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谦的访谈,有四个小时,足足9万字。 看完访谈就像看完一本书。 刘谦在访谈中毫无保留,在录到一半的时候,他已经把魔术的精髓讲了出来: Magic is Story. 魔术的本质就是讲一个不可能的故事。 ListenHub 为你10分钟讲完刘谦的故事。
刚读完一篇短视频研究,71项独立研究,10万参与者。 数据很直接:刷得越多,注意力和自控力越差。压力和焦虑的关联也很明显。 但有几个发现挺意外: 使用时长其实不是关键。成瘾模式才是。 就像喝酒,你说"喝了三小时"没什么信息量。但说"停不下来",问题性质就变了。 短视频也一样。怎么用比用多久重要得多。 还有个现象:在多个平台之间跳着刷(TikTok、Reels、Shorts都用)的人,心理健康状况比只用一个平台的更差。累积效应更强。 年龄不是保护因素。青少年和成年人的表现几乎一样。 最意外的是,没找到和身材焦虑、自尊的明确关联。可能是因为现在内容太多元了,你既能刷到完美身材也能刷到反身材焦虑的内容,相互抵消了。 当然,这些都是相关性,不是因果。也可能是本来就焦虑的人更容易被短视频吸引。 但关联性摆在那,跨平台、跨年龄、跨文化都一致。 无限滚动的设计就是数字老虎机。每次下滑都是拉杆,大脑在等那个多巴胺时刻。
* 世界是个草台班子的说法源于对现实的观察,打破了人们对世界的滤镜。 * 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奇波拉的《人类愚蠢基本定律》提供了一个解释框架。 * 奇波拉将人分为:聪明人(利人利己)、恶人(利己害人)、无助者(利人害己)、愚蠢之人(害人害己)。 * 愚蠢之人专门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对社会总价值是负贡献。 * 奇波拉定律:每个人都低估了社会中愚蠢之人的数量。 某人愚蠢的概率与其所有其他特征无关。 愚蠢之人是那些在对他人造成损失的同时,自己得不到任何收益,甚至自己也受损的人。 非愚蠢之人总是低估愚蠢之人的破坏性力量。 愚蠢之人比恶人更危险。 * 愚蠢是天生的,与教育、财富、职业、地位无关,愚蠢之人的比例在一个群体中是固定的(σ)。 * 智商高不等于理性决策能力强,聪明人也可能做蠢事(基斯·斯坦诺维奇的观点)。 * 愚蠢之人具有头脑封闭、认知僵化和超级自信的特征。 * 估算认为,每8到10个人里,就有一个愚蠢之人。 * 社会上的严重事故频率比随机性能解释的要多,可能是愚蠢之人造成的。 * 愚蠢之人可能通过关系或支持者的愚蠢进入决策岗位。 * 愚蠢之人比恶人更危险,因为他们没有理性,无法预测和控制,会意外闯祸。 * 系统中有愚蠢之人的存在,虽然让系统笨重,但也使其更稳定,因为无法进行依赖精确博弈的复杂设计。 * 理解“人类愚蠢基本定律”能帮助我们理解世界为何是个草台班子,不会对它的愚蠢感到震惊或苦恼。 * “大棋论”低估了高层的愚蠢程度,政府运作并非全是完美设计。
本期播客我们探讨了创业公司如何在资源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与资金雄厚的大公司竞争并取得胜利。内容来源于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的一篇演讲,核心观点是:找到正确的“系数”,时间就会站在你这边。 时间轴 * 00:00 开场:如何与大公司竞争? * 00:06 播客主题源自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的演讲《赌场、酒店、KTV:三种商业模式》。 * 00:17 案例引入:小公司如何在巨头(360、百度)以 2 倍工资挖人、100 倍预算投入的夹击下生存并获胜? * 00:35 唐彬森的核心观点:大公司有“资源诅咒”,而小公司有“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优势。 * 00:43 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系数”,时间就会站在你这边。 第一部分:战略前提——理解你的商业模式 * 01:00 详解三种核心商业模式,想清楚自己到底在做哪一种。 01:03 1. 赌场模式:一次性交易,用户每次来都需付费(如:游戏充值)。 01:15 2. 酒店模式:持续性价值,用户订阅后持续付费(如:订阅服务、杀毒软件)。 01:27 3. KTV 模式:网络效应,用户越多价值越大(如:社交产品)。 * 01:50 商业模式的误区:很多公司失败是因为以为在开酒店,实际却在经营赌场。 * 02:06 一个深刻的观点:为什么“不要做卖水的”? * 02:24 “卖水生意”的弊端:看起来稳,但天花板低,竞争激烈,难以做大。真正要做的是有潜力指数级增长的“淘金生意”。 第二部分:核心打法——“资源诅咒”与“穷孩子”优势 * 03:04 案例回顾:面对巨头夹击,唐彬森只给了团队 10 万预算。 * 03:25 他的逻辑:有限的预算才能真正激发产品和团队的创造力。 * 03:32 大公司的决策困境:高管更关心 KPI 和内部资源,而非产品本身,习惯用钱和渠道解决问题。 * 04:02 短线思维 vs. 长线思维:向领导要资源 vs. 专注打磨产品。 * 04:10 “资源诅咒”理论:为什么资源丰富(如石油国家)反而限制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因为赚钱太容易了。 * 04:51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预算限制如何逼出团队的创造力。 * 05:24 互联网公司的悖论:最好的公司不是靠钱做起来的,大公司往往死于钱太多。 * 05:33 引用小米雷军的“零预算”营销理念作为佐证。 第三部分:制胜关键——相信产品,聚焦突破 * 06:02 最终的领悟:互联网本质是产品为王,而非渠道为王。 * 06:12 大公司的误区:错把渠道当作核心竞争力,这是短期思维。 * 06:31 引用马云的观点:阿里的成功核心依然是产品和服务,而非渠道和资源。 * 07:00 战略聚焦:应该把 100 块钱分散投在 10 个点上,还是全部押在一个点上? * 07:14 唐彬森的答案:找到那个能指数级增长的“系数”,然后全力突破。 * 07:22 游戏案例:放弃 10 款平庸游戏,集中所有资源打造一款爆款,直接在海外多国打电视品牌广告。 * 07:44 聚焦战略的成果:一款游戏单月流水对标《刀塔传奇》,成为史上收入最高的中国游戏之一。 * 07:59 “系数”的力量:一个拥有 3 亿资产、系数 1.1 的人和一个拥有 10 万、系数 1.2 的人,长期来看后者会赢。 * 08:17 什么是“系数”?它代表了你的产品、技术和增长质量。 * 08:48 相信互联网的基本规律——幂律定律,打造好你的增长系数,长期一定能超越对手。 * 09:05 每个互联网团队的信念:要对“系数”有充分的信心,并将其融入血液。相信系数,不要相信钱。 最终总结 * 09:17 播客总结:与大公司竞争,最重要的不是资源、钱或渠道,而是产品力和增长的质量。 * 09:36 企业的最大成本,是 CEO 的决策成本。想清楚去哪里、做什么、怎么做,比什么都重要。 本播客使用 ListenHub 工具制作。
刚看完Andrej Karpathy这期暴论频出的播客: * 今年不是"智能体元年",我们身处"智能体的十年" * 现在的强化学习就像"通过吸管吸取监督" * LLM悖论:完美记忆 + 泛化能力差 * 人类糟糕的记忆是特性,不是bug * 当你记不住细节时,大脑被迫进入抽象模式,看到"森林"而不只是"树木"。 * 儿童:记忆最差,创造力最强(还没"过拟合"到社会规范) * 我们需要的AI只需要认知核心。剥离记忆,保留算法。 * 也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大的模型,而是更会遗忘的模型? * AI 不会立即取代人类,而会逐步提高工作占比,最终完成 99% 的工作,剩下1%无法取代。 * 以前的教育是为了找到工作,Post-AGI时代教育将像健身房一样,为了乐趣和个人充实。 使用 ListenHub 制作了这期7分钟的浓缩播客。
否则你会浪费整个国庆节的难得假期
近期,一场关于微信公众号后台编辑器“难用”问题的激烈辩论,暴露了产品设计中专业创作者效率需求与普通用户易用性之间的深刻冲突。以@dotey为代表的观点呼吁编辑器现代化以提升效率,而以@Fenng和@sagacity为代表的观点则强调平台对亿级用户的包容性和稳定性。这场讨论深入探讨了微信作为中国最大内容生态所面临的产品哲学与用户体验的复杂权衡。 核心争议:效率与包容性的两难 * 由@Fenng、@dotey等知名科技人士参与的辩论,聚焦微信公众号后台编辑器“难用”问题。 * 问题核心在于产品设计应优先满足资深创作者效率,还是兼顾广大普通用户易用性。 * 微信公众号承载超过2500万活跃账号,连接逾10亿月活用户,使其设计面临巨大挑战。 * 斯坦福大学产品设计专家李博士指出,面向亿级用户的产品设计必然是复杂的权衡。 立场A:用户体验至上——呼唤现代化与效率 * 代表人物@dotey痛批编辑器“停留在20年前,难用之极”,指出其低效和过时设计极大地浪费创作者时间。 * 列举了10大具体痛点,包括不支持Markdown、图片上传低效、缺乏快捷键等,导致创作者挫败感。 * 大量创作者需借助第三方工具弥补原生编辑器不足,间接证明其功能“相当基础”且“有限”。 * 与Substack和WordPress等现代内容平台相比,微信编辑器在效率和功能上存在明显差距。 立场B:产品哲学优先——包容性与平台稳定基石 * 代表人物@Fenng和@sagacity认为,编辑器设计是基于对微信逾10亿用户(包括“中老年人和弱视群体”)的包容性考量。 * @Fenng强调产品设计需考虑“包容性与用户覆盖广度”,复杂功能可能成为大多数用户的障碍。 * @sagacity(运营公众号13年,营收千万)表示“排版1-5分钟足矣”,强调平台整体价值与生态效益远超编辑器“小瑕疵”。 * 微信官方对编辑器功能未进行重大更新,坚持其“普适性”设计理念,如2025年2月仍强调WYSIWYG。
AI 播客在2024年9月横空出世。 在美国 NoteBookLM 掀起了一场 AI 播客热潮。 但是人们很快发现,这项看似革命性的技术正将我们带到一个十字路口。 一方面,AI 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产效率和个性化体验,似乎预示着内容创作的未来;但另一方面,它冰冷的声音、内容的真实性缺失以及无法复制人类情感的硬伤,也让听众难以建立真正的信任和连接。 这引发了一场核心辩论:AI 播客究竟是引领未来的革命,还是一个会损害播客深度与灵魂的昙花一现?它的未来,取决于我们能否在效率与真实性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本期播客由 ListenHub 最新上线的辩论模式生成。 今晚在中关村 AGIBAR,有机大橘子和葬AI将在线下进行同样主题的大辩论,欢迎到线下观摩。
信息来源:官方 GPT5 直播。 使用 ListenHub 单人播客模式加工整理。 GPT-5作为一次重大升级,正式发布,旨在成为用户在工作、学习、寻求建议和创作等方面的“按需超能力”专家。它在智能、速度和可靠性方面均有显著提升,特别是在编码、写作、学习和医疗保健等关键领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能力。此次发布还强调了GPT-5在安全性和企业应用方面的突破,以及通过API提供的广泛可用性,预示着AI将更深入地融入个人和商业日常。 GPT-5的核心能力与性能突破 * 专家级对话体验: GPT-5被描述为“与一位专家交谈”,比喻其智能水平远超GPT-3(高中生)和GPT-4o(大学生),成为可随时提供专业知识的“合法博士级专家”。 * 卓越的推理能力: 消除以往模型在“快速响应”与“深思熟虑”之间的取舍,旨在提供“恰到好处的思考”,成为功能最强大、智能、快速、可靠且稳健的推理模型。 * 基准测试表现优异: 在SWEBench(编码)、Aider Polyglot(多语言编程)、MMMU(跨学科视觉推理)和AIME 2025(数学推理)等多项评估中创下新高,超越了之前模型和市场上的其他竞品。 * 大幅提升事实准确性: 显著解决了语言模型常见的“幻觉”问题,尤其在处理开放式或复杂问题时,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可靠、最真实的模型。 广泛的应用场景与演示 * 前沿编码能力: 被誉为迄今为止最好的编码模型,能够从零开始编写完整计算机程序,支持“氛围编码”(如构建交互式网页应用、仪表板和3D游戏),在SWEBench上得分高达74.9%。 * 增强写作与学习体验: 显著提升写作质量,提供更真诚、情感共鸣的回应;通过深度思考复杂问题,自动进行深度推理,并支持个性化学习模式和语言练习。 * 优化医疗保健决策: 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健康模型,帮助用户理解复杂的医疗报告、权衡治疗方案,并在Help Bench评估中表现出色,赋能患者更好地掌控医疗旅程。 可用性、API与个性化功能 * 广泛的用户覆盖: GPT-5将逐步向免费用户、Plus、Pro、Team和Enterprise用户推出,首次向免费用户开放最先进的模型(免费用户初期使用GPT-5,达到限制后转为GPT-5o)。 * 强大的API支持: API提供GPT-5、GPT-5 mini和GPT-5 nano三种模型,并新增“最小推理工作量”选项,以满足低延迟应用需求。API功能还包括自定义工具、工具调用前导码和冗长度程序员。 * 个性化与集成: Chat GPT新增自定义聊天颜色、个性化研究预览(可调整AI个性),并增强记忆功能,能够了解用户习惯。此外,还实现了与Gmail和Google日历的深度集成,协助用户规划日程。 安全性提升与创新训练方法 * “安全完成”机制: 引入新的安全处理方式,模型不再简单拒绝敏感或双重用途的提示,而是在安全限制内最大化帮助性,例如部分回答或提供替代方案,从而构建更强大的安全系统。 * 递归改进的训练循环: 试验新的训练技术,利用上一代模型生成高质量的合成课程,实现模型间的递归改进,使得模型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学习复杂主题。 * 注重现实世界实用性: 模型训练重点放在现实世界的实用性和用户体验上,而非仅仅追求基准测试分数,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更有效、可靠。 企业应用与未来愿景 * 赋能关键行业转型: GPT-5已赋能全球500万企业,被视为可带来“阶跃函数”式提升,尤其在生命科学(如安进的药物设计)、金融(如BBVA的财务分析)和医疗保健(如Oscar Health的临床推理)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 “口袋里的主题专家”: 目标是让每位员工都能拥有一个随时可用的、各领域的专家级AI,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 * 展望AGI之路: OpenAI致力于理解深度学习的后果,并引导其安全发展,相信未来的AI系统将远远超越当前的预训练和后训练流程,揭示知识并有意义地改变人类生活。
内容总结:Kimi K2 音频生成:ListenHub FlowSpeech 目前的AI发展正面临一个尴尬的时期,表现为模型提升微小、信息爆炸以及圈内外人士难以跟进的困境。然而,最新的AI新闻展示了重要的突破,包括OpenAI首次开源其文本模型、Google DeepMind发布能将文本转化为互动3D世界的Genie3,以及Anthropic大幅提升了其Claude Opus 4.1在代码和研究方面的能力。 AI 发展现状的挑战与信息过载 * AI发展已达尴尬期,模型提升微小,官方及KOL难以测出区别。 * 创始人访谈言过其实,产品发布与宣传不符。 * 教程内容虽有用但数量庞大,导致圈内人跟不上,圈外人直接跳过。 * 信息爆炸结果是用户需关注与自身相关内容,无法关注一切。 OpenAI 首次开源文本大模型 * 发布 gpt-oss-120b (对标o4-mini,单张80GB GPU可运行) 和 gpt-oss-20b (对标o3-mini,16GB笔记本可离线推理)。 * 提供完整权重,采用Apache 2.0许可,可自由修改和商用。 * 训练配方继承o系列,在数学、编程、健康问答等硬核基准上全面超越同量级选手。 * 为防滥用,开源测试流程和红队挑战赛,设50万美元奖金池;20b模型同步集成进Windows。 Google DeepMind “世界模型”Genie3 * 能将文字瞬间转化为720p、24fps的3D互动世界,可实时在其中溜达数分钟,环境一致性高。 * 核心技术为模型每秒多次回看并绘制前一画面,确保实时性和不“穿帮”。 * 可作为“元宇宙生成器”,也是训练AI代理(如SIMA机器人)的新平台。 * 目前处于“研究预览”阶段,开放给少量学者和创作者收集反馈。 Anthropic Claude Opus 4.1 能力大幅提升 * 代码能力冲到SWE-bench Verified 74.5%,显著提升代码修改与错误定位准确性。 * 研究能力加强,在长文档中跨页面对齐数字和细节保留表现更佳。 * API调用方式不变,已在Bedrock和Vertex AI同步更新,价格和速度未受影响。 * 官方预告未来几周将有更大模型升级,现有Opus 4用户可直接升级。
这是 Orange 在下周 CSDN 产品经理大会上演讲的内容。 PPT 由 Orange.AI 编写。 单人播客由 ListenHub.AI 生成。
最近听英文播客真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在 Lenny's Podcast 的这期里:I’ve run 75+ businesses. Here’s why you’re probably chasing the wrong idea. | Andrew Wilkinson 嘉宾推荐了一本书叫《How to Get Rich》(如何变得富有)。 书名是直白了一些,不过作者Felix Dennis确实是亲身走完这条路的亿万富翁(财富峰值£5亿)。 [How to Get Rich: One of the World's Greatest Entrepreneurs Shares His Secrets: Dennis, Felix: 9781591842712: Amazon.com: Books] 作者的核心观点非常反传统: 致富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技能。 他给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核心公式: 财富 = 所有权 (Ownership) + 执行力 (Execution) 这个公式, 是他白手起家经验的浓缩。 说到这里,不妨先来看一下他定义的财富。 他把财富划分为从“舒适地贫穷”到“肮脏地富有”等多个等级。 (请做好心理准备,昨天很多有人钱看到这个图之后,都陷入了沉默。) [图像] [图片] 他认为,舒适的富有,是一个不错的财富等级。 看完了财富的定义,继续进行公式拆解: 所有权:作者认为这是唯一重要的事。 薪水让你变富有是幻觉,只有股权才能让你在睡觉时也赚钱。他建议创业者要像饿狼护食一样守护自己的股份。 执行力:一个被完美执行的平庸想法,胜过1000个躺在脑子里的“伟大创意”。 别再等那个灵光一闪了,行动才是王道。 但拥有策略还不够,心态才是最硬的“通关密码”: • 极度专注:要像“寻找松露的野猪”一样,屏蔽所有噪音和负面影响。 • 拥抱失败:作者直言,如果你不敢公开地、灾难性地失败,那你致富的机会微乎其微。 • 坚韧不拔:对财富的渴望必须上升到“强迫性的痴迷”,永不放弃。 除了核心的内容之外,梳理的核心观点我也都让Kimi整理成了一张卡片。 [图像]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信息,可以收听这期,ListenHub 制作的的 10 分钟播客版本。 这本书里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的坦诚。 他毫不避讳财富的【代价】。 他在书中坦言,想要变得富有,这条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难以想象的时间投入、社交家庭的牺牲、以及巨大的精神压力。 这杯酒,不是每个人都喝得起。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