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环境污染、生态危机……随着人类活动能力与范围的不断扩张,诸多负面影响接踵而至,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数十年间,人们在努力寻求一种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机制,以获得更为理想的发展空间。而生态修复,或许是改善问题的一种途径。 对于很多人来说,“生态修复”是新鲜而陌生的概念,究竟什么是生态修复?一项具体的生态修复项目是如何开展的?在产业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它可以搭建起怎样的桥梁?与乡村振兴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而社会力量的参与,又可以在其中发挥着哪些作用? 本次我们邀请到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的资深参与者,在“Talk三联”播客节目里一起来聊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那些生态修复项目可以产生怎样的价值?通过具体的案例,分享他们的观察与思考。 【本期嘉宾】 嘉宾 | 蒋泽银 ,恒生中国森林保护项目专家顾问,SEE基金会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项目总监 嘉宾 | 王静 ,恒生中国红树林保护项目专家顾问,SEE基金会海洋保护项目总监 嘉宾 | 邢海洋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毕业于北京大学自然地理专业,《最美大运河》《中国西北行》封面主笔 主播 | 黄子懿 ,《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时间轴】 03:48 在黄河边上,我们看到的生态变迁 05:04 生物大灭绝: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化 07:57 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有多么重要? 13:17 森林植被的修复,恢复濒危物种的生存家园 17:16 生态破坏程度,该如何被衡量? 28:21 我国西北与华北的生态变化 32:09 观念:培养当地居民环保意识 41:38 合作: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现实推力 49:25 生态修复模式推广的可能与困境 52:01 通往“乡村振兴”的道路:生态修复如何推动社会效益? 57:02 收束:漫长的过程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以及网易云音乐关注收听。
民以食为天,吃什么、怎么吃是人们每天需要面对的问题。近日受疫情反复和天气变化影响,国内一些地区出现了抢购米面粮油、多种蔬菜价格上涨的现象。而在菜价波动的背后,有许多重要的农业问题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我国的粮食安全目前面临哪些挑战?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又有着何种意义?如果将眼光拓展到世界,人类赖以为生的农业起源于何时?农作物究竟如何改变了世界格局?而在未来农业中,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又将带来怎样的革新?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记者袁越行走各地,做了详细扎实的采访,完成“人类未来,吃什么?全球农业考察记”封面报道(全文见于2019年第41期数字刊)。在本期播客中,袁越和刘石会分别从记者和农业研究者的角度出发,进一步讨论农业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本期嘉宾】 主播|袁越(土摩托),《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嘉宾|刘石,长期研究农业,曾任孟山都高管、杜邦先锋公司中国区总裁、隆平高科总裁、大北农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等 【时间轴】 04:31 农业起源于人口暴涨带来的粮食匮乏 05:42 世界政治格局将会因农作物而改变吗? 07:56 人类吃饱饭的历史没那么长 14:00 农业要发展,不能光靠农民的干劲 22:00 东北黑土地已变成黄土地 28:06 中国人最后的粮仓还受得住吗? 31:04 大农业与小农业:高效率VS高附加值 36:06 为什么中国的中央集权制能够维持千年? 40:37 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是未来农业的重头戏 44:09 了解下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方式 50:40 十份植物蛋白才能转化成一份牛肉 55:28 植物肉的未来 57:03 未来的农业,我们该怎么做? 【敲黑板】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此话题的报道,可长按图片扫描二维码阅读/收听本期封面故事: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关注收听。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国外贸这一“关键性领域”,也发生着诸多变化。每一次有关中国外贸的风吹草动,似乎都会引发广泛的讨论。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关注外贸领域的变化?这一行业的现状又是如何?为了“活下去”,外贸企业都做了哪些尝试?而品牌升级、产业链转移,究竟是疫情冲击的结果,还是大势所趋的必然? 本期Talk三联,让我们跟随三位持续关注外贸领域的记者,听听他们的观察与见闻,了解那些统计数字与新闻资讯背后,真实发生着的努力与挑战。 【本期嘉宾】 嘉宾 | 杨璐,《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嘉宾 | 张从志,《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主播 | 黄子懿,《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时间轴】 02:46 想象的外贸vs真实的外贸 05:56 封城对外贸的影响大吗? 11:20 沿着中欧班列走,会遇到什么? 18:45 如何搞定班列,这条大规模运输的通道 27:34 关于班列的运输成本,我们来算一笔账 33:11 问题要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考量 40:27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大势所趋吗? 50:04 越南or非洲,劳动密集型工厂的理想迁址? 55:37 中国能否成为大型统一市场 01:02:12 进口就是买东西进来?NO!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以及网易云音乐关注收听。
【注】:本期录制时间为2021年11月初,南极季于每年11月中旬开始 在上个世纪,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爵士经历了一场伟大的南极探险,之后斯科特等人也在南极也留下了探险的印记,这块曾经神秘的南极大陆一直不断地吸引探险家、科考人员和旅行者前来。 作为人类家园的最后一块拼图,南极有什么样的风景?对于南极的来访者来说,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南极的旅途中有哪些只有经历过才了解的见闻?为什么南极是大家都应该去看看的地方?我们将在袁越和姚松乔有关南极的讲述中,了解它的气候、“原住民”动物和人文过往。 【本期嘉宾】 主播 | 袁越,《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嘉宾 | 姚松乔,英国剑桥大学地理系硕士,自然教育机构野声创始人,多次带领到达南北极的探险考察 【时间轴】 04:14 夏天,去南极工作 08:51 南极就像白色沙漠 10:43 让水手闻风丧胆西风带 11:21 旅游中的矛盾:舒适和乐趣不可兼得 14:45 去南极也不一定能见到真的南极大陆? 20:57 在南极见到和人有关的遗迹会有怎样的感受 25:59 斯科特的绅士风度 29:11 20世纪以争第一为目的的“英雄时代” 33:35 南极不是人类征服的地方 39:11 在南极看到地球上人类出现之前的景象 49:50 长城站里的黑板报上都写些什么? 56:50 人类家园的最后一块拼图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关注收听。
当我们看到一枚来自亿万年前的化石,透过古生物学说的指引,我们仿佛能够穿过时空,看到它们原本鲜活的样貌。在二叠纪到三叠纪的漫长时光里,地球经历了大规模的地质变迁,火山喷发,冰川消融,地震海啸……地球上的生灵在剧变中挣扎与适应,那些消逝的身影通过化石留存,得以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生物大灭绝究竟是怎样的场景?那些幸存的生物如今身在何方?我们不断讨论的环境问题背后,究竟是地球的常态,还是巨变的先兆?本期播客,让我们将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一同理解在千万年时间跨度里所发生的故事。 ※本次播客为连线录制,音质可能会有影响,还请大家多多理解~ 【本期嘉宾】 嘉宾 | 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吴奎,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湖北省富硒产业研究院)古生物化石研究中心博士 主播 | 黑麦,《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时间轴】 06:43 生命大爆发之前,地球什么样? 10:05 大灭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13:15 躲过“团灭”,幸存者如何生活? 15:26 化石如何透露死亡信息? 18:07 除了湖北鳄,中生代还有什么? 19:54 三叶虫的兴衰 22:04 大灭绝后的生物大复苏 34:40 “金钉子”的意义 37:42 化石:地球留给我们的推理题 42:15 我们正处在第六次大灭绝进程中吗? 45:34 扛过五次大灭绝的“孤勇者” 47:02 地球的“避难所”在哪里? 53:54 谁会先灭绝?陆地or海洋生物 【相关名词】 新生代:是地球历史上目前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从6600万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随着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的发生,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 中生代:是显生宙的三个地质时代之一,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地质年代。 古生代:古生代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时代。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其中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又合称早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又合称晚古生代。 湖北鳄:是已灭绝海生爬行动物,生存于早三叠世奥伦尼克期,化石发现于中国湖北省南漳县巡检镇,以及秭归县茅坪镇。 三叶虫:三叶虫纲的动物通称三叶虫,是节肢动物门中已经灭绝的一纲。它们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在古生代早期达到顶峰,也是在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中消失的重要生物。 牙形石:牙形石又称牙形刺,旧称牙形虫、牙形类、锥齿、锥齿类。是一类早已灭绝的、游泳的、两侧对称的、相对原始的脊椎动物头部的骨骼化石。 菊石:菊石是菊石亚纲物种的通称,是一群具有螺旋形厚重外壳、拥有众多触腕、进行速生速死和大批量繁殖策略的已灭绝头足纲动物,也是中生代最具代表性的海洋软体动物。 海百合:海百合纲是一群始见于奥陶纪的棘皮动物,生活在海中,具多条腕足,身体呈花状,表面有石灰质的壳。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关注收听。
如果大家想去地球的“极地”,相比珠穆朗玛峰、南极等地,北极或许是最容易去到的地方。而如果你热爱热闹,北极也许又不适合你,因为在那里人们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孤独与自由之感。 很多人喜欢极光,却也有人看腻了极光。为什么在冰岛人们会用灯照来种菜?在美丽的地方会发生怎样危险的故事?“冰山制造厂”、极光研究所分别在哪里?本期播客,我们随记者袁越和摄影师李亚楠的声音,一同走进北极,认识彼处的冰雪与自然。 【本期嘉宾】 主播 | 袁越,《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嘉宾 | 李亚楠,自由摄影师 【时间轴】 06:05 摄影师的“凡尔赛”:我看烦了极光 07:07 高纬度产生的奇怪现象最吸引人 09:19 去探访一个破产的国家是什么体验 14:12 低纬度地区体会不到的感觉:时间消失了 17:10 飞往北极的机票有多贵 19:40 北极的海盗能靠草活下来 23:30 北极的蚊子多到人一吸气就进嘴 25:52 一个脚印可能一百年才能恢复原样 28:11 现代人离“探险”这个词很远 35:29 漂亮与危险并存 37:25 冰山制造厂——伊鲁丽萨 43:03 坐狗拉雪橇是什么样的感受 47:54 斯瓦尔巴:在极光内部研究极光 56:20 体验地球之巅的孤独与自由 本期播客来自即将推出的全新主题系列播客:“Talk三联·土摩托看天下”。这档节目以《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袁越(土摩托)所做五大封面报道为主题,在声音中带你走进广阔世界。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播客和网易云音乐关注收听。
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如今职校毕业的学生能找到高薪的好工作吗?什么情况下,家长愿意送孩子去读职校而不是普通高中?除了能进入合作的企业工作,职业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什么成长的可能性?这些问题或许都要进入今天真实的职校才能寻找到答案。 本期播客我们邀请了进入多所职校进行采访的记者杨璐、驳静和刘畅,为我们带来他们对职校师生和教育模式的深入观察,探讨职业教育在今天面对的问题与挑战。 【本期嘉宾】 嘉宾 | 杨璐,《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嘉宾 | 刘畅,《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代班 主播 | 驳静,《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时间轴】 03:20 不同年代的职高地位相当不一样 08:12 德国“双元制”究竟是什么? 11:39 职校毕业生工资比白领还要高? 18:10 人手六七个offer 的职校生 24:54 制造业发达地区的职校水平更高 28:47 如何判断一个职校好不好? 32:35 高中就可以参与国内著名导演的电影制作 37:04 职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怎么样? 42:44 采访时会羡慕这些“有人管”的职校生 45:20 无论何时,技术型岗位都是刚需 54:33 追求更高学历是社会发展趋势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关注收听。
本期播客来自即将推出的全新主题系列播客:“Talk三联·土摩托看天下”。这档节目以《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袁越(土摩托)所做五大封面报道为主题,在声音中带你走进广阔世界。 【内容提要】 提到印度,大家会想到什么?古老、宗教、瑜伽、卫生以及安全问题,这些词汇可能是人们对印度先入为主的印象。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宗教对印度来说意味着什么?在印度生活时有哪些不曾预料到的经历?为什么说印度是观察人类文明的窗口? 本期播客,袁越和武笑吟将在对话中呈现标签之外的另一种印度。 【本期嘉宾】 主播|土摩托,《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嘉宾|武笑吟,曾在印度留学,视频创作者,现互联网从业者 【时间轴】 07:10 在印度像穿越到古代 12:18 印度骨子里的“我就这样” 18:16 英语在印度的地位就像普通话一样 20:58 好面子——人口密度高的国家的通病 31:10 印度教是印度人生活方式的合集 36:49 印度的南北差异 41:21 瑜伽之城的出逃故事 43:08 披头士被骗到印度参与灵修 49:22 特蕾莎修女与“垂死者修容所” 52:50 猪肉合格印一样的印度健康码 01:04:22 对印度从“先入为主”到“祛魅”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关注收听。 “Talk三联”将请来更多记者和他们的朋友,围绕热点、故事和关注的话题,制作主题系列播客。你想听到谁的专属播客,对哪些话题更感兴趣,欢迎在留言中告诉我们。
平日乘车出行时,车内全程录音和实时定位可能会带给人身一种安全感。但无论是话语还是行踪,它们都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安全便利与隐私,你会选择哪一种? 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处在一种隐私焦虑中,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似乎只能无奈地承认:面对数据泄露,个人所能做的反抗是非常有限的。那么,我们能如何缓解隐私焦虑?当个人无能为力,我们又能寻求什么层面的保护?这一期的播客我们邀请了记者陈璐和张星云一起探讨有关“隐私”的话题。陈璐采访了艺术家邓玉峰和数据安全专家方兴,张星云梳理了“隐私”的概念史。在本期播客中,他们将与大家分享自身遭遇的隐私泄露带来的困扰以及采写过程中的对数据安全的思考。 【本期嘉宾】 嘉宾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主播 | 胡艺玮,三联中读编辑 【时间轴】 03:48 隐私在当下是一个很难被讨论的问题 08:27 公众人物用一部分隐私俩交换利益? 11:48 记者们会因其稿件被网络暴力 23:10 街拍人像发在社交网络,会侵犯别人的隐私权吗? 34:57 如何躲避被大数据追踪?分享一个失败的例子 39:10 世界上拥有最多摄像头的城市 46:35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不断地复述自己来获得身份认同 48:00 主动泄露自身数据后,反而有种“躺平”式的放心? 52:50 一场街头躲避摄像头的艺术实验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关注收听。 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焦虑的因素有很多,隐私泄露、工作内卷,此外,还有容貌焦虑,由三联中读自制的另一档播客《中场时间》最新上线的一期讨论了女孩的容貌焦虑:《谁说女孩想变美,就是容貌焦虑?!》,欢迎关注收听。
今年是《三联生活周刊》关注年度生活方式的第十年。回看前些年的选题,我们的关注点是最新潮、最流行的生活方式,关注那些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的新兴事物。而最近几年,我们对生活方式的探寻逐渐内化。在去年频繁出现的“内卷”、“躺平”词语背后,隐藏着哪些时代信息?在如今充满变化的环境下,人们需要如何自处? 这期播客我们邀请了《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杨璐和记者卡生回顾这些年的生活方式变化,和她们聊聊如何逃离倦怠,学会自洽。 【本期嘉宾】 嘉宾|杨璐,《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嘉宾|卡生,《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主播|胡艺玮,三联中读内容编辑 【时间轴】 09:28 努力却没有回报,内卷真让人倦怠 13:03 工作内容不能量化是过劳的源头 17:07 灵活就业让“螺丝钉”成为全能的人 21:51 最容易焦虑的人群,你是其中之一吗? 27:13 “鸡娃”是一种价值观 30:32 外部信息过载时,就让大脑安静休息一下 34:48 感到悲观时,不妨去运动 38:20 未来十年,将会迅猛发展的产业是什么? 43:32 工作生活混在一起时,如何做时间管理? 45:59 记者写稿就像坐牢 47:09 职场心理咨询领域待被开发 53:14 培养专注、开放与不设限的大脑,就像艺术家一样 由三联中读制作的另一档播客《中场时间》新上线的一期也讨论的了焦虑的话题,是从保险角度讨论的:《聊聊保险:年轻人买它能缓解焦虑吗?》,本期并不是让大家买保险,而是抛砖引玉,为大家提供一个角度。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关注收听。
你是一个人住吗?关于独居,大家可能会有一些好奇和误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危险,也会有一些非常快乐的时刻。这次请到了两位《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笔,聊一聊他们自己独居的经验和他们从各个采访对象那里得到的新知。 【本期嘉宾】 嘉宾 | 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主播 | 胡艺玮,三联中读编辑 【时间轴】 01:05 什么才算独居? 07:25 中国进入单身社会了吗? 11:52 独生子女比飞独生子女更容易独居吗?我们对常识的推断往往是错的 13:55 一个非典型北京孩子的独居经历 22:38 被困33小时的独居女孩有错吗? 37:26 有经济能力就能独居?独居背后代表着社会的进步 49:53 外卖、上门按摩、打扫卫生......当代独居青年的美好生活 另外,由三联中读制作的另一档播客《中场时间》新上线的一期也是有关独居的:《独居的快乐,失去才知道》,感兴趣的可以搜索“中场时间”同名播客,关注收听~ 【收听方式】 你可以在三联中读、小宇宙、苹果、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上关注收听~
随着上世纪60年代的“婴儿潮”陆续迈入老年,我们不由思考:他们对养老有什么新的需求?我们如何照顾好身边的老人,又如何规划好自己的老年?要考虑到体力脑力上的“用进废退”,要考虑到排解孤独与精神需求……老年人的生活诉求并不只是“活着”,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掌握更舒适的生活状态。 有人65岁瘫痪在床,也有人80岁还能爬长城;有人习惯儿女绕膝享天伦之乐,也有人习惯养老社区里的舒适自在。我们不能“同质化”老年,因此也很难找到一个养老的万能公式。那么除了依靠社会,依靠公共设施,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和保持健康的身体相比,更新观念同样重要。本期播客,让我们一起聊聊,老了之后该怎么办。 【本期嘉宾】 嘉宾 | 徐菁菁,《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嘉宾 | 杨璐,《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主播 | 黄子懿,《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时间轴】 02:37 当60年代的“婴儿潮”迈入老年 05:35 我们正在“同质化”老年 09:10 活到老学到老,可能你会更健康 12:43 养老社区里的适老化改造 16:06 几种养老模式,你会选哪个? 19:55 中日养老理念的差异 24:20 为什么要支援老年人自立? 28:19 康复知识的更新,很有必要 30:41 这一代老人,可能不会遭遇数字鸿沟 32:43 孤独,是老年的一大敌人 37:32 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因人而异 40:27 排队、预约,资源紧张的老年康复行业 49:40 养老护理中的大学问 54:34 “9073”,中国未来的养老规划 01:01:31 老年人的消费降级 【相关推荐】 由三联中读自制的另外两档播客也有关于养老的话题,一档是《中场时间》,新一期上线的《困在时间里的照护者:认知症、养老、老龄社会》,另外一档是《苗师傅·天真与经验》,5月13日上线的《医学教授王一方:我们能“活得长,老得慢,死得快”吗?》,这三档播客都可以在三联中读、喜马拉雅、苹果播客听到,欢迎关注收听!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