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靠房地产、高息理财赚钱,可现在那些 “稳赚不赔” 的路早就变了。当 A 股越来越强调企业质地,当银行、公用事业这类企业有了稳定现金流分红,红利资产反而成了新的 “财富压舱石”。 接下来聊天当中,我们会从宏观、微观、中观三个角度逐层递进,宏观当中我们会讲如果你忽视了红利资产,未来你将会错过怎样的一个时代大趋势?在中观这一块,我们讲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到底该怎么样去分辨真红利资产,哪些只是画饼,哪些是真正的长期现金流?从微观角度我们会更加具体的去讲,如果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我们该怎么挑红利股、红利基金才能让钱留得更长久? 我们马上开始。 聊天的人 主持:思思 嘉宾:丁昶 | 自由投资者,播客[小鲜传]主播,著有《文明、资本与投资》《买入银行股》 时间轴 Part1:红利资产 “上车晚不晚”?先打破 3 个投资认知误区 2:00 投资是“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无需为错过某段行情而焦虑 3:59 红利资产是股市中“稳定造血”的关键品类 5:15 资产光谱:钱真的流入股市了吗?为什么流入股市之后会到红利板块呢? Part2:辨真识伪!3个维度看懂 “真红利资产” 的底层逻辑 10:20 需求端:低利率时代,红利更加有意义 11:10 供给端: A股越来越多能提供稳定红利的公司 13:04 把自己的资产做成FOF 17:20 区别投资给自己带来的:账户收益和[爽感]收益 24:46 不要用10年前的旧船票,试图登上新的客船 Part3 红利思维还能这样用 25:32 为什么更成熟的美股市场,红利资产表现没跑赢成长资产? 31:54 美股的巴菲特指标 33:29 以日为鉴:长期国债还是红利资产? 35:00 纸币环境下,通胀一定是更容易出现的 39:00 城镇化率还存在,中国经济向上发展的空间就还存在 41:00 从台湾的存股族到价值储存 44:01 选红利还是选自由现金流 47:21 红利思维生活化: 用“效用曲线”解释“失去才知珍惜” 51:11 香港“孤寡股” 与行业选择 54:22 市场上各类红利指数应该怎么选
7月路演播客+视频上架,小宇宙已同步,文字定稿稍等。 从经济周期看,中国经济正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A股市场整体已经从净融资转为净回报,高位融资这个核心主题的变化,必将导致投资者微观选择的变化。 从风格周期看,2023年以来的银行股上涨具有鲜明的全球背景。在未来的国别和风格周期转换过程中,中特估资产的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从职业周期看,客户和时代的需求不断演化。新钱想要增值,老钱想要保值。红利投资乃是A股市场三十年未有之大变局。投资者将何去何从?求解需要新思维。 本文与《一鲸落、万物生》是姐妹篇。前三论提出三个问题: 1,要不要这么迷信美股? 2,要不要这么迷信地产类资产? 3,要不要这么迷信宏大叙事? 后三论提出三个判断: 1,慢钱长投是历史大势。 2,回归价值是国际潮流 3,转变思维是生存之道。 08:33 过去三十年A股市场的主题:高位融资 20:09 看不见的周期 26:00 可不止有A股银行在涨 44:57 原创的全球投资四象限 58:00 保值与增值 61:40 A股投资者的时代抉择
本文以鲸落为名,是取”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之反动。金融市场原有的、过于极端、过于一致的预期正在崩溃。在历史转折的关口,最重要的关注点其实正是不确定性本身。你怎么想,我怎么想,甚至事实真相的最终走向如何,都不那么重要。 本录音长约1小时,共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从国际、历史和心理三个视角入手,观察”一鲸落,万物生“的现象。最终落实到三个问题: 1,要不要这么迷信美股? 2,要不要这么迷信地产类资产? 3,要不要这么迷信宏大叙事? 当然,在讨论不确定性的同时,我也不避讳自己的观点。对于历史大势的明确判断,敬请期待7月份的红利投资后三论。 丁昶:先后任职于海通证券,兴证全球基金,Mirae Asset,著有《文明、资本与投资》和《买入银行股》。 06:53 美股的估值大到什么程度 10:49 关于美股的三个基本事实 21:46 A股市场已经走过历史性拐点 31:12 最大的反面教材 38:12 中国金融市场的全光谱 44:58 个人小故事 55:17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如何建成?
本篇《三种经济学》是多年前,丁昶在某培训机构讲课的录音。 当时的课程主要面向大学生。内容比较基础,与实践的关联不甚紧密。不过其中有很多关于哲学和历史的探讨,当故事听听也不错。 丁昶:先后任职于海通证券,兴证全球基金,Mirae Asset,著有《文明、资本与投资》和《买入银行股》。 11:20 供给和需求弹性 15:37 规模效应 22:59 边际革命 36:04 宏观经济学 38:28 凯恩斯《货币改革论》、《通论》 45:16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50:46 罗斯福,新政
本篇《三种经济学》是多年前丁昶在某培训机构讲课的录音。 当时的课程主要面向大学生。内容比较基础,与实践的关联不甚紧密。不过其中有很多关于哲学和历史的探讨,当故事听听也不错。 丁昶:先后任职于海通证券,兴证全球基金,Mirae Asset,著有《文明、资本与投资》和《买入银行股》。 05:32 理论与实践 13:10 牛顿为什么能够成功? 19:24 三种经济学的分类 24:48 管仲《管子》 32:58 晁错《论贵粟疏》 43:20 亚当斯密《国富论》 54:01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2025年5月,丁昶在南昌大学举行讲座,课题是《现代经济制度中的四大发明》。 本次讲座脱胎于2019年的一篇公众号旧文,当年的题目是《马克思身后发生了什么?》。2021年收入《文明、资本与投资》时,在出版社的建议下改用“四大发明”为题。 不过这篇文章真正想要讨论的主旨其实是:资本主义为什么没有灭亡?这个话题虽略显老套,但是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历史背景下,又颇有“温故而知新”的启发意义。 跟某些号称干货满满的文章相比,本文恐怕真有点开水泡不开,干嚼咖啡豆的味道。足够讲两个学期的内容,硬生生被压在两节课的时间之内。因此难免有些跳跃、纰漏,还望听众包涵。 丁昶:先后任职于海通证券,兴证全球基金,Mirae Asset,著有《文明、资本与投资》和《买入银行股》。 09:29 累进税 23:45 公务员 42:36 专利 62:33 信用货币
2025年4月,丁昶在中欧商学院进行了一场演讲,主题是《从巴菲特指标看美股隐忧》。其中关于巴菲特指标分解和AI产业方法论的分析,是非常具有独特性的原创内容。不过它们都已经在以前的播客中出现过。 所以对于老听众来说,精彩内容可能集中在两头:一是前15分钟谈价值投资和大历史观。二是演讲之后的20分钟问答环节。 丁昶:先后任职于海通证券,兴证全球基金,Mirae Asset,著有《文明、资本与投资》和《买入银行股》。 公众号:小鲜传(本期内容有视频) 03:33 我个人对价值投资的理解 08:44 什么是大历史观:一张图解释清楚 18:17 两句话总结巴菲特的投资秘诀 28:52 巴菲特指标的三因子分解 38:12 研究AI产业的方法论 59:40 问答环节
DeepSeek引发美股震动,全球资本市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叙事。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叙事,现在的主流观点并不统一。从宏观经济到产业政策,太多似是而非的问题需要澄清。 本次讲座系2025年3月丁昶为机构投资者提供的一次培训录音,其中包含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比如辜朝明问错了问题,巴菲特指标的三因子分解,一条大龙躺下去,六条小龙站起来,AI产业的未来在中国,等等。 杀人须诛心,救人须立意。只是外媒说中国要崩溃而没崩溃,外媒说中国科技停滞而没停滞,这不算中国叙事。只有讲清楚为什么没崩溃,为什么没停滞。更进一步阐明中国做对了什么,美国做错了什么。那才是真正的中国叙事。 丁昶:先后任职于海通证券,兴证全球基金,Mirae Asset,著有《文明、资本与投资》和《买入银行股》。 公众号:小鲜传 03:55 日本失去30年的悲剧在于没有扁鹊 07:44 中国貌似崩盘后,其实不然 13:30 美国可比崩盘前,问题更大 29:35 领导视角下的DeepSeek故事 45:00 华尔街视角下的DeepSeek故事 49:16 AI产业的未来在中国 1:01:7 什么是真正的中国叙事 1:13:50 新时代的统一战线
* 本期录制于 2025年 2 月 往期节目: 银行股与收股息 | 宏观范式的转变 ⏯️本期简介: 聊聊从里根大循环到美股大循环、AI和美股的盛世危言、分红与回购、银行股、自由现金流和红利、传家组合,以及对中年人的建议。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时间轴: 01:16 微观理性合成了宏观谬误 * 每个投资者站起来看行情都合理,最终却集体看不清真相 07:59 从里根大循环到川普大循环 * 石油美元时代VS科技美元时代:从美债接盘侠到七大巨头的资本黑洞 13:18 大循环自我增强的链条从哪个环节开始断裂? * 一内一外的矛盾 24:15 很多科技突破也意义重大,但资本市场并没有像本轮ai行情一样对此充分定价 26:37 本轮大循环最薄弱的环节 28:47 美国存量财富分配情况 * 一张饼,1%分 1/3、9% 分 1/3、40% 分 1/3、底层 50% 分 2%(捡点饼渣吃) * 数据来源 33:39 财富对不同阶层的人的效用曲线不一样 39:15 通胀本质是几个人吃几碗饭的问题 * 通胀其实就是饭不够吃,所以让饭涨价,一直涨到有人吃不起饭 44:31 美式分红与回购 * 美股并不像A股一样,不会披露股东户数 * 回购其实是对股东结构的蒸馏提纯,留下最忠实的脑残粉 54:15 美股的盛世危言 59:02 如果美股真的崩了,我能刻舟求剑抄底吗? 1:04:08 拆解「巴菲特指标」暗藏的三重危机 * PE虚高、资本利得膨胀、垄断加剧 1:10:03 当算力神话遇上数据主权之争 1:37:26 中概巨头:高增长与高分红不可兼得 1:39:03 红利与自由现金流:现金流稳定性高于一切 1:44:45 大众理财的光谱 * 建立你的风险坐标系比选个股更重要 * 永续债与银行股的魔幻现实:同一家银行,债券2% vs. 股息5% 1:56:39 对主题投资的理解:一个主题,一个项目,适合你,你就干 2:01:50 地产股有机会吗?哪怕是波动率的机会 2:02:45 我的退休传家组合 2:05:27 中年人给自己多留一些接口:别把投资变成唯一的情绪出口 📁本期内容相关资料: * 《面壁与破壁》 * 《做多中国的统一战线》 * 《另眼看银行》 * 《三生万物》 🎬后期制作、声音设计:Dong
* 节目录制于2025年2月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 时间轴 - 00:00 做多中国的统一战线 01:43 从于总坐姿事件谈礼贤下士与话语权 17:41 资本市场对AI技术的系统性重估 22:15 中国科技发展与创新路径的探讨 27:03 美国制造业衰落与中国民营经济崛起的对比分析 31:08 纳斯达克与特斯拉:科技股的转折与挑战 38:19 AI技术的挑战与自动驾驶的未来 44:40 特斯拉充电网络战略与中国AI发展 50:08 分析美国股市现状与政策影响 58:00 中美贸易关系与美国经济策略的长期影响 01:01:12 巴菲特指标的拆解与市场情绪分析 01:06:39 解决资本利得比例和垄断问题的挑战 01:08:49 中国资产、美国资产与黄金的未来展望 01:11:47 俄乌战争根源与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迁 01:18:11 对中国互联网资产及银行股投资策略的讨论 01:20:32 AI时代的学习教育与投资经验的挑战 01:26:28 大语言模型与AGI的发展及影响讨论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时间线: 02:00一位80后自由投资人,如何规划接下来的人生阶段? 08:23最近100年全球发生的一大变化:人类寿命快速增长 12:51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和一位两个孩子的父亲,分别如何进行养老投资? 15:30退休时间越晚,寿命越长? 25:12 慢性病更加低龄化,“脆皮”打工人怎样进行健康管理? 28:10科技进步可以帮助我们的养老生活吗? 32:48个人命运既要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钱换命”还是“命换钱”? 37:02 有尊严地变老,需要养成哪些健康习惯? 43:50提升骨骼强度,最好的时间窗口是30岁之前 45:47其他国家的养老体系,有哪些可借鉴之处? 51:13养老投资中,如何将通胀或通缩因素考虑进来? 53:08 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有哪些影响? 59:25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范围,养老产品体系拓展,投资者选择更多 02:54养老应对最重要的问题:心态调整,想想诗和远方
⚠️风险提示:所有内容皆仅以交流嘉宾和主播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完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请读者注意判断其中风险,结合个人投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独立思考,谨慎决策。your money your decision. 依据或使用本播客内容所造成的后果由您独自承担。 🧭你将听到 03:10 理解银行股:银行股的演变逻辑与独特价值 08:48 银行与中国经济的特征叠加,形成了一个非常利于投资的好时机 09:36 为何关注银行股?因为估值低得离谱 12:07 起底银行股低估值的两个原因 13:32 从巴菲特的投资转向,看资本市场风向的变化 16:18 投资时机判断: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长期趋势的开端 20:23 关于银行股投资,为什么“进体制要趁早”? 23:48 巴菲特的投资逻辑为何在A股市场很难成功? 25:23 国内银行股盈利能力强于美国,但估值却与日本类似? 28:51 横向对比,中国银行股的内在潜力 35:31 “银行股长拿是不会亏钱的,因为它在稳定地上台阶” 37:50 银行股的上涨是一场“龟兔赛跑” 39:17 一个反直觉的常识:资本市场越成熟,能够找到的规律越少 46:10 高杠杆、风险周期与坏账……为何还要投资银行股? 52:04 投资银行股的门槛与储备:ETF是个入门好选项吗? 55:45 该买港股还是A股? 58:43 资本市场越来越看不懂?投资者能够把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