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虎嗅ESG组,作者王静,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靠辣条起家的卫龙一直在努力转型,来分散这一大单品伴随的风险。不过今年上半年,卫龙还是从辣条中挤出了一些“油水”来。 最近,卫龙发布了2023年的半年报,截至6月30日,财报显示,上半年卫龙获得总营收23.27亿元,同比增长3.0%;毛利约11.06亿元,同比增长28.4%;毛利率为47.5%,同比增长9.4%;期内利润约4.47亿元,同比增长271.4%,总之,卫龙扭亏为盈了。 卫龙解释说,营收增长的原因主要是从去年5月开始,集团对主要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淘汰了部分低价格带的调味面制品,带来了平均售价的提升。 此外,报告期内原材料价格下降,据市场公开数据,面粉是卫龙辣条最重要的原料之一,目前市场均价为每吨3400元,较上年同期下跌5.99%。 总之,营收增长主要靠涨价和降低原材料成本,以及优化了生产工艺流程。 本期,我们来聊聊关于卫龙的一切。
本文来自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姚兰,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中式汉堡只忽悠中国人? 大学生方芳走在广州石桥街上,发出了“看得糊涂、吃不明白”的感慨。一家主营鹅肉饭的馆子,左右两边分别开了名为“塔诗汀”和“塔斯汀”的两家中式汉堡品牌。左边这家是仿冒品牌,有网友说,它的店名原来叫“中国汉堡”,只是见生意不好便将招牌改成了“塔诗汀”。方芳走进右边的“塔斯汀”,和往日一样点了一份香辣鸡腿堡,她告诉我们,“它家其他花里胡哨的口味,吃起来有点奇怪。” 塔斯汀这个汉堡品牌,由3位80后福建人创办,主打低线市场。今年8月上旬,塔斯汀位于北京西站南广场的北京首店开业。 中国青年爱吃汉堡,而中式汉堡在县域市场尤其显示出了它的魔力。卖披萨7年,塔斯汀一直不温不火,2019年,门店数才刚破百家。直到2020年,它踩着“国潮风”,明确转卖中式汉堡后,终于开始逆袭。据窄门餐眼的数据,2020年~2022年,塔斯汀的新增门店数分别为316家、450家和2289家,其中70%的门店开在二线及以下城市。 塔斯汀在争议声中一路狂奔。它打着中式汉堡的旗号做西式快餐生意,现在已经开了5176家门店,从门店数看,超过了德克士、汉堡王和必胜客。源码资本和不惑创投/过亿元的融资加持,无疑将加速塔斯汀的扩张。 中式汉堡,正成为2023年消费圈少有的“热度尚存”的赛道。 本期,我们来聊聊中式汉堡。
本文来自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齐敏倩,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上午9点,北京南二环附近的一个文具批发市场,成箱的文具在门口摞了好几堆,前来进货的人拉着小推车,把刚买来的文具放在私家车上,规模更大一些的还会用卡车。 现在正值开学季,是文具行业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开学季是文具店老板的“好日子”,也是家长们钱包出血时。9月1日,“神兽归笼‘三大件’花费上千”登上热搜,不少家长表示,现在的文具太贵了,开学给孩子买文具都要花不少钱。 依托学生和办公群体而生的文具行业,是个庞大又分散的市场。民生证券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文具市场规模超过1300亿元。但根据中国制笔业协会的统计,90%的文具企业销售额都在1000万元以下。 就是在这样一个极度分散的市场中,龙头企业晨光文具却赚了不少身家。根据它近日披露的半年报,今年上半年晨光文具实现营收99.6亿元,同比增长18.1%;归母净利润约6亿元,同比增长14.3%。 本期,我们来聊聊晨光文具的“发家史”。
本文来自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黄青春,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当字节、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将战壕挖到种草腹地,原本不动声色的小红书终于亮出了“底牌”。 8 月 24 日,小红书 COO 柯南被推至台前,将公司对电商的野望定位到“通过发展买手扩大电商生态”;同时,小红书直播负责人银时宣布,公司将拿出 500 亿流量扶持买手、500 亿流量扶持商家。可见,直播电商悄然重构电商版图时,手攥场景、用户、服务的平台挤上牌桌去抢一个位子正变得越发重要。 与此同时,社区商业化是小红书 2023 年战略的一个业务方向,包括直播课程和大社区商业化。虎嗅独家获悉,2023 年初,小红书管理层定下营收目标为 240 亿元,年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后:预计 2023 年全年营收约 180 ~ 200 亿元。 事实上,无论抖音、快手、B 站还是淘宝、京东、拼多多,直播电商业务铺开的第一步都是建立用户心智,以完成市场区隔。但这条的路径绝非适配小红书电商生态的范本,所以小红书从“买手”发力建设生态,试图赶上直播电商之于电商版图重塑的时代机遇。当然,机遇也和危险相伴。 本期,我们来聊聊小红书的电商之路。
本文来自虎嗅青年文化组,作者渣渣郡,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这几年,全球好多行业都挨了一记重拳,萎得一塌糊涂,到现在好多还没支棱起来。 经济衰,挣钱难,全球人民在面对风险的时代大背景下,在花钱上殊途同归,不是攥着钱看戏,就是拍着脑门儿去赌。 对于“拍着脑门儿去赌”来说,继彩票和刮刮乐后,人们又有了凭运气赚钱的新玩意,那就是球星卡。 在一片呜呼哀哉、凄凄惨惨的大环境里,卡牌市场形势不是小好,是大好。 从宏观来看,调研机构verifiedmarketresearch在今年8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球星卡市场规模为126.211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61%,并将在2030年狂飙突进至230.9464亿美元。 英国金融公司Raisin UK也认为,卡牌已经成了当下极具潜力的投资收藏品,它们的投资价值与回报胜于古董车和威士忌。 本期,我们来聊聊球星卡的“前世今生”。
本文来自虎嗅科技组,作者丸都山,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8月29日中午,华为官方微博发文称,推出“HUAWEI Mate 60 Pro先锋计划”,消费者可以在29日中午12:08后,在华为线上商城直接购买还没有正式发布的Mate 60 Pro机型,但目前只有12+512G这一个版本在售,定价6999元。 未发布先开售,这种营销策略虽然在行业内有迹可循,但在华为历史上却是第一次,而且还是在华为近年来讨论度最高的一款机型上。 华为5G回归了吗?对于29日开售的Mate 60 Pro机型,华为方面仍然没有就这个问题给出明确答案,但就多方测试结果来看,这款机型上峰值网速已经可以达到每秒800兆比特以上,完全符合5G网速标准。 可以确定的是,华为“已过万重山”。 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华为如何过的这“万重山”。
本文来自虎嗅ESG组,作者袁加息,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8月17日,知名的跨国时尚品牌H&M对外界透露,正在计划将供应链退出缅甸。这已经不是首家打算撤出缅甸的时装品牌了。2023年以来,不仅是ZARA、优衣库、H&M、C&A等时尚品牌,还有很多欧洲的服装零售企业,都在准备撤出缅甸的路上。 服装加工是缅甸的支柱产业,这里有服装加工业最需要的廉价密集劳动力。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在疫情前的2018-2019财年,缅甸纺织品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28.3%。而且,和缅北的乱局不同,缅甸的服装加工产业集中在本国南部沿海的仰光周边,始终在缅甸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然而,继电诈猖獗、旅游业衰败之后,缅甸的服装加工产业成了又一个面临危机的产业。 新冠疫情和2021年初的军事政变,对缅甸服装加工业是两次沉重打击。 新冠疫情导致缅甸的服装材料供应链中断,产能下降。再加上疫情期间的全球需求降低,也影响了缅甸服装的出口。 而在2021年初,缅甸又爆发了军事政变,这期间,仰光莱达雅、瑞必达等工业区里的多家服装厂被打砸。 本期,我们来聊聊缅甸的服装产业。
本文来自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戚露丹,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日本福岛的核污水倾入太平洋,撩拨着国内供应链和当地渔民的敏感神经。 北京时间8月24日12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正式启动核污水排海。与此同时,中国海关发出了“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公告,中国对日本的鲜鱼进口停止。 其实,早在核污水开始排海之前,业内经营者就已经感受到了某些变化。 据日经中文网,上海一家高端寿司店的经营者坦言,近期只能通过采购从日本经由其他地区进入中国大陆的非正规产品的方式来进货,但这样的进货方式“价格高,并且,这种进货渠道不知道可以维持到什么时候”。 而在供应端,日本水产行业的情况也并不乐观。 2022年,日本水产品类中,扇贝向中国出口了51.3%,海参出口了89.3%。然而,从8月24日起,中国香港、澳门同时禁止进口福岛等10个县的水产品,同时,针对其他食品,放射性物质的检测范围也将大幅扩大。中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对日本水产的限制进口,日本当地水产业一片“哀鸿遍野”。 本期,我们来聊一聊核污水对日本渔业的影响。
本文来自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苗正卿,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直播,成为了眼下美团战略中的关键词。 8月24日,美团公布了2023年二季度及半年财报。在这份财报中,“直播”一词被提到了3次,作为对比,曾经美团业务的焦点“优选”一词也只被提及3次。 这份财报表现出了美团对流量增长的迫切。在财报中,美团不仅大方承认正在“探索和第三方在流量获取方面的合作”,更把“直播”和“短视频”看作是二季度内成功推出的营销工具。 财报之外,二季度美团最重要的动作几乎都围绕“直播”展开。我们了解到,2023年,直播已经是美团的年度战略之一。自从3月试播之后,二季度美团开始在到店和到家两大事业群内全力推动“直播化”。 这一趋势在三季度更为明显:7月初,美团已经在50%用户的APP首页更新上线了直播一级入口,8月份,美团罕见地以极大声势官宣“刘亦菲出任美团外卖代言人”,并匹配了全网推广的“神抢手引流短片”。 本期,我们来聊一下美团的直播。
本文来自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齐敏倩,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8月24日,日本终究还是把福岛核污水排向了大海。 据媒体报道,日本本次计划在17天内排放7800吨的核污染水,而剩下的核污水要彻底排放完的话还需要约30年! 虽然日本坚持说排放的核污水已经经过处理,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但这套单方面的说辞并不能服众。日本产品,尤其是食品、化妆品的安全性,正遭到人们的质疑。 8月24日下午,我国海关总署宣布,即日起全面暂停日本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进口;不少日料店紧接着表示,自己的产品没有日本进口原料,或者是说,会用其他产地的原料替换。 化妆品,虽然不像食品一样要入口,但因为直接接触皮肤,所以安全性也很受关注。每次日本核污染水一有风吹草动,社交媒体上就会出现很多日本护肤品的“避雷”帖。 日本化妆品在中国市场上颇受欢迎,几乎每个去日本玩的人都有去药妆店或者百货商场买当地化妆品的经历。2019年到2021年,日本也一直是我国化妆品第一进口国。 不过,这几年日系化妆品在我国市场没有以往那么受欢迎了,无论是高端的资生堂,还是主打大众市场的花王,都面临着增长压力。今年,这两大品牌纷纷调整在华业务,准备大干一场,可日本的核污水排海这一举动,又给它们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 那么,日本化妆品还安全吗? 本期视频,我们来聊聊核污水与日本化妆品。
本文来自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周月明,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东南亚,人口年轻、经济增长迅速、土地便宜、劳动力廉价,这些要素一度让当地成为了资本的热土。 据Pitchbook统计,截至2022年9月,流入东南亚初创公司的风险资本达到114亿美元,比2021之前的任何一年都要多。而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数据统计,2022年,净流入新加坡的资金高达2.3万亿人民币。汹涌的热钱超出了银行的储蓄能力,大量投资人涌来,也让新加坡的酒店一房难求。 不过,这场喧闹很快就平息下去了。 随着美联储加息等宏观环境的变化,“谨慎”成了东南亚资本机构的新态度。 德和衡律所高级合伙人、新加坡睿趣咨询出海商务顾问杨琪告诉我们。“今年许多投资机构都躺平了,只看不投是常态。”即使是身家丰厚的家族办公室,他们也宁愿将资金放在银行挣固定收益,不愿用来投资。 东南亚资本市场是否还有机会?许多人开始这样思考。 本期视频,我们来聊聊东南亚的投资市场。
本文来自虎嗅商业消费组,作者昭晰,我是本栏目主播,金焘。 香奈儿再度被传涨价之际,轻奢彻底卖不动了。 香奈儿传出九月将涨价23%的消息,中号CF将从74900元直升到81900元!这款王牌产品从2019年11月的42600元一路涨价至今,甚至即将突破8万元大关,这也预示着香奈儿定价策略将进一步逼近爱马仕。 香奈儿并不是一个个例。近年来,爱马仕、LV、Dior等高奢频频提价,路威酩轩(LVMH)直接提出,年收入300万以下算无收入人群,属于应被剔除的客户群。持续“洗”掉中产,保持整体产品重心偏向高端,进一步满足超高净值客人的心理需求成了重奢品牌的共识。 这种做法十分有效。富人们出手阔绰,高奢业绩扶摇直上,大有破竹之势。2023上半年,爱马仕收入达66.98亿欧元,同比增长了25.2%;路威酩轩营收达422亿欧元,同比增长了15%;Prada集团销售额为22.32亿欧元,同比增长了20.5%。 与此同时,轻奢彻底卖不动了。 本期,我们来聊聊轻奢品牌的出路。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