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路上突然有人想帮你拍照,你会有什麽反应?对人抱有很大警戒心的Sophie,应该会下意识地说「Nonononononono」,然后火速逃离现场。但她最近却很关注一个ig帐号 @zoechou222,这是目前在欧洲打工度假的摄影师Zoe所创立的帐号,Zoe在欧洲与许多陌生人相遇,并对他们说:「嗨!我可以帮你拍照吗?」 Zoe的镜头记录许多温暖的人事物,原来,一抹微笑、一声招呼,一个简单的提问,就能让陌生人之间串起奇妙的缘分。这集邀请Zoe来到哩哩叩叩,我们有许多好奇的问题想问她,例如:为什麽会开启陌生人的街拍计画?自认内向的她找陌生人攀谈时会紧张吗?拍摄过程中发生什麽小趣事?以及,在29岁那年离开臺湾、去到陌生的爱尔兰,对她而言的意义是? -本集话题- 1、那些Zoe在拍摄前、中、后的小故事 2、内向者碰上陌生人,要怎麽拍下去? 3、当「打招呼」成日常,是什麽感受? -时间轴- 00:30 面对今天的来宾,Sophie开场就在紧张 01:40 来听Zoe自我介绍、为什麽Zoe现在人在欧洲 02:21 在29岁那年,觉得还想再「多做点什麽」 06:38 第一次问陌生人愿不愿意拍照,对方的反应是? 09:10 在爱尔兰,发现「打招呼」的奇妙之处 11:38 被人拒绝拍摄,就像谈恋爱、找工作一样 14:15 用影像纪录狗狗和主人的情谊 15:23 有次要帮一家人拍摄,但小男孩不想被拍 17:15 在河岸边,遇到一个想捡球的乌克兰小男孩 19:49 内向者要怎麽不断与陌生人攀谈、拍摄? 22:32 人生有时该转弯:Zoe的「重新开始」哲学 25:01 看了Zoe的作品,许多人心中漾起笑容 26:23 拍啊拍,有天遇到陌生人说「我想帮你拍照」 28:12 能随时自在打招呼的爱尔兰民众=臺湾的山友 31:01 一个很有爱的结尾~~~ -Zoe小资讯- 1、这集节目有放入部分Zoe拍摄的影片声音,谢谢Zoe大方答应让我们使用这些声音素材 2、Zoe的作品:bio.site/zoechou222 3、Zoe近况:Zoe八月底过后会在北爱尔兰、英国生活,并开始在欧洲接案拍摄,主要拍「旅行摄影游记、婚纱旅记、家庭旅记」等主题。如果你在欧洲生活或旅游时,需要伴游摄影师,或拍摄与爱人之间的生活纪录,可以寄信到[email protected]跟她联繫~ -节目主图出处-Photo by Hisu lee on Unsplash
九月关键字“陌生人”,我们从美国作家葛拉威尔的《解密陌生人》出发,讨论陌生人其实比我们想像的更要复杂,以及一点关于哩哩叩叩的身世之谜。 本集你会听到:我们似乎活在一个不容易相信陌生人的社会在这个世界,谁不是天天被推着deep learning从《解密陌生人》的角度分享纪录片《九枪》 时间轴: 0:43 《解密陌生人》书籍简介 1:54 相信他人,是我们的原始设定吗? 3:40 健身房的业务积极推销,我是不相信啦 8:30 Shawn的妈妈不小心买了一千间衣服 13:42 Sophie与法院npc打交道(退散!) 17:46 闵北……缅甸……缅……送到福建!! 20:42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不要相信陌生人,但我们的爸妈却不是如此 30:27 这样的我们是一个robot family吗? 42:36 我们自己作为陌生人,其实也时常被误判 48:45 关于开头提到的故事,以及它的复杂之处 50:23 纪录片《九枪》于九月初上映,非常推荐
大家有打零工的经验吗?我小时候最想尝试的是肯德基的售卖员,因为以为可以免费吃炸鸡,哈哈哈哈不过最后也是没有去啦,因为我妈怕我吃太胖了。不过我们三个都有尝试过其他的兼职,所以本期你将听到: 1、Sophie的家教经历 2、Brenda是金融博物馆的讲解员 3、Shawn曾当过黑衣人,综艺节目还可以搜的到! 时间轴: 0:52 Brenda大学到研究所的兼职尝试,博物馆解说好特别! 4:30 Sophie 印象最深的是家教,题不会也没关系! 8:03 Shawn:很想当家教,但又觉得没什么可教的 10:15 Sophie一边兼职,一边写论文,一边还考了证!! 14:25 Shawn小时候被叫去路边卖水果 16:30 Shawn去拍婚礼,第一次和新郎见面就坦诚相待 21:50 拍婚礼的坏处:对婚礼免疫 25:10 Shawn去综艺节目当黑衣人 29:30 Shawn去演了一场戏 32:45 曾经的兼职是否会成为之后的工作呢? 41:40 我们对体力劳动不切实际的幻想 彩蛋:Shawn参加的综艺节目: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s411d7aE/?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vd_source=c51013a73d5c2d875c1709204e06f31c
如果工作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我们该如何找到因为工作而建立的存在意义,如何和别人建立连结? 今年五月由珍珠家园妇女中心策划、李玟萱撰写、游击文化出版的《茶室女人心》,记录12位曾在茶室工作的故事,讲述她们为什么来到万华,从事一份自己难以开口言说的职业,这里的人们又是如何以紧密的网络,接住来到这里的人。 本集你会听到: 1、外国传教士眼中,台湾妇女坚韧的精神与勇气 2、台北万华,吵吵闹闹、团结一心的三合院 3、当每位妇女的故事都很沉重,要如何写出个人的独特之处? 时间轴: 1:01 作者李玟萱如何开始接触到万华的无家者和妇女 5:10 同样生活在万华,无家者、茶室工作者和性工作者如何看待彼此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9:21 万华对于劳动工作者的独特之处,是人与人编织成为紧密的网络 16:04 早年女性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换个角度看,她们直面着迎面而来的挑战 25:04 《茶室女人心》出版后,妇女不再为自己的故事掉眼泪 28:10 写作策略上,如何呈现妇女们人生故事的独特性 35:16 妇女们在转职时遇到的困难,以及可以如何协助她们 41:56 工作不只是维生的方式,而是个人存在的意义
大家能够接受自己的跳槽频率是多久?能够接受的跳槽范围有多大?如果每份工作最多呆两年,跨度最大是从公务员到茶农呢?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阿弼,他丰富的工作经验让我们好奇,为什么他能够如此随心地做出选择,工作对于他而言,又有怎样的意义呢?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1、阿弼的7份工作与换工作的动机 2、茶农与公务员,正职与灵活就业的选择 3、四人的工作意义是什么呢? 时间轴: 1:38 阿弼的7份工作内容 2:45 时间最长是哪份工作呢? 3:06 阿弼的大学科系——考公务员的热门专业 4:58 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如何做出选择的? 5:28 为什么尝试一段时间后,又回去做公务员了? 6:16 每份工作的选择是如何发生的呢? 8:20 为什么工作间的跨度会那么大呢? 9:58 为什么会去当茶农?为什么又离开了呢? 12:33 怎么样的工作是比较好的呢? 13:13 在台湾,公务员和茶农的社会地位、经济情况会相似吗? 16:15 茶农和公务员的意义感有什么区别吗? 17:50 阿弼的工作接受范围更广吗?会和身边人做比较呢? 22:50 频繁换工作,不会有35岁焦虑吗? 24:50 Shawn能接受中年失业后去做滴滴司机吗? 25:33 阿弼灵魂发问:Shawn的领导有不可取代性吗? 28:35 换了7份工作,阿弼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了吗? 33:05 阿弼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喜欢、想要做的事情呢? 36:15 四人的工作意义 42:18 “你的工作不代表你……” 封面图:Image by Freepik
虽然上班族没有暑假,但在製作哩哩叩叩这件事上,我们给自己放了一个月的长假。睽违多时回归,我们要从「蓝领」聊起,这源自Shawn对「脱掉孔乙己长衫」一词的探究和兴趣;《我在北京送快递》的作者胡安焉接受媒体採访时,也一直被问:你觉得体力劳动可以让年轻人摆脱内卷或焦虑吗? 因此,这集节目我们一起读了这本书,也试图讨论这个问题。而就在边聊边反思自己经验的过程中,好多面对焦虑、面对压力、面对主管发疯和自己发疯的故事,就这样倾巢而出了…… -本集话题- 1、没有哩哩叩叩的日子,大家都做了什麽? 2、体力活能治好内耗吗?面对工作竞争和焦虑,如何好好发疯? 3、看完书的大哉问,什麽是「成人」?什麽是「自由」? -时间轴- 00:35 过去一个月,有笑有泪(?) 05:35 为台湾听众解释:什麽是「脱掉孔乙己的长衫」 09:45 体力劳动能治好什麽?我们三人有一致答案 16:16 人在江湖走,谁能不发疯 21:51 我没想到自己能一秒变脸 23:42 认证老记者是「真.成年人」 25:23 我是可理性可生气的成熟大人 30:59 面对工作中的妖魔鬼怪,要不要忍? 33:38 没错,我们是真的离题 34:30 看生活的其他部分,我们如何定义「自由」? -图片出处- Photo by Phil Goodwin on Unsplash
近两三年陆续与公共电视和TVBS合作,自由记者方君竹制作网路影音专题,以容易理解的解释性报导,搭配吸引观众的影像叙事,成为许多观众眼中备受瞩目的新生代记者。 相比与许多自由或独立记者,会在媒体组织累积一段经历后才离开,君竹从学生时期开始就已经以自由记者的身份活动。本集邀请君竹来到节目中,分享他如何成为一名自由记者,和不同媒体合作的经历,以及作为自由记者,他与观众之间的关系。 本集重点: 成为自由记者并非初衷 自由记者发挥空间大,承担责任也多 认识你的观众,以及他们的感受 时间轴: 2:31 从学生媒体到商业媒体,自由记者经历 4:56 为什么觉得自己比较适合当自由记者 8:22 成为自由记者和进入媒体组织工作的差别 14:47 与媒体合作,政治立场是否会是合作的考量? 18:53 独立做一篇报导,茫然的时候该怎么办? 24:17 做自由记者养得活自己吗? 28:30 传统新闻叙事的生存空间之外,谈观众的情感需要 35:13 没有经营个人品牌,因为社交能量不够用 42:34 君竹作为自由记者如何维持工作的纪律? 45:07 工作之外,练习放过自己、喜欢自己
提到「地方」这个词,你会想到什麽? 2020年,台湾出现一本聊地方的刊物《地味手帖》,聊「地方」上有趣的大小事:穿梭大街小巷的移动贩卖车、因自由工作盛行诞生的游牧聚落、创造地域生活感的人事物……等等。作为今年入坑《地味手帖》的新读者,Sophie只觉得「地方」越挖掘越是深不可测,因为,地方即生活,而生活是既实在又複杂的存在。 这集节目邀请到《地味手帖》的主编董淨玮,淨玮投入出版工作多年,在几年前成立一人出版社「裏路」,并开始製作《地味手帖》。我们很好奇,作为主编,要怎麽统筹这麽多主题,并与人数众多的写作者和受访者合作?这些都是淨玮过去工作累积的人脉吗?还是淨玮自有一套认识新伙伴的独门心法呢? -本集重点- 1、资讯超丰富之《地味手帖》这本「杂誌书」是如何诞生的? 2、《地味手帖》有固定专栏又有变动特辑,怎麽找到「对的人」合作? 3、 从第00期到第15期,会有选题灵感枯竭、做到心很累的时刻吗? -时间轴- 00:33 介绍本集来宾:《地味手帖》主编董淨玮 02:07《地味手帖》是杂誌还是书?「地味」的意思是? 10:46 除了美食和旅游,你我对「地方」的好奇心可以无限大 18:48 一人企划、编辑《地味手帖》,怎麽和不同受访者和写作者合作? 23:08 内向者要在工作中结识很多新伙伴、跟他们合作,会很难吗? 26:40 聊固定专栏「观看的视线」:翻开书页,彷彿怀抱憧憬走入异地 29:17 每两个月写一封信、画画送给彼此的「野书简」专栏,怎麽诞生的? 32:58 从专栏「铁皮屋探奇」,看见那些既平凡又不凡的铁皮屋建筑们 35:14《地味手帖》做了三年多,会不会碰到选题撞牆期? 36:39 怎麽保持好奇?淨玮:「有时候这世界没变,是你变了」 45:57 作为《地味手帖》的熟客aka读者,Sophie和Brenda分享如何与它相遇
在MBTI人格测试中,I人是内向型的代表,他们善于独处,对自己的内部世界更感兴趣,不需要广泛的社交,通过独自充电来恢复精力。那么,当一个群组里几乎都是I人,这样的群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播客“Hey Jude”、“大差不差”的主播朱弟,向她请教如何进一步拉近主播与听友关系的秘诀。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1、I人在微信群里都聊什么? 2、I人主播与I人听友的互动长什么样? 朱弟的个人播客:Hey Jude、大差不差 时间轴: 00:58 朱弟登场 1:15 Shawn开场即high,他在high什么? 2:10 听友与主播,像是食客与主厨的关系 3:20 朱弟的社群情况,群+线下活动 4:45 为什么作为一个I人,朱弟会建群、会举办线下活动呢? 7:00 都是I人的群,可精彩了 7:30 Shawn潜入主播群的“窥视”经历 9:00 被父母情感绑架的困恼 11:50 大家都有分享的主动性 14:20 令人羡慕,朱弟收到过手写信 16:05 朱弟在群里反而是收获者 17:40 Shawn不敢建听友群的原因 18:40 关于建群,朱弟也犹豫过 19:30 朱弟的第一次线下活动,花花竟然参加了! 22:45 第二次是线上腾讯会议,先开口讲话最重要 25:20 反复参加线下活动的听友~ 26:50 听友与朋友傻傻分不清楚 27:40 朱弟在群里的学习经历 30:55 I人的群,给你情感支持 34:20 早期看不上这个群的人,最终也沦陷了 35:20 I人群不吵架的吗? 37:35 Shawn看到别的群吵架经历 42:30 建群后会想要收益吗?如何处理收益和情感的关系呢?
散装节目,但不完整。 欢迎大家搜索我们的IG:lilikoko_podcast 查看相关信息 时间轴: 2:30 Brenda电视剧推荐:日剧《独酌的流派》 3:40 韩综推荐:《地球娱乐室》 7:10 女生的快乐很简单,也很快乐 8:15 剧场表演推荐:《春眠》 10:20 《春眠》是改编我们看过的小说! 14:55 《不良执念清除师》很好看~~
前阵子Shawn去了上海的podfest,在活动现场发生了很多趣事,必须分享!且听他娓娓道来~ 另外,这集也是五月「追料理的人」的最后一集,我们各自分享了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化身为追料理的人,还聊到每日人物上个月的一篇文章〈恩格尔系数拉满,年轻人只剩口腹之欲〉,展开一段热烈讨论:疲惫空虚时,你会透过吃东西获得快乐吗?但又不想把吃东西,视为一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本集话题- 1、Shawn的上海podfest奇遇记 2、为了吃美食,大家做过哪些疯狂事? 3、从一篇文章,思考「口腹之慾」对人们的意义 -延伸阅读- 1、【每日人物】恩格尔系数拉满,年轻人只剩口腹之欲 https://mp.weixin.qq.com/s/GlQtfX1pTIdxS7UA_iQukQ 2、【公視P#新聞實驗室】通膨加劇高物價 解憂手搖癮暗藏厭世小確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vMOP_gFtGo -时间轴- 00:35 不要害怕说肉麻话、哩哩叩叩的Logo变成实体贴纸 04:37 转身换个贴纸,就立刻变成粉丝见面会 06:50 很多人不知道怎麽唸「哩哩叩叩」,为什麽? 09:26 你真的期待明年的podfest吗? 11:50 我们是追料理的人吗?Shawn分享自己最近的爱店 15:43 排队时间长,就能保证它是美食吗? 18:01 看了《街头美食斗士》,跑去三重吃虱目鱼盖饭 19:20 南京旅游日誌:Shawn吃粉丝汤排超久、买青团回上海 23:45 大学之后出国,Brenda常常是冲着美食出门的 27:01 年轻人只剩下口腹之慾吗?你的恩格尔係数多少? 35:19 吃东西,可以纾压吗?我们三人的想法大不同 41:20 我们对吃的複杂感受:空虚时想吃,真快乐时也要吃 47:41 六月主题月预告:熟客 -标题主图出处-スタジオジブリ,ハウルの動く城(2004)
本期是5月主题「追料理的人」第三期节目,我们一起阅读了豆瓣美食书籍排名第一的《鱼翅与花椒》。英国作家扶霞·邓洛普记录了她在游学中国时所品尝到的美食,以及在追逐料理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中国文化与餐桌政治。 如何在陌生的国土接触到当地美食?如何去记录、去观察、去书写?如何透过美食去了解一座城市?这些都能从扶霞的经历与文字中,找寻答案。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1、每个人对美食的追求与理解 2、理解食物,也是接受文化 时间轴: 2:05 担担面不仅仅是一碗面,还有故事与文化 6:40 Shawn眼里的食物—营养元素 7:40 健康生活的枷锁 9:35 在入味与口感上,Shawn也是个外国人 12:30 Shawn来推荐最美、最持久的口红色号 13:35 从杀鱼这一步了解食物 16:45 怎么杀泥鳅和黄鳝 18:00 语言上食物的差异 20:26 观察的坦诚与理解的背景 21:50 为什么味精会在中国流行 25:55 有预设不是问题,重点是如何进一步了解 26:50 吃猴脑到底是不是真的啊 27:55 童年噩梦般的谣言 30:25 进入到新的环境中,适应当地的美食,也是抛弃原有的自我 32:30 扶霞的美食笔记与中国菜刀 36:10 探寻美食的背后:被警惕、被当外交使官 37:54 西方的个人与中国的集体 38:35 中国式饿鬼:没有子孙、被人祭拜 40:20 对美食的记录,也是一份对老成都的墓志铭 41:50 两岸拆迁户的差异 43:53 第一站是成都,真好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