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女律师的烦恼”。2023年的第一期节目,我们想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的2022年以及聊聊我们对2023年的期待与展望。 三年疫情一转而过,在这三年里我们也经历了从完全小白到入门律师对转变。2022是三年疫情中最“特别”的一年 ,我们在整年的核酸与焦虑中也同样迎来了自己的成长与改变。其中最大的成就大概就是我们三个开始了这个节目,并且认识了大家这么多的新朋友。也感谢从第一期节目就关注我们的你们。 希望2023年大家也能在我们的陪伴中收获快乐。预祝大家新春快乐! ****** 3:38 我们对三年疫情的感受 15:01 我们对2022年的律师工作的回顾 37:00 我们对2022年的个人成长的总结 43:12 “女律师的烦恼”是我们整年最大的成就 46:46 我们对2023年的期待与憧憬 ****** 本期主播:Echo&咕咕&Kali BGM:Little Tomcat (Instrumental Version)-Josh Woodward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女律师的烦恼”。先跟大家说声抱歉,临近年关,法院和投资人们为了KPI开始了最后的冲刺,加上我们最近不幸中招成为小阳人,所以这期节目就迟到了。大家最近过得怎么样呢? 本期话题来源于Echo的一次坦白。不知道大家在职业过程中有没有时常感受到自己心中有只被困住的小怪兽,它或者受困于职业选择和人生规划,或者受困于自身的缺陷与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因为这只小怪兽被束缚了手脚,所以我们做出的每一步选择和每一次改变都有些力不从心和不知所措。所以这期我们就跟大家聊聊困住我们的小怪兽。 希望大家有一个温暖的圣诞。Merry Christmas! ******* 2:15: 促使Echo去看心理咨询师的两只“困兽”是什么? 7:05: 踏向家庭与工作的任何一步都是艰难的 10:13: 被“遗弃”的恐惧支配了重大人生方向的选择 20:23:人生不是必须要跳出舒适区才是正确的 25:55: Kali总是被情绪这只小怪兽打倒 29:31:善良的女孩子们总是对自己的情绪有羞耻感 37:00: 当我们看到自己在生气的时候,就没有那么生气了 43:30:自我接纳程度越高的人情绪会更稳定 48:00:成熟的处理关系应该是不卑不亢的 ******* 本期主播:Echo & Kali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女律师的烦恼”。鉴于上一期话题略显沉重,本期我们想和大家分享点轻松的话题,一起聊聊我们都很喜欢的经典美剧—老友记! 老友记主要讲述了六个生活在纽约的好朋友—莫妮卡、钱德勒、瑞秋、菲比、乔伊和罗斯—的琐碎日常,其中有友情的陪伴、爱情的甜蜜、亲情的依偎,当然也有生活的窘迫、梦想的磕绊以及诸多求而不得。作为一部首映至今即将有三十年时间的情景喜剧,老友记不仅是很多人英语学习的启蒙美剧,也是很多人一刷再刷的经典剧集,时至今日仍然拥有大批忠实粉丝。 老友记的六位主角均有鲜明的性格特点,莫妮卡有严重的洁癖和强迫症,总是想要追求第一,但也是那个会在感恩节忙前忙后为所有人烹饪晚餐的人;钱德勒缺乏安全感,每每要用充满讽刺的玩笑面对他人,但也是那个总也放心不下乔伊一个人生活的人;瑞秋是被宠坏的小公主,自理能力很差,但也是那个靠自己一步步从Central Perk到Ralph Lauren再到LV的人;菲比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模式,对这个世界总有奇奇怪怪的理解,但也是那个看到枯萎的圣诞树卖不出去都要伤心难过的人;乔伊是个花花公子,还是个演技永远半吊子的演员,但也是那个不忍心让菲比成为单亲妈妈而向她求婚的人;罗斯纠结、小心眼,但也是那个听说了菲比童年没有拥有过自行车后,主动送她自行车的人。他们如此鲜活,有着各种各样的你我都有的小缺点,但是我们永远都无法真正讨厌其中的任何一人。 以前觉得老友记搞笑,现在却更多地被治愈。在一个人最好的、最充满希望的十年岁月,有人陪你度过所有的低谷,也见证你结婚生子获得幸福,是最简单的琐碎,也是可望可不即的美好。希望我们最终都能拥有“最爱的人就在身边,最好的朋友住在对面”的生活,也希望永远都有人愿意对我们说:Even though it hasn’t been your day, your week, your month, or even your year, I’ll be there for you. ****** 【1:28】老友记初印象 【5:14】大家心中老友记人物top one 【23:55】哪个是你心里排名比较靠后的角色呢? 【26:55】we r on break! 【50:16】老友记里最触动的片段和情节 【1:03:55】希望每个人都能过上朋友在身边爱人也在身边的生活 ****** 本期主播:Echo、Kali&咕咕 BGM: Josh Woodward-Little Tomcat (Instrumental Version)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女律师的烦恼”。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此前国内某律所一位年轻的Junior在面对律所的高压下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句号的事件。我们不知道这个事情的全貌,所有了解的情况也只是来自于各方的二手消息。但是事情的发生还是让我们觉得难过又压抑。也趁此机会跟大家聊聊律师这个工作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小法师们每天在面对极强的风险控制意识以及外界对我们极低容错率的环境下往往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大多数律所以及团队的狼性风格、上级和客户的消极反馈都可能让整个工作环境变得更加艰难。我们拼命地想要做得更好一点,也拼命地想要在这个四面漏风的环境里坚强地立住,但是建立一个强大的自我人格远比想象的难的多。 这期略显沉重的聊天里我们希望告诉大家也告诉我们自己:人生不是一个轨道,而是一片旷野。我们走过的每一程,都只是我们漫长生命里的短短一程。律师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 最后附上此前写的一篇文章~ ****** 10:15:律师行业的低容错率和国内卷王之卷的环境可能直接导致律师没有办法接纳自己 14:47:律所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律师的工作和心态 16:02:咕咕的第一份实习经历:好的团队对冷冰冰的律师行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20:04: Kali的第一份实习经历:Senior的态度直接影响初年级律师对自己和律师未来的想法 25:32: Echo的经历:面对高度控制型领导要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26:58: 在高压的环境下,我们难免下意识的否定自己 30:00: 一个正常积极的团队会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强大的人格 36:00: 在困难的环境里学会自洽才是最重要的 38:20: 人生不是一个轨道,而是一片旷野 41:30:我们也要学会给权威打分 50:00: 不要因为觉得自己能做到100%就觉得只能做到70%的人都是傻逼 55:50: 我们也要学会评价老板 1:00: 希望我们做到了senior的位置也能永远保持尊重别人理解别人的心态 ****** 本期主播:Echo&咕咕&Kali 致年轻律师:你可以有向下的自由 近日,一名精品所年轻律师自杀的新闻引起了网络的热议。网传该名年轻律师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清华大学硕士,入职于3.5万元俱乐部,性格阳光,待人和善。这样一位青年才俊,说没就没了,令人唏嘘不已。 在事实没有经过官方澄清之前,我们无法断定真相。我们只能想象,被辞退对于这位年轻律师而言,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可能有委屈、有愤怒、有不甘、有抑郁、有焦虑,会感觉丧失希望,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可能,他在长期的高压工作中掏空了自己,却没有想到是这样一个结果。于是,巨大的反差让他一时无法接受。 这位年轻的律师像是千千万万年轻律师的缩影,深深地触动了我们。我们的感受很多是共通的——“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在那里做仰卧起坐快累死了”、“就像《解放日志》剧中说的‘我不至于不幸,但我不开心’”、“表面干练,内心生无可恋”……我们工作中的痛苦、自驱力的丧失、价值感的缺失为何如此普遍? 我想,这和我们从小就生活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中不无关系。出生在世界人口排名第一的国家,人口一多,资源有限,高度竞争难免。每一场应试就是一次竞争,竞争中有人高分、有人低分,高分的被评价为“好生”、低分被评价为“差生”。家长、老师、学校大都喜欢“好生”,只有“好生”才能获得认可。小时候的我们,谁不想要父母的认可、老师的褒奖?但是在这样残酷的竞争中长大,真的有很多“副作用”: 1. 人生只能积极向上,没有负性能力 在这样残酷的竞争中长大,好像我们只有一座独木桥——往上走,不断地追求卓越、追求完美、走上人生巅峰。律师圈子的精英文化、优绩主义更是盛行,是被社会的强势价值观绑架的重灾区。我们好像从来没有“向下”的自由——找对象要门当户对,考研的学校要比本科好,跳槽的工作要平台更大或工资更高……我们习惯于在竞争中比较,并且想要在比较中胜出——我们想要比别人优秀,我们想要比过去的自己优秀。比来比去,我们内心的空间越来越窄,内心的自由越来越小,对自己的宽容、对别人的宽容也越来越少。 尤其是律师行业,不仅竞争压力大,容错率也很低。律师做对了都是应该的,做错了都是不应该的。就像应试教育下,学生做错了的题目,需要订正、重做,不断反思,尽量保证下次不会再犯。但是,现实中无人是完美的,也无人能做到完美。错误是会发生的。我们需要的是对错误的接纳以及对错误的纠正,而不是犯错时对自己感到羞耻,对别人满怀愧疚。我们可以反思,对细节的追捧,是不是像胸口的大石,给我们施加了太多的压力,是不是对完美的追求给我们施加了过多的枷锁,让我们思前想后,穷思竭虑,束手束脚? 残酷的竞争文化下,我们只能“积极向上”、追求卓越、追求完美,我们的错误、我们的负面、我们的不完美很少被我们自己、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社会接住过,甚至在竞争下不断地被放大。遇到了负面新闻的传播,来一个404;发生了错误,因害怕指责而不敢大方承认;看见了自己的不完美,不愿意接纳而发起自我攻击……残酷的竞争文化告诉我们要一直积极向上,不会在我们掉下来的时候接住我们,甚至还会责怪我们没有抗挫的能力。 我们患上了“积极向上”的病,病得不轻。任何的消极、负面、下坡似乎都不予认可、避而不谈、无法接纳。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消极、负面、下坡恰恰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实。接受阳光,也接受阴影;接受积极,也接受消极,才是真正的整合,才能帮助我们在艰难的时刻接住自己,也接住他人。一味的“积极向上”,我们只会越来越慕强,对弱者越来越少同情;只能接受赞美,无力承受批评。 但我想说,我们可以允许自己“向下”,“向下”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拥有意想不到的自由。曾经面临家庭的剧变和就业的不顺,让我一度抑郁,感觉自己不再有开心的能力,醒着就很难过。巨大的丧失感让我觉得自己一路向下,不知道何时触底。我不确定自己现在有没有触底,但是在漫长的日子里,慢慢接纳自己“向下”的时候,反而没有那么害怕向下了,做很多决定反而没有那么束手束脚了。那种不再害怕更多的失去,放开手脚干的感觉反而让我拥有了从未有过的自由。 很多毕业生,眼中只有“魔术圈”和“红圈”,但是这两个圈的岗位是很有限的,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完全处于需方市场。而且,“魔术圈”和“红圈”的工作氛围和培养模式也不一定会适合你的身体条件和个性风格。“魔术圈”和“红圈”以外还有宽广的天地,说不定可以给你更多的机会和发挥的空间。人生不是单一的轨道,而是一片旷野。放下对走上人生“正轨”的执念,转瞬即有了更多的心灵自由。 2. 习惯向外寻求自我价值感,没有稳定的内核 很多职场新人刚结束学习生涯进入职场,可能还在适应中。他们在学习的时候,把学习当成人生的全部,到了工作中容易把工作当成生活的全部。他们总是容易用力过猛地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 应试教育下,我们把成绩当作是评价的标准,考高分似乎是最能证明人生价值的捷径。初入职场也很可能想要一张考卷,考个高分,证明自己的价值。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职场新人很可能赋予工作过多的权重,在工作中竭尽所能,掏空了自己。加上职场新人还没有培养出“钝感力”,较为敏感,也对自己的负压边界不够了解,因而承受的心理压力也较大。我想很多职场新人都经历过担心不被认可、不敢拒绝、害怕犯错、恐惧权威等心路历程。 确实,在激烈竞争中的我们,长期处于与别人比较的状态,很少获得足够的安全感,我们对自己的价值的确认常常源于外部的评价:考高分了,得到了肯定——我们高兴又自信;考砸了,挨批评了——我们伤心又自卑。我们好像需要不断地满足社会的标准、外界的要求,才能脱颖而出,证明自己的价值。而为了得到外界的正向反馈,我们又拼命地想要证明自己。 于是,长期的竞争让我们习惯向外寻求自我价值感,而外部的反馈,时高时低,时好时坏,导致我们的内心像浮萍一样,四处漂流,并没有稳定的内核。建立在外部反馈上的自我价值是如此的脆弱,让我们慕强又脆弱,不时拧巴,常常自我怀疑。 3. 人生的价值由我们定义,不一定要在工作中找到 有没有一种可能,竞争文化中的要出人头地、要比别人优秀,只是我们盛气凌人的傲慢,或者是我们自己的自恋、父母的自恋,抑或是社会集体的自恋?我们如何比别人优秀?人生不是一张考卷,没有标准答案或者参考答案。人生的价值很难框定一个标准去量化,考试的成绩、工作的成就、挣的工资、获得的社会荣誉都仅仅是很单一的维度而已,这些也定义不了人生的价值。同时,我们也控制不了别人,只能控制自己,甚至控制不了自己。既然,没有比较的标准,也无法控制比较的对象,那何来比别人优秀?比别人优秀的意义何在? 所以,比较无意义,回归自我,向内探索,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虽然我们难免会受外部评价的影响,但我们不应再把定义人生价值的权力交给外界,无需让自己跟随外部评价的好坏而阴晴不定。一份成绩单,一个工作,一个评价并不能定义我们的价值。这份工作没了,会有下份工作,暂时没有找到下份工作,我们大概率也不会饿死。 工作以外的世界很大很大,还有很多人间值得——上海的秋天来了,来杯秋天的奶茶,感受惬意的秋风,拾片金黄的落叶……是的,我们的价值感很多时候藏在我们的感受里。一次次小小的愉快的感受,感受到的酸甜苦辣,慢慢累积成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让我们感觉人生逐渐丰盈,自我逐渐得以实现。 就像影片《心灵奇旅》中的22一样,我们真实的感受就已经是我们人生的火花,而不需要钢琴老师那样灼热的热爱与天赋,也不需要实现梦寐以求的愿望。不加评判地接纳我们真实的感受,不需要过多的情绪羞耻,勇敢地做自己已经足以点亮我们的人生! 讨论了这么宏大而厚重的问题,最后落到了情绪感受上,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头重脚轻,意犹未尽。确实,人是很复杂的,却也是很简单的。不加评判地觉察并接纳自己全部的感受,并能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祝愿我们都有做自己的自由与勇气!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我自己也是一名年轻律师,资历尚浅。我不想过多考虑适不适合起这样的标题、说这样的话,会不会误导别人,抑或引起广大领导的不满,我只想说出自己的声音。你不同意的,就是你对。 P.S:《人物》有一篇《原来,这样也没关系》给人温柔与包容,如果你急需被接纳的感觉,可以去看看~
大家好,欢迎来到“女律师的烦恼”。第6期节目,我们一起聊聊社交。 这个话题是咕咕提出的,令Echo小吃一惊(内心OS:她这么忙还这么爱睡觉,会有时间社交?) 聊着聊着,我们测起了今年火热的MBTI,然后就发现我们三个人都是I(内向型),这可怎么办,这个话题还能聊不?咕咕说必须能,社牛才不会想聊这个话题(Kali和Echo表示贼有道理)…… 聊着聊着,我们发现,所谓的“社交”,看上去是人与人的关系,但更核心的确是在关系里“做自己”。勇敢做自己才能让自己在关系里更自在、舒适,关系也才能更深入、持久。祝愿大家都有做自己的勇气~ ******** 1:13: 你的Mbti是什么?三个I型人格的性格体验 12:03: 社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理想的社交是什么样的 26:53 :职场中的社交原则 29:20: 职场中的主动反馈也是职场社交的必要方面 32:45: 职场中表达自己的野心不丢人 44:42: 不舒服到墙角的时候必须是要拐角的 45:40: 以什么样的状态跟客户社交 51:04: 三个社恐的社交技巧 57:54: 边界感的重要性 ******** 本期主播:咕咕,Kali&Echo BGM:Josh Woodward-Little Tomcat (Instrumental Version)
大家好,欢迎来到“女律师的烦恼”。国庆将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出游计划呢?趁着祖国母亲的生日,我们跟大家一起聊聊我们的旅游故事。 跟学生时代的旅游经历不同,作为一个律所打工人,即使在旅游的过程中电脑通常要走到哪背到哪;客户和老板的一个电话就可以打乱整个行程安排;甚至有时候就是换个城市在酒店加班。律所打工人的旅游不可能无忧无虑。 但是在旅游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得到了从工作中片刻抽离的机会,工作只是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希望大家听得开心,祝大家国庆快乐、旅行顺利! 【02:05】我们印象深刻的旅游经历(Kali在意大利因为帅气的列车员小哥坐过了站;咕咕第一次领爸妈出去旅游因为一顿海鲜差点引发的“矛盾”) 【11:30】成为打工人后我们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13:55】是什么影响了我们旅行目的地的选择 【24:00】咕咕的旅行受骗经历 【31:00】在旅游过程中我们收获了什么 ****** 本期主播:咕咕&Kali BGM:Josh Woodward-Little Tomcat (Instrumental Version) -
大家好,欢迎来到“女律师的烦恼”。本期节目我们迎来了我们的第一位嘉宾--老王!我们跟大家一起聊聊诉讼律师。 不知道大家眼中的诉讼律师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觉得诉讼律师每天都穿着律师袍带着假发在法庭上跟对家律师激烈交锋精彩辩论呢?其实现实生活中没有穿着律师袍带着假发的诉讼律师,倒是有不少穿着短袖大裤衩的打工人。他们可能不会在庭上舌战群雄,但是会在客户、老板和法官之间的夹缝中生存,因为跟对家律师吵架被法官要求尊重法庭秩序。 今天我们三位诉讼女律师就一起来跟大家聊聊诉讼律师那些可说可不说的烦恼。虽然中间偶尔穿插了专业内容,但是“无伤大雅”,希望大家听得开心! 【1:03】诉讼律师真的像大家想得那么酷吗? 【15:13】诉讼律师那些可说可不说的烦恼 【44:40】做诉讼律师那些快乐的时刻是能支撑我们再做两个案子的源动力 ****** 本期主播:老王&Echo&Kali BGM:Balance-Komiku
大家好,欢迎来到“女律师的烦恼”。第3期节目,我们想跟大家聊点轻松的! 虽然每天都在面对紧张又高压的工作,我们会焦虑会烦躁。但是作为一个穷极一生都在努力追求work & life balance的群体--女律师,大家还是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解压和放松方式的。 本期节目我们就跟大家聊聊我们三个女律师是怎么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是如何放松的。这期节目轻松有趣,希望大家听得开心! ********** 【01:30】我们三个当前选择的截然不同的放松方式 【21:24】我们希望在未来能够尝试的放松的途径 【48:48】我们对其他的放松方式的个人看法 ********** 本期主播:Echo & 咕咕 & Kali
大家好,欢迎来到“女律师的烦恼”。第2期我们一起聊聊社会对女律师的偏见。 其实,不仅仅是在律师行业,在各行各业,都对女性有着很多偏见(当然,对男性也有很多“刻板印象”)。只是我们进入的是律师行业,所以就聊一聊律师行业中女律师遇到的“偏见”。 戈登·奥尔波特在其《偏见的本质》一书中有介绍,偏见是因分类而起,例如将人分类为男人与女人,将中国人分为南方人与北方人,进而又根据分配将不同类别的人和物总结归纳出不同的特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容易导致对不同类别的人和物的偏见。 人类爱分类、爱总结本来是为了克服未知的恐惧,是增强安全感的需要。但当这种分类掺杂了太多的个人好恶,就容易形成“偏见”。这种“偏见”又会让遭受偏见的对象受到伤害,例如网暴、校园霸凌、种族屠杀…… 人们一谈起“女律师”,也很容易有“偏见”。在讨论女律师适不适合做伴侣时,会觉得女律师很强势、很理性;在讨论女律师适不适合做职业律师时,又会觉得女律师太过情绪化,太过好说话,不如男律师给人带来权威感…… 我们对女性在不同角色中的期待充满着“矛盾”。我们希望作为伴侣的女性温柔体贴、贤惠温良,又希望身在职场的女性干脆利落、精明强干……这种矛盾感在现在职业女性身上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让我们不禁反思社会给女性的枷锁是不是正在增加而不是减少?
我们第一期为什么聊焦虑?啊,因为这个问题在律师行业实在太普遍了。因为律师行业本身是服务型行业,我们的专业是要帮助客户规避风险、控制风险的。这个想要规避风险、想要控制风险本身就会给我们带来焦虑,我们要面对的就是恐惧本身——害怕出现风险、不想让事情失控。尤其是女生,更面对这种焦虑,会更加的敏感。所以,我们想,第一期就聊一聊焦虑吧。 ****** 02:50 行业属性、性格、性别等都会使得个人感受到的焦虑程度不同 04:00 为什么容易焦虑:高敏感/害怕负面评价/没有被父母完整地接纳过 05:00 做对了都是应该的,做错了都是不应该的,容错率低 10:10 犯错后对自己的羞耻和对别人的愧疚 11:40 Echo焦虑来源:自我价值的确认 13:10 Gugu的焦虑来源:出于竞争压力而给自己设定过高的目标 15:20 Echo觉得自己像无脚鸟,只能往前不能停下 16:00 慢慢去体会我的存在就是价值 16:40 进入社会后,考分不再是唯一标准,学校的参考坐标消失了 17:53 《心灵奇旅》之问:人生是不是需要目标? 19:00 Kali:上级律师太优秀了,让人自惭形秽 22:00 承受不住别人对我失望 23:00 我不再想要控制别人的评价 25:00 我们没有办法屏蔽焦虑,只能学会与焦虑共处 26:00 我们不需要和别人比,也不需要和自己比 28:00 人生没有标准轨道 33:00 抑郁的时候,上班如上坟 35:00 太焦虑了可以先转移一下注意力 37:00 正念帮助我直面焦虑 39:00 我是human bing不是human doing,接受自己的现状,而不是不断行动让自己完美 41:00 上级律师的反馈减轻了我的焦虑 43:55 放弃完美主义 45:00 焦虑是对未知的恐惧,但会随着未知的部分慢慢变得具体、掌控感不断增强而减弱 47:46 可能经验增长了也会减轻一些焦虑 48:00《霸王别姬》:成名角儿前“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49:00 小结3点:活在当下、接受无常、降低控制 ****** 主播:Echo,咕咕&Kali BGM:Josh Woodward-Little Tomcat (Instrumental Version)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