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我觉得不是那么冷的书,讲述东亚母女的故事。作者讲述了“我”和母亲分别离开自己居住的城市,一起出国到日本旅行的故事。母亲在香港长大,在两个女儿出生前移民。我特别精心地安排这次旅行,有个细节很触动,在参观博物馆路上,我对母亲简单说明了对博物馆的预期,小心翼翼地不泄露过多细节,更多的留待她自己去发现。 特别喜欢《纽约客》为本书写的书评:我们常常倾向于把其他人——尤其是我们的父母——看作是我们不由自主尝试解决的谜团,是需要某个缺失的事实或者事件来完成的拼图。《冷到下雪》理解了这种冲动,但它悄悄提供了另外一种生活中可能更为常见,但在小说中往往缺少的方式,我们可以简单地称之为:相处,在我们还能在一起的时候。
这本书最初吸引我的地方很搞笑,我偶然在书店翻看时,看第一章 泉 1917,介绍现代艺术家,观念艺术之父马塞尔杜尚那个“现成品”名作,小便器。1917年,在纽约第五大道闲逛时,在某个卫浴设施的零售部,杜尚买下了一个普通的平底白瓷小便器。然后带回自己的工作室。他把这件沉重的瓷家伙靠墙平放,又把它倒转过来,使它看起来像倒置在那里。之后,杜尚在器具外沿左侧用黑漆署上“R. Mutt 1917”的笔名,注明日期。最后,杜尚给这个东西起了个名字“泉”,这件几小时前还随处可见,难以归类的小便器,经杜尚之手变成了一件艺术品。 后来知道作者威尔贡培兹的背景,能演单口喜剧的英国艺术评论家,伦敦泰特美术馆媒体顾问、BBC艺术频道主播,我想,这位跨界大佬,有口才,有专业,他写的现代艺术史书,应该可以读下去,而且,读完他的书,我应该可以看懂现代艺术了
《无薪主妇》是上野千鹤子2021年3月日本NHK节目《最后的讲义》的演讲内容整理而来。这个节目邀请日本各界的精英、学者以“如果今天是你人生中的最后一天,你想传达些什么”为主题进行演讲。可以说,《无薪主妇》是上野千鹤子总结了自己近半个世纪以来研究的精华,而且以最直接、最精炼地方式告诉大家。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上野是位社会学家,不仅仅是我过去了解的女性主义学者。 女性主义不是弱者想变为强者的思想。我们的目的是创造一个不同的社会,让人们即使变成了弱者,也能够心安理得地活着。
常书鸿先生被誉为“敦煌守护神”,是我国敦煌学的奠基者,也是敦煌文化事业的开创者。 最早我是通过画展,《花开敦煌》——常书鸿和常沙娜父女作品展,知道常书鸿先生和他的女儿常沙娜女士,还有他们一家和敦煌的故事。我的参观感受:强烈地震撼,感动。 今天再提起敦煌,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早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可在常先生守护敦煌期间,莫高窟的关注度远不如今天,其保护举步维艰。而且常先生对敦煌近半个世纪的守护,历经国民政府黑暗腐败,十年文革浩劫的磨难冲击,其间的艰难困苦,非常人能想象。 常沙娜女士在序言这样写:半个世纪以来,父亲乃至我们全家虽然先后在敦煌都经历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但情和魂却永系敦煌! 致敬常书鸿先生!
青年绘本创作者温艾凝用画笔记录自己在英国剑桥艺术学院,学习童书插画教程的生活和创作经历,从踏上英国土地的第一刻开始,到毕业离开。这本插画集,图画童趣盎然,色彩自然温暖,文字简洁流畅,阅读体验相当愉快。
《我的真文字》艺术家徐冰的随笔散文集,豆瓣有书友评价是年度最佳艺术随笔。徐冰是一位能够超越文化界限,将东西方文化相互转换,用视觉语言表达思想和现实问题的艺术家。 随着徐冰的真文字,了解他如何开始艺术创作,怎么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艺术的不同表达方式,怎么理解艺术教育对人的影响,听他娓娓讲述自己那些在艺术界引起轰动的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阅读体验很棒。徐冰的文字简洁真诚,有时带着调侃式的幽默,有时只是坦诚跟读者分享自己的经历。
作者莎拉 贝克韦尔认为:思想很有趣,但人更有趣。她将历史、传记与哲学结合在一起,讲述了一群存在主义哲学家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特殊的时代,充满了斗争、友情、爱情、反抗与背叛。战争的惨烈、反人类,战后的废墟和遗痛、分裂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的欧洲、欣欣向荣和资本主义弊端共存的美国,是那个时代特有的背景。 存在主义的研究转向个体和现实,这在哲学世界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人对自我的认识,并不是说有一个客观的我,达到真实的认识。你怎么认识自己,是你自己的一部分,没有一个作为终点的自我认知。你的每一种认识,都在改变你自己。我们每个人慢慢成为自己,限制和自由这两种力量在我们的一生中发生着变化。
如果从某种角度来看,未来只会比现在更糟,又何必更多地为难自己呢。既然未来体力下降、器官老化,日渐衰老,和至亲至爱的生死离别都是注定,无法避免,也无法改变,就不要让自己的伤心加倍了,让一切会发生的都发生吧。伊藤后来选择回日本,接受早稻田大学的offer,当老师去了。 伊藤比吕美说:“在最后要唱一句,我不会再被寂寞困扰了。”
一杯咖啡可以担任很多角色:一剂刺激的咖啡因、工作的燃料、社交润滑剂。它既是必需品,也可以是奢侈品;可以是给你惊喜、令你愉悦、又美味的,也可以把你带到世界各地。 作者想在书里分享最重要、最独到的信息,以简化咖啡的复杂度,让人们在家中就能舒适的享受更多做咖啡和喝咖啡的乐趣。即使是如我一般的咖啡小白,也能在书里找到可以尝试的,简单容易操作的咖啡冲泡方法,在工作日的早晨,给自己来一杯温和而且好喝的咖啡,启动大脑的开关。
《阿勒泰的角落》带给我很多震撼,北疆自然风光的美,纯粹的自然,让我很想随着李娟的文字,醉在其中。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了沈从文的《边城》。我跟书友说,沈从文很厉害,把湘西写得那么唯美,我的家乡也很美,没有像沈从文一样的大作家去写,也没有太多的人了解。尽管我知道这是真的,但我做不到坚定、自信、执着地认为:家乡,不逊色于其他任何地方。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库索的《咖啡馆比其他河流更慢》,一本关于日本京都咖啡馆的故事。这本书讲述了大大小小,16家京都咖啡馆的故事,最年轻的咖啡馆只有两岁,最年老的咖啡馆已经七十岁。作者库索在京都生活七年,从被一包浅煎咖啡豆打动开始,她踏入了无数载满故事的咖啡馆,拜访了京都咖啡业最具代表的16位店主,与他们进行了长谈,用文字展现了京都咖啡馆特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氛围,以及咖啡职人的生活工作状态。 16个咖啡馆是16个独立的小故事,结束一天的忙碌后,在沙发半靠半躺,打开书,慢慢读,每天一家咖啡馆,每一个故事,都成功地让我换了心情。 尽管疲惫依旧,但可以心满意足地去休息,为开始新的一天做些准备。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