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录了 就发吧
第一次钢琴伴奏唱歌🎤,和姐妹一起,喝上头了发疯:)记录一下 (有点美好 嗯
这不就是理想的美好生活嘛
即兴版
和音钵艺术家朋友的闲聊
第三年来到巴厘岛旅居,和这片土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每次来这里都会伴随着一些人生选择和变化。 这两年在这里认识的朋友,也都是长期居住的岛民,基本都是ins“网红”,或在巴厘岛有线下的生意,或是自己的线上生意,但共同点都是社交媒体上高度活跃。 而作为朋友,看到线下更真实的他们,让我思考究竟什么是真实的。 以及线上内容创造,对他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把自己活成素材,生活即素材,是一种方式;把线上线下完全隔离开,也是一种方式。无关对错,都是最符合个人特质的选择。 我喜欢这些朋友们,更喜欢线下的真实的他们。这个感受也提醒我,在线上也做真实的自己,把流淌的想法,不加修饰的分享。 我不需要粉饰我的生活,我愿意坦诚的讲述我的探索,我的阶段性思考,我的疑问,我带着疑问生活,更坦诚的打开自己,拥抱这个世界。 感谢这一程,我们相互陪伴。 温馨提示:录音是在餐厅旁边,环境音未处理,可以沉浸式来到海岛,听我跟你说说话:)
这期邀请和我一起参加瑜伽教师培训的同学,聊一聊瑜伽与爱。 Bree是普拉提教练,Shealy来自马来西亚,在新加坡工作,我们都是目前刚刚结束瑜伽教师的200小时培训。 我们三个一个长居杭州,一个在新加坡,一个在巴黎,但很巧的是,同期都来到巴厘岛,而且是同一间瑜伽学校,参加为期3周21天的瑜伽教培。 我们来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共同点是,我们都喜欢瑜伽,瑜伽都曾经在我们的生命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提醒着自己要尊重身体的声音,也提示我们可以慢下来、静下来生活。 我们来之前没有很多期待,就是开放的,把自己仍在一个我们觉得安全的环境里,专心的学习瑜伽,进阶体式,了解呼吸法,解剖学基础。但我们对完成高难度体式都没有执着之心,怎么说呢,都有点佛。 或许正是这种“按自己节奏来”的心态,让我们认出了彼此。在好好给予自己关照的同时,把满溢的爱,不自觉的给予了他人。 瑜伽(Yoga)的含义是「合一」(Union),身体、头脑和心灵的合一。按八正道瑜伽的传统哲学,体式只是八个阶段中的第三个,而我们现在的瑜伽习练,往往都把体式看的过于重要。我们体会到瑜伽的练习,是在练习我们的爱,爱自己的能力和爱他人的能力。 很开心我们都学会了更好的和自己相处,觉察自己细微的情绪,关照自己,宠爱自己。也识别那些想法,是真实的自己的想法,还是被外界植入的声音。这个过程,需要智慧,需要练习,我们都走在这条道路上。 瑜伽起源于印度,Shealy也分享了去印度旅行的经历,和我们在社媒上看到的很不一样。 最后,我们给予彼此了一些祝福,意料之外的在我的大哭中结束(是充满爱的哭aaaaa Anyways, 不管你对瑜伽是否感兴趣,只要心中有爱,都会感受到我们传递的爱~ --- 🔔温馨提示:有大笑;有其他同学突然经过乱入的声音;有户外环境音 --- 结尾曲来自Bree推荐,我喜欢这几句歌词: 「我在意的,放心底就好了」 「我不拒绝踏进这条河流」 「我应该做的全都做了」 yesssss
过度的包装,过度的废话,过度的LED屏,过度的信息…我只想静静。
人到上海啦。餐厅就我一人坐在户外,看着树影斑斓,觉得有话想说。
小时候喜欢争对错,觉得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为了一个对错,甚至争的面红耳赤。长大了才明白,原来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哪有什么对错,都是视角而已。人们的立场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 成长或许就意味着,越来越能共情,能换个视角看人看问题。但我们的大脑喜欢「简单」,教育也很早就教会我们用“好”或“坏”去定义一切:一个瞬间、一段关系、一件事,甚至一个人。 . 在这一期节目里,我想和你聊聊——为什么“理解复杂”是让人生越来越好的开始。 今年夏天在西班牙 Vipassana(内观禅修) 学到了重要一课: 原来痛苦的根源,往往来自大脑对万事万物的“贴标签”—— 当我们把经历分为“好”和“坏”,就陷入了追求与抗拒的循环,而这正是“苦”的起点。 . 节目里,你会听到: * Vipassana 的启示:大脑“贴标签”的自动模式 * 如何从“好/坏”的二元思维中抽离 * 用同理心看人,用好奇心看世界 * 四个训练“理解力肌肉”的实用练习 * 判断(judge)与观点(viewpoint)的区别:如何说真话而不带批判 * 理解复杂的四个迹象:你在变得更成熟的信号 . 也许你会发现,当我们不急着给人和事下定义,当我们开始用理解代替判断,生活并不会更混乱,反而更清晰、更自由。训练「理解复杂」的心智,宛如训练肌肉,生活中处处皆修行,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 . 以上,2025年的最后两个多月,继续练习,回到生活 ;) . 本期音乐🎵: shout out to 施鑫文月 《海边上切钓鱼》 前几天突然哼起他的一首《末日后》,是几年前很喜欢的歌,然后刷到了《海边上切钓鱼》的现场版,喜欢。 指路B站:施鑫文月 《我在海边上切钓鱼》 从2020《说唱新世代》关注的这位望江公子,喜欢他的音乐作品,四川话和英文无缝衔接的vibe蛮独特,审美在线很有腔调的duke of wangjiang,cool artist . 🎧 加入听友群参与日常讨论,微信搜索:KK_33666, 请备注「小宇宙」。
我在巴黎的好朋友,经历了一段非常可怕的关系,亲眼见证她一步步走出来,大概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我陪她一起读了很多关于情感控制、NPD识别、亲密关系的书,非常庆幸自己的经历中,也有过被NPD控制而觉得窒息,然后尽早挣脱出来的时刻 . 那一刻就好像终于浮出水面,得以呼吸。也曾经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点识别出NPD, 读了《不被控制》,《亲密关系》,《煤气灯效应》,才明白原来是社会/家庭对女性的教育,让我们更难以识别被pua,我们常常会自省,会思考是不是自己太情绪化了太敏感了...然后被不良居心的人利用、控制 . 这期就完整讲述了NPD是怎么一步一步操控人心的,这个模式非常的典型,但凡发现一点苗头,请相信你的直觉,这是你的直觉在保护你,以下提示可以自测: ☐ 对方常常否认或篡改你清楚记得的事 ☐ 每次要跟对方谈话前,你都会紧张,像要准备一场考试 ☐ 对方会拿别人来跟你比较,让你觉得自己不够好(但又会紧接着夸赞你,例如不管xx多么好,我还是最喜欢你 ☐ 只有你道歉、满足对方要求后,ta才会肯定你 ☐ 你开始为自己没做错的事道歉 ☐ 你又上瘾又疲惫,既舍不得也不明白为什么还在一起 ☐ 每次冲突后,他们突然又变得温柔,好像什么都没发生 ☐ 你害怕表达真实感受,因为怕说真话之后,他们离开 ☐ 你开始不再信任自己的感觉 如果满足三条或以上,就得想想了 . 希望各位都能识别NPD, 保护好自己的心神;) . 🎧 加入听友群参与日常讨论,微信搜索:KK_33666, 请备注「小宇宙」。
我们常说手机会监听我们的对话,然后推荐我们喜欢的产品。 . 但有没有可能,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程度就是,它不再需要监听你。你的所有“线上行为”都已经被算法学习的透透的,它完全可以预测你的行为,预测你的购买,预测你的每一次点击。 .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有两个你,一个肉身的你,一个电子的你。而那个电子的你,和你越来越象...无限趋近,甚至有没有可能,你,就是一个数据包。. . 作为人,我希望活的像个人,有人的尊严,有人的感受与共情,有真实的对话与讨论,而不是机械的被动的被算法/人工智能控制。 . 研究显示,目前人们的注意力只有20秒左右,《注意力危机》这本书里讲,集体注意力的崩溃正在发生,但这不怪具体的个人,这不是自制力的问题。而是背后更庞大的系统,监视资本注意下,那群最聪明的大脑设计的系统。小小的个人如何能对抗系统呢? . 也正因为注意力的崩溃,导致无法深度阅读,而深度阅读是培养同理心最佳的途径;失去同理心,人与人之间无法相互理解,那么平和相处就成了奢望,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网络冲突、观念对立一言不合就xxxx;无法深度阅读,人就更难训练专注。恶性循环的齿轮,越转越快。 . 好在还有希望,希望就存在于我们是人,人总有办法。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小环境,比如外网很火的digital detox,就是主动断网,给自己设置一个完全戒除屏幕的时间,让脑子真正的休息,让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而不是不断的向外投射... . 注意力提升,会接连带来创造力的提升,情绪的稳定,深度思考,正向生活,而这些,才是我们向往和期待的样子。 . Where attention goes, you mind flows. 人最终都会活成自己塑造的样子,你的注意力在哪,你这个人就是什么样子。 . 命运有耐心,时间看得见。与你共勉。 . . 🎧 加入听友群参与日常讨论,微信搜索:KK_33666, 请备注「小宇宙」。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