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本科入学至今,竟然已经过了12年。 作为播音系女孩,如今的我、小鹿和车老师,一个是新闻记者,一个是电台主播,一个是高校里的对外传播工作者。 不变的是我们都还保留着某种“职业训练”——依然看起来年轻美丽,保持着身材和形象管理,并且普通话标准。 回看大学时代,在小小的宿舍里,我们生活地很“立体”:一个在床上,一个在椅子上,一个在地上。 以动态的眼光看,时间在我们身上发生了一些实际的作用—— 曾经赖在床上、经常翘课的小鹿,如今竟然爱上了运动,拥有了更饱满的生命力和专注的事业; 成日坐在桌前看书看视频做手工的我,从悬浮着的灵魂自由,到识得人间疾苦,精神逐渐落地; 早睡早起、热爱夜跑、始终自律的车老师,在非洲生活两年,回国后成为了更加温柔的准妈妈。 就像栏目名字一样,我们在姐妹的闲话里,总免不了有一些正经。 时间向前推演,一转身我们竟然长成了可以“回忆青春”的年纪。 两年的非洲经历,让她学会了如何温和地进入生活; 工作让她被迫成长,但成长总是令人愉悦的吗? 曾经觉得自己可以成为任何人、做成任何事,如今的她还对自身和世界抱有希望吗? 我们观察、提问并解答彼此。 年轻求得圆满,随着岁月走散, 忍不住回头看,剩下的只是片段。 🎵 音乐: 《青春纪念册》 《青苹果乐园》 《你曾是少年》 《缺口》 🎙️ 关于主播: 老郑,微博@zhengmengyu
春节过后,本就火爆的网络微短剧又一次爆火了。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科班出身的小玉,居然率先成为了这波潮流中被“收割”的充钱观众——“好奇戏里那一巴掌到底有没有扇下去,结果扇到了自己的钱包里。” 短剧野蛮生长,入局掘金者众。 标题劲爆、冲突强烈、转折粗暴、戳人爽点……我们形容,刷爽剧就像吃垃圾食品,你知道它不健康,但它就是不断给你刺激,让你欲罢不能。 当我们逐渐被驯化,习惯于文字140字、短视频15秒、电视剧3分钟,人的专注力和严肃性似乎正在被消解。 而当自身的现实生活被压缩,我们又实在很想跳过仍需历经磨难的假定情节。 我们这一代,生存于现实主义中的个体,在网剧的魔幻现实中,找到了某种现实的补偿。 🖊️ 本期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02:04 网购很抠搜儿,充钱很慷慨 03:56 让你“爽”的原因是你可以“开大” 06:24 “爽”的底层逻辑是自我欺骗和替代性满足 08:18 老派者vs年轻人,又怀疑时代,又怕被时代抛弃 10:13 短剧听过去全是“音效”,叙事不靠文本靠情绪 11:53 不必要和“人”发生关系,不需要追究心理逻辑 13:06 爽剧里是“理想世界”,你可以做“正义之神” 15:05 网络短剧的制作水准是“工业糖精”,难度是大学生作业水平,一个反应切10个镜头? 20:04 深谙消费者心理的同时成为韭菜,我消费的就是这个“假” 22:46 行业内部费用规则大透露 24:56 可复制性强,它还珍贵吗? 25:45 喜欢看那些的人,也是喜欢看这些的人 27:21 被驯化的背后是对严肃的、复杂的、审美性的消解 29:15 承认和警惕人的娱乐性,但人很难避免自己的弱点 32:13 当成传播手段去分析,背后都是人的情绪 32:45 “横店”变“竖店”,收视习惯改变了我们什么? 36:30 短剧是大型剧本杀,你可以当自己的制片人 37:19 短剧爆火对学界、行业或将有何改造? 40:40 要对严肃性有崇拜,要对新事物有好奇 43:03 对人有信心,相信行业会自我净化 🎵 音乐:《雾里看花》 🎙️ 关于主播: 老郑,微博@zhengmengyu
今天是除夕,回家过年的未婚人想必都心有戚戚。 “被催婚”是横亘在两代人之间心照不宣的考验。 本期嘉宾加菲,以她超级酷炫的松弛家长和亲子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父母、子女都能学到点东西的视角。 节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02:53 自由的灵魂,却有着传统的想法 04:03 我要结婚生子,妈:劝你别有执念 06:32 父母没给我压力,我自己给自己 07:36 松弛父母和孩子之间是“懂事”地彼此照顾 08:47 “我的父母是我最好的玩伴” 10:28 父母圈聚会上,叔叔让我唱国歌 11:39 父母很有边界感,是我对父母有期待 13:33 “中国式”催婚来自于强烈的情感牵扯 14:57 西方国家亲子间的表达落脚于“感恩”和“爱”,不聊“期待” 18:23 “我是一个自私的女儿” 20:13 我想赚钱给父母买房,我妈却鼓励我辞职 21:31 “中国式”家庭老是“负债”,情感债、金钱债,债债相加,还不清了 23:40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就像放风筝 26:20 与其“催”,不如“理解” 28:22 先安顿好自己,再尝试沟通和理解 29:29 用“发疯”应对“魔法” 31:06 没有“面子债”,就没有“亏欠感” 33:33 我妈为了我的狗,宁可不联系我 36:27 “我的梦想是成为我妈妈” 40:30 自由自在的底气是不用接济父母 43:33 我妈跟我说,她在婚姻里很辛苦 46:32 比起“结婚”,更重要的是认识什么是“婚姻” 聊到这里,祝愿大家都有一个和谐美满的春节。给大家拜年啦,咱们龙年见! 🎙️ 关于主播: 老郑,微博@zhengmengyu
yuqi结婚那天,我去当伴娘。 这是我第一次当伴娘,其间恰好是我的30岁生日。 婚姻、“30岁”,关乎人生新阶段, 三个30岁边缘却自觉年轻的“中年人”, 组织了以下对话: 00:57 一个结婚,一个当伴娘,一个出国度假 04:13 漫谈对“30岁”的感受 06:25 婚姻/亲密关系让她感到更“自由” 07:31 “爱,谁也说不准,但选择是一种笃定” 08:34 “婚姻是合作关系,我们只是作出承诺” 09:18 “30岁”降临那一刻,我先麻了 10:33 “30岁”不是新的“20岁”,我拒绝成为一个“有责任的大人” 13:21 “30岁”没人管了,我不做时间表了 15:22 相比于20岁直觉的开心,我更喜欢30岁有依据的开心 16:28 具像化一个想象中的30岁样子 17:57 “房、车、婚、育”都没有,是我们不想要吗… 21:07 不介意走弯路,平静地接受生活给我的岔道 22:41 沿着漂亮的路走,一边摘花,一边采果 23:57 突然发现25岁时写给30岁自己的一封信 27:37 “三十而立”与否不重要,成就与时间并非线性关系,“认识自己”比“达成什么”更重要 28:39 每个人都是普通人,但我不愿意成为庸人 31:20 自己给自己设置跑道,自己为自己颁奖 33:21 信念在于,哪怕世界辜负你,你要知道自己是珍贵的 34:40 30岁的选择更多还是更少,更难还是更容易? 38:40 职业上,either connecting the dots, or jumping out of the box 41:00 是的,是的,放下年龄包袱,人生就是体验 41:34 一个关于“30岁”的隐喻 🎙️ 关于主播: 老郑,微博@zhengmengyu
本期嘉宾,我的清华师妹小何。内容创作者,影视行业从业者。 我们一起回顾了2023年,观看外部世界变化,聆听内心动荡。 我们一起迎接了2024年,抛出对新生活一句接一句的期待。 我们的谈话事发突然、进展随机,但自我批评够深入,自我暴露够诚恳。 以下是本集内容的展开方式—— Part1 关于工作、成长和阵痛 02:27 工作让人暴露性格中的缺点 03:09 抛弃小聪明,保持敬畏心 03:32 影视新人的2023行业感受 05:15 文化消费的上升,背后是经济收缩下紧抓的小确幸 06:58 “你心中的锦绣总有脱口而出的一天”,背后其实是一种悲凉 08:31 心中锦绣现在还能脱口而出吗? 09:26 年度觉醒时刻:洞悉“好学生”的三个缺点 11:46 妄议当下年轻人生存策略 Part2 关于情感和情绪 13:35 情感断奶后疯狂相亲,彼此估值,“表演”恋爱 14:44 情感市场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好学生思维” 17:08 30岁不过如此 18:22 追求失控与享受控制 20:25 一次惊恐发作后的情感自救 23:32 身体不舒服是因为情感委屈了 24:31 更爱他人让自己有了更大能量 26:16 进行一次物理和心理的“大扫除” Part3 年终提问 27:33 盘一盘工作账面之外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来源 31:25 过去一年最开心的某一天或某个瞬间 32:56 过去一年新认识了什么有趣的朋友? 34:36 过去一年坚持/尝试了什么? 37:01 描述一个能够定格2023年的画面 39:30 过去想重来的事、错过的人 40:19 过去一年最孤独和最幸福的时刻 42:55 过去一年想得到且得到的,想实现却没实现的 Part4 New Year Resolution 43:44 新一年,我希望…… 2024年, 祝你健康、英勇、有生命力。 祝你不遗忘,甚至比之前记得更清楚。 让我们用言说,用笔记, 用日复一日的用力生活和与人连接, 去填补身体和心灵的黑洞, 去创造彩色的涟漪。 新年快乐! 🎙️ 关于主播: 老郑,微博@zhengmengyu
人生总有奇遇,谁能想到, 郭老师和我竟然先后体验了一把当“外国团的导游”。 有趣、暖心或奇葩的经历总在过程中发生, 但喜悦不止于思想文化上密集的碰撞和启迪, 还在于我终于不只作为一名记者,更作为我自己, 而被好奇、被聆听、被了解。 彼此交流新的观察和见地, 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学习和从事的国际传播事业在这一刻无比具体。 Part 1 00:44 质疑你,理解你,成为你——我们为何先后成为“导游” 05:00 锅从天降,我被要求当众表演 06:15 当“使命感”突然降临,我们不能给中国人丢人 08:35 孟加拉国的“社交恐怖分子” 10:30 大巴车上的KTV,一种universal的社交语言 Part 2 14:01 音乐之外的语言是相似的风景符号 15:33 语言不通时我们如何交流? 17:52 面对一些外国友人,使用一些“销售技巧” 19:22 “主动出击”换来真诚的收获,请教了我们这代人的困境 22:27 珍贵的体验:按图索骥交换彼此的认识 Part 3 23:43 喀麦隆女新闻主管带我认识“女性主义” 24:23 在海外的华人,何处是他们的原乡? 26:40 一个人见证着另一个国家的时代变化 28:38 像蒲公英一样,等风来或者借风力 Part 4 30:18 “年长者喜爱症”来自我的恋父情结? 33:07 一个大插曲:事情竟往奇怪的方向发展…… 36:15 “国际传播”从一个愿景变得具体了,我也作为个体被尊重了 🎙️ 关于主播: 老郑,微博@zhengmengyu
我的播客终于做起来了! 开篇第一期,聊聊自我认同。 有人说 “你都这么好了,还不爱自己?” 我和我的朋友郭老师,是两个那么相像,而又那么不同的人—— Part 1 00:40 与相识八年的老友郭老师在杭州相聚 01:39 他是身边很少有的高自我认同、高能量的人 05:24 擅长“演猴儿”是保护色,是沙子渗血,是膝跳反应 07:59 照顾别人的情绪是“社交责任感”也是自我的收缩 10:51 “懂事、听话、周到、识趣”是一种亚洲性格诅咒 Part 2 14:15 P图、美颜难道是专属于女孩儿的容貌焦虑? 17:37 E大发了:我们在外国媒体面前“走开幕式” 21:02 印度人的歌舞基因给了我什么启发? Part 3 22:11 并非一路顺风顺水,彼此都有心中隐痛 29:57 各自敞开心扉的成功经验让我们感到“被接住了” Part 4 33:23 易立竞式发问:你就这么爱自己吗? 36:33 像“幼儿园墙上的彩色涂鸦”一样饱满天真的人生好吗? 38:53 反刍和健忘让我们抓着自己从不堪的沼泽中站起来 40:34 承认自己的软弱没什么大不了的 Part 5 42:47 不求均值开心,能均值平静就很好了 44:36 有的人让伤疤变成纹身,有的人继续天真地穷开心 🎙️ 关于主播: 老郑,微博@zhengmengyu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