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关于花钱的small talk。
你敢不敢接啊?
我们关于所谓TikTok refugees的一些看法。
我们回来啦,都在节目里了。
在这期节目里,我们聊了聊种族歧视,一个因为96届奥斯卡的一个争议而被热议的话题。我们不仅讨论了种族歧视是什么,包括对外来人的排斥和种族主义等概念,还分享了一些亲身经历,提供一些遭遇种族歧视时的应对思路。 我们也聊到了一个略显尴尬的问题:作为种族主义潜在的受害者,我们自己是不是也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对外国人有持有偏见或歧视呢?三位主播首先对自己进行了反省,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本期你会听到: * 选题的起因:96届奥斯卡疑似歧视亚裔颁奖嘉宾的争议事件 * 如何定义今天讨论的种族歧视(排外、种族主义) * 主播或亲朋经历的种族歧视 * 4202年西方国家种族歧视的特点 * 部分中国人是否存在有意或无意的种族歧视? * 消除种族歧视,我们已经做了什么,我们还能如何做?
我把本期的shownotes丢给了chatgpt,让它帮我生成一份节目介绍: 我们做了一期讨论ai绘画的播客,聊关于最近三位美院学生用ai绘画假冒手绘骗钱的故事,下面是我们的提纲,请根据这个提纲写一份节目介绍: #SHOWNOTES * 选题的起因:AI三杰事件介绍 * 主播对AI有什么了解和使用经验?以及大概的感受(封面的故事) * 事件为何激怒大众? * 视频的误导和欺骗性,非原创的艺术创作 * 后续引发的其他创作的“欺骗”成分,令事件继续发酵 * AI应当受限吗?限度在哪儿? * 法国大学对AI使用的态度。 * 最近人们对于AI的抵触情绪来自哪里? * 为什么AI风格会带来不适感(假面感、诡异、油腻)? * 我们现在还认为midjourney、chatgpt、sora是否会让许多人下岗吗? * 过着普通生活的我们,需要开始学习AI吗? 以下内容由ai生成: 在这期特别的播客中,我们深入探讨了一个引发广泛争议的话题——AI在艺术创作中的使用,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三位美术学院学生利用AI绘画技术伪造手绘作品并以此牟利的事件。我们将这起事件称为“AI三杰事件”,它不仅激怒了大众,还引发了对于AI技术在艺术领域应用的深入讨论。 在节目开始,我们首先介绍了AI三杰事件的起因,探讨了它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公众反响。我们的主播分享了他们对AI的了解、使用经验以及对这个事件的初步感受。通过讨论,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个事件背后的视频误导和欺骗性行为,以及非原创艺术创作的问题。 接着,我们讨论了这个事件如何引发了对其他创作中“欺骗”成分的关注,以及这种关注是如何让整个争议继续发酵的。我们还探讨了人们对AI使用的限制问题,包括一些大学对AI使用的态度,以及最近社会对AI的抵触情绪从何而来。 节目中,我们也试图解答为什么AI生成的艺术作品会给人一种不适感,探讨了这种感觉背后的原因,包括假面感、诡异和油腻等感受。此外,我们讨论了AI技术如midjourney、ChatGPT和Sora是否真的会导致许多人失业,以及对于过着普通生活的我们来说,是否需要开始学习AI技术。 通过这期播客,我们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来理解AI在艺术创作中的角色、挑战以及未来的可能性。我们探讨了AI技术的潜力与风险,以及它如何影响创作者、消费者和艺术市场。加入我们,一起探索这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了解AI如何塑造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日间散步回来啦,给大家拜个晚年! 这个年大家过得怎么样呢?今年梁福歇和Jackie留守欧洲,zirui回国潇洒。 放了个大假,收收心聊聊这两周的话题 * 主播家里都怎么过年呢? * 居然有人敢跟神抢香火? * 这春山也是不好占的。 * 热辣滚烫,烫着你了吗?
难以置信,我们还没有聊过吃。 这次的契机是Jackie回了趟国,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她在国内吃得非常痛苦。 从外卖到普通餐厅,餐饮业似乎被预制菜与没有诚意的网红美食包围了,稍微想吃顿好的,就得做好花上一大笔钱的准备。 于是本期就成了一堆关于饮食的吐槽,以及对欧洲城市餐饮业态的观察。 本期你会听到: * 预制菜、网红餐厅对文化的伤害远比想象的严重 * 与饮食关联的identity与历史脉络 * 欧洲的东亚料理鄙视链?(中国菜、韩国菜、日本菜、越南菜) * 中国菜是世界第一吗? * 其他国家如何对待“饮食”身份 * 认同:地域的独特性与相互融合 * 食物的象征:食物的隐喻,艺术作品中的食物 * 聊聊自己现在的饮食习惯 * 饮食习惯的变与不变:家庭口味的继承,个人成长中的变化
在即将三十岁的这一年,梁福歇拥有了一头熊两只狗一只海豹。 Jackie家总是藏着各种毛茸茸的生物,还有一些耐人寻味的名字。 Zirui自从小时候的陪睡狗狗被揪坏了耳朵,就再也没拥有过毛绒玩具。 今天我们来聊聊成年人家里的毛绒玩具,我们为什么需要它们,它们又与我们拥有的其他物品有什么区别。 * 心理医生建议我买jellycat。 * 诉说的对象 * 你的还记得小时候的毛绒玩具吗? * 现在还会买毛绒玩具吗? * 聊聊品牌:为啥jellycat这么受欢迎 * 它们在生命中的位置。起名?对它说话?对待它们与对待其他日常用品的区别? * 心理投射物——不只是毛绒玩具。琴,宠物,安抚巾,戒指
本期我们聊了聊即将/已经到来的30岁,以及这个时间点带来的年龄焦虑。 (最近怎么一直在聊焦虑啊) 好像在中文语境,甚至在咱整个东亚地区,30岁这个年龄阶段非赋予了非同一般的含义。好像一到了30岁,许多你之前可以被原谅的“错误”立刻变得不可宽恕了,你曾经可以被免除的责任如今必须好好承担了,因为你30了,你拖延不得,必须成为一个大人了。 好像我们都被“三十而立”这个紧箍咒给套住了。 那么怎么样才算立起来了呢?如果立不起来又该怎么办呢?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可以选择不“立”吗 ?
「城市行走」是日间散步Balade du Jour播客的子栏目。在这个系列中,我们(或与嘉宾一起)将和大家聊聊曾经居住过、到访过的城市,分享观察、印象、记忆和见解。本期我们来到伊比利亚半岛的另一座城市——巴塞罗那,一个没有人不爱的城市。 本期你会听到: * 城市观感:疯狂、夜生活 * 衣食住行:市场、小馆子 * 西班牙语与加泰罗尼亚语 * 文化艺术:建筑大师高迪,导演阿尔莫多瓦 欢迎喜欢、留言和并分享给其他人。
我们回来了。 今天聊起一个略有些沉重的话题:身材焦虑。 作为一个曾经的“小胖子”,梁福歇是一个身材焦虑十分严重的人,今天的闲聊算是一次自我剖析。 你会听到: 希望胖子都能有脾气不好的权力 好脾气的胖子——社会规训的结果 美而不自知到美而不自惜 医美和刑罚本质上的一致性 权力对身体的规训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