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黄青春,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市场还是没有等来哔哩哔哩盈利的捷报。 8 月 17 日,B 站递上了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务报告。2023年第二季度,B站营收达 53.04 亿元,同比增长了 8.05%;调整后净亏损 9.64 亿元,同比大幅收窄51%,超出市场预期。 简单来说就是,2023第二季度,B站营收增速变缓,亏损大幅收窄,拉动当日 B 站美股盘前一度涨超 7%。 不过,过去“亏损换增长”的粗放模式,性价比正变得越来越低,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用户成本正在逐渐增加;二是很多买量用户留存并不理想,并且市场已从“增长崇拜”向看重盈利能力回落。因此,有鉴于此,B 站“勒紧裤腰带”苟用户、减亏损,已经很难再让市场兴奋了。 看来,盈利才是自证的转折点。 本期,我们来聊聊B站。
本文来自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齐敏倩,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去年因为卖不动而屡上热搜的鸭脖,今年竟然又变得好卖了。 8月16日晚间,“卤味三巨头”之一的周黑鸭,公布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从披露的数据看,周黑鸭的业绩,虽然和过去巅峰时期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但已经有了复苏、回暖之势。 2023年上半年,周黑鸭实现营收14.1亿元,同比增长了19.8%,净利润约1亿元,同比增速达454%。 中国人似乎比其他国家的人更爱吃鸭,甚至还有媒体调侃:中国是鸭子的伤心地。光是鸭脖和鸭锁骨、鸭肠等鸭货“零部件”就养出了绝味食品、周黑鸭和煌上煌这三家上市公司。 卖鸭货,属于看起来不起眼,但盈利能力相对较强的生意。以周黑鸭为例,近些年,这家公司的毛利率基本在55%以上,2018年到2022年,这五年间周黑鸭赚了近15亿元的净利润。 但是,近两年,消费者都在“捂紧钱袋子”,同时,做卤味的新品牌也越来越多。这就让包括周黑鸭在内的“卤味三巨头”的业绩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压力之下,除了在主业上扩渠道、扩品类,已经积累起一定资本的周黑鸭和绝味食品,都走上了投资这条路。 本期,我们就来聊聊周黑鸭。
本文来自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苗正卿,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8月16日,京东发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 从业绩上看,“充满变数的二季度”并没有影响京东的增势:季度收入同比增长了7.6%,达到2879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了118%,到达83亿元;二季度新增商家数量同比增速高达417%!有内部人士透露,在商家增速上,季度内数据是京东近几年最佳表现;而在Non-GAAP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率方面,季度内,京东实现到3%,这也是历史同期的最好成绩。 造成京东同比增势显著的因素,应该是,2022年同期京东受到了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而2023年以来,他们调整部分策略,从而优化了业务变现。 自从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刘强东通过远程方式在京东内部“严肃讲话”后,这家公司在架构、人事、策略、管理上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在架构上,从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京东开始精简层级、淘汰低效部门,并整合业务模块;在人事上,在2022年第四季度调整了多个业务线一号位后,2023年5月11日,徐雷卸任CEO;在策略上,京东按照刘强东“明示”的方向开始重新举起“低价”旗帜;而在管理上,在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京东集团大部分业务板块重新调整了绩效模式,目前大部分部门采取“个人以KPI指标考核,部门以OKR目标导向”的方式。 本期,我们来聊一聊刘强东和京东。
本文来自虎嗅ESG组,作者王静,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秋冬衣服已经蓄势待发了,服装品牌们都在祈祷有个“好”天气。 前段时间,波司登主动披露了它的第7份ESG报告《2022-2023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报告显示,MSCI将波司登的ESG评级从BBB进一步提升到了A,还获得了CDP气候变化“B-”的评级,截至2023年7月,这是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获得的最优评级。 这说明,至少在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ESG治理上,销售旺季集中在冬季的波司登表现还不错。 不过,有消息称,今年冬季很有可能是暖冬,面对这样的天气,波司登还能继续“温暖全世界”吗? 服装企业一直是看“天”吃饭的行业,今年的天气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除了持续多日的高温,水灾、龙卷风、山火,极端天气等也相继在全球各地发生,这些气候现象的影响应该也不会止步于夏天。 本期,我们来聊聊波司登。
本文来自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齐敏倩,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北京东三环附近的一家现制酸奶品牌Blueglass门店里,店员拿起一个磨砂质感的塑料杯子,先在杯壁上轻轻抹上一层酸奶,然后撒上粉色的紫薯粉,这样的色彩立马让普普通通的塑料杯梦幻了起来。把杯子打扮好后,底层放入爆珠、水果泥等,再根据客户点单,加入相应配料,一杯售价45元的酸奶就做好了。 以茉酸奶、Blueglass等品牌为代表的现制酸奶,是今年消费行业的大爆款。在一众现制酸奶中,声量和争议最大的品牌,当属茉酸奶。 最初,因为二三十一杯的定价,茉酸奶被戏称为“酸奶刺客”;紧接着大家发现,虽然售价高,但茉酸奶的产品还是添加了植脂末。前几天,面对舆论风波,茉酸奶发声称将迭代奶基底。 商业上,这些现制酸奶品牌也在加速扩张。以茉酸奶为例,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今年以来,该品牌新开了1073家门店,是去年一整年开店数量的近4倍! 本期,我们来聊聊现制酸奶。
本文来自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黄青春,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快手的行军路线正挺进一条全新的万亿赛道。 我们了解到,2022 年,快手快聘直播场次超 500 万场,提供岗位的企业总数达 24 万家,为线上招聘行业带来约 14% 的新增量。甚至,这还直接影响到了一些企业 2023 年对垂直网站的预算调整,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快聘是内容+直播带岗,相比垂直招聘网站来说,匹配的效率更高。 目前,快聘板块去重的月活跃用户已达 2.5 亿,业务团队大概数百人,涵盖产品、运营、风控及各端能力,场景商业化排在整体OKR的三、四位,放眼整个快手生态,快聘是已经被验证、跑通的业务。 本期,我们来聊聊快聘。
本文来自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姚兰,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小龙虾刺客”来了。 8月份,长沙的五一广场黄兴路步行街上,一座户外大屏“放出”了绝味鸭脖与《甄嬛传》联名的消息。 社交平台上也异常热闹。“十级甄学家”们忙着交换人物卡牌,还有人甚至发出了代吃、代购的请求。但另一部分消费者的愤怒也无法忽视。在上海,她们可以吃到80元2斤的外卖小龙虾餐,而绝味虾球半斤就要84元! 小龙虾卖得不便宜,主要是因为鸭产品卖不动了。2022年,卤味三巨头——绝味、周黑鸭与煌上煌,集体出现了业绩下滑的情况。 而分食小龙虾生意的,远不止卤味巨头。这个夏天,小龙虾同样成了预制菜品牌们的救命稻草。 今年上半年,预制菜行业在C端出现了明显的降温现象,比如被誉为“预制菜第一股”的味知香陷入了一边开店一边闭店的窘境,但大单品小龙虾的线上热度仍然不减。据抖音生活服务餐饮业务中心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小龙虾品类平台支付交易额达到4.1亿元,同比增长了583.3%。 本期,我们聊一聊小龙虾和预制菜。
本文来自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苗正卿,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自我革命后的阿里,会是什么样子? 8月10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2024财年一季度财报。这是3月28日阿里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公布“1+6+N组织变革”方案后,阿里发布的首份季度财报。从这份财报中,我们可以看出“分拆”后,阿里的最新情况,也能隐约看到阿里未来的样子。 从收入端看,阿里保持了增长。一季度内,阿里收入同比增长了14%,为2341.56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了70%,为424.9亿元。 在现金流方面,阿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相比于2022年同期,增长了34%,为453.06亿元。阿里集团首席财务官徐宏对阿里季度增长的原因解释为:“蓬勃的业务势头以及各业务对运营效率的关注。” 有知情人士透露,在分拆后,阿里的各业务集团获得了更自由的发挥空间,他们可以根据业务特点,更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还可以在业务集团内部更自由地探索激励机制。在新的架构体系下,业务集团CEO向业务集团董事会汇报,这不仅让业务集团更加独立,也让各个业务集团沿着“自身最需要”的方向进化了。 作为阿里的收入支柱,分拆后,淘天集团的变化尤其引人关注。 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分拆”后的阿里。
本文来自虎嗅汽车组,作者王笑渔,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东亚有三大卷王,不睡觉的韩国人、不吃饭的日本人、不放假的中国人。 韩国人通宵狂欢,彻夜未眠,白天靠冰美式续命;而日本人只需要一杯大麦果汁,就可以活蹦乱跳一整天;而中国人,在期盼一个调休的节假日。 三个“东亚卷王”国家之间,只隔着黄海和东海,时差也不过1小时,三个国家的首都之间的飞行时间也就2到3个小时,但他们之间的差异可是大相径庭。 比如,韩国人现在都开什么车呢? 韩国本土的起亚、现代、捷尼赛思,还是能见度最高的“三大品牌”。 但跟以前不同的是,现在,韩国街上偶尔会“蹿”出特斯拉的身影。 本期,我们来聊一聊,韩国人为何不买特斯拉?
本文来自虎嗅汽车组,作者周到,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对于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个话题,购车者们可能会冒出N多个答案。比如“怕被4S店坑钱”“怕买到缺陷故障产品”之类的,又或者是“怕电池不靠谱开着开着烧了”“担心提车后,发现车辆降价了”。不过,前面两个问题已经被车企的直营体系和汽车的三包政策解决了。而后面的问题,靠着越来越成熟的工程和制造体系,以及车企广泛推出的“保价”政策,也正在改善。 中国汽车市场在今年陷入了激烈的价格战,几乎所有汽车企业在上述几种情况出现后,都会积极地帮助用户解决问题。为了在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车企也推出了各种堪称性价比之王的车型,中国汽车消费者也因此收获了各国人民羡慕的目光。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些车企就此放下了收割消费者的镰刀。作为一种最为复杂、价格相对而言最为昂贵的消费品,就算是最小心谨慎的消费者,也很难了解自己车的方方面面。 也就是说,在你看不到的、感知不到的某些细节上,车企都有着自己的小心思。 本期,我们就来聊聊车企是如何割韭菜的。
本文来自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齐敏倩,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近期,电影《芭比》热映,“芭比风”正在席卷全球,一众品牌纷纷赶来联名。而一双看起来不够“芭比”,甚至被不少人嫌弃“丑”的棕色拖鞋却成了大赢家。 这双鞋来自德国品牌勃肯。电影《芭比》中,芭比去探索真实世界时,在高跟鞋和勃肯鞋中间,选择了不太符合传统审美,但足够舒适的勃肯。电影结尾,当芭比决心来到真实世界时,脚上穿的也是一双粉色勃肯鞋。不少看完电影的人都说,自己也想买这双鞋。 勃肯,是个有着将近250年历史的老牌子。单看外表,勃肯鞋不算特别好看,可偏偏就是这个牌子的“丑鞋”,却成了这两年的大火单品。 今年,爆火的“丑鞋”还不止勃肯一种。曾被媒体评为“地球上最难看物体”之一、“50个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的洞洞鞋,近期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爱洞洞鞋的人,甚至专门创造出一大“帮派”——洞门。 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最近爆火的“丑鞋”。
本文来自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黄青春,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一场事先张扬的围猎正在浮上水面。 8 月 2 日,有网友爆料,微信正在灰度测试新图文内容,被测试到的用户不仅可以在“看一看”首页查看图片消息,还能直接发布图文消息,并且,“图文”展示优先级高于在看、热点和视频;随后,“微信小绿书 ”这一话题迅速飙到了微博热搜前三,那个时候,小红书还在上海一门心思地准备着十周年活动。 事实上,作为一款国民级社交应用,微信产品团队永远觉得产品还缺点什么,隔三差五就要缝一点、补一点,一路从通讯、社交到图文生产、短视频再到搜索,电商摊子越铺越大,似乎要穷尽方方面面的功能和场景,致力于搭建一座线上围城。 而且,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有微信相关话题冲上热搜,那必然也会有一个吐槽微信占内存的话题。以这次的“微信小绿书”为例,“微信被吐槽占用内存太大”的话题在同一天也爬上了微博热搜。 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社交不再是微信的全部,其他的生态附属工具,包括但不限于朋友圈、小程序、公众号、搜一搜、九宫格、视频号等等,这些功能变得越来越“喧宾夺主”,使得整个微信生态开始“发福”,向着生活化操作系统蜕变,这就导致人们在微信上越来越难将工作、生活分割开来。 本期,我们就来聊聊微信的“小绿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