞争。联结内部和外部,而不是占有。
48:00 政府出资一千万改造村里的公共设施。
53:58 村里年轻人回归,寻找谋生方式。不用去城市里打一份不知道为什么要打的工。
55:09 如何面对世界的动荡和无常,如何掉入幻象中识别不了全局而保持理智?
56:57 找到自己的初心,疗愈好自己,世界也在经历这个过程。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