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天经历了一场大型搬家,每天在新旧两个出租屋之间早出晚归扛大包,最夸张一天折腾完躺床上已经凌晨四点。 这期你会听到: 1. 03:04 因为搬家把既有的生活节奏打乱了之后,再续上有点难啊! 2. 03:46 搬家时遇到的印象深刻的装修工人,他和我童年里的亲戚们好像啊 3. 10:30 关于我的整理收纳哲学,就一个字,扔 4. 22:02 阴差阳错和15年前买的“老物件”的跨时空相遇,上次使用它至少10年前 5. 27:01 关于新家收纳,我男朋友和我截然不同的整理顺序,你们是哪种? 6. 29:00 新家现状:刚添置上茶几,也是经历过把凳子当桌子用的极限生存环境了 如果喜欢的话可以点赞、留言、转发本期节目,这会对我很有帮助:) 听友群:tetewang12(备注小宇宙),最后感谢你的时间!
聊起旅行里遇到过的奇葩经历,这2.5件事最为记忆犹新。讲出来给大家听个乐,也怕以后我忘了。
我怎么觉得人性本晒,通过让别人觉得自己好而感觉良好,是一种本性,而那些低调到尘埃的人只不过是已经自渡了,过了这个阶段而已 而且跟钱不钱的好像也不一定强相关,晒当季新品、晒包、晒车、晒结婚证、晒房产证、晒娃、晒娃学习好,哪个不是一种自我感觉良好最好你们也来品品我的生活的展示? 甚至晒惨、晒穷,也是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特立独行。真的惨是没人会晒的。 所以,回归主题,世界上真存在「有钱不晒」的人吗?或者说,存在过着神仙日子,却不跟任何人展示,谨防嫉妒之眼降临到自己头上的人吗?
2天1夜山西行,一次拍脑袋说走就走的旅行。我宣布今年开始我正式入坑P人旅游队,不做计划、不安排行程甚至不规划目的地,喜欢!每次都给我新惊喜/惊吓。 在此之前我对山西毫无想象,然后发现,怎么那么美啊!美得过分!贴几张图,大家一起感受这里凛冽的空气
灵魂提问:同样的租金下,住的像家又大又新又温馨但同时又远又荒,还是住的更市中心更丰富,却更挤更破?你会怎么选? 朋友们,请激情敲下你的选择!❤️🔥
我不想成为60岁时颤颤巍巍不坐公务舱就出不了门的虚弱老人,我要当一个健硕的能在经济舱酣睡的老人,我希望我受限更少,我60岁哪怕没什么钱也能照样能快乐出远门,而不是看起来很不耐造,我也想当一名80多岁跟老闺蜜携手出门旅游的人。看到这句深以为然。 从《超越百岁》这本书产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健康的观念的改观,健康和你买的基金、股票、房子一样,都存在风险,而你日复一日抽烟喝酒熬夜,只因许多人都在这么做,只因此刻看上去还没事,就可以当风险全然不存在吗? 「生病很痛苦,但大概率不会是我」,可谁又能知道呢?即使体检报告此刻一切正常,但十年后呢?20年后呢?如果预测范围变成一个人的余生呢?没有人是低风险的。 人体是一个精密的组织,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讲出某个通用的、不变的公式只为了“更省事”的获得健康,所以,这期内容真的非常有用,关于了解关于人体这部机器的底层运转逻辑真是再好不过,有了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的查漏补缺,才能在想到自己的老年生活时,真正的充满信心而不是虚假的。 健康长寿,先健康,长寿才是有意义的。 你会听到: 1.医学3.0的新概念?等到病了再去医院,已经太晚了 2.衰老的真正标志是什么? 3.目前全球常见疾病及预防理念?(心脑血管病、癌症、阿兹海默) 4.你了解线粒体吗?它直接决定“健康寿命”的长度 5.一句话讲清,我们到底为什么要运动? 6.体力任务清单,帮助我们重新定义晚年的可能性 7.关于营养,其实它是一门复杂的化学 8.情绪健康:如果你不快乐,你就没有想要长寿的理由
上周聊了聊我在社交中是多么的松弛,不焦虑,多么的做自己。给自己一顿夸完之后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当我想要在乎对方,想要让对方知道我其实是很在乎他的,当我有这样的需求产生的时候,我发现我根本没能力展现。 我察觉到我是一个慢热的人,我总是需要在见面几十分钟后,或者连续见面许多次之后,才会和对方有熟悉的感觉,才会愿意敞开自己。不过,也会有些一见如故的人,能让我快速进入状态。我开始在想,这其中的变量是什么?我觉得也许是「连接感」。 像是一些我完全不曾见过、但就是很喜欢的互联网上的“陌生人”,想必也是因为他们的内容、他们传达出来的东西,和我产生了连接感。 为什么有的人的切入点就能让其他人产生共鸣,他们做对了什么?而一直很难和别人连接的我,又一直卡在哪里呢? 所以今天我想聊聊,到底如何和其他人类产生连接,尤其在你喜欢对方、需要去聊天去争取的社交场合中,不是那种表面的敷衍的、结束之后可以谁也不认识谁了的那种虚伪社交。 最后,感谢你的时间,欢迎进听友群:tetewang12(备注小宇宙)
对于表情管理,我真的是个很不敏感的人,对于社交聚会,我也一直是自我感觉良好为第一优先级。而我男朋友相对于我,更像是一个“照顾他人”的人,他更习惯让其他人先感受好。最近的社交,大部分围绕着他的朋友们展开,这些让我一直很舒适的习惯,却让他在他的主场聚会中坐立难安,针对我的“冷漠”,我们聊了聊。 这是一期我的记录与总结。
闲来无事试穿了一番自己5、6年前的衣服,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竟然已经都变成了“童装”!不敢相信以前是怎么忍受这些一旦上身就束缚的无法动弹的修身衣,现在的我已经变成了舒适至上,苦是吃不了一点的。所以由此想聊聊,年轻时候身体对这些束缚的感知和现在到底究竟有了怎么样的变化? 让自己的身体感到舒适、让生活环境和社交因自己而变化、对完美祛魅,爱上黑壮粗和力大如牛的自己,原来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分享一句最近很爱的话:当你不再追求被爱、被关注之后,你的生命体验才会打开。深以为然。
非常临时的来了一场四天三夜的内蒙草原之行,临时到除了目的地之外,没有计划任何行程。随机之中发生的一切,都变得有些宝贵。我突然觉得,粗糙是一种被严重低估的好品质,我好爱粗糙啊,就像是,用指纹去触摸不同材质,能体会到微小但又截然不同的触感,这是精致和光滑所难以拥有的感受。 分享3张旅途中的景色,如果人生是一部电影,这几帧我有好好记得:
多说无益,听就完了
这里是我的读书备忘录,基于读的两本育儿书《无条件养育》和《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我突然觉得,育儿的本质其实是给我们一个学会感谢的机会,感谢让我们能有机会和一个生来就是爱我们的人生活一些年头,感谢人类小孩给我们外力更快的修正自己,感谢他们给我们人生带来的新体验和额外的我们无法预料的惊喜。而学会感谢的意义在于,我们能对生命拥有全然的觉知,和更饱满的体验。然而父母做的不好的部分,会被我们内化,让我们长大后也刻薄的看待自己和我们明明很爱的人,简直是太讨厌了。那么如果一切重开,就在此时此刻,那些父母没有做好的部分,我们要怎么更好的去做呢? 你会听到5个我觉得很有启发的观点,既能育儿也能育己还能育每个我们珍惜的想要把ta当小北鼻对待的人类: 1.小孩也是人类,这是常识,但你常常忘记 2.所有行为都是沟通。无理取闹也是沟通,虽然无理取闹往往是大人下的定义 3.放弃评判,包括那些伪装的更好的评判——表扬和称赞。你的评判不重要。 4.对对方诚实就是对自己诚实——你的愤怒往往源于你自己的恐惧 5.放弃输赢的念头——这不是一场权力争夺战,赢了对方却会输了关系,输赢显得如此没意义 6.用同样的善意对待内在的小孩——你不必做完美的人,就像你不会要求别人是完美的人 最后,我觉得由于没有实战,所以一切讲的都是那么的草台班子,感谢你的时间。等到有朝一日,我会callback这期的。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