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 苗炜:《三联生活周刊》资深编辑,作家 【嘉宾】 蔡卓毅(蔡师傅):成都过载喜剧演员、外卖骑手 李迪华: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A4馆美术馆馆长 孙莉:iSTART儿童艺术节发起人 王求安:北京安哲建筑创始人,乡村建设实践者 欢迎来到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季”的播客系列节目的第三期,本场圆桌的主题是——城市里的每一个人:“不抛弃,不放弃”,马拉松圆桌从成都过载喜剧演员、外卖骑手蔡师傅(蔡卓毅)的单人演讲开始,从创业失败到成为外卖骑手,再成为斜杠青年脱口秀演员,蔡师傅的个人经历体现着成都这座城市的温情。 在圆桌讨论中,几位嘉宾也从各自的职业经历分享了对于城市与生活的感想:提出“不会绊倒行人的行道树”的李迪华,认为城市设计一定要满足人的需求,而不是优先保证车的畅通;艺术从业者孙莉梳理了成都之所以迷人的原因,核心是城市里的人的生活和温度;27岁从0开始学建筑的王求安,持续关注着城中村的设计问题……城市人会变得更加孤独吗?我们的家庭形式又会因此有什么改变呢?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本系列节目由三联人文城市出品,为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季”马拉松圆桌线下实录后期剪辑制作而成。 【时间轴】 00:02:43 蔡师傅:外卖骑手、脱口秀演员,那些在城市中的温情时刻 00:07:42 喜剧能解决问题吗?“它能让我们在解决不了时,积蓄能量” 00:16:17 “好造孽哦”,和城市的人接触才会发现这个城市的好 00:20:31 在城市里面种行道树,城市设计应该为了人的生活才有意义 00:25:55 城市应该给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些什么? 00:33:06 关注城中村,“84岁老人的盼头是建新房子” 00:36:42 当城市越来越“中产阶级化”,我们期待什么样的社区? 00:40:42 城市的归属感:“互助难,因为缺少社会信任” 00:45:51 城市人面临自我决定的孤独感,未来家庭形式也会如此孤独吗? 【相关内容】 播客丨加速时代的亲密关系,左滑“搭子”,右滑“人机恋”?丨发明生活Vol.2 播客丨社区能治愈现代城市人的孤独和分裂吗?丨“发明生活”Vol.1 外卖温暖你我,谁来温暖外卖员? 城市里的“免费生活”,有多少种可能性? 别以为去公园待20分钟,就能被治愈 三联人文城市是三联生活传媒旗下的城市整合传播品牌。以一年一度的三联人文城市奖、人文城市季、人文风土季为主线,创立了“小城之春”“你好陌生人”“光谱计划”等IP。在中国城市从空间转向人文的节点上,通过展览、论坛、演出、工作坊、报道、出版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关注城市生活,激发公众参与,重塑城市人文价值。 编辑/天健 剪辑/张译丹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主播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刘畅,《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李晓洁,《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彭丽,《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 本期封面故事:《如何更好地爱自己》 一年到头,想必大家都已经感到些许疲惫,干不动了。 无论是工作上的压力,亲密关系中的焦虑,还是生活中的种种不愉快,在这一年中或多或少都在伴随我们。而在每个人内心,也许都有一个需要被安慰与呵护的自我,在与这些情绪周旋。 这一年,你有好好地爱自己吗?在面对那些干扰你情绪的问题,是否有找到什么好的方法,让自己开心点儿?“创飞他人”是不是一种好的抒发渠道?吃点好的、买买买,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么? 本期Talk三联,我们想聊聊“如何更好地爱自己”,听听经常处于写稿焦虑中的记者们,有哪些与自己好好相处的方法。而识别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并努力接纳他们,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让我们在面对负面情绪的摄魂怪时,学会召唤出属于自己的守护神吧~ 【时间轴】 03:23 你会在很长的时间里,都走不出父母的严格管束吗? 10:56 “内观”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16:06 “买买买”“吃顿好的”,真的可以放松自己吗? 22:01 “创飞别人”“有话直说”,真的就能不内耗了吗? 27:09 爱自己的前提,是自我接纳 29:52 我们可以获得/给予无条件的爱吗? 37:38 亲测好用的方法:心理暗示、写日记、举铁 【延伸推荐】 音频课 | 《把心理学作为方法:重养人生的心灵启旅》 播客 | Vol.58 重养人生,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 ————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配乐/Kings of Convenience - Mrs.Cold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主播】 李伟:三联生活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圆桌嘉宾】 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茅明睿:北京城市象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北京社区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城市实验室联合创始人 王小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日常的深处》作者 随易:跳海酒馆联合创始人 欢迎来到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季”的播客系列节目的第二期,本场圆桌的主题是“超越经验,被互联网塑造的Z世代”,节目首先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互联网人类观察爱好者董晨宇老师的演讲开启,他聊了聊那些“加速时代的爱与哀愁”。 我们当下身处在一个什么都变得非常快的时代,“从前慢”成了一种怀念,加速时代的技术和亲密的关系是本期播客讨论的核心:茅明睿老师点出“现在年轻人需要的是一个有浓度的空间”;在王小伟老师看来,如今“人和人之间诗意的距离感在互联网时代被完全打破了”;对于随易来说,跳海的用户都是一些像水一样的年轻人,想要的东西不确定,那就“不如跳下去和他们一起游”;董晨宇老师发明的新词“快闪型的共同体”,从中可以看出,年轻人是液态的,而“我们这一代人挺固态”,这或许是两代人的区别。 网络让我们更空虚还是更快乐了?技术是中立的吗?我们如何去理解当下的社交关系?在本期节目中,你或许会收获一次脑力的激荡。 *本系列节目由三联人文城市出品,为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季”马拉松圆桌线下实录后期剪辑制作而成。 【时间轴】 00:02:53 董晨宇:聊聊“加速时代的爱与哀愁” 00:12:10 搭子,就是“剥洋葱剥到第二层,露出爱好,点到为止” 00:17:38 “人机恋”是否可以被接受成为一种新的亲密关系? 00:27:27 亲密关系和钱之间,有冲突吗? 00:32:16 在每个城市中,年轻人都需要有一个“居场所” 00:37:00 现在年轻人需要的线下空间要有“浓度” 00:48:59 互联网让我们更快乐还是更空虚了? 00:54:09 2016年后,算法开始主导人应该看什么 00:55:20 网络让我们从“天涯若比邻”变成“比邻若天涯”了吗? 00:58:39 技术在背锅,中立的,还是在推动分裂上不断踩油门? 01:03:41 线上和线下的社会空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相关内容】 喜欢老社区、旧街坊,是当代青年的“叶公好龙”? 互联网究竟让我们“天涯若比邻”,还是“比邻若天涯”? 外卖温暖你我,谁来温暖外卖员? 城市里的“免费生活”,有多少种可能性? 别以为去公园待20分钟,就能被治愈 三联人文城市是三联生活传媒旗下的城市整合传播品牌。以一年一度的三联人文城市奖、人文城市季、人文风土季为主线,创立了“小城之春”“你好陌生人”“光谱计划”等IP。在中国城市从空间转向人文的节点上,通过展览、论坛、演出、工作坊、报道、出版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关注城市生活,激发公众参与,重塑城市人文价值。 编辑/天健 剪辑/张译丹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主播】 贾冬婷:三联人文城市及三联中读执行总编辑 【圆桌嘉宾】 何志森:Mapping工作坊创始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褚云:麓客社创中心执行理事长,CCC成都社群大会联合发起人 池晓:钥匙玩校创办人、好奇学习社区创办人 岳阳:“意外重庆”联合发起人,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教师 欢迎来到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季”的播客系列节目,我们将在节目中围绕“发明生活”为主题,展开5场马拉松圆桌的讨论,每期节目由演讲嘉宾的单人演讲和圆桌多人讨论两部分组成。 本期节目是系列的第1 期,圆桌的主题是“游牧时代,为什么还需要社区”,演讲嘉宾何志森在开场就抛出了有关社区的8个问题,而参与圆桌的几位嘉宾也可以说都算从事社区相关工作,但却有着不同的实践方向: 何志森通过mapping工作坊观察与营造社区;褚云被视为社群地产的实践者;池晓通过社区参与推动创新教育实践;岳阳则通过行走和观察城市中的非正规空间,挖掘民间自发的艺术与营造。 我们可以通过社区变成更好的人吗?社区究竟给了我们什么?讨论社区或许还会让我们意识到“看见”的重要性,如何志森所说,“要关注你身边的人,从你身边的人开始关心你的邻居,关心你小区楼下的保洁阿姨、环卫工人、保安,关注你身边那一些内向的人,那些不爱发表声音的人”。 *本系列节目由三联人文城市出品,为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季”马拉松圆桌线下实录后期剪辑制作而成。 【时间轴】 00:02:50 我们为什么要发明生活? 00:04:41 何志森:提出有关社区的八个问题——你觉得客家土楼是社区吗? 00:16:47 年轻人的孤独成了一种日常,社会是孤独、分裂和孤立的解药吗? 00:23:26 社区就像养植物一样,需要漫长的建构过程 00:27:30 褚云:我们如何理解社区和社群的差异? 00:35:25 池晓:过去的学校已经形成了社区,但它的连接方式过于单一 00:39:13 岳阳:重庆最有意思的社区“不同群体融入的皇城街街道” 00:44:31 游牧时代看起来更自由了,为什么还需要社区? 00:51:33 “今天我们还有没有能够寄托自己的社区存在”? 00:57:25 迈向社区第一步:聊聊我们为什么需要社区? 01:01:57 首先“我们要重新把自己的眼睛用起来,关心你身边的人” 01:11:09 群智涌现永远是来自“失控”的 01:17:31 拥抱不确定性,在试错中看见可能性 【相关内容】 喜欢老社区、旧街坊,是当代青年的“叶公好龙”? 互联网究竟让我们“天涯若比邻”,还是“比邻若天涯”? 外卖温暖你我,谁来温暖外卖员? 城市里的“免费生活”,有多少种可能性? 别以为去公园待20分钟,就能被治愈 三联人文城市是三联生活传媒旗下的城市整合传播品牌。以一年一度的三联人文城市奖、人文城市季、人文风土季为主线,创立了“小城之春”“你好陌生人”“光谱计划”等IP。在中国城市从空间转向人文的节点上,通过展览、论坛、演出、工作坊、报道、出版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关注城市生活,激发公众参与,重塑城市人文价值。 编辑/天健 剪辑/张译丹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主播 | 薛芃,《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卡生,《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刘敏,《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孙雅兰,《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 本期封面故事:《琼瑶、言情小说与情感教育》 12月4日下午,知名作家琼瑶离世,享年86岁。她用了一封遗书,和一条视频向世人告别:“不要哭,不要伤心,不要为我难过。我已经‘翩然’地去了!” 在琼瑶的一生里,一共写了66本书,改编成电影55部、电视剧34部。这样的高产输出和覆盖整个华语世界的影响力,让她在畅销程度上成为与金庸并肩的通俗作家。从台湾到大陆,从小说到影视剧,从20世纪60年代到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琼瑶的作品以不同的形式,在几代人的生活中留下印记,也见证了生活方式与社会观念的巨大转变。 本期Talk三联,我们想从第一波“琼瑶热”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出发,聊聊书籍、电影与电视剧背后,那些或许并不为大众所熟悉的故事,以及琼瑶与她的作品所见证的时代变迁。 【时间轴】 02:20 初代“琼女郎”归亚蕾:演琼瑶姐的戏,需要浓烈的感情 06:04 从“健康写实主义”到“三厅”电影 16:25 抓住第一批读者的心,不仅靠轰轰烈烈的爱情,还有“向往的生活” 22:15 男性读者在读琼瑶小说时,都在关注什么? 30:04 绿萍和费云帆的“风评”,为何会发生两级翻转? 36:40 琼瑶的正版书,如何进入大陆市场? 44:31 当琼瑶小说开始卖不动了 48:16 为什么在影视从业者心中,琼瑶是顶级编剧与制作人? 54:51 《还珠格格》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老友记》 58:20 “我是‘火花’,我已尽力燃烧过” 【延伸推荐】 数字刊 | 《重返金曲时代》 数字刊 | 《金庸:传奇香港和辽阔江湖》 ————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配乐/古巨基 - 烟雨濛濛 刘家昌 - 一帘幽梦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嘉宾 | 杨璐,《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嘉宾 | 黄子懿,《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主播 | 高一丁,《Talk三联》编辑 ※ 本期封面故事:《手艺之美》 因为李子柒的热度,让雕漆、蜀锦等传统非遗技艺,得到了一波罕见的网络流量,也让许多先前并不了解这些手艺的人们,近距离感受了它们的魅力。在近些年对于“国潮”“新中式”的追捧热潮中,非遗手工艺品也屡显爆款,成为消费市场上值得关注的品类。 我们好奇的是,这些非遗手艺的生存状况如何,真的濒临失传、经营惨淡吗?在今天,哪些人会消费这些价格不菲的精美器物,而面对更广大的受众,是否也有更平价的产品?非遗手艺在电商直播和短视频上的火爆,究竟是赚吆喝,还是会带来实打实的收益?而在未来,又是哪些人在传承和发展,延续这些精巧的技艺? 本期Talk三联,我们想聊聊这些精美的非遗手作背后的故事,这些历经千百年流传至今的传统手艺,如何生发出新的脉络,继续承载我们对于美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时间轴】 01:02 在苏州和成都,都见到了哪些非遗手工艺? 06:45 苏州:从皇家织造到出口换汇 13:04 成都:“蜀锦事件”与老手艺人的坚守 21:12 市场上能买到的非遗手工艺品,都很贵吗? 39:54 后继无人:招徒弟的困难都难在哪儿? 50:19 招什么样的徒弟,苏州和成都有大不同 53:43 短视频和直播电商,对于非遗手工艺的影响有多大? 【延伸推荐】 《东方守艺人:在时间之外》,艾江涛、葛维樱等/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 本书选取21个中国传统手艺中最精美、最具东方美学底蕴的种类:富阳纸、龙泉瓷、元青花、庐州木雕等,记录处在传承与变革中的传统手艺,讲述手艺传承背后的故事,以及守艺人在漫长岁月里不灭的热情。在这里,见证一代人用一生守护一门技艺。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主播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余物非,《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2024年10月2日和10月4日,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哈巴雪山接连发生两起事故,一位26岁向导在带领徒步者游玩的时候,突发疾病去世。仅隔一天之后,又有一位22岁的徒步者未经审批报备,从虎跳峡区域进入景区后失联,被发现时已无生命体征,倒在了4200米的哈巴雪山上,法医鉴定其死为高原反应。 哈巴雪山是一座海拔5396米的积雪山峰,因为有合适的路线和海拔爬升高度,被认为是入门级训练首选的雪山之一,近年来受到年轻人的广泛追捧,甚至成为不少人的“人生第一座雪山”打卡地。 两位登山者为何来到这座雪山?都只20多岁的他们,缘何接连在此发生事故?过去的近30年时间里,这座山峰如何成为年轻人追捧的“人生第一座雪山”?当流量涌入户外圈,我们又该做哪些准备? 事件发生后,《三联生活周刊》记者余物非前往现场调查,采访到了遇难者家属和多位相关人士。本期节目,我们将同他一起,了解此次事故的背后并讨论户外探险的相关话题。 备注:本期节目中提到的名字“张起灵”,是遇难者生前一直使用的化名。事故发生后,他的家人希望我们在报道中使用这个名字,以作纪念。 【时间轴】 00:01:36 一座雪山接连发生两起事故 00:05:12 现场还原:“第一反应这个人真的穿的特别少” 00:13:20 在户外圈,哈巴雪山是怎样一个存在? 00:28:55 “张起灵”到云南后 00:31:57 10月2号,26岁的向导之死 00:37:47 从探险者到大学生,哈巴雪山如何成为了户外打卡地? 00:57:14 户外探险VS事故风险,当地应该如何平衡? 01:04:51 当流量涌入户外圈,“心中有数再出发” 延伸推荐: 文章丨22岁大学生,倒在雪山上 —————— 编辑:天健 剪辑:译丹 《现场!现场!》是一档由《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记者主理的,关注社会新闻现场的播客。 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丨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主播】 五月,三联中读内容编辑 【嘉宾】 叶壮,北京交通大学的特聘讲师,《少年新知》专栏作家,专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把心理学作为方法》、《智慧父母“慢教养”手册》主讲人 苏静,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这段期间,综艺《再见爱人》第四季成为了网络上最火爆的节目,节目播出后,我们看到其中的真人秀嘉宾们在被全方位无死角的检视、讨论,出现不同的标签和流行语汇,“爹味”“麦学”“熏鸡事变”……在这之中,处在舆论漩涡的麦麦还引发了一个心理学专业术语“NPD”的流行。 什么是NPD?为什么“自恋型人格障碍”能够让大众如此热衷讨论?让很多人都说“看到了自己和身边的人就是NPD”……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返场嘉宾心理学家叶壮老师(和心理学家聊《头脑特工队》:有的情绪,体验很糟糕,“功效”却很好 EP9),上次节目中,叶老师透露了他的夫人苏静老师也是一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这次他们就作为“夫妻档”在节目中合体,从亲密关系等方面全方位给我们解读NPD和BPD(边缘型人格障碍),当然,还有很多当下年轻人最关心的“心理病”的话题。 用叶壮老师的话说,“世间心理问题千千万万,但是好的生活的样貌也是多种多样”,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更加关爱自己,向往美好生活哪。 【时间轴】 00:02:21 从《再见爱人》节目聊起,“代入感太强,觉得自己好像也有点问题” 00:06:18 网络都在说的“NPD”到底是啥?听听心理学家怎么说 00:09:13 别把“自恋”都当病!其实每个人都是自恋的 00:17:21 从NPD到BPD,两种人格障碍你分的清吗? 00:22:43 如何逃离被NPD吸血的“宿命”? 00:28:31 从“熏鸡事件”的语言表达谈谈,为什么很难反驳麦麦? 00:30:41 注意!“血包”本包某种程度也可能是残破的 00:35:39 毒性关系的炼成:NPD和BPD并不在乎对方难不难受 00:43:39 为什么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表现得像“没长大的熊孩子”? 00:50:24 麦麦到底想要什么?想被真的看见才是“暗语” 01:00:56 上完一堂心理课,大家都觉得“自己有病了” 01:06:48 如果陷入无法切割的关系,我要怎么办? 01:12:06 想要在关系中自我觉察,要注意以下几步! 01:21:40 敲黑板!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诊断和界定是专业且复杂的 【歌单】 Ladylike Lily - Pearl and Potatoes Ben Kyle - Don't Settle 【延伸推荐】 课程丨把心理学作为方法 课程丨智慧父母“慢教养”手册 节目中提到的相关内容: PUA,全称Pick-up Artist,意为“搭讪艺术家”,俗称“恋爱大师”,原指一方为了发展恋情,系统性地学习如何提升情商和互动技巧以吸引对方,直至发生亲密接触。 目前多指PUA施害者运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心理战术,如赞美、同情、威胁、孤立等手段逐步瓦解受害者的自我认知和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操控过程往往是循序渐进且不易察觉的,使得受害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被动局面,难以自我觉察并及时挣脱。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NPD),呈现出夸大自我价值感的特征。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细微感情,缺乏将心比心的共感性,因此人际关系常出现问题。这种人常有特权感,期望自己能够得到特殊的待遇,其友谊多是从利益出发的。 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是一种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以及行为的不稳定为特征的心理疾病。其症状多样,包括严重的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特征、偏执观念或躯体关注等。此病通过遗传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人,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儿童期虐待或早期处于不良环境,但这不是一种传染疾病。 强迫型人格障碍(不同于强迫症)是一种精神健康疾病,普遍特点是被有序、完美主义和控制所占据,最终干扰任务的完成。大量研究认为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障碍间存在着某种特定联系,有数据显示约有三分之一的强迫症患者存在强迫型人格障碍。 —————— 丨制作团队丨 监制:俞力莎 制作人:天健 本期编辑:天健、周雨润(实习) 音频剪辑:译丹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丨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现场现场丨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 何为大学
主播 | 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阚梓文,韩国文学译者,韩国文学播客「云中电波」主播 嘉宾 | 刘敏,《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段弄玉,《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 本期封面故事:《在韩国,被她们点燃的文学》 从被改编成热门电影的《82年生的金智英》开始,“韩国女性文学”逐渐进入更多中国读者的视野;而韩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韩国女性文学”在更大众化的范围内有了声量。很多人会出于好奇,从韩江的书开始,走进这一代韩国女作家和她们的文学世界。 韩国女性作家都在写什么样的书?她们会关心哪些切身的问题?韩国女性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有怎样的助推因素,是否意味着一个愿意聆听女性声音时代的到来?我们该如何跳出性别的标签,去正视韩国女性作家的写作?又为何总能在这些作品中,找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本期Talk三联,我们想聊聊近年来被更多人看到的韩国女性文学,以及文本背后,那些跨越国别与文化的,我们共同面对的处境。 【时间轴】 02:50 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韩国女性文学 12:19 内部视角:韩国女性在家庭生活中,都会遭遇怎样的困境? 17:28 韩国女性文学的兴起背后,社会民主化与女权主义复兴浪潮 23:49 韩国文学翻译院,如何推动“文学出海”? 39:24 当对于社会问题的关切成为一种自觉 46:05 为什么在韩国写科幻,也是一种女权主义的表达? 50:01 我们虽然语言各异,但都在讲述同一个故事 54:21 那些值得关注的韩国女性文学与影视作品 【节目中提到的作品】 《爱,鸡尾酒与生化危机》 本书是赵艺恩的首部中短篇小说集,包含《邀请》《爱,鸡尾酒与行尸走肉》《湿地的爱情》《刀,重叠的刀》四篇都市异色复仇怪谈。执掌时间回溯的谜之恶魔,古神病毒创造的新型丧尸,纯情的林中游魂、水中猛鬼,伴随恶女诞生复苏的“富江”,纷纷在末日都市与现代山林登场,对以爱之名的压迫、伪装成日常的暴力、变异的家庭和亲密关系发起了大快人心、充满暴力美学色彩的复仇。 《82年生的金智英》 本书被誉为“亚洲10年来少见的现象级畅销书”,也被认为是韩国女权运动的象征。作者赵南柱以编年形式描写了主人公金智英从小学到结婚育儿的生活履历,波澜不惊却又“步步惊心”。她刚出生就受到来自奶奶的性别嫌弃;爸爸认为女孩无需多读书,路遇变态爸爸教训女儿“为什么穿那么短的裙子”;进入职场后遭到男同事的性骚扰,公司却要求息事宁人;怀孕后不得不放弃工作,成为全职主妇;做了妈妈还是要忍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歧视。金智英的经历反映出韩国当代女性共同的困境。 《如果我们无法以光速前行》 本书是金草叶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她写作生涯的耀眼开幕。金草叶以一己之力,打破了“韩国科幻小说是否存在读者”的质疑。 七个故事,直面社会矛盾,又遥指广阔宇宙。不识情爱的乌托邦、难以前往的远宇宙、跳入大海的宇航员……金草叶将现实的痛楚、想象的宏大以及理解的力量编织在一起,用科幻寻找现实生活的答案——“虽然会痛苦但也更幸福”。 《9号的工作》 本书是金惠珍“社会系小说”的全新力作。金惠珍以冷静的笔调,刻画了一个残酷却失语的故事。当一名平凡的劳动者面对变相逼退员工、不当解雇等劳资纷争,他对工作的信念从期许、奋斗、挣扎、乃至绝望,最终走向毁灭。让劳动者如此受尽折磨的,或许从来都不是无情的公司或竞争的社会,而是他们难以确保的未来。 《工作的喜与悲》 这个世界精确运行,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下了多少功夫,就会有多少收获,得失计算绝无水分。《工作的喜与悲》为我们构建的就是这样一个讲求合理、追求利润的世界。普通的上班族在工作、爱情、金钱、爱好、人际关系和性别暴力的夹缝中求生,有笑有泪地活着。她们既不是拥有伟大抱负的职业女性,也不是敢于和庞大组织抗衡的正义斗士,她们只不过是敏锐地知晓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充分理解工作中的喜和悲。她们,恰是这个时代最普通的我们。 《蜂鸟》 由导演金宝拉执导的剧情电影,由朴智厚主演,于2018年10月6日在釜山国际电影节首映,2019年8月29日在韩国公映。 圣水大桥坍塌的1994年,中学生恩熙和父母、姐姐、哥哥一起生活。全家在各自的问题上争吵,此时的恩熙寻觅未至的爱情,像岛一样漂浮。恩熙的生活里,唯一能给予理解的她出现了。 《下一个素熙》 由郑朱莉自编自导,裴斗娜、金施恩等主演的剧情电影。该片于2023年2月8日在韩国上映。 爱跳舞的18岁开朗少女素熙高中毕业前被安排的一场实习渐渐改变了她。时隔许久复职的刑警宥真手上的案子发现了新的蛛丝马迹,遂展开深入调查。同一场景、不同时空,素熙与宥真将注定相遇。 《人间失格》 该剧讲述在经历人生下坡期的时候,才觉悟到“什么事都无法做成”的,竭力向往做到最佳的普通人们的故事。讲述一事无成的40岁女性,和害怕自己好像什么事都做不成的27岁男性的故事。 ————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配乐/hideyuki hashimoto - Shin Joep Beving - Ala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主播:陈赛,《少年新知》执行主编,不焦虑家长会主播。 嘉宾:邢立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青年古生物学者,恐龙专家。 许多人在小时候都对史前生物充满幻想——猛犸象、恐龙、远古巨虫,渴望穿越到三叠纪一探究竟,但当爱好成为职业,做一名古生物学家,又是不一样的体验。本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青年古生物学家、恐龙专家邢立达,聊了聊他和恐龙快40年的缘分。 邢立达形容自己是个念旧的人,从4岁“初遇”恐龙到现在,发现一处恐龙足迹,购买到一块琥珀都还能让他激动不已。他形容自己的工作是“犯罪现场调查”:琥珀里的蜈蚣、蜻蜓,蛾子,花粉碎片就像一个史前垃圾堆,能够推演出几亿年前动植物的生活。而对恐龙化石、足迹的发现更让我们与恐龙的时代无限接近:你能想象吗?现在广州小蛮腰的地方曾生活着巨大的霸王龙,现今四川乐山大佛的胸口附近,留有1.45亿年前白垩纪恐龙的足印。 但在热情之外,邢立达也观察到,一些热爱恐龙的孩子正“困在自己的世界里”。“当身边的小伙伴都长大了,过了喜欢恐龙的年龄,当一个爱好无法找到共鸣和情感的反馈时,(孩子)就会觉得大家都不理解他,就会自顾自的玩”。我们要如何引导一个喜欢恐龙的孩子?如何让孩子的格局不被史前的庞然大物所霸占,而是去回答更多的问题,走进生物学或者地质学的领域?邢立达在节目中也给出了他的回答。 【时间轴】 01:10 在缅甸“剁手”买琥珀的故事(附一次“打眼”经历) 11:06 恐龙绝灭在哪个季节? 14:10 白垩纪晚期,广州市中心活跃着巨大的霸王龙 15:43 玉皇大帝是三叠纪末期的恐龙吗? 17:48 古生物学也要研究尸体的腐败?恶心的吃不下饭 20:38 40年了,为什么还喜欢恐龙? 21:28 如何引导一个爱恐龙的孩子? 26:08 恐龙,培养科学思维的入口 28:12 【🌟】邢立达的恐龙博物馆推荐(中国&日本) 36:09 给恐龙命名的故事:刘慈欣龙、野比大雄龙 39:15 头上长叉子的三叶虫,55个眼睛的节肢动物…“怪异古生物展” 41:56 到今天为止,仍然觉得恐龙很神秘吗? 另外,我们还建了个听友群,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希望和主播,以及各位听友有更多的交流,也欢迎你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家长会”,进入听友群。 丨制作团队丨 监制:俞力莎 天健 制作人:王卉 本期编辑:王卉 音频剪辑:译丹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丨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 何为大学|多一种生活 ❤️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嘉宾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李晓洁,《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主播 | 高一丁,《Talk三联》编辑 每个人都会变老,我们也都会思考变老之后的生活。不过,即便我们为老年生活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也可能会被更多意料之外的问题打乱。老年,是一个漫长、琐碎而又充满不确定的人生阶段。 我们好奇的是,老人们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变化?有哪些问题是真的变老之后才会察觉到的?这些问题是衰老的自然规律,还是社会结构变化的结果?此前对于老人与老年生活的认知,是否也需要做出改变?而在个人能力范围之外,有哪些社会力量可以帮助我们过一个更好的老年生活。 本期Talk三联,我们想聊聊那些未曾预想过的“老年困境”,以及在旁观了诸多老人会面对的处境之后,还算年轻的我们,会如何思考自己的变老之后的日子。 【时间轴】 01:15 如果你老了,最害怕的事是什么? 03:29 当一位八十多岁的奶奶摔倒在卫生间 07:39 未曾设想过的“老年困境”: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求 13:22 为什么老年人的微信头像都是“岁月静好”? 17:53 变老的过程,也是被迫重建人生叙事的过程 21:40 乡村里的“互助式养老” 26:32 城市的“嵌入社区式”养老实践 29:10 养老的城乡差别:关于经济成本和专业人员 36:10 等你父母年纪大了,会送他们去养老院吗? 45:32 独生子女的养老压力,真的会更大么? 50:18 曾经相约一起养老的朋友们,都结婚生子了 57:19 多和年轻人接触,还是接受自己是一个老人? 【延伸推荐】 付费专辑 | 《从照护到安宁疗护》 ————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配乐/渡辺俊幸 - 二人の時間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主播 | 杨璐,《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嘉宾 | 曾庆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拆」新闻——给大家的全年资讯内参》主讲人 在获得2024年美国大选的胜利后,特朗普于近期宣布了一系列政府要员的提名,其中有两项人事任命非常受关注。其一是他提名现为福克斯新闻电视主持人的皮特·海格塞斯为美国国防部长,其二是宣布企业家埃隆·马斯克与维维克·拉马斯瓦米将在他就任总统后,共同领导拟成立的“政府效率部”。 这两项提名都非常“川普”,也让我们有非常多的好奇:为什么一位电视主持人,可以跻身核心决策层?马斯克是真的弃商从政了吗?这个新成立的部门究竟是干啥的?这些决策是真的任性,还是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如此“反传统”的美国政府,会给中美关系带来哪些影响? 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曾庆捷老师,分析一下这些操作背后的原因。 【时间轴】 02:54 特朗普已经成为“完全掌权”的总统了吗? 11:28 “忠诚”这件事,对于特朗普来说有多重要? 19:51 新任期内,特朗普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30:37 为什么特朗普会任命新闻主播做国防部长? 38:25 让盟友们“交保护费”:是政治考量还是商人思维? 43:24 马斯克“上岸”:政府效率部究竟是干啥的? 47:26 未来的某一天,特朗普和马斯克会闹掰吗? 49:05 新政府的人事安排,会对中美关系带来哪些影响? 55:51 特朗普重返白宫,可以看出哪些美国民众的真实诉求? 【参考信息】 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得票情况 特朗普:76433539票(312张选举人票) 哈里斯:73759465票(226张选举人票) 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得票情况 拜登:81268924票(306张选举人票) 特朗普:74216154票(232张选举人票) 【延伸推荐】 数字刊 | 《美国之惑:特朗普时代开启》 专栏 | 《「拆」新闻——给大家的全年资讯内参》 ————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配乐/α·Pav - ...Then We Start A New Voyage Mark Petrie - Rise Up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