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洞察力、幽默练达的文字,聚焦于日常生活、人物的内心情感以及琐细的事务,塑造了一代人的文学审美。
如今两个世纪过去了,“奥斯汀热”不仅没有消退,反而一直在持续。尽管她的笔下,并没有了不起的大事发生,即便读者对情节烂熟于心,但只要翻开书本,却仍然会像第一次阅读时一样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翻开新的一页。究竟,是什么在吸引着读者反复阅读?简·奥斯汀为什么能够不朽?
本期节目,我们从去年10月开始筹备,读了她6部长篇小说,1本书信集,2部相关传记,以及国内外多本研究专著。这也是《读不完》首次尝试制作作家专题,不专注于一个读本。尽管录制了2小时,我们两个主播却依然觉得意犹未尽。

【本集重点】
一、成为简·奥斯汀
02:37重读奥斯汀,讥诮附身
06:34撕开感伤和哥特的薄纱,才女隐姓埋名开时代风气
11:38常见的刻薄误读:奥斯汀传播与接受中的傲慢与偏见
17:23婚姻是人生的一场豪赌:长子继承法和限定继承人制
二、 代表作品分析
22:20三种爱情观:情欲、各取所需、理智/情感/道德/经济的完美平衡
26:43例外:作者观念剧烈摇摆与变动之作《劝导》
33:31经典不衰的《傲慢与偏见》
- 主旨:消除偏见
- 屏开雀选,瞠目结舌,民国《申报》广告词诱惑悬念拉满
- 家庭小说:将世俗生活纳入人类文明审美
- 傲慢,偏见,理智,情感
- 伊丽莎白的拒婚宣言与“盲目”轻信的呼应
三、 拓展延伸
59:33为什么古今中外大文豪都热衷塑造「私奔」桥段?
- 奥斯汀笔下的私奔女性:力挽狂澜、堕落与绝望赴死
- 《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
- 卡列宁的耳朵与夏尔的牙齿
- 不同时代文本中设计私奔的终极动机
1:15:26风趣、温和的冒犯:六部长篇小说中的父权批判
- 《傲慢与偏见》贝内特先生:掌控家庭却无法支撑家庭,自我逃避;
- 《曼斯菲尔德庄园》托马斯爵士:专制,庆幸儿女婚姻可巩固逐渐衰落的财产,目睹女儿步入不幸;
- 《劝导》埃利奥特从男爵:手持《准爵录》,爱美,败光家财
- 《爱玛》伍德豪斯先生:小题大作,自私
- 《诺桑觉寺》蒂尔尼将军:跋扈、悭吝、残暴
1:35:29人物塑造:《曼斯菲尔德庄园》中扁平人物的动线与波动
1:41:43浪漫外衣下的阴翳:爱情喜剧中的悲伤底色(《理智与情感》)

1941年2月5日,《申报》刊登的《屏开雀选》的影视广告文案
🎺:下期节目预告:《劝导》(简·奥斯汀)

那些经历过历史、思潮、观念、理论变迁考验的杰作。
除了叙事,语言,画面,声音万里挑一,它们为何伟大,为何不朽?
感谢收听,如果您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转发推荐给您的朋友;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您的反馈对我们很重要,谢谢!
《读不完》听友群已启动,后续将在群内征集选题和共创的听友。节目不更新的日子,欢迎添加小助手微信:dubuwan2024 入群。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