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客》杂志是很“文艺的”。每一期里都有FICTION栏目,用以刊登短篇小说之类的、虚构的创作。 在2020年9月第2期的《纽约客》上,登载了小说《英格兰人》,英文题目是:The Englishman。 你可以在《纽约客》杂志的网站上检索到The Englishman,并读到全文。你甚至可以听到作者的“亲自朗读”。作者读了45分钟。他的声音很好听。 (可以在这个网址中读到文章,并听到作者的声音: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0/09/14/the-englishman 在2020年9月下旬录制的《来说》节目里,主持人慕来和嘉宾文仪一起,讨论这篇新鲜的故事。文仪曾经在英格兰地区度过了五年的时间(读高中和大学)。 《英格兰人》是一个同志故事 ——老家在苏格兰海岛上的22岁的林业系大学生去伦敦打暑期工,做house boy,名义上是居家杂工,其实是为雇主提供“性&情”方面的陪伴。故事里的 “我”站在一些新世界的边上,承担风险,感受机会。最后匆匆撤离,不晓得是否真会走开…… 《英格兰人》的作者是道格拉斯·斯图尔特(Douglas Stuart)。他在英国格拉斯哥出生并长大。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他移居纽约,开始了时装设计事业。《舒吉·贝恩》(Shuggie Bain)是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出版于2020年的春天。 在2020年秋冬,道格拉斯·斯图尔特值得被关注。那是因为:就在进行录音前的若干天里,“布克奖”(Booker Prize,知名的年度文学奖。每年,评审从该年度中出版的英文长篇小说里,挑出唯一一本获奖的书)公布了2020年度的决选名单(short list),其中就有《舒吉·贝恩》。 独立节目,请多支持 任意数额的捐助帮助很大 请联系主持人慕来——联系方式:微信私号 mulai_y ;微信公号 慕来;twitter @mulaiyan
一对妙龄少女,在水月寺的盂兰盆会上邂逅,多看了几眼,心生爱悦,很快挽起酥臂,也很快暂作分别。 这便启动了姻缘,也制造了魔劫。 少女之一,名为范十一娘,是名门闺秀,姿容俏丽,骚雅尤绝;求亲者众,却无心出嫁。另一位,也颇美艳,不是凡人,亦非神鬼,而是灵性已启,而未至仙阶的狐狸。这狐狸隐去真身,称自己为封三娘。 范十一娘不曾发现过情爱,很是寂寞,基本上是“直女”。而封三娘,却是同性恋者——她会因为女子的姿色,而意乱神迷,并一往情深,难于自拔,直至因为承受了“污秽”之事,而败坏了情爱,也废止了修行。 本集的“与谈人”是林小熏。在很多时候,她是“直女”。 林小熏是游学组织“早春游学”的创办人和经营者,长期在天南地北跑来跑去。录音时,她在上海的家里。 林小熏会在引子部分陈述自己的见解,并在自由讨论部分详说她的意思——甚至说说她的少女时代。 我们会谈到:少年少女时代的友谊——具体而关乎着身体;大人的情感困局;对自己的某些发现;封三娘的灵性和痴狂——再三求取平衡,又难免引动魔劫;被规范的情感,以及某种超越和逃匿;同性恋者的苦楚——如何摆放友谊和爱情? 本次使用的音乐来自喜多郎。 主持人慕来的微信公众号:慕来 独立节目,请多关照!赞赏和捐助对节目很有帮助!欢迎联络! 主持人慕来的微信私人号:mulai_y 个人blog:mulai.xyz
本集所谈,是韩国作家金英夏(김영하)的《珍宝船》。此故事被收录于短篇小说集《哥哥回来了》(韩文版2010年面世,2014年出了中文版)。 金英夏,1968年出生,延世大学企业管理学硕士;大学期间投身学生运动,加入后备军官训练队,但因为不参加训练而被除名;对马克思主义情有独钟;现居纽约曼哈顿……(本段资料引自中文版的“维基百科”。) 金英夏也做过podcast,内容是:介绍别的作家的小说。在其播客的第一集里,他介绍了三岛由纪夫的长篇小说《金阁寺》。 《珍宝船》是很现实的故事,建立在一些虚实之间的基础上——故事里,位于韩国首都的民族英雄塑像(矗立在青瓦台和旧王宫之前的十字路口)会被炸毁。而在现实里,那尊雕像一直安然地镇守在一国的心脏。 无论是在小说里,还是在现实中,该塑像都会遭受某些质疑。有人觉得,塑像的原型不是击溃了日本海军的李舜臣,而是进犯朝鲜的丰臣秀吉! 在虚构的故事里,有人初心不改,一直执迷于孤独的、和政治有关的行动;有人会参与金融游戏,参与诈欺。 本次的故事在情节上较有趣味。许多复杂的、灰色的东西,会被作者明明白白地写出来。 本集使用的音乐全部来自韩国作曲家曹英沃(조영욱),是其为电影《群盗: 民乱的时代 》所作的配乐。 主持人慕来的微信公众号与主持人同名,就叫:慕来 请多支持独立节目!欢迎联络主持人!
五十岁时(1949年),痴迷于镜子、迷宫和百科全书的博尔赫斯制造了“阿莱夫”。 “阿莱夫”是个很小巧的、超维度的装置——一枚圆球。 在虚构的世界里,“阿莱夫”被保存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本身却可以映现出全世界的光。 “阿莱夫”是个包罗万有的点——透过它,可以看见从各个角度看见大千世界! 某人靠着“阿莱夫”写诗——试图将地球作为描绘的对象,写出超长巨作;某人从“阿莱夫”中发现了心上人的另一面,也瞥见了寰宇的碎片,并且认识了“你的脸”! “阿莱夫”带来无限惊奇,也触发无穷哀伤。好在,人会遗忘…… 本集节目,要笃悠悠地说《阿莱夫》——博尔赫斯笔下的,最广为人知的故事之一。 一些人没有读过《阿莱夫》的全文,却只因为里面的小球而意乱神迷,进而开展上天入地的、止不住的玄谈——忘乎所以,丢弃了故事本身。我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我想看看这个小说到底是如何逐渐展开的! 我会以我的方式复述故事,展开故事的褶皱,并读文中的一个经典段落——博尔赫斯勉力描绘不可能被描绘之事,写了一个怪兮兮的“清单”…… 本集节目的尾部,将提出一组问题——关于小说本身,也关于我们的生活。 让我们透过“阿莱夫”,去往虚实之间;去了解故事中的情殇、恐怖,和神秘……看见不可被看见的东西,感应语言和光的威力。 慕来的微信公号是:慕来
一些情欲,很多情感,是否可以化为印记,刻在身上,或者悬在心间?文字,或语言,会否干涉心理和行为?——在三岛由纪夫的《头文字》里,上述问题可被探讨。 简单来说,《头文字》是恋爱故事,关乎两男一女。但若抛开预设,沉入文本,就会发觉故事里的“恋爱”与大众文化中的设定相异!! 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1939年),三位主角的身份特殊,不是平民,而是宫家、男爵家,和公爵家的后代。 所谓的“宫家”,简单来讲就是皇家的分支——节目中会解释这一概念,会谈到当代日本皇族的“宫家”(“秋筱宫”等),也会说到已经成为了历史的“华顶宫”——小说里的一位男性,正就是“华顶宫”的“宫殿下”。 《头文字》的开局,写了上层贵族的马球赛。此间,宫殿下将球打偏,击中了千原公爵的女儿渥子——在其左乳的下面,留了某种印记。此情此景,让同在球场上的朝仓季信中尉(男爵的后代,宫殿下的伙伴)体验到了复杂的感觉…… 在小说的高潮部分,中尉与渥子有了一段炸裂式的”性爱“。情欲高涨时,中尉操起小刀,划破渥子的胸口,留下了头文字:AS(男女双方罗马文名字的首字母缩写)——伤口在不久后愈合。到了小说的尾声,已经嫁入华顶宫,成为宫殿下的夫人的渥子再次在身上看见了AS,那时中尉已经死在了中国东北,宫殿下和她的情欲已经趋于寂灭…… 本集的“与谈人”是文仪。他在北京做网络媒体方面的工作,也是写作者。 节目的前三十分钟里,我们会介绍故事背景,并说明情节梗概。此后,用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讨论。 将会谈到这些信息:3P;肉身上的血色的印记;脑中的词语的印记;某种爱欲——不带程序,一开门就是海洋,就会沉下去……;某类同性情感——在尊重而平等的关系里,变得没有间隙…… 《头文字》发表于1951年(当时,作者26岁)。在作者自杀后,《头文字》被收入了一本名为《岬にての物語》的短篇小说集中(中文译本定名为《天涯故事》,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本集所用的音乐来自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
《高卡档案》是冷酷的、邪恶的故事。作者用“机密”和“绝密”级别的“政府公文”为原材料,不动声色地,虚构了一场由“国家机器”发动的、为期三十年的、“反人类”的行动。 故事里,虚构的“国家”试图消灭一个“民族”。该民族居处在“国家”的边缘地带、桀骜不驯、有自身的文化、不迈入现代化的队伍,也会被动地参与“地缘政治”…… 为了达成战略目的,军情机关使用生化武器,利用社会习俗里的弱点,耐着性子施展战术,终于摧毁了这个“少数民族”。 读小说的人会随一位老将军一起,翻动档案,重温旧事——那位军官一辈子效命于“国家”,已完成了巨大的、隐秘的、恐怖的事业……对此,他很骄傲,也颇满足。 本集节目,慕来独自介绍这篇“危险”的短篇小说。 《高卡档案》发表于1979年。它与另外四个故事一起,被收录于小说集《海天龙战》。该书在2020年时再版(台湾地区),编辑为它取了新名字:《绿猴劫》。 书中的故事之一,就叫《绿猴劫》:关于从猴子身上取得“病原体”,制造出疫苗,再发动战争…… 声明:本集所说和本处所写,都是“文学小说”里的事情,全都是虚构的。 本集使用的音乐:电影Edge of Darkness的原声,霍华德·肖尔(Howard Shore)谱曲。 主持人慕来的微信公号是:慕来 主持人的个人blog网站:mulai.xyz
“虚构”的反义词是什么?是“现实”吗?是“真实”吗?不要急于给出如此的答案。 不妨想一下:你的心中有没有一些难于讲清,又非常真切的东西?那些东西是不是你心中的现实?是不是足够得“真”?——它们,又是不是被你“虚构”出来的呢? 很多词语、许多心理,都难于被澄清。小说在这些暧昧的地带出现,发挥它的奇异的效力。有些人乐意感受这类效力,有些人对此有些提防和抗拒…… 爱看小说的人常会意乱神迷,会心甘情愿地进出虚构的世界。——看小说前,和看小说后,现实世界会发生一点点变化……内心的现实,也会因之不同…… 本次所说的短篇小说《被害者》做了一份演示,呈现了虚构对现实的干涉…… 它由阿根廷人吉列尔莫·马丁内斯所写。此人擅写犯罪故事。他的《牛津谜案》被改编成了电影。《被害者》来自他早年的故事集《大地狱》。 除了写小说,吉列尔莫·马丁内斯还是一位教学和研究数学的人。他在阿根廷的大学当数学系的教授,早年曾在牛津大学数学系做过两年的“博士后”。 短篇小说《被害者》里既有紧密的线索,也有恍惚的感觉。故事里,一位男青年坐上大巴,去找女友,希望挽回情爱。旅途中,他读起了一本叫做《被害者》的长篇小说。——阅读体验,干涉了他的内心! 本集中,我会介绍故事内容,并说出我对这一难缠的故事的一点点想法。 本集使用的音乐来自电影《里斯本夜车》的原声碟。 关于题图的注解:上方的女人是小说家帕特里夏·海史密斯(故事《被害者》中会提到她),下方的男人是数学家和小说家吉列尔莫·马丁内斯。 主持人慕来的微信公号是:慕来
热天里,通过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邱园》(Kew Gardens),一起去植物园看(或听)微观的风景。 此间,我们会遇见焕发着多彩光华的水珠、一只知道自己要爬去哪儿的蜗牛,以及四组徘徊在卵形花坛边的游人——他们有着随时都会变化的心思…… 本集,主持人慕来连线人在英国的冯璐(埃萨克斯大学“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请她聊聊她那边的,真实的植物园;以及她对《邱园》的体验。 所谓“邱园”,是个真实存在的地点,位于伦敦,规模宏大——占地一百三十万平方米——园中有着许多温室和楼阁。而伍尔夫的《邱园》是很小巧的,视角悬停在一个地方,只在小说最后,才会拉到别处…… 让我们享受《邱园》,享受感官中的动态,享受伍尔夫的声音——词语里面的声音(在节目的后半部分里,还会播放此位作家的真实的声音)。 与往期节目相同,本集录音未作大幅度的剪辑,只略作了修剪,音乐在录音的过程中同步完成混音。 本集使用到的音乐来自下面两张专辑:1)Fantaisie for Flute & Harp(由Anna Noakes与Gillian Tingay演奏);2)Damas—Trio for Flute, Harp and Cello(由Anna Noakes等人演奏) 慕来的联系方式: 微信公号——名字是“慕来” 网站——mulai.xyz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私号——mulai_y twitter——@mulaiyan 独立节目,需要你的帮助!
阿根廷人塞萨尔·艾拉(César Aira)生于1949年,已经著作等身,出版了100多部书了。 今夏,我看了他的几个短篇,发觉他的写作状态很有个性,属于不加修饰、天马行空、想哪儿就朝哪儿写的那一类,近似于在纸上造梦——不是意乱神迷、混沌不堪的梦;而是思绪清晰,但情节自由的梦…… 《无穷大》就如梦境。 它以第一人称叙述。基本上,故事里的“我”在面面俱到地介绍一项童年的游戏,似乎要从不断涣散的记忆中挽回一些什么,去“穷举”儿童年代的、关于那项游戏的林林总总的经验;在此过程中,“我”还会不断提出一些抒情性的和哲学性的遐想——往往不会深入想下去,只是略略想一下,而后思绪就划走了…… 我这个人,对数字无感,所以觉得《无穷大》里的那项游戏有点“呆”。该游戏的规则相当纯粹:两人一起玩,互相报数字,你报一个我报一个,只需报出一个“更大”的“数字”就行了…… 该游戏可以无尽地进行下去……直到有个词语介入游戏——它会让游戏变调,使之濒临完结——该词语就是:无穷大。 《无穷大》是一个关于“伪数学游戏”的怀旧故事,涉及数字、词语、和如梦的私人经验…… 本集节目,邀请哈佛大学数学系博士研究生宇轩参与连线。 我在上海的崇明岛,宇轩在纽约的郊外。 我们会用1/3的时间聊故事。更多的时间里,我会向宇轩请教数学里面的∞。 艾拉在故事中说:“此无穷大”和“彼无穷大”不可比大小。然而在数学里,情况并非如此。有一些“无穷大”,会比另一些“无穷大”更大…… 究竟什么是“无穷大”?如何澄清这个暧昧的概念呢? 恐怕,世界上有太多东西是无法被澄清的,哪怕在数学的领域里也是一样的——有一些数学概念和公理(根源性的那些),是无法被弄清爽的——难以证明,也无从证伪…… 如此说来,数学家的无尽的努力,岂不是建立在一些假设之上啊!?数学也近乎是信仰!?🤔 本集最后,还会谈到“数学的思维范式”正在溢出数学的领域。在你听到那些地方之前,也许已经有点发晕。 …… 我喜欢词语,但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多地被数字占据…… 本集使用的音乐来自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的歌剧《海滩上的爱因斯坦》(Einstein on the Beach)。在音乐中,也出现了数字。
这一集里,慕来独自讲述《丁前溪》。它是《聊斋》中的篇目,没有鬼怪,不含超现实的动态,不过某些地方略有一点“离谱”——出现了有违常礼的情况——那是两种过激的、好客的行为。 文章不长,内容读来蛮爽。节目中,慕来会介绍和解说故事,并做许多发挥。 标题所指,是一位相当有钱的山东男子。他仰慕汉代的游侠郭解(郭解是个罔顾公共道德,却具有“高超私德”的奇妙人物,是个“反儒家”的人物)。或许,丁先生会在心性和行为的层次上,学习效法他的偶像。 有一次,丁先生外出借宿,遭遇了一个作风豪爽的娘子。几年后,那娘子的老公上门来了,丁先生就以异常的方式,去宠爱和礼待那个男人…… 此前的娘子和此后的丁先生都在请客吃饭,但…… 慕来会说出他的几点新视角——私人的趣味解读:1)丁先生未必是报恩,而是释放心中的向往;2)那“娘子”恐怕在“发作”;3)“娘子”的老公虽然开过赌场,但似乎不够豪爽唷——故事中的两个男人很不一样。 慕来还会进一步联想——将说到《经济学人》和“鹦鹉螺网刊”里的文章,会讲到慷慨之举对身心的好处;并介绍一下科学家对”睾丸酮“的新知。 节目末尾,慕来还会介绍一位以前的室友——他是爱赌博的男人…… 让我们在虚实之间,文学内外,好好玩耍一下。 录音里使用的音乐有:1)沧海一声笑(前奏)-黄沾;2)少年十五二十时-陈刚/何占豪
卡西扬住在流放者的村落,是侏儒,年过半百,好像懂得偏门的医术——具有治疗能力,会念咒语,愿意自顾自地和林中的鸟儿对话——觉得杀死飞鸟是干犯上帝;他既神经兮兮,又有点神秘……别人说:他是“跳蚤”。 他出生卑微,本该务农或做工,实际上却没有干过多少“正事”;他曾住在美丽的河畔;也曾孤身一人去游走四方——谋求与灵性的接触,或者只是当一位“盲流”…… 卡西扬是“荒人”吗?他为何要过着半隐遁的生活?在十九世纪中期的俄罗斯的乡下,他要如何与周遭世界相处?他是否找到了“自我之路”?你是否能够参与他的道路? 有一天,气候闷热,猎人(作家屠格涅夫的化身)的马车遇到事故,由此偶遇猎人,见证了一些有别常态的行为举止。让我们透过猎人的记录,认识这位非比寻常的男人。 ——随后与他别过,重新走回属于我们的道路。 自成一格的精神世界,或许支撑着他,也正在支撑着你…… 他守住了一些不愿意示人的“人间温暖”;而你,也拥有你的隐秘吧? 关于“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扬”的方方面面都是复杂的——我们无法知道很多……然而在节目里,我们会讨论蛮久。 本集将会持续1小时38分钟。 《美丽的美恰河畔的卡西扬》出自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集《猎人笔记》。 本集的“与谈人”(以连线方式参加聊天的伙伴)是黄文杰。他人在广州,在书店打工,曾当过酒保,也曾随同净土宗的和尚云游,常去中越边境,也写小说,曾经在某些“文学APP”上发表虚构故事。 本集所用的音乐来自Ludovico Einaudi作曲的专辑Stanze。 本集的录音时间是:2020年大暑那天的深夜,至翌日凌晨。 主持人慕来的微信公号是:慕来
小说《猫人》(Cat Person)用词简白,篇幅适中,被发表在2017年12月的《纽约客》杂志上,作者叫克莉丝汀·罗佩尼安( Kristen Roupenian)。此人在2003年时本科毕业,后来取得英文系的博士学位。某种程度上,《猫人》是她的“出道之作”。 多少有点出乎意外,《猫人》变成了“爆款”,作者也因此成了“网红”。她被一些网友“爱”,也被另外一些网民“酸”,同时也发了财。她得到了稿费之外的120万美金(出版社急急预付了稿酬,请她写更多小说)。 《猫人》何德何能?为何会引发社交网络中的众议?这故事,如何地切中了当代青年男女的要害?本集节目里,我与文仪一起,详说这篇故事。 这次聊天会持续将近两个小时;会述说故事之内和故事之外的诸般情况;某些地方,我俩会呈现不同的观点。 手机、暧昧和礼貌、脑中戏份、违心做爱……我们会聊到上述种种,也会说到“看不见的🐱”。 小说里的女孩是不是婊子呢?这是一个大问题。到了故事的最后,读者会见到猝然爆发的脏字,难免感到“辣眼睛”。 文仪理解故事里的女青年,用偏向于善意的方式看待她;我也理解她——但对她的种种行为和心思,都悬置意见…… 录音的前二十分钟,将预先勾画一些轮廓、交代一些背景资料。随后会简述故事内容。完了之后,再进行“漫长”的讨论——许多褶皱,会被渐渐展现,并被慢慢捋过…… 请享用本集节目。祝你保持耐心和激情! 主持人的微信公号:慕来 欢迎添加,欢迎联系。 请多支持小众独立节目,也可以参与其中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