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公社3.8陶渊明《饮酒》其四

广雅诗歌公社

《饮酒》其四 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萧统《陶渊明集序》:“其文章不群,词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 对比阅读 庐山东林杂诗 东晋 释慧远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王羲之兰亭诗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 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功,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其实也不差,但不如兰亭序的文章好。 谢安兰亭诗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 薄云罗物景,微风扇轻航。 醇醪陶元府,兀若游羲唐。 万殊混一像,安复觉彭殇。 其实也是好诗,但和陶渊明比一下,有什么不同?“元府”、“羲唐”、“彭殇”还是陈腔。“薄云””微风“写景物,有一些悠远的感情透露了出来 孙绰兰亭诗 流风拂枉渚,停云荫九皋。 莺语吟修竹,游鳞戏澜涛。 携笔落云藻,微言剖纤毫。 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 宋朝说理诗 南宋诗人杨万里《桂源铺》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其实也写得很好了。但对比陶渊明,一个是诗歌的青少年时代的通透天真,一个是四十多岁中年人时代的思考和体会,也挺通透,但有点说教感么? 宋代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客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也不是坏诗,但纯粹是说理了。

10分钟
64
2年前

诗歌公社3.6阮籍《咏怀诗》第三十二

广雅诗歌公社

咏怀诗第三十二 阮籍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馀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典故 《韩诗外传》齐景公游牛山北望齐“美哉国乎?郁郁泰山!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此而何之?“言毕涕泪沾襟。 《论语·子罕》孔子对一去不返的流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楚辞·远游》“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史记·留侯世家》:“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 《庄子·渔父》 字句 俯仰: 1)举动;举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 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 秦王 之俯仰。 2)低头和抬头。《墨子·鲁问》:“大王俯仰而思之。” 3)比喻时间短暂。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九秋: 1) 指秋天。 晋 张协 《七命》:“晞三春之溢露,遡九秋之鸣飇。” 南朝 宋 谢灵运 《善哉行》:“三春燠敷,九秋萧索。” 2) 指九月深秋。 3) 九年。 汉 张衡 《南都赋》:“结九秋之增伤,怨西荆之折盘。” 对比阅读 情诗 张华 清风动帷帘,晨月照幽房。 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 襟怀拥虚景,轻衾覆空床。 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 拊枕独啸叹,感慨心内伤。 咏怀诗 阮籍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 被服纤罗衣,左右佩双璜。 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 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 寄颜云霄间,挥袖凌虚翔。 飘飖恍惚中,流眄顾我傍。 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

11分钟
57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