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七夕最初与爱情无关。但进入21世纪后,当人们试图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挖掘出爱情的元素,最适合的非七夕莫属。特别是伴随着七夕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遗名录,七夕节正式作为“中国情人节”,被赋予了新的定位和内涵。有人认为,这是对传统的消费,语气里是不满和担忧。兼听则明,这件事还有哪些可以思考的维度?不妨来听听。 - 对话者 - 李柯:民俗学学者 梓嘉(微博@可爱小梓嘉):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1:32 爱情不是七夕的全部。 05:52 穿针乞巧、喜蜘应巧、投针验巧……古人“得巧”可太难了。 16:00 七夕还是“考神”魁星的生日。 21:44 这三首诗,在七夕不得不讲。 26:52 七夕节的设立,反映了对女性的尊重。 29:25 古代女性“乞巧”,不只是为服务家庭和社会。 36:18 传统节日被消费,该褒该贬? 37:22 真爱是——牛郎一无所有,织女还愿意长相厮守。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学霸很多,自古就有。比如顾野王,25岁时写就《玉篇》,直接奠定了楷体汉字的规范结构、字义、读音,他还有一部书叫《舆地志》,被认为是“集汉魏以来地理之大成”;还比如顾炎武,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的“四大启蒙思想家”之一;再比如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的顾维钧,是“民国第一外交家”……“可怕”的是,这三个人都出自一个家族。顾氏家族有什么“魔力”,能让名人迭出?听听我们讨论出的答案吧。 - 对话者 - 朱丽霞:地域文化学者 毕旭玲(微博@bixulin):神话学者 梓嘉(微博@可爱小梓嘉):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2:07 顾野王是谁?一个“全才”。 03:42 上海的简称“沪”,源于顾野王。 06:29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成功的不二法则。 08:39 亘古不变的职场法则:抱紧领导大腿。 11:52 儒学,真香啊! 14:31 盘盘从顾氏家族走出的名人们。 25:09 电视剧中的“霸总”,为啥好多都姓“顾”? 26:47 名门望族间的重要事项:联姻。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在三国鼎立的几十年里,孙权占的“戏份”其实很足。年纪轻轻登上大舞台,一直唱到七十一岁才谢幕退场,期间,他傲立东南,屡挫强敌,发展农业,兴修水利,对古代海上丝路的开拓功不可没……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他百分之百当得起。然而,孙权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左右摇摆,让吴国最终走向了衰败。三国战纪,东吴风云,和我们一起穿越吧! - 对话者 - 朱子彦:三国史专家 毕旭玲(微博@bixulin):神话学者 梓嘉(微博@可爱小梓嘉):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4:37 孙权绝不是躺赢的“创二代”。 11:44 孙权:身世“不够”,传说来凑。 20:23 南京有今天,多亏了孙权。 22:33 三国“航海王”,孙权当之无愧。 27:34 你看到“山越”,孙权看到“人口”。 42:02 在两千多年前的江南,水稻亩产360斤! 46:39 因为一次主和,张昭从此被孙权看不起。 48:57 在太子问题上犹豫不决,是孙权一生中犯的最大的错。 49:52 为何魏蜀吴三家都“富不过一代”? 01:11:59 为什么说孙权比曹操、刘备都能忍?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7月,2022年的最大满月、最小太阳,“月掩火星”及多场小流量的流星雨会相继亮相天空。每当遇到类似的天文奇观,我们的手机就会被一波波高清美图“霸占”。人们为什么会乐此不疲地分享呢?大家对于各类天象的兴奋之感,只是出于对“趣闻”与生俱来的好奇吗?这种兴奋是否承载着远古的呼唤,还是真的就是——我们想多了?一起听听看! - 对话者 - 钮卫星(微博@WxNIU):天文学者 毕旭玲(微博@@bixulin):神话学者 梓嘉(微博@可爱小梓嘉):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1:57 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天文学为什么是最早出现的? 05:45 “贫瘠”的地方反而诞生了农耕文明。 08:36 古人建造了一个“星星的王国”。 11:52 火星为啥不招古人待见? 24:06 精益求精其实是在作茧自缚? 30:40 “周公姬旦测影寻地中”是一种行为艺术。 39:51 “皇家天文台”台长司马迁的方案落选了。 41:06 中国为什么有领先世界的天文观测记录? 45:53 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多牛? 48:08 法国也有盘古创世神话? 55:13 我们都是星星的孩子吗?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几乎每个圈子都有一股“清流”,董宇辉之于电商直播,便是这种角色。有人认为他不止于“清流”,是一个十足的破圈者,正在拓宽直播带货的边界,甚至对其重新定义;也有人认为他只限于“清流”,无法抵抗市场规律,不能避免特色变模式,只能被动地在“网红周期”中经历短暂的红火和快速的冷却。双方几乎能达成共识的,是知识有用。可怎么理解这个“用”呢? - 对话者 - 林淑娟:媒体人 沈黎江(微博@沈黎江):语文教学名师、“老沈说不停”创始人 梓嘉(微博@可爱小梓嘉):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7:26 董宇辉“降维打击”的原因:个体经历+老师身份+疫情影响…… 13:36 董宇辉能被复制吗? 16:35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董宇辉贵在质朴和真诚。 21:07 我做抖音,但自己不刷,因为焦虑。 24:44 董宇辉很好地展示了知识的魅力。 28:43 董火了-读书-带货走红,这个故事是个死循环。 30:35 “网红”仿佛在给社会体检。 44:18 董宇辉是“皇帝新衣”里的那个小孩。 51:04 董宇辉解决不了精神焦虑,每个人请操心好你自己。 01:14:07 自我学习、自我更新才是底气。 01:21:48 我唯一焦虑的是我不够有知识,也不够有文化。 01:24:50 买不起上海的房子就不买了,这不是躺平。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从开始到结束,电视剧《梦华录》火了一路。不同于聚焦皇家、官宦故事的《清平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梦华录》把镜头对准的是“坊间”三位女子。茶坊的热闹、马行街的灯火扑面而来,让焦灼的现代人开始艳羡“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的宋代生活美学。但如果试图靠近历史“全貌”,不禁怀疑,这份向往是否源于时代的滤镜?雅,又是否可以概括宋代美学的全部? - 对话者 - 朱宇晖:同济大学硕士生导师、文化学者 林宛央:剧评人、畅销书作者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梓嘉(微博@可爱小梓嘉):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1:51 为什么说《梦华录》细节处理得好? 04:14 我们并不是只有“乾隆审美”。 10:55 不叫“小二”叫“茶博士”,宋代社会有点扁平。 15:45 都说宋朝女性地位高,那程朱理学怎么解释? 21:28 靖康之变中的女性命运,不敢看,太伤心。 25:06 精致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宋的灭亡?非也。 28:21 宋代的衣服和身体实现了共振。 30:50 读宋词中的女性,读不出亵渎。 34:49 经历过唐朝的释放,宋代的艺术意志走向了克制。 43:00 历朝历代都有“俗”的东西,宋也不例外。 46:28 姹紫嫣红在宋代,为什么就显得“高级”? 50:22 宋仁宗为什么要做一个“禁欲系”皇帝? 52:11 不要一味说好,还要看到《清明上河图》暗藏的社会危机。 54:27 我这么累,为什么要看烧脑剧 VS 时间这么宝贵,为什么要看冗长的剧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话剧《家客》上演至今,已经过去了六个年头。这六年中,它走过了北京、哈尔滨、杭州、天津、西安、武汉等多个城市,获得了“第24届曹禺剧本奖”“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2017年上海新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等多项大奖,在豆瓣收获了8.6分高分。最近一段时间,它通过线上展映再次与观众见面,又收获了一波好评。 《家客》的内核讲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和生活状态,故事形式则显得有些荒诞:如果消失了40年的马时途突然从唐山回到上海,找到了曾经的妻子莫桑晚,而现任丈夫夏满天容许他留下来一起生活;如果马时途没有返回上海;如果马时途从唐山回到上海后,又走了……至于阵容,编剧喻荣军,导演周小倩,演员是张先衡、宋忆宁、许承先三位老戏骨,绝对豪华。不过,融合、统一的舞台背后,是痛苦的磨合过程,是艺术观点的激烈交锋。他们曾为了什么而争执?最终又达成了怎样的共识?我们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合推出“戏剧云对话”节目,本期对话导演周小倩、主演宋忆宁、制作人裴姝姝,听她们讲述创作《家客》的这六年。 - 对话者 - 周小倩:导演 宋忆宁:演员 裴姝姝:制作人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4:07 《家客》片段1 08:34 周小倩:想到这可能是张先衡老师退休前的最后一部戏,我答应了。 13:09 看到台词后有什么感受?宋忆宁:可以说实话吗? 19:30 《家客》片段2 23:02 排练中的冰点1:你们女人怎么这么厉害!你们男人应该有承受力! 32:10 排练中的冰点2:服装设计最早get了“荒诞”,但不被大家理解。 36:21 排练中的冰点3:舞台前要有纱!不! 43:24 在排练厅让人震撼的音乐,在舞台上却没能把屋顶掀了。 50:59 每场演出都在,周小倩:我非常尊重且珍惜观众的反应 56:13 宋忆宁:演出完,我最想得到的是周小倩导演肯定的眼神 01:05:57 裴姝姝:他们在,我会毫无顾忌。 01:08:11 回答:既当演员又当编剧,这是可能完成的任务吗? 01:09:47 回答:怎么对待差评? 01:15:12 回答:导演选角的原则是什么? 01:16:22 回答:怎么看导演在演出前临时改词?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本期节目由长三角之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出品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这几天公布了28号佣——出土于K9901秦陵百戏俑坑的“仰卧佣”,解锁了兵马俑的新姿势。巧的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前不久刚刚参与了我们的对谈,介绍了另一种大家不常见到的佣——跽坐俑,并解答了“秦始皇陵为什么不能挖”“在陕西从事文物工作是种什么体验”等问题。当然,对谈不止于此,借着上海奉贤区博物馆正在策划《与天无极:陕西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之机,我们请到了陕西文博界的“半壁江山”,开启了“大长安考古之旅”。 - 对话者 - 田静: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 姜涛:陕西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部副主任 陈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陈列保管研究部副主任 权飞:法门寺博物馆保管保护科副科长 张雪松:上海奉贤区博物馆馆长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6:59 负责养马的跽坐俑 13:23 西周:丰镐为其他朝代建都确立了模板 24:48 秦:论防盗,秦始皇帝陵又走在前面了 26:24 有生之年,还能见到秦始皇地宫吗? 29:49 被加长的秦剑既锋利、又柔韧,还不易折断 35:41 汉:九位帝陵一字排开,形成了“东方帝王谷” 40:10 坐西向东的汉阳陵 45:59 汉文帝陵简朴到连盗墓贼都不屑一顾? 53:42 唐:绝美秘色瓷 57:17 最华丽的盒子,装着最假的舍利 01:11:35 如果选择一件瓦当代表汉代 01:27:25 藏品量排在全国前列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也愁文物太少 01:29:02 在陕西从事文物工作,是什么感觉?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期待你的做客
有一种说法是,最正确的写作心态应是“不表达就会死”。这大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大学学习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喻荣军为何会转而选择编剧道路,又为何能保证高质高产。在我们联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发起的这次对谈中,他讲述着一部部话剧的创作初心,把自己剖开来给每一位他珍视的观众看。你会发现,在那份表达诉求里,有他割舍不断的家乡,有他不断追问的历史,还有他身处其中的现代社会。 - 对话者 - 喻荣军:编剧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2:34 “弃医从文”的喻荣军 08:11 话剧《老大》部分 10:19 回到村子的那一刻,我对家乡的美好印象被击得粉碎。 10:46 路变宽了,人变富了,但有些东西被丢掉了。 12:23 很多鱼宁愿胀死在海滩上,也不会再回到江里,人也一样。 15:16 话剧《家客》部分 20:02 在飞机上自己就像被养的“猪”,一来一回,就把《家客》写完了。 21:34 人物形象的灵感,来自于公园里的老人。 24:41 话剧《卡布奇诺的咸味》部分 25:26 咖啡是咸的。 26:48 听到Send in the Clowns,让我有了表达“尴尬”的想法。 30:42 话剧《谎言背后》部分 31:14 第一次看到审讯室,突然有种被“压扁”的感觉。 32:15 我看到人们像鱼一样机械地游进车厢。 34:35 话剧《乌合之众》部分 36:03 那个场合下所有人都在行纳粹礼,但他没有。 39:18 他当着13岁孩子的面把他母亲杀了,理由是“想试试这把枪”。 40:04 我想让观众从“观众”的身份中抽离出来。 48:43 话剧《红楼梦》部分 48:53 传统经常会成为我们的“遮羞布”。 54:39 把原著忘记,才能开始创作。 57:14 《红楼梦》最打动我的,是命运。 01:00:43 贾政的一辈子是跪着的。 01:03:56 回应:为何“悲之切”力度“不够”? 01:09:03 回应:撒那么多次东西,不怕观众审美疲劳吗? 01:09:59 我和观众之间,彼此都不可能总是跟着对方走。 01:14:02 回答:有想法但写不出来怎么办? 01:16:02 回答:演员应该如何提升素养? 01:20:55 回答:如何平衡剧本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 背景音乐 - Judy Collins - Send in the Clowns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本期节目由长三角之声×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出品
你更喜欢读我们的神话,还是古希腊神话?如果你的选择是古希腊神话,是因为尧舜禹汤的无暇形象多少会让你无感吗?如果是这个原因,又怎么解释大家追星,都希望追一个不会出错、永远“崇高”的偶像?问题绕来绕去,却值得我们静下心思考。因为它在本质上关乎信仰。 - 对话者 - 毕旭玲:神话学者 刘思亮:出土文献学者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1:55 小满之后无“大满”真的和“满招损、谦受益”有关吗? 13:26 很多人问“大禹有什么好讲的?” 14:33 历史上确有大禹其人吗? 19:38 传说大禹是通过剖腹产生出来的 22:40 大禹的称帝之路 26:18 一分钟告诉你大禹为什么重要 28:04 大禹的神性和人性 35:08 神话研究从来都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36:48 司马迁是以神话写历史的“第一人” 40:10 为什么我们要把舜禹汤塑造得毫无瑕疵? 50:10 农耕文化的稳固性高、变动性小 52:13 追星的年轻人难道不知道不可能有完美的人吗?! 54:18 建构神话,艺术能做什么? 58:23 学者的小众研究与艺术的大众传播,应该“井水不犯河水”。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期待你的做客
1983年6月9日月黑风高夜,一个敏捷的身影出现在广州象岗山深腹的建筑当中,他晃了晃手电筒,被眼前琳琅的随葬品惊呆了……这里有我国迄今为止唯一一套形制完备的丝缕玉衣、唯一的汉代龙钮帝玺,还有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南越国是个什么国?借着《大汉海疆:南越航海文明展》策展的机会,我们开启了这场南越王探墓之旅。 - 对话者 - 蔡亭亭:中国航海博物馆策展人 霍雨丰:南越王博物院策展人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2:28 南越国的地理位置 04:04 南越国的诞生与灭亡 11:44 探墓初印象:它很可能被盗了…… 19:11 南越文王生前大概爱吃禾花雀。 20:09 殉人是被活埋的吗? 23:22 “文帝行玺”龙钮金印:诉说着赵眜的野心。 30:51 “长乐宫器”陶鼎:南越国是在……“山寨”吗? 33:31 “张仪”铜戈:古董中的古董 35:36 “泰子”龟钮金印:太子和泰子的关系是? 37:53 丝缕玉衣:古人为何钟爱以玉敛葬? 41:33 双身龙纹青玉璧:光一个丝缕玉衣,显然不够。 42:44 五色药石:它是五石散的前身吗? 45:29 汉式铜鼎:古代“小火锅” 46:51 铜挂钩:这玩意到底怎么驱蚂蚁? 48:12 铜烤炉:烤乳猪“神器” 51:04 虎头金钩扣玉龙带钩:让人充满遐想的文物 52:37 复原的漆木屏风:其中五件器物是禁止出国出境展览的文物 57:51 句鑃:越族特有打击乐器 01:02:22 乳香: 进口香料 01:03:28 四连体熏炉:香味混搭“神器” 01:05:06 金花泡:黄金焊珠工艺了得! 01:07:07 青釉筒瓦:或许是一片漂洋过海的瓦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微信公众号:发现长三角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期待你的做客
他是中国唯一采访过列宁的记者;他主办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他在刑场上盘膝而坐、点头微笑,留下了最后一句“此地甚好”!他是要给中国“辟一条光明的路”的瞿秋白。他是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当代青年能否在他身上找到突破困境的钥匙?青年应该是什么模样?我们围绕“瞿秋白的理性与感性”,展开了讨论。 - 对话者 - 孙会岩: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苏珊: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江冉(微博@江冉Lucien):媒体人 - 收听指南 - 05:47 瞿秋白人生的戏剧性 15:37 瞿秋白对瞿独伊的用心良苦 18:12 瞿秋白与周海婴 22:42 瞿秋白与杨之华前夫的“好友启事” 25:09 瞿秋白与王剑虹也爱得轰轰烈烈 29:44 大年初五,瞿秋白的母亲自尽了。 50:42 瞿秋白的“网红教材” 56:24 谁是瞿秋白最好的朋友? 58:55 瞿秋白是不敢争论的人吗? 01:03:01 瞿秋白是如何做选择的? 01:05:34 瞿秋白很浪漫,但他的生活是残酷的。 01:16:00 解读瞿秋白狱中遗作《多余的话》 01:22:06 瞿秋白就义时为何如此从容? - 互动方式 - 微博:@江南派FM 微信公众号:发现长三角 社区:“阿基米德”app《文化会客厅》节目社区 期待你的做客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