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四 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萧统《陶渊明集序》:“其文章不群,词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 对比阅读 庐山东林杂诗 东晋 释慧远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王羲之兰亭诗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 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其实也不差,但不如兰亭序的文章好。 谢安兰亭诗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 薄云罗物景,微风扇轻航。 醇醪陶元府,兀若游羲唐。 万殊混一像,安复觉彭殇。 其实也是好诗,但和陶渊明比一下,有什么不同?“元府”、“羲唐”、“彭殇”还是陈腔。“薄云””微风“写景物,有一些悠远的感情透露了出来 孙绰兰亭诗 流风拂枉渚,停云荫九皋。 莺语吟修竹,游鳞戏澜涛。 携笔落云藻,微言剖纤毫。 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 宋朝说理诗 南宋诗人杨万里《桂源铺》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其实也写得很好了。但对比陶渊明,一个是诗歌的青少年时代的通透天真,一个是四十多岁中年人时代的思考和体会,也挺通透,但有点说教感么? 宋代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客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也不是坏诗,但纯粹是说理了。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365-427) 辛弃疾的词:“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龚自珍的诗:“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钟嵘:“文体省静,殆无长语。” 陈师道:“渊明不为诗,写胸中之妙耳。” 元遗山:“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叶嘉莹:“陶渊明的诗从来没有一点儿虚假的感情。” 苏轼:“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苏轼:“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步。”
咏怀诗第三十二 阮籍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馀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典故 《韩诗外传》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言毕涕泪沾襟。 《论语·子罕》孔子对一去不返的流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楚辞·远游》“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 《庄子·渔父》 字句 俯仰: 1)举动;举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 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 秦王 之俯仰。 2)低头和抬头。《墨子·鲁问》:“大王俯仰而思之。” 3)比喻时间短暂。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九秋: 1) 指秋天。 晋 张协 《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飇。” 南朝 宋 谢灵运 《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 2) 指九月深秋。 3) 九年。 汉 张衡 《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 对比阅读 情诗 张华 清风动帷帘,晨月照幽房。 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 襟怀拥虚景,轻衾覆空床。 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 拊枕独啸叹,感慨心内伤。 咏怀诗 阮籍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 被服纤罗衣,左右佩双璜。 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 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 寄颜云霄间,挥袖凌虚翔。 飘飖恍惚中,流眄顾我傍。 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
咏怀诗第十四 阮籍 开秋兆凉气,蟋蟀鸣床帷。 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 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 微风吹罗袂,明月耀清晖。 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
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正始,三国曹魏魏少帝曹芳的第一个年号,240-249年。(高平陵政变在249年) 竹林七贤:山涛、阮籍、刘伶、嵇康、向秀、阮咸、王戎 太康,西晋晋武帝司马炎年号,280-290年。(八王之乱在291年晋惠帝时期)。 永嘉,西晋晋怀帝司马炽年号,307-313年。 元嘉,南朝刘宋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424-453年。 永明,南朝齐武帝萧赜年号,483-493年。 隋:581-618年 咏怀诗第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 孤鸿号外野,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此皆咏悲愤之怀也。“《诗比兴笺》 ”(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喜怒不形于色,口不臧否人物。”《晋书》 “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阮公身事乱朝,常恐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事再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世而下,难以情测也。“颜延年 ”反复凌乱、兴寄无端。“沈德潜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典故 杞梁妻:春秋齐国大夫杞梁的妻子。杞梁战死,其妻曰:”上则无夫,中则无夫,下则无子,人生之苦至也。“亢声而哭,投水而死,杞国都城感之而崩塌。 清商:《清商曲》或《清商三调》。代指凄清悲凉的音乐。《韩非子·十过》:“公曰:‘清商固最悲乎?’ 师旷 曰:‘不如清徵。’” 鸿鹄:《史记》记载汉高祖作《鸿鹄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典故 与君生别离:《楚辞》曰:悲莫悲兮生别离。 道路阻且长: 《毛诗》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古乐府歌》曰: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史记·外戚世家》:平阳主拊其(卫子夫)背曰,“行矣,强饭,勉之!”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锺嵘《诗品》 “十九首,低回反复人人读之皆若我伤心者。此诗所以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则人人本自有诗也...含蓄不尽。徘徊度量...取其宛曲者以写之,故言不尽而情则无不尽。”陈柞明《采菽堂古诗选》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 “兴象玲珑,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胡应麟《诗薮》 “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沈德潜 古诗十九首”写一般人的境遇以及各种感受,用平铺直叙之笔,情深而不夸饰,但能于静中见动,淡中见浓,家常中见永恒。”张中行
诗经-四言诗 楚辞-“兮” 汉乐府、古诗-五言 建安-七言 南北朝-声律和对仗发展 唐朝-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排律
学了格律,真正的门槛就浮现出来了。能看得见的规则都不叫潜规则。 掌握格律,其实离写诗其实还很远,很远。 学写格律诗,最重要的不是格律。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读书。 不仅要多读古人写的诗,更重要的是读古人读的书。
格律只是一个游戏规则。 格律看似枷锁,其实也是不会写诗的人学写诗的拐杖。 等有一天写诗写通了,自然可以扔掉拐杖,甚至去发展、发明自己的新规则。期待那一天。
1. 诵讲: 先把古诗十九首、阮籍、陶渊明、王维、杜甫垫在肚子里。 从东汉魏晋南北朝到唐诗,好的五言七言诗,精讲循环几圈。之后上追诗经楚辞汉赋,下追宋元明清。 2. 理论: 格律基础、修辞基础、审美和历史。 3. 习作: 写作练习从词汇、平仄、句法、对仗开始,再到布局篇章,以及修辞技法。第一篇仿写从五言律诗开始,到七言律诗,再到七言绝句、五言绝句。近体诗写稳后,进入古体诗。之后再尝试长短句。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