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弃的日子》:破碎了,觉醒了,重塑了|埃莱娜·费兰特

费兰特将锤子敲进身体,她邀请读者穿透纸页。——《金融时报》 《被遗弃的日子》(2002)是「那不勒斯四部曲」作者埃莱娜·费兰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也是早期最受欢迎的作品,2005年由罗伯特·法恩扎改编成同名电影。 一个寻常的午后,平静的生活突然拉开裂缝:奥尔加的人生突然乱序。她的丈夫为一个20岁的年轻女人抛下她和年幼的儿女,还有一条叫奥托的狼狗。奥尔加失去的,不仅是一段15年的婚姻,还有她对生活的全部掌控感。表面上看,这是一出解构婚姻黑暗与谎言的作品,但并非如此。奥尔加的故事是一个女人如何对抗失控的故事,在经历最低沉、最崩溃的阶段之后,又重新振作起来,找回了自己。被遗弃确实改变了她,但终究没有毁灭她。 原本这一集录制前预估成片在1小时内,结果录制当晚,思维如水闸突然被拧开,一口气录了近3小时,中途妖妖还被抓壮丁打了20分钟工。最后,录到妖妖略微沙哑的嗓子完全哑掉,花花严重过敏的鼻子彻底塞掉。 本期成品长达117分钟。节目上线当天(4月9日),为我们「读不完」最可爱的妖妖(生病版)生日。谨以此集给妖妖庆生。虽然到现在都没想明白,为什么妖妖每年生日,我们的选的书都如此沉重。 🎙️「本集播客时间轴」 00:55庆生特辑:跑调但真诚的生日歌(唱对歌词版) 04:01下坠:当一个女人的人生在费兰特笔下失去秩序 07:15初遇与重读:从撕裂到保持完整 12:01弃妇题材流变:不只哀怨,从神话到当下,中西方女性遥远的相似性 (氓、美狄亚、埃涅阿斯纪、安娜·卡列尼娜、破碎的女人、被遗弃的日子) 一、奥尔加的坠落:从经典传说到生活,从记忆到当下,从外到内 22:20女性存在的三个关键时刻:与衰老的相遇,对孤独的愤怒,一段恋情的残酷结束 27:43女人,母亲,弃妇,女性身份冲突导致的多层下坠 * 与梦想背道而驰的人生:在婚姻中逐渐失去姓名 * 经典与自我的缠绕:同情她,畏惧她,逃离她,变成她 * 暗恐与复影:「浮出水面」的那不勒斯可怜女人 39:37母性的恶臭与蚂蚁、门锁和狗 二、争议与创新:《被遗弃的日子》的性描写、意识崩塌与自我重塑 46:30文学中的情欲,身体与自我书写 * 詹姆斯·伍德:“在自我憎恨和生理需要交叠的痉挛中,奥尔加扑向了可怜的卡拉诺。她残忍地引诱着卡拉诺,在索求的同时又冷冷拒绝着卡拉诺的欲望。这场性爱描写像一场精彩的污秽的演出。” * 《被遗弃的日子》:粗粝、直白、赤裸背后的权力意识与身体掌控 * 《那不勒斯四部曲》:莱侬为何选择多纳托体验初夜? 1:02:41崩塌与重塑:生病、中毒、坏锁与醒不过来的黑夜 * 失控与重塑:场景、人物、时间、梦境、噩梦 * 令人惊叹的文学书写:奥尔加意识的漂浮与自我的多重分裂 * 多重隐喻与投射:母女、狗、打不开的锁、指望不上的外援 01:17:01争议性结局解读:对奥尔加「投身新爱情=觉醒不彻底」审判的反驳 * 「假装相信了他」并非闲笔 * 奥尔加的「失败」与评判「抗争」成功的标准 * 怎么看待费兰特不符合大众期待、政治正确的情节人物走向? 01:25:20母女间的监控感:为何总是依恋之中充满猜忌? 三、从「抛弃者」视角展开叙述,男女作家如何呈现同一题材? 01:33:01《暗处的女儿》:逃跑的母亲与独属女作家的创新叙事 01:35:20《鞋带》:一个丈夫只想做自己时会如何「自我辩解」 四、匿名之谜:作者的退场与费兰特「掉马」风波 01:38:51寻找费兰特与回应:我教书、翻译,写作,我曾是一个黯淡的女儿,我也已是一名母亲 1:41:062016年身份公开风波:当版税流水与房产交易账单被曝光,正面照片全网转发 1:46:03匿名与作者退场:虚构与真实,作者与读者,媒体与读者立场 🎁「寿星的生日福利」 请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交流你的收听感受,或是分享你和书或节目有共鸣的经历、体验,我们会从评论区中抽取3名幸运听友,赠送由99读书人提供的《被遗弃的日子】纸质书一本。 📚「相关作品」 [意]埃莱娜·费兰特:烦人的爱、被遗弃的日子、暗处的女儿、那不勒斯四部曲、成年人的谎言生活、碎片、偶然的创造、页边和听写 [意]多梅尼科·斯塔尔诺内:鞋带 [法]西蒙娜·德·波伏瓦:独白 [法]安妮·埃尔诺:被冻住的女人、一个女人的故事 [美]洛莉·戈特利布: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播客:张悦然《女作家》、蒋方舟《母女无限书单》 📷「关于我们」 文学专业&出版打工人,有鼻炎,不写稿。专注分享值得被推荐的世界文学作品,只聊文学,不定期更新。 欢迎在各大平台收听订阅我们,关于内容的质疑、批判、建议,我们欢迎你友好表达。入播客听友群添加小助手微信:dubuwan2024。 如果喜欢20-30分钟的阅读书单分享,欢迎订阅我们的单口新播客「读完了」。

116分钟
3k+
2周前

《劝导》:200年前的女性宣言,我不想叫它「破镜重圆天花板」|简·奥斯汀

在奥斯汀之前,没有人写得这么好。在奥斯汀之后,所有的破镜重圆都是奥斯汀写过的东西。我们看过的任何一部偶像剧、任何一本言情小说,都有它的影子。 《劝导》是奥斯汀人生中最后一部作品,是毛姆、伍尔芙眼中最有魅力的完美文学,却也是最被大众低估的小说。从叙事结构上看,这是一篇“破镜重圆”文。但是,它又不仅仅关于爱情,其中可以值得回味、探讨的空间太多了。“破镜重圆天花板”这个标签没错,但它完全概括不了这本书的沉郁、暗涌、浪漫、广阔、丰富以及颠覆。 当强调理智、谨慎的简·奥斯汀,开始接受浪漫、制造浪漫;当直白讥诮的她,开始限制他者在文本中的出现;当被低估文学技巧的她,灵活、无意识地运用自由间接引语;当被批判“不关注时局”的她,在笔下完美融合了世界战争风云变幻的背景;当生于200多年前的旧阶层的她,有力地发出了朴素的女性宣言……简奥斯汀理念的变化、文学技巧的提升,都在《劝导》中完美呈现出来。 在这部作品中,简·奥斯汀塑造了她笔下最完美、最有力的女主角安妮,尽管她刚出场时似乎并不起眼。同时,安妮似乎又是一个不需要成长的女性,可是这个女性却在文本中实现了最深刻的蜕变。她不需要纠正错误,只需要挣脱世俗强加的正确,听从自己的心意,摆脱挂满镜子的家,就能获得自己真正的新生。 这样一个完人带来的审美危险显而易见,那小说家如何能使这种人物令人信服呢?简·奥斯汀的《劝导》给了我们最好的范本。 🎙️「本集播客重点」 00:10-11:34解构浪漫密码 1、人人都爱奥斯汀:文学大家与普通读者眼中的《劝导》 2、从言情到经典的浪漫叙事:何以笙箫默、下一站幸福,霍乱时期的爱情 3、又甜又虐,“破镜重圆,分钗合钿“式的故事怎么写才好看? 12:01-63:11从理智到浪漫,为什么《劝导》是奥斯汀最完美的小说? 1、如果用嗑CP的形式打开破镜重圆文的鼻祖/天花板,血中找糖 2、张力:近乎全知人物的视线盲点 * 为什么安妮更愿相信温特沃思已将旧情化作一滩陈迹? * 文本叙述主体与叙述视角的转换 * 接受美学:两人的这段感情,我们付出最多 3、暗涌:当安妮拿到了和前任上恋综的剧本 4、风波:为什么我们不同意毛姆批评它“蠢得出奇”? * 危机及生机:突破文本卡顿的破局点 * 两难:当温特沃思在本心与道义冲突中骑虎难下 * 解局:换乘爱情,「心动的信号」CP大乱炖 5、极限拉扯的试探 * 新人物、暧昧、阴谋、妒意 * 草蛇灰线、伏笔丛生 63:12-80:14由小变大,“她”经典中的朴素女性宣言 1、不悬浮的高光时刻:公共客厅中安妮与哈维尔的辩论 * 辩题:男人和女人谁更容易变心? * 笔、书本、故事中的性别话语 * 结构支点与人物弧光:辩论与告白 * 温特沃思掉落的笔与求婚信 2、从普通的“重圆”到不朽的经典:奥斯汀修改前后的潜文本差异 3、如何理解书名中的“劝导”的层次和肌理? 4、27岁安妮的新生与第二个春天 80:15-98:25文本的深邃、沉郁与广阔:简奥斯汀的变与不变 1、为什么安妮是奥斯汀最偏爱的完美女主角? 2、节制、沉郁的美感:限制他者的出场 3、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4、不只茶杯中的风波:海军、战争、爵位 5、新女性克罗夫特太太:永不翻车的掌舵者 🎁「互动赠书」 请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交流你的收听感受,或是分享你成长过程中和书有共鸣的经历、体验,我们会从评论区中抽取3名幸运听友,赠送由上海译文提供的布面版《劝导》纸质书一本。 📷「关于我们」 只聊文学,专注分享值得被推荐的世界文学作品。不蹭热点,不上升价值,不投射过剩的自我意识。围绕「小说共读」「经典再阅」「榜单鉴定」「作家」展开。 👭文学专业&出版打工人,保证每期质量,产能有限。内容层面的质疑、批评、建议,欢迎你的表达。欢迎在小红书撰写「读不完」播客收听笔记📝也欢迎在各大平台搜索订阅收听我们🎧 📱入播客听友群添加小助手微信:dubuwan2024。 🎧如果喜欢20-30分钟的阅读书单分享,欢迎订阅我们的新播客「读完了」

99分钟
9k+
1个月前

《傲慢与偏见》,屏开雀选,私奔和她者的冒犯|简·奥斯汀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幽默练达的文字,聚焦于日常生活、人物的内心情感以及琐细的事务,塑造了一代人的文学审美。 如今两个世纪过去了,“奥斯汀热”不仅没有消退,反而一直在持续。尽管她的笔下,并没有了不起的大事发生,即便读者对情节烂熟于心,但只要翻开书本,却仍然会像第一次阅读时一样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翻开新的一页。究竟,是什么在吸引着读者反复阅读?简·奥斯汀为什么能够不朽? 本期节目,我们从去年10月开始筹备,读了她6部长篇小说,1本书信集,2部相关传记,以及国内外多本研究专著。这也是《读不完》首次尝试制作作家专题,不专注于一个读本。尽管录制了2小时,我们两个主播却依然觉得意犹未尽。 【本集重点】 一、成为简·奥斯汀 02:37重读奥斯汀,讥诮附身 06:34撕开感伤和哥特的薄纱,才女隐姓埋名开时代风气 11:38常见的刻薄误读:奥斯汀传播与接受中的傲慢与偏见 17:23婚姻是人生的一场豪赌:长子继承法和限定继承人制 二、 代表作品分析 22:20三种爱情观:情欲、各取所需、理智/情感/道德/经济的完美平衡 26:43例外:作者观念剧烈摇摆与变动之作《劝导》 33:31经典不衰的《傲慢与偏见》 * 主旨:消除偏见 * 屏开雀选,瞠目结舌,民国《申报》广告词诱惑悬念拉满 * 家庭小说:将世俗生活纳入人类文明审美 * 傲慢,偏见,理智,情感 * 伊丽莎白的拒婚宣言与“盲目”轻信的呼应 三、 拓展延伸 59:33为什么古今中外大文豪都热衷塑造「私奔」桥段? * 奥斯汀笔下的私奔女性:力挽狂澜、堕落与绝望赴死 * 《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 * 卡列宁的耳朵与夏尔的牙齿 * 不同时代文本中设计私奔的终极动机 1:15:26风趣、温和的冒犯:六部长篇小说中的父权批判 * 《傲慢与偏见》贝内特先生:掌控家庭却无法支撑家庭,自我逃避; * 《曼斯菲尔德庄园》托马斯爵士:专制,庆幸儿女婚姻可巩固逐渐衰落的财产,目睹女儿步入不幸; * 《劝导》埃利奥特从男爵:手持《准爵录》,爱美,败光家财 * 《爱玛》伍德豪斯先生:小题大作,自私 * 《诺桑觉寺》蒂尔尼将军:跋扈、悭吝、残暴 1:35:29人物塑造:《曼斯菲尔德庄园》中扁平人物的动线与波动 1:41:43浪漫外衣下的阴翳:爱情喜剧中的悲伤底色(《理智与情感》) 1941年2月5日,《申报》刊登的《屏开雀选》的影视广告文案 🎺:下期节目预告:《劝导》(简·奥斯汀) 🎬「读不完」专题推荐:他们和他们的文学,重读时代杰作 那些经历过历史、思潮、观念、理论变迁考验的杰作。 除了叙事,语言,画面,声音万里挑一,它们为何伟大,为何不朽? 感谢收听,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推荐给您的朋友;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您的反馈对我们很重要,谢谢! 《读不完》听友群已启动,后续将在群内征集选题和共创的听友。节目不更新的日子,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dubuwan2024 入群。

109分钟
8k+
2个月前

《宛如阿修罗》:当姊妹是缘分,藏秘密是天分|向田邦子X是枝裕和

由是枝裕和执导、改编自向田邦子同名小说的《宛如阿修罗》,已于2025年1月9日在Netflix全集上线,日常、复杂、细腻、绵密、充分。 向田邦子(1929.11.28-1981.8.22),是一位颇具个性的编剧和作家。她被誉为“大和民族的张爱玲”,是黑泽明、北野武、是枝裕和、侯孝贤钟爱的文艺女神。从1964年~1981年,向田邦子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二十多部小说和随笔。1981年,因乘坐客机失事,向田邦子不幸罹难。 她的文章敏锐细腻,写尽了日常细节下的人性根底。向田邦子一生未婚,但她深谙人性、爱情和婚姻。她的作品无外乎是关于生活中的男与女,家庭成员之间的牵绊与纠葛。在她的作品中,出轨的父亲是标志性的符号,脱轨的情感也是常态,固执不将真相戳破、强行戴着假面维持完整的家庭,是其人物的主要观念。 导演是枝裕和是看着向田邦子女士编剧的电视剧长大的。在某次采访中,是枝裕和如此评价向田邦子:“在向田小姐的作品当中,男人们所寻求的安乐乡毫无例外地都是在家庭之外。而向田小姐自己,也像是最初就放弃了对于一家人团团围坐在餐桌前那种幸福场面的追求。倒不如说,不被「家庭必须美好」这种价值观所束缚,才是向田小姐作品里最有趣的地方。” 本期播客,我们就一起分享向田邦子写作的《宛如阿修罗》,谈谈在当下遽变的时代,到底要怎么再去阅读这部极具上世纪70年代特色和家庭观念的文学作品。 【本期重点】 01:55波澜将起:当70岁的父亲被曝光外遇 06:10重新解构家庭,《宛如阿修罗》的50年经典翻拍史 11:05“大和民族张爱玲”向田邦子:写尽日常、婚姻、爱情和家庭 17:16影视、文学中的四姐妹:海街日记、我家有喜、传闻中的七公主、细雪、宛如阿修罗 25:03生而为女,只能戴着假面具、隐忍维系家庭的平稳吗? 36:29羞赧、蛋碎与死亡:当母女在街头茫然偶遇 44:54共情、宽容与怜惜:陷入不伦恋的男性们之间的惺惺相惜 53:24秘密与真相:当姊妹是缘分,藏秘密是天分 01:02:40向田邦子文学理念分析:婚姻,就是得到一个大口打哈欠的地方,仅此而已 🎙️【下集预告】 简·奥斯汀(不单聊一本书) 感谢收听,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推荐给您的朋友;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您的反馈对我们很重要,谢谢! 《读不完》听友群刚启动,后续将在群内征集选题和共创的听友。节目不更新的日子,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dubuwan2024 入群。

72分钟
3k+
3个月前

《海街日记》:是枝裕和一见钟情的漫画,死亡和分别都变温柔了|feat.菠萝油子

年末,适合来点惊喜。本集,我们和认识4年的网友——动漫播客《菠萝油子》的主播B哥一起随机聊聊漫画版《海街日记》。 这套漫画,一共9册,是日本知名漫画家吉田秋生长篇代表作,荣获第6届日本漫画大奖,第11届文化厅媒体艺术节漫画部门奖,第61届小学馆漫画奖。2015年由国际知名导演是枝裕和改编上映。 是枝裕和曾经说过:《海街日记》打破了少女漫画的局限,描写了更加深刻的东西。它并非关于人,而是关于街道和时间,所以这不是“镰仓四姐妹物语”,而是“海街日记”。 这套漫画自2007年开始连载,是枝裕和改编的电影上映时,漫画仍在连载中,影片中“找回”父亲的线索在漫画中只是其中小小的一笔。在漫画中,有更多个性丰满的人物出场,也有更绵密的生活细节的呈现。吉田秋生非常温柔,漫画聚焦于生活中的普通人,描绘日常的细节,它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即便中间不乏残酷的叙事,也用独特的温柔来包裹着。 录制当夜,气温骤降,煮一杯酒,没有任何提纲,三个人隔空品着小酒聊着天,将电影以及漫画中的残酷与温柔即兴道出。 【本集重点】 1、蝉鸣止歇时:电影与漫画的异同 2、被相互温暖、治愈、补齐生命缺失的四姐妹 3、平静叙述之下的残酷内核 4、属于岁月的丰盈与温柔:平凡的小人物身上琐碎却又闪闪发光的时刻 5、关于成长、死亡、离别 图片来源:中信书店动漫口袋 小红书 本期主播: BB(《菠萝油子》主播) 花发发(《读不完》主播) 姚妖妖(《读不完》主播) 后期剪辑:BB(😂串台的快乐,不用自己剪辑~偷笑ING) 下集预告: 向田邦子《宛如阿修罗》(是枝裕和导演新剧原著) 感谢收听,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推荐给您的朋友;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您的反馈对我们很重要,谢谢! 《读不完》听友群刚启动,后续将在群内征集选题和共创的听友。节目不更新的日子,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dubuwan2024 入群。

109分钟
4k+
4个月前

《暗处的女儿》:终于,我绞杀了自己体内的母亲|埃莱娜·费兰特

「榜单鉴定系列」:豆瓣读书2024年度外国文学(小说)榜Top 1。 「那不勒斯四部曲」作者埃莱娜·费兰特在2006年完成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暗处的女儿》,在2024年4月引入中国。 全书沿着一只被偷的肮脏的布娃娃展开。48岁的勒达,是大学教授文学的教授,她在海滩度假时遇到了一对来自那不勒斯的母女——尼娜与埃莱娜。出于一些她自己无法解释的原因,她偷走并藏匿起了小女孩埃莱娜的洋娃娃娜尼…… 依然是熟悉的母女主题,但却是迷乱的、痛楚的、羁绊的和破碎的,呈现出了一种共生绞杀的母女关系。 费兰特写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母亲,一个逃跑的母亲。这个女性角色是一种女性缩影,颠覆了传统母亲必须伟大、必须奉献、必须为母则刚的样板,她展示出了母性的阴暗面:自私、妒忌、占有欲、破坏欲,与肉体、情感以及实现自我缠绕成一团乱麻的欲望。真实,极具冲击力。 这本书的核心有着相当强的当下性,揭示了一个母亲令人心碎的困境:我太爱我的女儿了,可是这种爱却让我无法真正成为我自己。 本期节目,将参与到2024年播客年度书单共创计划当中。播客年度书单是由播客公社发起的公共计划,旨在通过播客向大众宣传当年出版的优质图书。完整书单将在年底正式公布。 【本集重点】 03:20 消失的娃娃 05:24 从文学到影视,取舍与改编 11:14 被冻住的女人:当费兰特、安妮·埃尔诺在文学中重逢 19:37 落下的翅膀带来的寒意:种子、机遇与危机 25:17 削成蛇形的橙子皮:当爱你与做自己开始冲突 29:16 缠绕的隐喻与投射:海滩、母女、血蝉、松果、蠕虫、幽会与布娃娃 49:47暗处的女儿VS出走的决心 59:10门罗与费兰特笔下的幽深的、复杂的、阴暗的、破碎的母亲困境:出轨、弃女、离家,快乐与愧疚持续一生 68:04 勒达出走的「未完成」与「完成」 70:48如何理解“我死了,但我还活着” 79:13文本之外的碎片与醉意 🎁【互动赠书福利】 关于母女、关于母职、关于自我、关于逃离与回归的矛盾处理是永远讲不完的命题,欢迎在评论区中安利相关读本,并撰写推荐理由。有机会的话,后续我们会录制专题跟大家共同分享。也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收听感受、阅读体验。 我们会从评论区中抽取3名幸运听友,赠送由99读书人提供的《暗处的女儿》纸质书一本。 【相关推荐】 📖书籍篇目: [法]安妮·埃尔诺:《被冻住的女人》、《一个女人的故事》 [加]门罗:《孩子们留下》 [意]埃莱娜·费兰特:《暗处的女儿》 🎬电影:《The Lost Daughter》、《出走的决心》 🎙️播客单集: 烦人的爱:当一名女儿渴望占有、凝视母亲 她只想逃离:和我的天才女友读「那不勒斯四部曲」(上) 母女,爱,对抗与和解:与我的天才女友读「那不勒斯四部曲」(下) 一个女人的故事:该轮到我让母亲重新降生了|安妮·埃尔诺 💡没提到从书中依然可窥探不同的母女样板,在「读不完」内容列表可索引单集: 《远山淡影》(石黑一雄) 《滔滔生活》(金爱烂) 《明亮的夜晚》(崔恩荣) 《老派少女购物路线》(洪爱珠) 感谢收听,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推荐给您的朋友;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您的反馈对我们很重要,谢谢! 《读不完》听友群刚启动,后续将在群内征集选题和共创的听友。节目不更新的日子,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dubuwan2024 入群。

88分钟
6k+
4个月前

《盲刺客》:一个被割舌的新娘决定复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加拿大文学女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作品系列(三)。继《别名格蕾丝》、《猫眼》专题后,本期我们挑战了阿特伍德巅峰之作《盲刺客》。这本书,在2000年击败了石黑一雄《我辈孤雏》在内的多部作品,在英国最权威的文学奖项布克奖夺魁。阿特伍德也成为了继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后,第二位获得该殊荣的加拿大作家。 四层结构,有剪报中记载的媒体报道、有娓娓道来曲径通幽的老妇人的记录,有死后出版的手稿,有看似烂俗的故事中的故事。它们风格各异,独立成章,却又层层嵌套,互为因果。但因为在编排素材时刻意设置了微妙的时间差、以及曲径通幽条条分岔的主观叙述和客观记录之间的盘根错节,文本读起来有一种不断在作者刻意绕路的带领之下,去找寻散落在迷雾里的藏宝图碎片🧩的感觉。然而,这本书的文字又似乎有股魔力,就像一汪水潭将你包容,让你沉溺。 《盲刺客》读到最后,当一切看起来似乎水落石出、真切大白时,女主角艾丽丝的形象依然是复杂的。她所记录的都是真相吗?当你意识到这一点时,辛苦拼凑的一切真相,又摇摇欲坠。塑造她的复杂性的,恰恰是她自己的书写。 故事仍旧有很多暧昧的留白之处。作为杀手的盲刺客、被割舌的祭品少女、无耻夺取少女初夜权的冥王都是隐喻,却又都在现实层面的主体层次中存在。而献祭与左手写作同样也是一种隐喻。 本集播客跟我们以往布局排列清晰的分析结构不同,我们采用了跟上述阅读体验类似的“寻宝”方式,在拿到藏宝图的零星碎片🧩之后,开始逐步分析推理,试图找寻下一张碎片的所在地。当最后一块碎片在藏宝图中归位,我们再去给勾勒了完整型体结构的人物线稿去上色🎨。 至于颜料选用何种色彩,我想,每个人在收听和阅读的时候,都可以有自己的决定。 【本期重点】 一、传奇:超越阿特伍德的只有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01:27杰作:戴锦华:阿特伍德没得奖是诺奖的耻辱&布克奖得主 04:11上瘾:亢奋、惊喜贯穿始终的迷宫之旅 06:33预警:预设-寻宝-拼图-人物上色-文本分析-刷新结论 的播客打开方式 二、《盲刺客》:在文字迷宫找寻散落的寻宝图碎片 08:04结构:层层嵌套的四层「俄罗斯套娃」叙事 10:10碎片:没落纽扣王国遗女、作家劳拉的姐姐、商业巨头理查德·格里芬的太太、穷困潦倒的老妇人艾丽丝的零星回忆 18:49初探:面目模糊的姐妹俩与媒体报道中的谜团——被关进精神病院的女人 三、上色:将一切隐喻都和盘托出 27:24献祭:离经叛道的手稿与俗烂的外星球「阴谋」戏中戏 36:00隐喻:杀手盲刺客、被割舌的少女、夺取初夜权的冥王,都在影射什么? 49:00真相:全盘推翻一切真相 四、一本左手写成的书 54:09核心:一个女性的剖白,不可靠叙述者与真实记录之间的缝隙 01:02:07 文本:厚重的历史感、精妙的比喻、生动的跨文本写作、命运的共通性,这不只是一则故事 01:15:09左手写作:与逝者协商,灵魂共生、被遏制的写作与表达 🎁【赠书福利】 请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交流你的收听感受,或是分享你的阅读体验,我们会从评论区中抽取3名幸运听友,赠送由上海译文提供的《盲刺客》纸质书一本。 【本期提及书目及播客】 📖[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与逝者协商》、《别名格蕾丝》、《猫眼》、《盲刺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加]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 📖[英]石黑一雄:《我辈孤雏》 📖[中]张爱玲:《半生缘》 🎧《别名格蕾丝》:女仆,妓女,谋杀犯,被侮辱和损害的她们 🎧《猫眼》:女孩,女人,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Vol.39献祭、割舌和神话,用左手写作的疯女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翁达杰《英国病人》:我答应过要告诉你,人是如何陷入爱情的(串台「银杏树下」) 🎧「读不完」石黑一雄系列:《远山淡影》、《长日将尽》、《莫失莫忘》、《克拉拉与太阳》 🎬【片头】 纪录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笔耕不辍是为力》(Margaret Atwood: A Word after a Word after a Word is Power 2019 🎙️【下集预告】 埃莱娜·费兰特:《暗处的女儿》 感谢收听,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推荐给您的朋友;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您的反馈对我们很重要,谢谢! 《读不完》听友群刚启动,后续将在群内征集选题和共创的听友。节目不更新的日子,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dubuwan2024 入群。

89分钟
5k+
5个月前

《猫眼》:女孩,女人,人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继《别名格蕾丝》专题后,我们继续阅读加拿大文学女皇——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作品系列(二)。 与大众广为熟知的《使女的故事》不同,《猫眼》是一部带有半自传性质、最接近阿特伍德成长经历的小说。 时间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维度,和空间的维度一样。如果空间可以弯曲,那么时间也可以弯曲。如果你知道的足够多,移动速度比光还快,那么,你就可以使时间倒流,同时处于两个空间。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猫眼》 读她作品的过程,就像在触摸一幅动态的画卷。你能轻而易举觉察到她敏感的女性视角,跳跃的诗意,轻灵跃动的想象力,对冲破文本传统结构和叙事的迷恋,以及笔下世界建构的时间碎片。 尽管这种重组、拼贴的艺术,初见会觉得复杂、矛盾甚至混乱,但是,那些在如诗一般流淌的文字背后、人物、事件、色彩与枝枝蔓蔓在她笔下自动碰撞、飞舞、拼贴、延伸。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自动跳出被常规作品规训的叙事框架,完全打破阅读期待。 这是一集从阅读、交流、录制到后期制作都让两位主播感受到创作快乐的一集,因为我们真切感受到一种自然交流的流动的感觉,我们也有在把这本书越读越厚。 【本期重点】 一、猫眼:成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00:27《猫眼》简介:双线叙事,当艺术家伊莱恩踏上故土 03:05虚构与现实:在伊莱恩的故事中寻找阿特伍德 05:20作家为谁而写作:首位读者——《猫眼》与棕色猫头鹰 二、争议:阿特伍德,女作家、立场、文本、角色期待 08:43营销:失之偏颇的虚假女性友谊与霸凌种草文案 11:15立场:阿特伍德≠「女性主义作家」 14:08质疑:女作家笔下的主角必须是具备抗争性的斗士吗 三、解读:《猫眼》 19:09题眼:「猫眼」的象征,记忆开关、守护神、灵感与出口 24:28至暗:女孩们的地下战争,绵延一生的童年霸凌 37:33坠落:建构浪漫、芭比娃娃与被剥夺事业 50:58交叠:伊莱恩与科迪莉亚人物形象分析,跳脱和解、大团圆预设 01:00:33幽灵:溪谷重逢,当下与少年相遇,是现实还是想象? 四、棱镜:女孩、女人和人,时间流进两个空间,就像命运流过我们 01:05:12历史背景:战乱、恐怖袭击的阴影之下 01:07:39暴力、恐怖的来源:只在晚上出现的爸爸 01:10:14是女孩的故事,是女人的故事,更是如你我一般普通人的故事 * 白天是属于太太们的 * 继承母亲命运的女儿 * 在广播、报纸等喉舌引导长大的完美芭比 * 只被关注立场、八卦的女艺术家 * 绕口令、俚语、游戏中随处可见的辱女词汇 …… 🎁【赠书福利】 请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们交流你的收听感受,或是分享你成长过程中和书有共鸣的经历、体验,我们会从评论区中抽取3名幸运听友,赠送由读客提供的《猫眼》纸质书一本。 📖【本期提及书目】 [加]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与逝者协商》、《别名格蕾丝》、《使女的故事》、《盲刺客》、《证言》 [韩]韩江:《素食者》 [美]埃莱娜费兰特:《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失踪的孩子》《离开的留下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系列) [美]蕾切尔·西蒙斯:《女孩们的地下战争》 🎙️【下集预告】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代表作:《盲刺客》,因为文本复杂度高,本期节目上线日期或许会较晚,希望不负你的等待。 感谢收听,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推荐给您的朋友;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您的反馈对我们很重要,谢谢! 《读不完》听友群刚启动,后续将在群内征集选题和共创的听友。节目不更新的日子,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dubuwan2024 入群。

87分钟
7k+
6个月前

《隐谷路》:精神分裂症的去污名化、病耻感与厌女

在外人看来,美国科罗拉多州斯普林斯市的加尔文一家是一个完美的中产家庭。然而,故事如童话般开启,却如恐怖小说一样展开,短短十年间,12个孩子中的6个,先后罹患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其他孩子则在恐惧中等待,等待自己成为下一个。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癫狂、屈辱和暴力从未饶恕过这个家庭,笼罩在这个家庭之上的也远不止自残和谋杀。 《隐谷路》如取景框一般,以加尔文一家的故事为脉络梳理并穿插了过去一个世纪医学界有关精神分裂症病因的观点和争论、治疗方法的演变、社会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其家人的偏见和歧视。从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分歧与决裂,到整整一代治疗师将病因归咎于“精神分裂症妈妈”,从理论家们抛弃疾病的概念执着于对其进行颠覆,到医学研究者抽丝剥茧寻找这种疾病的生物学原因,本书都一一做了介绍。 此书横扫欧美著名媒体2020年度好书书单,被《纽约时报》评价为“叙事新闻的壮举”,也是一次“对同理心的研究”。这是《读不完》播客少有的涉及非虚构作品,我们读得心惊胆战,窒息,却又感动。希望你能在这本书和我们的分享中有所收获。 🎁【赠书福利】 在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人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关于精神疾病去污名化,我们希望你们都能读一读这本书。在评论区中留言,分享相关阅读收听体验或者在精神分析、心理咨询等经历,我们会从评论区中抽取3名幸运听友,赠送由中信出版社提供的《隐谷路》纸质书一本。 也许我们都有一些困惑,也许你的困惑能在别人那里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也是我们做这期节目的初衷。 📷【关于本期,你将会听到】 1、除了封神的噱头,热爱小说的我们为什么会被一本非虚构打动?《隐谷路》缘何封神? 2、从天堂坠入地狱:被精神分裂症“诅咒”的加尔文一家 3、精神疾病发病的诱因究竟是什么? 4、萦绕全书的疑点:一个同样适用于绝大多数东亚家庭的样本——回避的母亲与缺位的父亲,为何他们执着生育12个孩子? 5、相关争议的解读:疾病、暴力、性侵、歧视阴影之下,家族中仅有的两个女孩的出走与“和解”的决心 6、从家庭到社会,从生活到职场,“厌女”无处不在:为什么只有”精神病妈妈”而没有“精神病爸爸”?为什么女科学家在职场屡屡碰壁? 📖【本集提到书目】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诊疗椅上的谎言》、《我能帮上什么忙》 🎙️【10月「读不完」更新预告:《猫眼》、《盲刺客》】 P.S.《盲刺客》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奶奶特别精彩的一本书,2000年英国布克奖得主。四层结构,当下、刻意有所隐瞒的过去、有剪报记载的历史、故事中的故事、情节类似但却又微妙的时间差、主客观叙述,各司其职。这并非炫技,每一层都独立成章,却又相互嵌套,互为因果,互相牵制,内容和形式完全融为一体。 初读云里雾里,但只要你再坚持一会会,读书时的亢奋、渴望解谜的快感便会持续到终章。当把表层故事看完,看到叙述者是谁,这本书到底在给谁叙述,细细思考内里的文本意图,又会有那种遭到冲击般的痛感与震撼。希望我们月底更新时,你也差不多读完这本书啦~~ 感谢收听,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推荐给您的朋友;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您的反馈对我们很重要,谢谢! 《读不完》听友群刚启动,后续将在群内征集选题和共创的听友。节目不更新的日子,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dubuwan2024 入群,或者直接在播客公告区扫码进群

68分钟
6k+
6个月前

婚姻劝退教科书《革命之路》:体面的尽头是死路一条

《革命之路》是一部被称为「婚姻恐怖片」的神作,是美国著名小说家理查德·耶茨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让很多婚姻危机、中年危机的文本都显得有些隔靴搔痒、无病呻吟。 本书出版于1961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理查德·耶茨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继承了海明威朴实无华的风格和卡佛的极简主义。他的作品有一种透明感,他的作品总是渗透出令人无法忽视的孤独感,主人公的抗争总是无一例外在精神层面走向了流产和失败。 革命之路是主人公所住的街道名称,英文是“Revolutionary Road”​。Frank和April是一对刚进入30岁的中产夫妻。Frank在公司打工,April是家庭主妇,两个孩子的母亲,他们过上了一眼可以望到尽头的庸常生活,矛盾、分歧也与日俱增。于是,“去巴黎”成为了这个家庭的救命稻草。然而,Frank意外获得了上司的器重,于此同时,April又怀孕了,巴黎之行计划因此搁浅。然而,在夫妻爆发争执的次日清晨,April平静温柔地送丈夫上班,随后自行在浴室堕胎…… 【关于本期,你将听到】 02:17图书简介与作者影响力 09:21体面婚姻的后来,是筋疲力尽:女人一厢情愿,男人虚与委蛇 失败的戏剧落幕之后,中年夫妻的龃龉才开始 残酷的对照:闪光、浪漫得可以反刍无数次的初遇 稀薄的爱意:这一点爱是不够的,但结婚,足够了 16:27对原生家庭的决绝,对一潭死水的生活和狗屁工作的厌倦,或许只是说说而已 多余的孩童Frank与被父母抛弃的April 毫无意义的狗屁工作:当人日复一日地被办公楼吞噬 被伪装起来的共性:并非无法接受平凡,而是无法接受生活的一成不变 30:49当一个家庭主妇提出去往她的理想之城巴黎 38:29关于美好未来的梦境撕下伪装的片刻 58:31 为什么文学作品中挣脱困境的解题思路都是「去巴黎」? 书里几位女性的反应 去到巴黎,然后呢? 一位女性被世俗认为是不甘平庸,不守本分,最终的悲剧是自作自受吗? 1:02:37 为什么整本书里唯一清醒的角色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1:08:48 作品缘何伟大?为什么我们会为一个普通人抵抗平庸失败而心碎? 1:22:24 一些没展开的细节:结尾婚姻的另一种模式——自说自话和装聋作哑 💡备注:本期节目原声对白来自2008年上映的同名改编电影,萨姆·门德斯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斯莱特主演。 感谢收听,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推荐给您的朋友;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您的反馈对我们很重要,谢谢! 节目不更新的日子,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dubuwan2024),或者直接播客公告区扫码入听友群找我们。

89分钟
9k+
7个月前

《包法利夫人》:你不是真的很想死,你只是不甘愿这么活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文学至高之作,确立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典范,确立了现实主义小说的典范,开创文学史上新的纪元。 这是福楼拜用文字建构出的一个肮脏却真实的世界,里边居住着骗子、市侩、庸人、恶棍和喜怒无常的太太们。这位大师将这样一个世界写成一部富有诗意的人性百科全书,一部最完美的作品,包括从一个主题过渡到另一主题的多声部配合法、预示法和呼应法,将零星的部件结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女主人公艾玛,是一个自我意识旺盛的女人,是一个向往冒险和惊涛骇浪的女人,是一个被文艺作品窄化了对浪漫和激情幻想的女人,是一个屡次被“荡妇”羞辱和批判“恋爱脑”的文学人物。今天,我们撕掉标签,撇开道德审判,重新再读《包法利夫人》,看看艾玛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幻灭的。 本次《读不完》选读版本是许渊冲译本,读客三个圈经典系列。因为封面过于阴间,就不放封面图了。 【关于本期,你将听到】 06:15~18:52为什么说艾玛的堕落与出轨是主题先行? 如何看待安娜·卡列尼娜与艾玛这样被视为“欲望”代表的女性角色的异同? 爱情的发生大概率基于幻觉,被建构的浪漫爱情范式 艾玛的人生死局:过剩的自我意识与性格、时代局限 18:55~01:18:22艾玛是如何一步步滑向堕落与毁灭的? 艾玛情感的寄托对象脉络 主要人物分析 子爵: * 衣香鬓影的舞会相逢,一经富贵熏染,再也不肯褪色 * 子爵的“紧身背心”与“雪茄匣子”在前后文的预示与呼应 罗多夫: * 一场蓄谋已久的狩猎 * 文学教科书式的调情场景:锣鼓喧天,白日调情 莱昂: * 男女之间的共同语言,大多出自文化的虚荣心 * 从柏拉图精神恋爱到干瘪的欲望激情 勒合:万劫不复的金钱消费深渊 夏尔:一个被冠上“大怨种”的在婚姻中隐身和忽视、纵容的丈夫 01:18:33~01:26:14互动 书中次要人物药剂师与神父的讽刺性 评论区互动话题:如果艾玛活在当下,能活下去吗? 感谢收听,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推荐给您的朋友;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您的反馈对我们很重要,谢谢! 节目不更新的日子,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dubuwan2024),或者直接播客公告区扫码入听友群找我们。

90分钟
13k+
8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