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今天的我们一样,一百多年前,也有无数人涌向上海。不过,在市场上受欢迎和在主流价值观中被认可,是两回事。以海派绘画作为切入口,那时的作品便饱受争议。从贬到褒,它在批评声中不断壮大,推动上海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最大策源地。海派终被正名的原因何在?上海的魅力又何在?我们用三期访谈,与你一同追问。 - 对话者 - 张立行:总策展人、文艺评论者 李玉:学术主持、编辑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梓嘉(微博@可爱小梓嘉):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5:13 “上海派不堪入目” 08:26 论及近现代中国画大师,海派是最牛的。 12:16 这样的艺术市场是艺术家的“理想世界”。 14:14 你真的会花1000元买画吗? 17:19 艺术品投资守则——首先要喜欢 19:59 不守规矩的海派:从听京剧到看京剧 23:44 “商业竞卖”的海派VS“名士才情”的京派 29:18 “京派”到了上海码头,才能成为大师。 41:54 海派内部的氛围是? 47:34 先有艺术实践,后有海派。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写下此句的苏轼,一生三次被贬,命运一度陷入寒冬,却能用春天般昂扬的诗句,鼓舞今天暂时困顿的人们。有人对他的洒脱欣赏至极,也有人提出,苦难被遮蔽,又怎么能抵达深刻?本期我们走进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苏轼,剖析他对苦难的超越,汲取向前的力量。 - 对话者 - 李贵:人文学者 毕旭玲(微博@bixulin):神话学者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2:41 苏轼为什么能成为“顶流”? 07:18 卖度牒、设传染病房……苏轼是个实干家。 15:55 苏轼用记忆对抗短暂而如梦的人生。 21:53 消解苦难的苏轼,并不深刻? 28:08 讽谏教化这一优秀传统,在宋代尤为突出。 32:00 宋神宗要杀鸡儆猴,苏轼为何是不错的对象? 33:47 苏轼:说了别人难受,不说自己难受,还是要说。 36:11 对文人士大夫的过度重视,让中国错过了崛起的时机。 37:52 宋代为什么值得称赞? 42:38 苏轼的目光短浅之处 47:25 强制思想致使文化单一,是苏轼最无法忍受的地方。 48:27 苏轼不是“两面派”:不管谁得势,我都反对。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上世纪90年代,连环画市场走向低迷,画家纷纷转画其他,贺友直却是个例外,他将一生都献给了连环画事业,把连环画的形式探索到了极致,赋予连环画记录时代的意义。然而勤奋的背面,是女儿不敢打扰的慌张,一线的观察生活,构成了家人的聚少离多,从只画连环画到捐出所有,家人的心声又会是什么?这一期,让我们听女儿贺小珠讲讲父亲的执着与朴素。 - 对话者 - 贺小珠:贺友直之女 梓嘉(微博@可爱小梓嘉):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0:31 “我爸的眼睛很特别” 03:06 “说着说着就有画面感了”这大概是他的天赋 07:09 他从来就没有觉得他是阳春白雪 09:25 “我不会画别的,我一画连环画就聪明” 13:09 有一个笔记本他从未合上过 15:02 连环画因何没落? 18:34 在贺老的生活中,很多细节都和家乡有关。 22:31 如果还能与父亲对话,最想和他聊聊什么? 24:11 他是有改善生活的机会的,但他知道人不可妄想太多 26:26 小时候我是不敢跟他亲近的 30:45 他的安眠药很特别 34:03 30平米的“一室四厅”、捐出所有...我们始终支持父亲的决定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悬疑探案剧《唐朝诡事录》近日以“黑马”之势闯入大众视野。神秘诡谲的情节引人入胜,让观众在万邦来朝的大唐气象中,看到了盛唐的另一面,那里,流传着怪谈传说的憧憧魅影。构筑起这个空间的,是瑰丽绚烂的唐代志怪小说。我们从求证诡事真伪开始,途径古人的思想世界,最后回到讲故事本身。你的好奇心,期望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 - 对话者 - 徐俪成:文学学者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1:55 唐代真有鬼市吗? 04:36 原来汉代就玩起了魔术。 07:14 《唐朝诡事录》的故事原型源自《酉阳杂俎》。 08:35 写志怪小说,是为了“显摆”。 11:00 段成式写《酉阳杂俎》,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4:00 在唐代可以光明正大地吃皇室的“瓜”。 16:28 李白曾让高力士脱靴?谣言! 18:58 笨鬼的故事:鬼很笨,人很坏。 20:25 厉鬼的故事:吃得只剩脑壳了…… 21:22 志怪小说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不是偶然。 26:52 记录诡事不与儒学相悖。 28:29 志怪小说只能是素材宝库,而非文学宝库。 31:52 找到志怪小说的叙事母题,就能为现在所用。 35:01 先有《灰姑娘》还是先有《叶限》? 37:29 讲故事的能力至关重要。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72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他们历经两年零9个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我们已听过他们的一些故事,也能叫出几位英勇牺牲的烈士的名字,但如果不能以更加宏观的视角靠近历史全貌,仍不能真正懂得他们为什么是“最可爱的人”,不能深切感受什么叫抗美援朝精神,不能明白为什么说这一战拼来了家国安宁。本期节目,因病离开大众视野近一年的刘统教授首次重返讲台,为我们梳理抗美援朝战争全过程,回顾这段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对抗美援朝战争不甚了解的朋友来说,值得一听。 - 对话者 - 刘统:历史学者、《战上海》作者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1:53 战争起因:志愿军奔赴战场,是上了斯大林和金日成的当? 05:21 痛苦抉择:国家太困难,实力太悬殊…… 07:57 再遭挫折:苏联不出空军,打还是不打? 10:37 胜利开局:我们的打法让美军捉摸不透。 12:14 第二次战役:长津湖之战打得最精彩,也最惨烈。 16:35 第三次战役:美军得了“恐中病”。 19:26 第四次战役:新司令李奇微发现我们只有“三板斧”。 22:16 彭德怀紧急求见毛泽东:美军不是纸老虎。 25:33 让美军认输的三个条件:空军来了、装备好了、战术变了 31:00 今天怎么评价抗美援朝战争? 37:26 中国共产党为何诞生在上海? 39:02 上海在“抗美援朝”岁月中:“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物资有物资,要什么有什么”。 42:37 “简单”的文艺形式为什么能给志愿军带来巨大力量? 45:40 为什么说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47:08 每个平凡人都有不平凡的力量。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本期节目由长三角之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出品
在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的笔下,北宋沈括被誉为“中国科学史最卓越的人物”。不过作为传统社会中的优秀知识分子,沈括首先是一名官僚士大夫,将近三十年的从政生涯里,他尽心尽职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官场失意,才将毕生实践写入《梦溪笔谈》……为什么嘉宾会连连感叹他和别的士大夫不一样?“经世致用”的中国古代科技与现代科学,奉行着不同的价值观?本期对谈,就让我们透过沈括的生平,一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与局限、气度与辉煌。 - 对话者 - 钮卫星:天文学史专家 毕旭玲:神话学者 梓嘉(微博@可爱小梓嘉):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0:02:58 红伞验尸?《梦溪笔谈》比你想象的更有趣。 00:06:32为官是主业,科学发现纯属个人爱好。 00:09:44知天文地理、懂军事经济、会医药艺术,唯不善人情世故。 00:18:50“乌台诗案”先冤了苏轼,后冤了沈括。 00:21:03 那块石碑奠定了大宋神人迭出的基础。 00:22:59没有沈括,就没人记得“小人物”毕昇。 00:25:37古代科学停留在经验层面,是孔子“述而不作”的局限? 00:26:43不要用西方历程来对照中国发展,我们想要的是现世幸福。 00:28:56科学是唯一因积累而进步的活动。 00:32:18沈括笔下的扬州“UFO”。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作为中国书画史上承前启后、影响巨大的一代大家,董其昌工诗文、善书画、精鉴藏,艺术成就极高。然而他在历史上备受争议,有人说他独霸一方,有人赞为一代宗师,如此撕裂,让人捉摸不透。怀着一探究竟的心态,我们展开了这场对话。有意思的是,两位理性的嘉宾,终于在最后,暴露了他们感性的观点。 - 对话者 - 张长虹:美术史论学者 贾佳慧:博物馆馆员 梓嘉(微博@可爱小梓嘉):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4:55 松江画派的野心是取代吴门画派的地位。 06:01 董其昌:生前画靠官,身后官靠画。 10:26 董其昌是书画史上最具舟游经验的人之一。 12:58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提出其实是想解决气韵是否可学的问题。 15:56 董其昌用笔墨创造了一个琉璃世界。 19:51 慧能与神秀的南北禅宗之争 30:00 董其昌为何“崇南贬北”? 32:34 “南北宗论”的bug 38:56 “民抄董宦”的真相 41:44 儿子成为恶少,董其昌难辞其咎。 42:42 古人对代笔的态度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如果论流传至今的诗歌数量,贺知章一定排不上号。但除去这个标准,他算得上是人生赢家:活到了80多岁;是“诗仙”李白和宰相李泌的伯乐;担任过太常少卿、礼部侍郎、工部侍郎、秘书监,告老还乡时,玄宗特意为他设宴,太子李亨和百官也一起写诗送行……这得益于他的家学渊源和才能,也归功于他的人生态度和选择。本期,我们和老朋友毕旭玲老师畅谈贺知章,各抒己见,很是开心。 - 对话者 - 毕旭玲:神话学者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梓嘉(微博@可爱小梓嘉):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2:20 “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读什么? 04:51 贺知章是“唐代幽默第一人”。 10:15 贺知章只留下19首古诗,原因可能在方言。 14:02 贺知章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进士。 21:25 公务员贺知章的奇葩事两则 25:41 贺知章是江南文化自觉第一人。 30:42 论狂,贺知章不逊色于李白。 33:56 贺知章和李白是忘年交。 37:32 贺知章的儒表道里 42:37 贺知章全身而退,还为两个儿子谋了官职。 45:48 贺知章慧眼识珠,为李唐王朝物色了接班人。 55:30 告老还乡的古人为乡土带来了精神上的引领。 01:02:30 贺知章的诗“上承子昂下起李杜”。 01:14:41 贺知章是你的人生榜样吗?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画坛重明轻唐宋的主流方向下,初出茅庐的徐建融与书画大师谢稚柳、陈佩秋一道,开始进行长达数十年对中国画晋唐宋元传统的倡导,如今,终于让唐宋绘画传统再次回归中国传统绘画的正源。从上海高桥的乡间,到著名美术史论家,他的学术研究之路,传奇而精彩,这其中也离不开多位学者、艺术家的赏识栽培。今天是教师节,我们特别对话徐建融教授,听他回忆恩师,感受谢稚柳、陈佩秋等一代海派大家的治学、作艺风范和人格魅力。 - 对话者 - 徐建融:美术史论家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6:22 徐建融的求学之路:收音机一开,放的不是邓丽君,而是英文。 07:44 王伯敏先生不会教你怎么用功,而是自己用功。 10:16 研究对王伯敏先生而言,不是苦也不是乐。 11:57 没有人比王伯敏先生的美术史研究更全面。 13:50 读书人应当以器识为先,只有才华的人是不值得称道的。 19:28 相比经史,文学是不重要的。 23:58 陈佩秋悄悄说“郑板桥是不行的”。 25:42 陈佩秋看到西方世界的花园,找到了印象派的来源。 26:39 徐悲鸿好像在打乒乓球,你的足球没有踢好,怎么能怪他…… 28:28 那时写实是低级的,写意是高级的。 33:33 剥体诗、借句诗、集锦诗的区别 35:38 最谦虚的人实际上最自信,陈佩秋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39:23 徐建融编《中国美术史》:先有作为后有地位。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千三百多年前,骆宾王七岁时的随口吟诵,造就了唐诗中流传最广、长期独霸儿童启蒙诗歌排行榜榜首的传世名作。不过,出名趁早的天才少年,接下来未必就是顺理成章得大红大紫。骆宾王与生俱来的性格,让他的人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剧。被诬陷入狱,做边塞守卫,痛斥武则天,最后不知生死……咏鹅少年长大后,“曲项向天歌”的豪情变成了“西陆蝉声唱”的悲鸣。点击“阅读原文”,跟随我们一起走进骆宾王悲情而激荡的传奇人生。 - 对话者 - 毕旭玲:神话学者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 ):媒体人 梓嘉(微博@可爱小梓嘉):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2:07 骆宾王的志向,在于 “宾于王”。 07:50 骆宾王写《咏鹅》时,或许不到7岁。 14:07 盘盘低情商骆宾王的那些奇葩事。 22:55 古代诗人的事业初心都是治天下。 24:08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中出身最寒微的。 26:44 裴行俭预言成功:“初唐四杰”中只有杨炯最适合从政。 31:13 骆宾王才是边塞诗的鼻祖。 36:23 在希望和绝望间反反复复,骆宾王决定反了。 40:16 把骆宾王排在“初唐四杰”的末位,这不科学。 42:32 骆宾王把裴炎骗到了造反的队伍中。 46:57 骆宾王的几种结局 50:28 讨武曌檄,胜在文气。 54:31 义乌人骆宾王很讲义气。 58:36 骆宾王帮痴心女子手撕“渣男”卢照邻。 01:01:55 扎根在泥土中的文字,才能千古流传。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横眉冷对千夫指,这句话透露出的冷峻和犀利,大概是很多人对鲁迅的印象。可你但凡试图走近他,就能够感受到他强大的包容力。当然,这也是在了解鲁迅的过程中,得到的阶段性结论。本期借上海鲁迅纪念馆正在进行的“力之美——鲁迅与版画”展,我们对鲁迅的艺术世界进行了一次探究,意犹未尽,期待后续。 - 对话者 - 乐融:鲁迅研究专家 梓嘉(微博@可爱小梓嘉):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2:34 鲁迅爱美术胜过爱文学。 16:17 鲁迅反传统反的是封建礼教。 18:40 排除国画、油画,鲁迅选择了木刻版画。 22:53 鲁迅观点:儒家文化在中国古代后期被篡改了。 24:18 鲁迅观点:真正反映生活的艺术品,就是有价值的。 26:24 鲁迅不仅是狂热的收藏家,更是呕心沥血的推广者。 30:03 鲁迅指明了中国现代美术道路的方向:现实主义。 33:13 劝说内山嘉吉成功,中国学生有木刻老师了。 39:24 内山嘉吉把对鲁迅的爱化为了对中国人民的爱。 43:53 鲁迅既是青年们的严师,也是慈父。 53:29 鲁迅为何对穿搭很有心得? 01:01:24 鲁迅还是中国现代装帧艺术设计第一人。 01:03:33 幽默的鲁迅:我是卷土重来,但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 01:04:36 鲁迅成为“灯塔”,贵在自我反省和不断改进。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唐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爆发。以后的中华帝国再没有重回巅峰。尽管此后它也有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康雍乾盛世这些为人所称道的治世,但它们对于已经步入封建社会晚期的中华帝国来说更像是一种回光返照。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必然还是偶然?安禄山起兵造反其实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表现?从所向披靡到迅速没落,安史之乱又为何会遭遇这样的失败?本期对谈,我们试图深度还原安史之乱爆发始末,并从《大唐之变:安史之乱与盛唐的崩裂》谈起,聊聊历史小说的改编之道。 - 对话者 - 袁灿兴:《大唐之变:安史之乱与盛唐的崩裂》作者 王道:作家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3:40 安禄山:我们胡人是要吸父乳的。 07:45 将军哥舒翰为什么值得被喜欢? 11:02 朱熹:李白是个昏人。 21:11 经典一问:李隆基和杨贵妃是真爱吗? 26:22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人治永远靠不住。 31:43 李隆基玩了一个“致命”的平衡。 36:20 后世王朝真的吸取安史之乱的教训了吗? 39:12 历代皇帝都在那口“破锅”上“打补丁”。 40:47 唐代的确浪漫,浪漫得失去了理性。 43:02 在丝绸之路上,谁是勇闯天涯的那个人? 45:13 安禄山是“猪队友”还是一个纯粹的战争机器? 48:30 安史之乱后,中国进入“藩镇时代”。 52:09 安禄山集团=乌合之众? 58:27 历史小说万万不能观点先行。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