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系列 - 2025下半年经济和市场展望

铜镜

* 00:00-00:46 开场:6月28日,对H2(下半年)的展望;快速说明流程,提醒听众提问可集中到最后。 * 00:46-01:19 当前环境:强调理解当下环境的重要性,提供不同视角思考全球局势。 * 01:19-03:38 技术革命与地缘政治:用活字印刷与宗教改革、葡西海权扩张、英荷战争等历史例子说明技术革命和地缘冲突相伴的规律。 🔎 结构性问题:技术、地缘、财政 * 03:38-05:56 当前大国格局:全球进入技术革命和地缘政治变化期;科技与安全诉求凌驾于经济周期,货币财政政策只能服务于它们。 * 05:57-09:12 美国与中国结构性投入:美中均加大对科技和国防/制造业投入;美国赤字难以降低,中国通过行政腾挪实现科技制造业投入。 * 09:12-21:33 历史对比与战略定位:通过伦敦超越阿姆斯特丹、二战后美国赤字与黄金周期历史,说明大国竞争决定结构性格局;中美竞争处于“初步结果未定”的阶段。 📈 周期性问题与宏观节奏 * 22:33-26:39 全球经济周期:中美在高债务下都要兜底经济;美国面临通胀掣肘,中国面临需求不足掣肘。 * 26:39-28:50 美国经济先行、同步、滞后指标:硬数据走弱、软数据回暖,经济像“早周期”,但货币周期处于降息中期。 * 28:50-30:28 美国结构性长期压力:移民减少、科技投入难再现高增速,联储降息合理但面临通胀不确定性。 * 30:28-32:47 中国经济周期:房地产拖累缓慢减弱,新经济扩张,货币财政刺激相对温和但具备战略定力。 * 32:47-38:03 中国内外需与价格压力:内需修复需时间,外需可能因全球政策变化而改善。 📊 市场策略与投资节奏 * 38:03-44:44 市场趋势与节奏判断:未来美联储降息是关键节点;市场短期或有震荡,趋势拐点或临近;美股若突破前高可能引发情绪化risk-on。 * 44:44-47:13 策略重点:两种情况——美股亢奋提前risk-on或先回撤后降息带来低吸机会;关键是确定策略:逢低买或逢高卖。 * 47:13-49:22 个体投资纪律:根据自己承受“踏空或被套”风险的偏好,决定操作策略。 🌎 中美竞争与全球格局 * 58:55-1:03:32 新兴市场机遇: 美元走弱或美联储降息可能触发资金流入新兴市场; 新兴市场迎来产业转移和周期性机会。 🤖 AI、投资信仰与未来 * 1:03:32-1:11:46 AI与地缘政治结合: AI可能改变失业结构,提升研究和投资效率; 科技进步与地缘政治交织将塑造未来机会; 强调投资中信仰与对长期愿景的坚持。 📝 Q&A 精选 * 1:11:46-结束 回答问题: 国债收益率、石油、波动率卖点判断; 新兴市场投资逻辑、AI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美债、美股节奏、全球金融体系、铜股票选择等。 ✅ 结论与寄语: * 当前宏观环境是结构性力量主导,周期性变化提供逢低买机会; * 投资人应清楚自己的风险偏好并具备策略纪律; * 用AI与研究结合,把握变化带来的长期机会。

83分钟
32k+
4个月前

17 全球贸易的阴影:离岸金融的资本网络

铜镜

前言:本期内容直接来自于我的绝对意义上的前沿研究和大鹏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 关于FDI 和GVC 我们还会聊很多期,这是其中非常有意思的一期,希望大家喜欢! 不喜欢也不要紧,本频道来去自由。 Summary 本期播客讨论了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探讨了全球价值链与跨境直接投资的交叉影响,分析了贸易与金融的脱钩现象,以及幻影FDI的概念和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最后比较了通道型与接收地型离岸金融中心的特点与作用。 本次对话探讨了跨境投资的影响,特别是外资直接投资(FDI)如何通过管理知识的溢出和技术转移,改变东道国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行为。通过印尼高铁的案例,分析了FDI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讨论了金融中心的选择及其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强调了新加坡作为资本桥梁的重要角色。 本次对话探讨了东南亚市场的跨国公司投资模式,特别是新加坡作为区域门户的角色,以及阿联酋如何崛起为全球金融枢纽。讨论还涉及南美洲的离岸金融生态系统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强调了法律和金融专业能力在跨国投资中的重要性。 Chapters 00:00 区域性金融中心的现象与原因 01:26 全球价值链与跨境直接投资的交叉 03:50 贸易与金融的脱钩时代 06:51 幻影FDI的概念与影响 18:16 通道型与接收地型离岸金融中心的比较 31:03 跨境投资的影响与管理知识溢出 36:28 外资直接投资的实质与功能 39:02 案例分析:印尼高铁与投资效益 50:10 金融中心的选择与投资决策 01:01:13 新加坡作为资本桥梁的角色 01:02:36 东南亚市场的跨国公司与投资模式 01:10:20 阿联酋的金融枢纽角色与发展战略 01:24:11 南美洲的离岸金融生态与通道作用 可视化以及延伸阅读 Figure 1: 贸易与金融的大脱钩时代 Figure 2: 崛起的特殊金融中心 Figure 3: 东南亚与海湾国家以及域外大国的FDI网络图 Figure 4: 新加坡在FDI存量的无可比拟的体量优势 图表 Table 1: 新加坡的过桥投资汇总 REFERENCE 1. 1. Top 10 Pure Tax Havens with Zero Personal and Corporate Tax Rates - Best Citizenships, best-citizenships.com 2. 2. Top 10 Offshore Tax Havens in the Caribbean - Investopedia, 2025, www.investopedia.com 3. 3. 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 (BEPS) - OECD, www.oecd.org 4. 4. Chapter 15 Tax Aspects of 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s in - IMF eLibrary, www.elibrary.imf.org 5. 5. Learn Why Foreign Investors Choose Singapore to Expand their Business - CSC Blog, blog.cscglobal.com 6. 6. Mouth of the merlion - flow – Deutsche Bank, 2025, flow.db.com 7. 7. Why Singapore - Singapore Guide | Doing Business in Singapore - ASEAN Briefing, accessed June 20, 2025, www.aseanbriefing.com 8. Garcia-Bernardo, J., Fichtner, J., Takes, F. W., and Heemskerk, E. M. (2017). Uncoveringoffshore financial centers: Conduits and sinks in the global corporate ownership network. Scientific Reports, 7(1):6246. 9. Damgaard, J., Elkjaer, T., and Johannesen, N. (2019). What is real and what is not in the global fdi network? IMF Working Paper, WP/19/274.

91分钟
10k+
4个月前

访谈系列2 - 自由的艺术灵魂

铜镜

让我从那些经济和历史中浮出水面,我需要艺术,以及更多的艺术 * 00:00-00:20 主持人开场,介绍节目主题与氛围。 * 00:20-00:37 致谢嘉宾 Sherry 与小刘,解释主持人麦克缺席原因。 * 00:37-01:02 轻松谈及麦克当前状态,引入节目主线:希望暂时不谈地缘政治、经济压力,而是聊聊创作与生活。 * 01:02-01:40 请 Sherry 与小刘自我介绍。 嘉宾自我介绍 * 01:40-02:13 Sherry 介绍:建筑设计师、在英国工作、创办“水果爆炸”艺术团体。 * 02:13-02:35 小刘介绍:建筑背景、回国后专注材料创作和小红书号“本土怪物”。 聊天主线展开 * 02:35-03:26 水果爆炸名字由来:来自竞赛合作的灵感结合。 * 03:26-04:12 探讨过去与未来的生活轨迹:计划、偶然与随性。 * 04:12-07:11 Sherry 分享个人职业与创业规划经历。 * 07:11-09:06 小刘分享:少计划、随性发展、自发创作。 创作与生活的思考 * 09:06-10:46 投资炒股对创作的影响:Sherry 分享炒股带来的宏观视角与快速反馈。 * 10:46-12:37 小刘补充:炒股满足心理需求、快速反馈的魅力。 * 12:37-16:32 讨论创作中自由、反馈与生活状态对比。 * 16:32-22:59 聊建筑行业、创业方向、周期性挑战与应对策略。 系统性“工伤”与创作 * 22:59-30:38 探讨行业结构对创作的压制、公司管理与创意的悖论。 * 30:38-38:46 自由与秩序对创作的关系:Sherry 和小刘分别表达观点。 * 38:46-49:35 自由主义与秩序主义、机构和个体的张力、创业与反思。 烟酒、咖啡、睡眠与创作 * 49:35-58:15 Sherry 与小刘分别分享不健康习惯、焦虑、逃避与身份感。 * 58:15-1:00:27 对生活习惯的自省,人与秩序/自由的关系。 恋爱与创作 * 1:00:27-1:11:10 恋爱关系如何影响创作内容、方式与信心。 * 1:11:10-1:12:33 主持人总结,感谢嘉宾,送出美好祝愿。

73分钟
3k+
4个月前

16 芝加哥男孩与伯克利黑帮

铜镜

这是一期超长的放送,本频道的音频官方推荐播放速度是1.2-1.3(根据个人偏好)。 这是一个我们认为很重要也很有趣的话题,但是小宇宙里的讨论几乎是空白,所以就有了这一期节目。 Enjoy! Summary 本期节目探讨了美苏争霸时期的经济思想传播,特别是芝加哥男孩与伯克利黑帮对智利和印尼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在经济政策选择上的差异,讨论了自由化与国家治理的挑战,以及新自由主义的起源与发展。节目还探讨了技术官僚的崛起与军事强人之间的互动,揭示了冷战时期国家决策的复杂性。 本次对话深入探讨了冷战时期的经济思潮,特别是芝加哥男孩与伯克利黑帮的经济理念,以及智利在皮诺切特统治下实施的经济改革。对话中分析了这些经济政策的背景、实施过程及其带来的挑战与效果,最后反思了这些改革对当今经济政策的启示。 本次对话探讨了全球自由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特别是智利如何成功适应这一趋势,以及印尼在经济改革中面临的挑战。通过分析伯克利黑帮的政策主张,揭示了其在印尼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和后续影响。 本次对话探讨了印尼在治理和经济改革方面的独特挑战,特别是在自由化与中央集权之间的博弈。通过与智利的比较,分析了两国在经济政策和治理模式上的异同,强调了经济政策透明度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经济体制改革。 Chapters 00:00 美战时期的经济观念 06:24 自由化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12:19 智利与印尼的经济政策对比 16:47 芝加哥男孩与伯克利黑帮的介绍 22:01 美国的经济思想传播与影响 27:22 冷战时期的经济体系比较 35:58 芝加哥男孩与伯克利 Mafia 的经济思想 36:28 皮诺切特政权下的经济实验 39:15 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政策与实践 43:36 智利经济改革的背景与挑战 49:09 智利经济改革的实施与初期挑战 55:16 智利经济改革的成效与反思 58:57 央行透明度与经济发展 01:01:36 自由化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01:03:30 伯克利黑帮的政策主张 01:05:59 印尼经济的历史与挑战 01:13:40 印尼的殖民历史与民族认同 01:15:22 民族工业与外资的矛盾 01:17:44 印尼经济改革的背景与挑战 01:19:29 新秩序的经济政策与效果 01:21:51 经济民族主义与市场化的冲突 01:25:13 伯克利黑帮的影响与后果 01:26:46 印尼的治理与地缘政治 01:28:06 印尼的资源开发与中央政府的权力 01:30:52 印尼的自由化与地方分离主义 01:31:50 智利与印尼的市场化比较 01:35:44 印尼的经济政策与金融体系 01:40:07 未来中国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01:41:14 芝加哥男孩与伯克利黑帮的历史对比 01:44:55 两者的相似性与不同之处 01:49:14 经济改革的影响与遗产 01:52:08 未来经济体制的展望 延伸阅读 这本书严肃推荐,是我的主要资料来源 图表资料 Reference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A Concept and Experience in Indonesia 1966-1998, www.kompasiana.com Lessons from Development of the Indonesian Economy -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 www.asianstudies.org

111分钟
9k+
4个月前

15 战争经济学:帝国工厂与雅利安化

铜镜

00:00 – 节目开场 简要回顾上期内容:梅福券、沙赫特主导的纳粹早期经济改革。 01:00 – 经济政策不可脸谱化 强调需将当时群众基础与时代背景纳入理解,不能简单道德化定性。 02:15 – 节目核心转向 聚焦1934年后纳粹经济转型,过渡到戈林的“四年计划”与战争准备。 03:06 – 纳粹经济的分期划分 从沙赫特的金融技术主导转向戈林的意识形态驱动经济系统。 05:04 – 国家富强后的三难选择 引入吉尔平理论:增长放缓时,消费、国防、投资三选一的困境。 07:10 – 沙赫特的金融扩张逻辑 比喻:透支信用卡买枪,金融系统服务于未来战争,实为不可持续。 11:00 – 全球背景:大萧条下的复苏对比 英:放弃金本位+帝国特惠;美:基建凯恩斯主义;德日:军工优先复苏。 14:50 – 财政扩张的关键区别 不是扩张本身有错,而是“拿去干什么”决定道德和可持续性。 17:54 – 凯恩斯主义 vs 纳粹式军费扩张 修公路 VS 造坦克:经济效益结构决定是否可持续。 21:06 – 利益集团的沉没成本困境 政策一旦开启,群体利益绑定,使“回头”变得更困难。 22:30 – 房地产类比:政策惯性与体制锁定 中国房地产发展类比,说明路径依赖与难以退出的问题。 23:24 – 四年计划开场 戈林接管经济权力,开始向战争准备倾斜,取代沙赫特理性财政。 25:00 – 战争即目标,复苏是幌子 1933年军费预算占GDP比例极高,国家意图昭然若揭。 28:27 – 四年计划核心内容 * 自给自足(autarky)战略 * 战略资源替代(合成橡胶、油) * 戈林“帝国工厂”体系建立 * 国家深度干预企业决策与投资方向 32:53 – 沙赫特退出舞台 由于反对无节制扩张,于1939年辞去央行职务。 36:00 – 非专业替代专业:制度退化 飞行员戈林替代银行家沙赫特,说明意识形态对专业理性的压制。 41:00 – 国家资本主义 vs 极权掠夺 四年计划下的经济既非市场自由,也非纯粹计划,是国家裹挟资本的掠夺性体制。 46:35 – 雅利安化的系统掠夺机制 对犹太人经济迫害三阶段: 1. 恐吓+“自愿”出售 2. 法律信托与系统性转移 3. 逃亡税与出境清算 49:30 – 华盛顿大屠杀纪念馆的启示 揭示整个社会的系统性共谋,包括银行、工商界、中产阶级。 53:00 – 犹太人出逃与知识迁移 逃往美国的科学家与企业家带来美国科技崛起的底层力量。 56:00 – 人才流失与经济代价 研究显示雅利安化造成德国股市市值下降近2%,长期发展受损。 59:50 – 纳粹的掠夺是“系统合法化” 官僚化、信托化、税务化的掠夺流程,使民众与机构都成为参与者。 1:06:06 – 是否存在“经济奇迹”? 名义数据改善受重整军备驱动,实质增长有限,不可持续。 1:07:41 – 战争推动生活改善是假象 通过奴工与掠夺实现工业增长,纳粹内部工人间接受益。 1:08:58 – 总结观点:复苏不可持续 前半段复苏无效,后半段靠侵略驱动,结论是“繁荣幻觉”。 1:10:48 – 指标改善非经济复苏 战争经济制造虚假繁荣,挤出民用投资,造成结构扭曲。 1:13:04 – 金融工具的“道德沦陷” 金融系统被用于掠夺与战争预备,合法外衣掩盖不道德行为。 1:14:50 – 社会共谋与合法性的幻觉 纳粹经济体制赋予参与者道德免责,制度将暴力转为行政流程。 1:16:21 – 镜中之鉴:避免历史重演 经济政策服务于极端意识形态,将社会拖入毁灭深渊。 1:17:56 – 最终价值观总结 “我们不能总知道什么是对的,但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错的。” ——反对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繁荣”

78分钟
10k+
5个月前

对话 01 从共和与帝制的视角看罗马与美国

铜镜

本期参与讨论者: 独树不成林 的 树老师: 小宇宙里应该不需要介绍! 政治哲学博士资格候选人 政治哲学研究的 Kevin:树宇宙的“榜眼哥“;政治哲学博士资格候选人 铜镜播客的 Mike:历史的爱好者和门外汉; 经济学博士资格候选人 本期概览 首先梳理一整个罗马史;其次讨论罗马扩张史、是否与美国扩张史具有可比性;再其次讨论罗马共和国的混合政体和三权分立是否与美国有可比性;再其次讨论罗马和平(pax romana)和美国和平(pax americana)有无可比性;再其次讨论特朗普究竟是更像格拉古兄弟还是苏拉;再其次讨论美国是否即将罗马化;再其次讨论美国下一步会怎么走:如果特朗普是格拉古兄弟或者苏拉,那么谁是凯撒或者奥古斯都? 00:01:16 罗马历史分期与时间线梳理 00:25:40 罗马共和国的权力结构与平民地位 00:38:13 元老院的起源与罗马早期政治 00:50:26 罗马共和国晚期:寡头政治与社会危机 01:03:13 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优势与隐忧 01:16:30 格拉古改革挑战元老院权威 01:42:23 特朗普与苏拉:政治传统颠覆者的比较 01:55:55 类比的局限性:特朗普时代的美国政治 02:08:42 罗马扩张与治理体系的挑战 02:21:45 奥古斯都时代政治的宫廷化与家族统治 扩张阅读 根据不同标准,罗马时代终结于以下四个时间点: 公元前27年: 罗马帝国建立。罗马共和国时代终结,帝国时代开始 公元284年:多米那特时期(Dominate)。政体性质转变,进入“后古典罗马”时期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传统的“罗马时代终结”,古代结束,进入中世纪 145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东罗马(拜占庭)灭亡,罗马帝国彻底终结。 罗马时代年表 公元前(BCE) * 753 BCE:罗马建城 * 753–509 BCE:罗马君主制时期 * ?510:卢克丽霞被强暴事件(Rape of Lucretia) * 509–27 BCE:罗马共和国时期(Roman Republican Era) * 509:第一条瓦勒良法(First Valerian law),确立上诉权 * 494–287:平民与贵族的斗争(The Struggle of the Orders) * 451/450:十二铜表法(The Twelve Tables)编纂 * 445:卡努利乌斯法(Canuleian plebiscite)废除贵平通婚禁令 * 300:奥古尔尼亚法(Lex Ogulnia),向平民开放祭司职位 * 287–146 BCE:中期共和国(Middle Republic) * 286:阿奎拉法(Lex Aquilia),保护财产不被非法损害 * 280–275:与皮洛士的战争(War with Pyrrhus) * 264–241:第一次布匿战争(First Punic War) * 234:大加图(Cato the Elder)出生 * 221–201:第二次布匿战争(Second Punic War) * 216:坎尼会战(Battle of Cannae) * ?200:波利比乌斯(Polybius)出生 * 199:第一条波尔奇乌斯法(First Porcian law)扩大上诉权 * 195:第二条波尔奇乌斯法(Second Porcian law) * 186:酒神祭仪改革(Reform of the Bacchanalia) * 184:第三条波尔奇乌斯法(Third Porcian law) * 167:波利比乌斯被带往罗马(Polybius is brought to Rome) * 155:迦尔涅阿德到访罗马(Carneades in Rome) * 149–146:第三次布匿战争(Third Punic War) * 149:大加图去世(Death of Cato the Elder) * 146–27 BCE:晚期共和国(Late Republic) * 133–121:格拉古兄弟改革(Reforms of the Gracchi brothers) * ?118:波利比乌斯去世(Death of Polybius) * 116:瓦罗(Varro)出生 * 111–105:与尤古尔塔的战争(War with Jugurtha) * 108:庞培(Pompey)出生 * 107:马略(Marius)第一次担任执政官(consul) * 106:西塞罗出生 * 104–100:马略担任第二至第六次执政官 * 100:凯撒(Caesar)出生 * ?99:卢克莱修(Lucretius)出生 * 95:小加图(Cato the Younger)出生 * 91–88:盟邦战争(Social War) * ?87:西塞罗《发明篇》(De inventione)写作 * 86:萨卢斯特(Sallust)出生;马略第七次执政 * ?86–82:《修辞学致赫伦纽斯》(Rhetorica ad Herennium)问世 * 82–81:苏拉(Sulla)独裁统治 * 73–63:第三次米特里达梯战争(Third Mithridatic War) * 73–71:第三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斯之乱) * 65/4:昆图斯·西塞罗《竞选备忘录》(Commentariolum)写成 * 63:西塞罗任执政官;喀提林阴谋(Catiline);奥古斯都出生 * 59–53:第一次三头同盟(Caesar, Pompey, Crassus) * 59:李维(Livy)出生 * 55:西塞罗《论演说家》(De oratore);卢克莱修去世?《物性论》流传 * 56–51:西塞罗《共和国篇》、《法律篇》(De republica; De legibus)写作 * 49–45:内战(Civil War) * 49:凯撒渡卢比孔河(Rubicon)进攻意大利 * 46:小加图去世;西塞罗《布鲁图篇》(Brutus) * 46–44:凯撒独裁统治 * 44:凯撒三月十五遇刺;西塞罗《义务篇》(De officiis) * 43–33:第二次三头同盟(Octavian, Mark Antony, Lepidus) * 43:西塞罗遇刺身亡 * 42/1:萨卢斯特《喀提林战争》(War of Catiline) * 41/40:《尤古尔塔战争》(Jugurthine War) * ?40–35:萨卢斯特《历史》(Histories) * 31:亚克兴海战(Battle of Actium) * ?30–14 CE:李维《自建城以来》(Ab urbe condita)撰写 * 35:萨卢斯特去世 公元纪年(CE) * 27 BCE:瓦罗(Varro)去世 * 27 BCE–476 CE:罗马帝国时期(Roman Imperial Era) * 27 BCE–284 CE:元首政体时期(Principate) * 27 BCE–14 CE:奥古斯都(Augustus)执政 * 19 CE:《埃涅阿斯纪》(Aeneid)出版 * 4 CE:塞涅卡(Seneca)出生;耶稣出生(传统纪年) * 5 CE:圣保罗(St. Paul)出生 * 14 CE:奥古斯都去世;《神君事迹》(Res Gestae Divi Augusti)刻于碑文;公民大会(contio)废止 * 17 CE:李维(Livy)去世 * 23/24 CE: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出生 * 30 CE:耶稣被钉十字架 * 37 CE:尼禄(Nero)出生 * ?40–?50 CE:狄奥·克里索斯托莫斯(Dio Chrysostom)出生 * 45–58 CE:圣保罗传教之旅 * ?50 CE:普鲁塔克(Plutarch)出生 * 54–68 CE:尼禄执政 * 54–62 CE:塞涅卡担任尼禄的导师 * 55 CE:伊壁克泰德(Epictetus)出生 * 55/56 CE:塞涅卡《论仁慈》(De clementia) * 56 CE:塔西佗(Tacitus)出生 * 56–64 CE:塞涅卡《论恩惠》(De beneficiis) * 61 CE:小普林尼(Pliny the Younger)出生 * 64 CE:罗马大火(Great Fire of Rome),基督徒被指为纵火犯 * 65 CE:塞涅卡去世 * ?67 CE:圣保罗殉道 * 68 CE:尼禄去世 * 70 CE:耶路撒冷圣殿被提图斯(Titus)摧毁 * 77–84 CE:阿古利科拉(Agricola)征服不列颠 * 79 CE:维苏威火山爆发,老普林尼遇难 * 81–96 CE:多米提安(Domitian)执政 * ?95 CE:昆提利安(Quintilian)《雄辩术教程》(Institutio oratoria)完成 * 96–98 CE:涅尔瓦(Nerva)执政 * 98 CE:塔西佗《阿古利科拉》(Agricola)与《日耳曼尼亚志》(Germania)发表 * 98–117 CE:图拉真(Trajan)执政 * 100 CE:小普林尼《颂词》(Panegyricus) * 101/2 CE:塔西佗《对话篇》(Dialogus) * 109/110 CE:塔西佗《历史》(Histories) * 113 CE:小普林尼去世 2世纪与3世纪(2nd–3rd century CE) * ?114–?120 CE:塔西佗《编年史》(Annales) * ?115 CE:狄奥·克里索斯托莫斯去世 * 117–138 CE:哈德良(Hadrian)执政 * ?119 CE:塔西佗去世 * ?120 CE:普鲁塔克去世 * 135 CE:伊壁克泰德去世 * 155 CE:特土良(Tertullian)出生 * 161–180 CE: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执政 * 170–180 CE:马可·奥勒留《沉思录》(Meditations)问世 * 200 CE:居普良(Cyprian)出生 * 212 CE:安东尼努斯敕令(Antonine Constitution),赋予所有自由民罗马公民权 * 239–284 CE:第三世纪危机(Crisis of the Third Century) * 240 CE:拉克坦提乌斯(Lactantius)出生;特土良去世 * 250 CE:戴修(Decius)敕令迫害基督徒 * 258 CE:居普良殉道 * 284–476 CE:多米那特时期(Dominate) * 284–305 CE:戴克里先(Diocletian)执政 * 312 CE:君士坦丁(Constantine)皈依基督教 * 313 CE:《米兰敕令》(Edict of Milan)颁布,基督教合法化 * 320 CE:拉克坦提乌斯去世 拜占庭时期(Byzantine Era) * 330–1453 CE:拜占庭时代(Byzantine Era) * 330 CE: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建成 * 354 CE:奥古斯丁(St. Augustine)出生 * 380 CE:《帖撒罗尼迦敕令》(Edict of Thessalonica)将基督教定为国教 * 386 CE:奥古斯丁皈依基督教 * 410 CE:西哥特人洗劫罗马 * 426 CE:奥古斯丁《上帝之城》(City of God)出版 * 430 CE:奥古斯丁去世 * 476 CE:传统意义上的西罗马帝国灭亡 * 482 CE:查士丁尼(Justinian)出生 * 527–565 CE:查士丁尼执政 * 530–533 CE:《查士丁尼法典》(Digest)编纂 * 565 CE:查士丁尼去世 参考 《铜镜》:暴力改革的背后:尔朱荣、苏拉与特朗普 《独树不成林》: 202-古罗马人如何理解自由?

148分钟
11k+
5个月前

14 FDI、全球贸易与东南亚:网络分析与案例讨论

铜镜

听前须知: 这一期是心血之作,图表绝对意义上的独家呈现,全网、全世界都不可能找到第二个完全一样的内容,在小宇宙当然就更不可能了。 如果不想继续听,直接退出就可以,完全没有必要额外留言提要求或者抱怨,我们没有义务满足任何人。 我也不想骂人,要在现实中想被我骂一个人首先要考上全世界最好的外交事务学院的国际经济专业;是网络让素昧平生的人有机会交流思想,珍惜这个缘分。 我们有志于带领听众领略经济学最前沿的研究和产业上的Insight,所以请尊重我们的付出。留言的时候请保持礼貌,不要让我们突然没有了分享欲。 Summary 本期节目探讨了东南亚市场的历史变迁及其与外资直接投资(FDI)的关系。主持人们深入分析了东南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背景,特别是自2005年以来的变化,以及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该地区的深远影响。节目旨在帮助听众更全面地理解东南亚市场的复杂性和投资机会。 本次对话深入探讨了中美与东南亚之间的经济关系,特别是数据获取的挑战、宏观与产业级别数据的对比,以及中美贸易战后的投资动态。通过分析东南亚国家的投资态度与历史背景,揭示了它们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和未来的投资机会。 本次对话深入探讨了东盟的外交机制,特别是中国在其中的角色,以及印尼在东南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讨论了华人在东南亚的商业网络和文化影响,最后展望了中国与东南亚未来的合作与学习机会。 Chapters 00:00 东南亚市场的历史与变迁 06:06 殖民历史对东南亚的影响 12:17 东南亚的经济腾飞与外资引入 17:08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危机 23:16 日本与东南亚的关系与影响 27:03 外资直接投资(FDI)的定义与形式 33:18 全球价值链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 39:26 宏观与产业级别的数据分析 40:49 中美与东南亚的贸易关系 44:57 中国在东南亚的投资与贸易增长 46:48 马来西亚的投资历史与中国的关系 48:11 基础设施投资的经验与挑战 49:09 中美贸易战后的投资变化 51:06 东南亚国家的外资吸引力 52:46 东南亚与中美的贸易关系 56:13 新加坡的贸易枢纽地位 59:57 越南的崛起与未来展望 01:03:19 经济互动的复杂性 01:06:29 贸易网络与FDI的对比 01:09:51 东南亚国家的中心性与外部关系 01:12:17 中国与美国的外交政策差异 01:16:24 区域合作与经济平衡的未来 01:18:02 印尼的独特性与发展历程 01:21:41 印尼的经济结构与投资环境 01:26:42 华人在东南亚的经济影响力 01:30:39 东南亚华人对中国的影响 01:32:11 历史与经济的交织 01:34:01 文化认同与经济利益的关系 01:35:30 学习东南亚华人的成功经验 01:37:31 共赢的投资策略 01:39:56 语言与文化的交流 01:41:09 历史的深远影响与未来展望 数据可视化以及延伸阅读 I. 宏观视角: * 核心观察点 1:大中华地区 (GCN) 在东盟的迅猛崛起 * 贸易方面: 图一显示,2005年大中华地区与东盟的贸易额低于美国-东盟,但之后经历爆炸式增长,约在2009-2010年果断超越美国,到2021年已形成巨大差距(大中华地区-东盟约9000亿美元 vs 美国-东盟约3500亿美元)。 * 外商直接投资存量 (FDI Stock): 图二 呈现了相似但略晚的趋势。初期,美国-东盟的FDI存量显著更高。大中华地区-东盟的FDI存量则显示快速增长,尤其在2010年后,到2019年几乎追平甚至略微超过美国-东盟,随后经历小幅回调后恢复。美国FDI存量在2019-2020年出现显著下滑。 * 核心观察点 2:美国——一个持久但增长相对放缓的伙伴 * 尽管美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和FDI存量持续增长,但其增长速度与中国相比则相形见绌。 * 背景: * 中国加入WTO (2001年): 这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和出口能力空前发展的关键节点,直接影响了其与东盟的贸易。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ACFTA): 从21世纪初开始分阶段实施,到2010年对许多成员国全面生效。这是推动贸易激增的主要驱动力。 *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 (21世纪10年代初): 尽管美国声明要更深度地参与亚洲事务,但这些图表显示,来自中国的经济动能或许对东盟地区产生了更为实际和深远的影响。 II. 深度剖析:谁在与谁互动?(国别层面分析) * 图三: 贸易额与贸易伙伴分布和排名 图四: 投资额与投资伙伴分布和排名 * 中国广泛的经济参与: * 贸易: 到2021年,大中华地区几乎是所有列出的东盟国家(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首要或极其主要的贸易伙伴。越南作为大中华地区贸易伙伴的崛起尤其引人注目。 * FDI: 大中华地区的FDI分布同样广泛,新加坡是巨大的受益者,同时大量资金也流向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 * 美国相对集中的经济参与: * 贸易: 美国保持着强劲的贸易联系,特别是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然而,到2021年,其规模与大中华地区相比全面偏小。 * FDI: 新加坡是美国FDI存量的突出目的地——这可能归因于其金融和商业中心的地位。其他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也榜上有名,但其数额往往不及大中华地区对新加坡的投资,或在2021年大中华地区的总体分布。 III. 网络可视化:互联互通与中心地位 * 图五: FDI 网络结构 图六: 贸易网络结构 * 网络密度增加: 从2005年到2021年,贸易和FDI网络都变得明显更加密集。这标志着区域内部以及与外部伙伴之间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 * 节点重要性(中心性)的转变: * 2005年: 在早期的快照中,美国节点可能显得相对更重要或与其他大型参与者相当。 * 2010-2021年: 代表大中华地区的“GCN”,在贸易和FDI网络中的规模和中心性逐渐增强,表明其作为东盟国家关键枢纽和伙伴的地位日益重要。 * 东盟国家自身(如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的节点规模也在增长,反映了它们自身的经济增长和参与度在深化。 数据来源: Steenbergen, V., Liu, Y., Pinzon Latorre, M., and Zhu, X. (2022). The world bank's har- monized bilateral fdi databases: methodology, trends, and possible use cases. Technical report, The World Bank. Background paper for the Global Investment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21/2022. Gaulier, G. and Zignago, S. (2010). Baci: International trade database at the product-level. the 1994–2007 version. CEPII Working Paper 2010-23, CEPII.

98分钟
41k+
5个月前

13 沙赫特和Nazi经济学

铜镜

这会是一个小的子系列,而这一篇是系列的第一集 00:35 第一次全球化终结、一战爆发、1920年代资本主义复苏 → 大萧条 → 欧洲“第三条道路”崛起(法西斯主义)背景介绍 01:34 本系列将用3-5期讨论大萧条后的经济政治演变;本期聚焦1927-1935年纳粹德国的经济转型 02:23 聚焦沙赫特——纳粹时期关键金融家,对比日本的高桥是清 04:44 第二部分:纳粹的政治承诺与经济复苏假象 希特勒如果1935年去世,可能被认为是德国“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05:04 第三部分:民粹主义如何与金融结合 05:38 纳粹获得支持的群体构成(小资产阶级、中产阶级) 06:34 左派(社民党与德共)分裂,互为敌人,低估纳粹崛起威胁 08:51 革命路径之争:激进革命 vs 渐进改良 → 导致左翼分裂与失败 10:13 纳粹成功的核心在于统一口号与动员力强 11:06 右派变激进:中产阶级因大萧条失落“现代性”,开始转向极端 13:45 现代性的崩塌:对未来不再抱希望 → 投向法西斯 15:04 为什么保守中产放弃保守主义,支持“第三条道路” 17:02 纳粹宣传:将社会矛盾归咎犹太人与国际掠夺 19:35 麦克介绍纳粹经济政策如何兑现政治承诺 20:02 “平庸之恶”与“温水煮青蛙”的社会氛围 22:03 德国战后经济困境远甚其他国家,民众极度绝望(desperation) 23:41 纳粹通过承诺结束紧缩,开启大规模宣传与国有投入 25:35 纳粹宣传机器:雅利安神话 + 支持消费 + 反犹叙事 28:18 大萧条中的紧缩反而推高纳粹支持率 → 沙赫特登场 29:02 布吕宁的财政紧缩计划的道德困境 vs 现实失效 31:08 奥派经济学的问题:只重经济周期,不重社会心理 32:45 罗斯福 vs 纳粹:同为“大政府干预”,但机制截然不同 33:32 麦克初识沙赫特与纳粹经济政策的回忆 35:22 失业率数据操纵:女性与非雅利安人被排除就业统计 36:29 沙赫特推出“新计划”:贸易管制、外汇管制、双边协定 41:02 SAR制度:对弱国出口商的强制货币体系 42:06 梅福券机制详解:相当于商票,实为财政隐性融资 43:52 梅福券 ≈ 国家级庞氏骗局,但短期成功支撑军备扩张 44:57 沙赫特智商140,获纽伦堡审判豁免 47:11 核心分野:谁承担融资成本 → 德国全民 vs 美国富人 48:21 罗斯福“刀刃向内”:对富人征税,财政收入再平衡 51:16 美国消费循环、生产结构多元化,是其可持续之关键 53:37 罗斯福新政的企业受益者遍布各行业(可口可乐、午餐肉等) 54:36 纳粹经济奇迹的本质是建立在扩张战争基础上 55:22 德国国情与美国不同,罗斯福有政治资源与底层支持 57:12 罗斯福是“美国的原始股东”,纳粹是德国的暴发户 59:59 希特勒需持续激进化;罗斯福可以做均衡与妥协 1:03:34 苏德战斗意志差异 → 纳粹模式不可持续 1:05:30 纳粹经济受益者至今仍存在:奔驰、宝马、保时捷、Hugo Boss、莱茵金属等 1:07:50 雅利安福利 = 犹太人、妇女等群体的损失 + 全体金融系统负担 1:08:30 沙赫特意识不可持续性但无力阻止 → 战时经济由格林接手 1:09:16 结语:改革方式与目标区分法西斯与非法西斯的根本——刀刃指向哪里

69分钟
9k+
5个月前

12 贸易战阶段性总结: 重复博弈的视角

铜镜

Summary 本期节目探讨了中美博弈的背景与框架,分析了多次博弈与以牙还牙策略的有效性,深入解析了囚徒困境的概念及其在中美贸易战中的应用,最后结合具体案例展望未来的策略建议。 本次对话深入探讨了中美贸易战的背景、应对策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讨论了2018年与当前贸易战的不同之处,以及中国在面对美国加征关税时的反制措施和策略。同时,强调了沟通机制在谈判中的重要性,认为双方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以避免误判和冲突升级。 Keywords 中美博弈, 多次博弈, 以牙还牙, 囚徒困境, 贸易战, 中美贸易战, 反制策略, 经济影响, 谈判机制, 贸易政策 Chapters 00:00 中美博弈的背景与现状 03:07 多次博弈的框架与策略 06:24 囚徒困境与博弈论的应用 09:10 中国的反制策略与国际关系 12:00 未来展望与博弈的可能性 13:50 囚徒困境的深刻理解 14:44 中国的博弈策略与逻辑 16:01 迭代囚徒困境的探讨 19:50 真实竞赛中的策略表现 25:54 中美贸易博弈中的TFT策略 27:44 中国的反制策略与经济准备 30:08 中美贸易战的博弈与沟通 33:21 2018年与现在的贸易战对比 39:21 谈判与合作的尝试 40:44 中美贸易战的背叛与反制 41:42 第一阶段协议的签署与后果 42:39 中美贸易战的反制策略 43:41 中美之间的误判与反应 44:47 对等反制的策略与效果 45:44 维持力量均衡的重要性 46:43 中国的经济应对与选择 47:40 未来贸易战的可能走向 48:50 复合囚徒困境模型的局限性 49:49 博弈策略的复杂性与局限性 52:15 博弈模型的成功与局限性 55:59 中美谈判中的策略与条件 01:00:18 多次博弈的理解与未来展望 Reference and Extended Reading 困境的核心在于:无论对方作何选择,每个囚徒单独来看,选择背叛(D)总是比选择合作(C)能获得更好的个人结果 1。如果囚徒B合作,囚徒A选择背叛可以获得T(5分),优于合作的R(3分)。如果囚徒B背叛,囚徒A选择背叛可以获得P(1分),优于合作的S(0分)。因此,背叛是每个理性囚徒的“优势策略”。然而,当双方都追求个人最优选择(背叛)时,最终结果是(P, P)= (1, 1),这比双方都合作的(R, R)= (3, 3) 的结果要差得多。这就是囚徒困境:个体理性导致了集体非理性。这种结果被称为“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即在此状态下,任何一方都无法通过单方面改变策略来改善自己的收益。 从单次博弈到重复互动:迭代囚徒困境 (IPD) 这里我延展一下在播客里没有机会说清楚的定义和解释: 囚徒困境模型最初描述的是一次性的互动。然而,现实世界中的许多互动,尤其是在国际关系中,是重复发生的。当囚徒困境游戏被重复进行多次时,就构成了“迭代囚徒困境”(Iterated Prisoner's Dilemma, IPD)。重复互动极大地改变了博弈的性质 。与一次性博弈不同,在IPD中,参与者拥有“记忆”,可以根据对手之前的行为来调整自己的策略。这使得“声誉”和“互惠”(Reciprocity)成为可能 。今天的行为会影响未来的结果,因为对手可能会在下一轮进行“报复”(惩罚背叛)或“回报”(继续合作。这种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即所谓的“未来的阴影”(Shadow of the Future),是促进合作的关键因素。参与者越看重未来的收益(用贴现因子 δ 表示,其中 0<δ<1),就越有可能在当前选择合作。 TFT的规则极其简单:第一步选择合作,之后每一轮都模仿对手上一轮的行动 。如果对手上一轮合作,TFT这一轮就合作;如果对手上一轮背叛,TFT这一轮就背叛。 本次播客引用论文 (Axelrod, 1980): 1. 斯坦福对于Axelrod's Tournament的解释- Stanford Computer Science, accessed May 12, 2025, cs.stanford.edu 链接: https://cs.stanford.edu/people/eroberts/courses/soco/projects/1998-99/game-theory/axelrod.html 2. 原论文链接: https://esp.mit.edu/download/2dd80247-be60-4e73-b49d-91b5b6988ff0/S12850_axelrod_1980.pdf

61分钟
16k+
5个月前

11 管理科学: 麦克纳马拉与西蒙

铜镜

听前请注意:1. 本期时长两小时,我们相当于把两期的内容揉碎了放进一期。 2. 理解门槛很高,也绝不轻松。我们不求所有人都能理解,但求对一部分听众有所启发。 3. 我们侧重内容,对听感几乎没有任何优化。 如果你很在乎这个,那这不适合你,也不要做这方面留言了。 Summary 本期播客探讨了现代管理科学的起源与发展,强调了管理学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麦克纳马拉的职业生涯,分析了管理原则与科学方法的应用,探讨了愿景与使命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在越南战争中的教训,最后讨论了数据驱动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平衡。 在这段对话中,两位主持人探讨了福特公司的转型历程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强调了管理模式的适应性与实践的重要性。讨论中提到,管理者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调整管理策略,并且强调了调查与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目标手段分析法作为有效管理的工具。 本次对话探讨了管理科学中的重要发现与突破,强调了选择优秀领导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讨论了四种领导类型及其特点,分析了愿景与执行力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贫困对目标设定的影响。对科学方法论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介绍了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及其评估与修正的重要性。最后,反思了案例教学法的局限性,强调了管理学的价值与个人目标的实现。 本期节目围绕组织行为学与社会网络分析展开,探讨了中心性度量的概念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特别是新节点的接入策略和广撒网策略的有效性。通过对小世界性质的分析,强调了在组织中建立联系的重要性,并讨论了策略的可得性与实际应用。最后,分享了个人成长与管理学的关系,强调普通人也能在管理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Keywords 现代管理科学, 管理学, 麦克纳马拉, 科学方法, 数据驱动, 人性关怀, 越南战争, 管理原则, 组织管理, 愿景与使命, 福特, 中国企业, 管理模式, 资本市场, 调查, 沟通, 领导力, 组织行为, 目标手段分析法, 管理科学, 领导力, 自我提升, 决策过程, 科学方法, 贫困, 愿景, 执行力, 案例教学法, 目标设定, 聊天, 组织行为学, 社会网络分析, 中心性, 接入策略, 广撒网, 组织联系, 小世界性质, 策略可得性, 个人成长 Chapters 00:00 现代管理科学的起源与发展 05:56 管理科学的定义与科学方法论 13:45 科学的本质与管理科学 19:16 愿景与使命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29:32 整体意义与复杂性 33:36 不同阶段的管理模式 40:04 交流与管理的关系 43:56 组织管理的网络结构 49:38 管理能力的评估与领导风格 55:57 目标手段分析法的应用 01:02:32 从价值判断到可执行单元的过程 01:09:56 目标与方法的思考 01:11:05 自我评估与执行过程 01:12:42 贫困与目标的关系 01:14:32 科学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 01:17:12 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 01:22:52 分析方法与未来的钥匙 01:23:53 案例教学的局限性与反思 01:26:07 决策与心理的关系 01:27:42 创新与管理的平衡 01:30:59 领导力与管理者的区别 01:33:10 社会网络分析的核心概念 01:34:05 特征向量中心性与度中心性 01:35:26 新节点的接入策略 01:36:55 低成本广撒网的策略 01:38:21 小世界性质与网络结构 01:43:37 规模无关网络的特性 01:45:47 公司沟通与网络结构 01:48:24 策略的可得性与人际关系 01:49:46 广撒网策略的有效性 01:52:24 管理学的兴趣与个人成长 01:56:27 管理学的实际应用与思考 ---可视化图表--- * Figure 1 饼状图 * 胜率统计分布: 低成本撒网策略战胜了精耕细作的专挑高介度中心性单元 (重成本重仓公司核心人物)下手的战略和用中等资源来高质量多链接节点的策略 * Figure 2: 柱状图统计的是在不同的网络结构里面每一种策略生理的次数 * 只有scale free的网络结构里重点攻克核心社交节点是有效率的 * 只要网络拥有小世界性质,那么广撒网策略基本上就是稳赢 * 如果一个公司足够大 足够专业化 足够成熟,是否应该低成本的方式尽量和最多的人聊来收集信息?而不是过度将希望寄托于几个你认为掌握组织结构知识的人? * Figure 3- 点状分布图 * scatter plot -> X-axis: number of nodes Y- eigenvector centrality measure in the end graph * 广撒网建立的绝对链接数量遥遥领先 , 并且在许多游戏里最后取得的高质量链接(eigenvector measure)的数字并不比另外两者差,然而variance也确实更大 额外阅读 Centrality measures: 中心度概念的简要介绍 * Betweenness centrality (介度中心性)在网络经济学里面, 从一个局部网络到另外一个局部网络,如果都需要经过你这个节点 那你的介度中心性就很高 * Eigenvector centrality:特征向量中心性(eigenvector centrality)是测量节点对网络影响的一种方式。 针对连接数相同的节点,相邻节点分数更高的节点会比相邻节点分数更低的节点分数高,依据此原则给所有节点分配对应的分数。 * Degree centrality:度中心性, 与周围节点链接的绝对数量; 到底应该怎么样理解它的重要性 取决于你想要分析的一个网络的结构 关于小世界性质和scale-free网络的简单介绍。 我的学术第一语言是英语,为了保持精准我就不翻译成中文了。 Small-World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High local clustering (your direct connections tend to know each other) combined with short average path lengths (you can reach almost anyone else in the network through relatively few steps, like the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idea). Business Environment Sense: Think of a typical department or a cross-functional project team. People within the team collaborate closely (high clustering), but there are also key individuals (like managers or liaisons) who connect this team to other parts of the organization, allowing information or influence to travel quickly across the company (short paths). It represents environments with strong local cohesion but also efficient global reach. Scale-Free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Dominated by a few highly connected "hubs" while most nodes have very few connections. The number of connections per node follows a power-law distribution (many nodes with few links, few nodes with many links). Business Environment Sense: This often reflects the informal influence structure or communication patterns in a large organization. You might have a few key senior leaders, veteran employees, or central figures (like a key IT support person or an administrative linchpin) who are connected to a vast number of people (the hubs). Information often flows through these hubs. While most employees have a smaller, more localized set of connections, these hubs are critical for broad dissemination or gathering of information. It represents networks with clear centers of influence and power. In our simulations, testing across these types showed that the Degree Strategy (quantity) was robustly effective,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underlying business environment was tightly clustered (Small-World), dominated by hubs (Scale-Free), or more random. Reference 1. 感兴趣的话有几本书: Administrative Behavior, Herbert Simon 写的, 中文叫《管理行为》 《蓝血十杰》 里面最出名的就是麦克纳马拉,直接买来读就行了 2. 网络经济学的simulation借鉴的文章: Erdős, P., & Rényi, A. (1959). On random graphs I. Publicationes Mathematicae Debrecen, 6, 290–297. Watts, D. J., & Strogatz, S. H. (1998). Collective dynamics of ‘small-world’ networks. Nature, 393(6684), 440–442. Barabási, A.-L., & Albert, R. (1999). Emergence of scaling in random networks. Science, 286(5439), 509–512.

116分钟
11k+
6个月前

10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黄金的逻辑

铜镜

Summary 本期讨论了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及其对黄金市场的影响,探讨了历史上贸易扰动的因素,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及金融系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最后分析了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角色。 本次对话探讨了个人投资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如何影响经济和投资决策。嘉宾分享了对黄金市场的研究经验,强调了央行和机构投资者在黄金投资中的不同动机与策略。同时,讨论了企业在面对政策不确定性时的投资逻辑,以及如何通过市场理解与交流来提升投资决策的有效性。 本次对话探讨了地缘政治与贸易的关系,强调了在不确定性中保持乐观与悲观的心态的重要性。同时,讨论了黄金投资的策略,全球贸易链的解构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配置黄金作为投资品。 Chapters 00:00 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与黄金的投资价值 07:36 关税与贸易的复杂关系 11:33 供应链的脆弱性与未来的挑战 16:10 国际支付系统的挑战与影响 21:56 美元体系的优势与中国的挑战 26:42 全球化组织的衰退与新体系的建立 32:09 投资机会的复杂性 33:04 黄金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 37:01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 42:01 个人经验与黄金研究的启示 44:32 投资的重要性与市场参与者 47:16 黄金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分析 48:25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黄金价格的关系 51:22 央行购金的动机与市场反应 54:17 分散投资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56:24 央行购金的缓慢策略 57:23 投资机构的购金逻辑 58:17 经济周期与黄金的关系 01:00:39 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与黄金的避险属性 01:02:34 个人投资者的避险需求 01:03:41 历史视角下的投资决策 01:05:56 贸易与金融市场的相互影响 01:08:58 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与调整 01:10:16 黄金投资的思考与策略 01:12:42 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管理 01:15:09 黑天鹅事件与市场波动的理解 01:18:17 全球贸易链的解构与未来展望 01:21:55 黄金与美债的关系变化 01:23:04 不确定性下的黄金投资策略 01:26:10 黄金的长期投资逻辑 01:27:33 普通投资者的黄金配置建议 01:30:52 总结与未来展望 Materials Disclaimer: 本期的讨论纯粹是学术和经济领域知识的交流, 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期每一张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图表都是原创的,为了这一期节目的讨论内容专门制作,如果需要转载的话请注明出处。 数据来源: * 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Index: Caldara, Dario, Matteo Iacoviello, Patrick Molligo, Andrea Prestipino, and Andrea Raffo (2020),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09, pp.38-59. * Gold Price Daily Trading Data:1. https://tradingeconomics.com/commodity/gold 2.https://www.investing.com/commodities/gold-historical-data Figure 1: TPU vs Gold Prices Figure 2: Histograms/ Distributions of Gold Prices and TPU Figure 3: Correlation between gold prices and TPU index across the 10-year period (2015-2025) * Turbulent periods (> 2 sigma of volatility expressed in terms of variance) * Significant shift in pricing paradigm after Covid (2021) Figure 4: Simulation on TPU as the sole trading strategy * 仅仅用TPU的波动来解释和做决策似乎无法作为一个非常好的策略 * 到底应该怎么样看待黄金与波动? * (Additional) 附加提到的论文

88分钟
73k+
6个月前

09 制造业大国如何应对贸易封锁

铜镜

本期节目探讨了全球贸易战的背景与影响,特别是从历史视角分析制造业大国在面临贸易战时的应对策略。通过对经济周期与结构性问题的分析,节目深入探讨了大萧条的前因后果,以及关税政策的历史教训,最后比较了英美两国在贸易保护主义方面的不同应对。 本次对话深入探讨了地缘政治与经济政策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是美国在大萧条后如何通过内政和外交策略应对经济危机。讨论了互惠贸易协定法的影响,以及美国如何利用其市场优势对抗帝国特惠制,最终推动自由贸易的演变。 在这次对话中,两位深入探讨了中国经济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涵盖了金融系统的沉淀、经济体的产能与消费刺激、财政补贴的方向、对外投资的策略、国际贸易的挑战以及历史经验对未来贸易策略的启示。他们强调了在全球经济环境变化下,中国需要灵活应对,寻找有效的投资与贸易策略,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Keywords 贸易战, 制造业, 经济周期, 大萧条, 关税政策, 英美比较, 全球经济, 地缘政治, 经济政策, 互惠贸易, 自由贸易, 美国市场, 帝国特惠制, 大萧条, 罗斯福新政, 全球化, 经济安全, 金融系统, 经济体, 产能, 消费刺激, 财政补贴, 对外投资, 国际贸易, 投资效益, 贸易策略, 美国贸易政策 Chapters 00:00 全球贸易战的背景与影响 02:38 历史视角下的贸易战 06:44 经济周期与结构性问题的分析 10:51 应对贸易战的策略与机遇 12:56 美国经济大萧条的起源 20:02 20年代的美国经济背景 26:13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28:06 地缘政治与经济考量 30:42 美国的内政与经济政策 34:21 互惠贸易协定法的影响 38:25 美国的贸易策略与市场优势 39:48 美国与拉丁美洲的贸易关系 41:11 互惠贸易协议的形成与影响 42:36 GATT与WTO的历史脉络 44:10 美国的消费刺激策略 48:20 大萧条时期的社会经济现象 50:41 金融系统的沉淀与借鉴 51:34 国企平台与不良资产的挑战 53:02 经济体的产能与消费刺激 54:55 财政补贴的方向与调整 56:20 对外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影响 01:00:33 海外投资的渠道与效应 01:03:22 提升国内需求的多种方式 01:06:01 经济效益与产业集群 01:07:51 应对国际封锁的策略 01:10:13 自由贸易与合作伙伴关系 01:13:06 美国的贸易政策与逻辑矛盾 01:16:28 总结与展望

76分钟
24k+
6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