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0「读书会」她们笔下的她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处境

非显著差异Nonsignificance

在往期的读书会节目中,我们和大家分享的多是研究主题让我们产生强烈共鸣的社科研究作品,尽管这些作品也颇有趣,但由于是学术研究著作,有着较为特定的写作方式和文风。 在这期节目中,科研打工人们也奢侈了一把,跳出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社科范畴,选取了三本最近颇受关注的文学作品与大家分享。《如雪如山》、《盐镇》、《家庭生活》这三本书都以女性为主角,三位女性作者用不同的创作手法和写作风格为我们呈现了不同阶层、不同年代、不同境遇中的女性生活图景。小说中设计的场景和情节如何细微地刻画了女性那些看似不足为道的体验和感受?纪实文学中的小镇女性们面临怎样的困境,又是如何与之对抗的?女性视角的作品好看在哪里,书写女性的人生又有怎样的意义?相较于宏观叙事,为何这三本描写女性“日常琐碎”的书带给我们那么多共鸣?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的第40期节目《「读书会」她们笔下的她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处境》。 【本期主播】 古铜 Rosa CD 米粒 【收听指南】 00:55:没时间读书的读书人 19:28:“浪漫”古镇里女性的残酷人生 32:32:月经:隐秘的羞耻与联结 43:22:“多予少取”的女性:是自我选择还是命中设定? 01:05:43:非常规家庭生活:脑洞大开的都市传奇 01:14:31:女性作家的作品为什么值得关注? 【相关阅读】 张天翼.(2022).如雪如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易小荷.(2023).盐镇.北京:新星出版社. 姚鄂梅.(2021).家庭生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背景音乐】 本期背景音乐选自西班牙作曲家恩里克·格拉纳多斯的代表作《十二首西班牙舞曲》的第五首《安达鲁西亚舞曲》。

87分钟
99+
2年前

Vol.39 自由职业:不完美的自由

非显著差异Nonsignificance

996、中年裁员、权力霸凌、狗屁工作……在近年讨伐职场的声浪中,(似乎)不受业绩压力和职场人际束缚的自由职业成为许多人的向往。因拖家带口、按月缴供而无法辞职的中年社畜往往很羡慕自由职业者,但也有不少人觉得自由职业是逃避、懒惰、任性、不负责任的代名词,或是认为自由职业是局限于某些群体的一种特权。自由职业者的真实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开启自由职业生涯需要进行哪些准备?又要做出怎样的调整?自由职业者需要哪些关键的支持?自由职业如何能够启发我们思考工作、职业和自我的关联? 本期节目中,主播们邀请到了自由写作者乐小姐为我们讲述她进入自由职业的前因后果,以及当下的生活状态。尽管乐小姐的经历中不乏幸运与偶然,但我们仍希望她的故事能给听众朋友们带来一些启发。欢迎收听 “非显著差异”的第39期节目《自由职业:不完美的自由》。 【本期主播】 CD Rosa 米粒 【本期嘉宾】 乐小姐(泓舟),写作者,媒体人,看理想App《母职难题》节目主讲人,《自在zizai》播客主理人。前记者、银行研究员、演讲策划、自媒体工作者。 「欢迎各位听友关注乐小姐的播客」 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60b7457d8c593bf4c738d7f1?s=eyJ1IjogIjYwZWVhYjI4ZTBmNWU3MjNiYmY0NzdlNSJ9 【收听指南】 02:46:一个文字工作者的非典型路径 11:28:狗屁工作 vs. 不安全的自由 14:24:进入自由职业:”我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20:46:自由职业=日常摸鱼? 25:15:“自由”的背后,需要怎样的条件支撑? 31:23:如何看待当下青年大批考公? 36:02:进入自由职业后,如何避免“自由返贫”? 52:17:工作与自我的关系:融为一体还是貌合神离? 01:04:43:成长过程中接受过的职业规划指导 01:10:11:如何 “精疲力尽而随心所欲”? 【背景音乐】 本期背景音乐选自巴赫创作的组曲《帕蒂塔C小调第二组曲》中的第六首《随想曲》。

75分钟
1k+
2年前

Vol.38 「母亲节特辑」被禁忌的感受:后悔当妈妈

非显著差异Nonsignificance

“生了孩子人生才算圆满”、 “现在不喜欢孩子,将来看到自己小孩自然就喜欢了”、 “不生孩子,以后你会后悔的!”、 “过来人告诉你,看到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吃的苦都值得” …… 很多女性都是在这些你我都再熟悉不过的教诲和敦促声中成为了母亲。母亲一职常被认为是一个女性最重要的人生角色,母亲节更是为母职戴上了伟大而神圣的光环。然而“如愿”当妈后,女性往往不仅仅会面临多重结构化的母职惩罚,可能还会失去自我,这些痛苦和困惑都不被鼓励言说,而谈论后悔当妈更是不能触及的禁区。 成为母亲真的是女性的自由选择吗?决定之前,她们是否真正知悉成为母亲意味着什么?都说不生孩子会后悔,生完孩子的女性会后悔吗?因成为母亲而后悔的女性,又会如何面对自己的后悔呢?在2023年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主播们通过分享以色列学者Orna Donath的《Regretting Motherhood》(中文版译为《成为母亲的选择》)一书的阅读感受,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些被“禁忌”的感受。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的第38期节目 《「母亲节特辑」被禁忌的感受:后悔当妈妈》。 【本期主播】 古铜 CD Rosa 米粒 【收听指南】 00:55:在生育强国以色列,研究悄悄后悔的妈妈 08:24:有些后悔会得到鼓励和认可,为何做妈妈的后悔却是禁忌? 18:34:不生孩子,残缺一生? 31:06:后悔当妈妈就代表不爱孩子吗? 37:18:灵魂拷问:成为妈妈,你后悔了吗? 53:41:母亲:无法撤销的标签,一辈子的责任 01:06:53:能不能跟娃聊后悔当妈? 01:14:04:养娃的乐趣能冲淡后悔吗? 01:23:38:既然生完没法退货,谈后悔还有什么意义? 【推荐阅读】 [以色列] 奥娜·多纳特, 《成为母亲的选择》[M]. 林佑柔 译,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背景音乐】 本期背景音乐选自《肖邦练习曲》中作品25号的第5首《E小调练习曲》。

97分钟
1k+
2年前

Vol.35 今天你还信专家吗?

非显著差异Nonsignificance

4月12日,因称“孩子是耐用消费品”,专家又双叒叕被群嘲上了热搜。“专家”被讽为“砖家”早已是旧梗,但近两年,随着媒体频频爆出专家的各种雷人发言,专家的名声更是跌到了谷底,使得忍无可忍的网友们“建议专家不要再建议了”。 专家作为所在领域的内行,本该是让民众放心的信息来源、政策制定中的重要声音。但专家的公信力何以沦丧至此?媒体、学界和大众,谁应当对此负责?学者眼中真正的专家应该是什么样的?“专家”言论应当如何解读?当恼人的“砖家”们都闭嘴了,世界就清净了吗?本期节目中,作为学者,主播们基于各自的公众参与经历,讨论了奇葩专家现象及其成因。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的第35期节目《今天你还信专家吗?》 【本期主播】 古铜 Rosa 米粒 CD 【收听指南】 00:58:雷人专家遍地,常识门庭冷清 06:00:为什么真正的“专家”总是不说“人话”? 29:33:断章取义,媒体是有意博人眼球吗? 37:45:学术打工人有义务成为公共专家吗? 41:49:如何与大众破壁?学者其实也母鸡 51:42:谁能成为专家?定义专家的潜规则 57:01:专家失去公信力,对我们会有什么影响? 【背景音乐】 本期背景音乐选自贝多芬《降B大调第11号钢琴奏鸣曲》作品22的第一乐章。

64分钟
99+
2年前

Vol.34 与收纳和解:女性的摆烂自由

非显著差异Nonsignificance

前些日子,“收纳女王”近藤麻理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成为妈妈后,自己的家里也很乱,已经有点放弃整理了。有趣的是,近藤女士的“人设崩塌”竟让全球网友们都感到松了一口气。 消费主义热潮下,一年到头不停歇的各种电商促销总让人忍不住买买买,过去三年疫情封控的生活经历也让很多年轻人开始意识到囤货的必要性,对生活在大城市的人们来说,本就不富足的生活空间更是雪上加霜,这使得整理收纳变成了一种重要的家务劳动,甚至“整理收纳师”也成为了一种新兴职业。 这期节目里,收纳经验和偏好各不相同的主播们聊了聊收纳到底是什么?为何收纳常常跟性别捆绑在一起?“极简主义”是收纳的目的吗?追求极简是不是一种特权?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的第34期节目 《与收纳和解:女性的摆烂自由》。 【本期主播】 古铜 CD 米粒 【收听指南】 00:45:收纳:一种“新型”家务劳动? 06:40:不收不行:消费主义盛行的物欲社会 vs. 捉襟见肘的生活空间 11:06:为何在收拾的总是她?收纳背后的性别偏见 23:27:收纳一时爽,一直收纳一直爽?平摊星人的灵魂拷问 35:54:极简风:"清心寡欲"背后,是谁在买单? 42:31:下一代收纳狂怎么养? 【背景音乐】 本期背景音乐选自意大利作曲家穆齐奥·克莱门蒂的创作的《C大调小奏鸣曲》。

57分钟
1k+
2年前

Vol.33 杨紫琼得影后,我们为何会感动?

非显著差异Nonsignificance

3月13日,马来西亚出生长大的华裔女星杨紫琼凭借电影《瞬息全宇宙》获得了第95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项,成为奥斯卡影史上首位亚裔影后。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也让人们得以更清楚地了解杨紫琼所代表的亚裔女性群体长久以来面对的年龄、种族、性别等多重偏见与不公,以及为了打破这种困境所付出的超于常人的努力。 事实上,“亚裔+女性”这一双重身份在许多行业都会遭遇职业壁垒,而这并不仅是生活在海外的亚裔群体才需要面对的。全球语境中,亚裔女性面临着哪些困境?这些困境和我们有什么关联?杨紫琼的故事除了作为“励志典范”,还能给身居国内的你我带来哪些启发?本期节目中,主播们将分享自己作为留学生以及少数族裔研究者摸爬滚打的切身经历,与大家共同讨论这些议题。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33期节目《杨紫琼得影后,我们为何会感动?》。 【本期主播】 Rosa CD 【收听指南】 01:02:杨紫琼奥斯卡夺后,书写亚裔女性新历史 04:21:亚裔在学界:“文化多元”话语背后的隐秘角落 19:03:当族裔与性别相互交织 38:32:好莱坞亚裔影后的成功故事与我们有关系吗? 51:04:这碗"励志鸡汤"要怎么喝? 【推荐阅读】 [1] Cheon, B. K., Melani, I., & Hong, Y. Y. (2020). How USA-centric is psychology? An archival study of implicit assumptions of generalizability of findings to human nature based on origins of study samples.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11(7), 928-937. [2] Qin, D. B. (2009). Gendered processes of adaptation: Understanding parent–child relations in Chinese immigrant families. Sex Roles, 60(7–8), 467–481. 【背景音乐】 本期背景音乐选自莫扎特创作的《C大调第16号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三乐章——轮旋曲。

56分钟
99+
2年前

Vol.32 离婚故事:一位女性的重构与解放

非显著差异Nonsignificance

近年来,多档“离婚综艺”让离婚这一人生选项渐渐“出圈”,但婚姻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似乎仍然是一道必选题。拒绝进入婚姻的女性常常被指责为叛逆、不孝、自私,而对结束一段婚姻的的女性来说,“离婚”两个字更是如芒刺在背,对离婚的污名化让很多在婚姻中并不幸福的女性宁愿选择忍耐。 做出离婚的决定已不轻松,解除婚姻关系这一过程可能更为复杂。在婚姻这场长途旅行中,哪些可能是危险信号?是什么样的际遇让女性主动抑或被动地选择“提前下车”?离婚后的女性,如何面对自我和他人?孩子的抚养工作怎么安排?又该如何跟孩子沟通父母离婚的事实?单亲妈妈的生活必然是黯淡的吗?在即将到来的属于女性的节日里,主播古铜的好友大米,为各位不婚、未婚、已婚、已离的姐妹们讲述她走出婚姻、重构生活的故事。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32期节目《离婚故事:一位女性的重构与解放》。 【本期主播】 古铜 Rosa 【本期嘉宾】 大米,古铜好友,已离婚两年半,目前单身。 【收听指南】 01:00:当丈夫对病床上的妻子提出离婚 14:08:"你需要给我时间,让我来不爱你” 26:23:被规训的“乖"成了软肋 32:59:“你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了!”:女性的互助支持 43:43:孩子怎么办?划定关系的新边界,树立对家庭的新想象 01:05:30:事业、旅行、心理建设......一地鸡毛落地之后,如何重构生活? 01:09:01:快消时代,婚姻和家庭的意义何在? 【推荐阅读】 https://shop.vistopia.com.cn/article?article_id=557294&share_uid=FHYSc&source=article 【背景音乐】 本期背景音乐选自巴赫创作的《帕蒂塔》中的《C小调第二组曲》第五首——回旋曲。

92分钟
1k+
2年前

Vol.31 “今天你亲子阅读了吗?”——密集育儿的又一紧箍咒

非显著差异Nonsignificance

近年来,长长的“鸡娃”清单上又增加了“亲子阅读”这个新项目。阅读不再是“看书”那么简单,而是承载着人们对“科学”育儿、亲密关系、中产生活图景的种种想象。广为流传的“3000万词汇量鸿沟”的说法让不少家长瑟瑟发抖,生怕小时候少读了几页绘本会耽误孩子的一生。自媒体上常常能看到博主明星推荐价格不菲的绘本,专营亲子阅读指导的培训活动更是如火如荼。 亲子阅读这一育儿生活的“标配”,究竟是孩子未来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推力,还是被过度包装的商业噱头?培养孩子的语言和阅读是否只能通过“亲子共读绘本”来实现?本期节目中,作为前绘本时代下长大的儿童,主播们将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童年阅读趣事,并结合自己当下的育儿经验和研究经历,探讨有关亲子阅读的种种迷思。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31期节目《“今天你亲子阅读了吗?”——密集育儿的又一紧箍咒》,期待在留言区看到您自己或者与孩子的阅读故事! 【本期主播】 古铜 Rosa CD 米粒 【收听指南】 00:58:没有绘本的年代,小朋友们都在读什么? 12:25:按年龄“分级阅读”,真的科学吗? 24:07:耸人听闻的“3000万词汇鸿沟”究竟是怎么回事? 42:58:打开阅读的多种可能性 58:11:阅读最终要通向哪里 【推荐阅读】 [美] 约瑟夫·托宾.(2014). 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 朱家雄, 薛烨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背景音乐】 本期背景音乐选自肖邦练习曲集,作品25号的第二首《A小调练习曲》。

64分钟
1k+
2年前

Vol.30 改造大猪蹄子需要分几步?——突围婚姻生活中的性别困境

非显著差异Nonsignificance

又到一年盘点时!在往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女性们由于性别分工不平等面临的种种困境。在很多次讨论的最后,我们都提到了让丈夫参与育儿是终极解困之道。然而讽刺的是,即使作为有一定性别意识、颇具理论武装的女性,四位主播在个人生活中也不得不与自己学、研、教、讲的性别问题反复拉锯。 目前,四位主播中只有一位算是在家庭性别革命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而另外三位则常常发现自己在婚姻和家庭中不得不“进一步退两步”或干脆向队友“缴械投降”。究竟是自己“遇人不淑”还是改造方法不力?怎样的男性还值得挽救?未婚、已婚、已育的各位姐妹可以如何避坑?男性该做些什么,才能避免妻离子散?这期节目中,各位主播分享了各自在家中的努力和遇到的挫折,在线急求CD“驯夫”妙招,探讨究竟如何才能杀出一条性别平等的血路。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30期节目《改造大猪蹄子需要分几步?——突围婚姻生活中的性别困境》,欢迎大家留言!(剧透:本期节目为双人套餐,包含大杯血泪与超大份狗粮,适合夫妻共同服用。) 【本期主播】 古铜 Rosa 米粒 CD 【收听指南】 01:00:别人家的老公是啥样?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12:15:模范家属变形记:婚前优势还是产后捶打? 31:30:女性真的是家务“守门员”吗? 48:26:家属诡辩话术大赏:“你要求太高了”“我收入更高啊”“都这样”“我已经很好了”...... 01:03:04:男性家里家外的两副面孔 【背景音乐】 本期背景音乐为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所作的钢琴曲《匈牙利舞曲第二号》。

75分钟
1k+
2年前

Vol.29 比起孩子感染,我们更担心什么?

非显著差异Nonsignificance

近两周,各地的新冠感染者数量与日俱增,防疫物资也很快售罄,退烧药一粒难求。对中年父母们来说,焦虑的重点大多并不是自己,而是家中老小。为避免感染,已有不少家长决定暂时不让孩子上学/幼儿园。感染奥密克戎的幼儿,都有哪些症状反应?奥密克戎对孩子到底会造成多严重的影响?又会有哪些后遗症?“娃上学感染奥密克戎”vs."为降低风险让娃暂时停学",两害相权孰轻孰重? 中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的决定,只有艰难的权衡。本期节目中,四位主播将结合自己和孩子感染奥密克戎的经历以及儿童与新冠的相关文献,讨论新冠疫情对于儿童发展可能的短期和长远影响,以及作为家庭照料支柱的中年老父老母们可以如何应对当前的状况。欢迎收听“非显著差异”第29期节目《新冠来袭,比起孩子感染,我们更担心什么?》。 【本期主播】 古铜 CD Rosa 米粒 【收听指南】 01:03:两岁半娃感染新冠与康复经历 09:34:一岁半娃感染新冠与康复经历 18:37:传说中的“后遗症”,都是新冠的锅吗? 26:14:相较“二次感染”,更令人忧虑的次生危害有哪些? 34:26:新冠与教育公平 42:24:消失的校园生活 53:00:错峰感染是我们最后的努力 【背景音乐】 本期背景音乐为罗伯特·舒曼所作的钢琴曲《童年即景》中的第七首——重大事件。

63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