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中国外贸这一“关键性领域”,也发生着诸多变化。每一次有关中国外贸的风吹草动,似乎都会引发广泛的讨论。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关注外贸领域的变化?这一行业的现状又是如何?为了“活下去”,外贸企业都做了哪些尝试?而品牌升级、产业链转移,究竟是疫情冲击的结果,还是大势所趋的必然?
本期Talk三联,让我们跟随三位持续关注外贸领域的记者,听听他们的观察与见闻,了解那些统计数字与新闻资讯背后,真实发生着的努力与挑战。
【本期嘉宾】
嘉宾 | 杨璐,《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嘉宾 | 张从志,《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主播 | 黄子懿,《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时间轴】
02:46 想象的外贸vs真实的外贸
05:56 封城对外贸的影响大吗?
11:20 沿着中欧班列走,会遇到什么?
18:45 如何搞定班列,这条大规模运输的通道
27:34 关于班列的运输成本,我们来算一笔账
33:11 问题要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考量
40:27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大势所趋吗?
50:04 越南or非洲,劳动密集型工厂的理想迁址?
55:37 中国能否成为大型统一市场
01:02:12 进口就是买东西进来?NO!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三联中读、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以及网易云音乐关注收听。
主播...

三联中读

三联生活周刊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pulse_
1年前
四川
0
求哪一期杂志!
收入苏菲
1年前
湖北
0
1:01:24 消费扩大,那环保又怎么解决呢?碳排放怎么减少?顾此失彼啊
瑞秋
2年前
四川
0
供应链的形象解释
瑞秋
2年前
四川
1
班列成本,海运的七八倍,空运的1/5

FinHorreya
2年前
埃及
1
怎么说呢外贸还是看行业。向欧美大的买家,多年来已经形成了固定的采购习惯,互相建立了信任关系,20年初封城两个月就封呗,又不是说永远封下去,为什么要去一个陌生的市场采购谁?知道那个卖家靠不靠谱。
而且那个时候封城正好是赶上春节,国外的客户都知道那个时候是不指望你发货的,最多就是春节前下单,等你正月十五过了之后开始上班。
而且那个时候国家鼓励复工也不吓唬你“老人孩子后遗症”,于是全国大多数工厂2月下旬3月初就开工了,所以说影响真的没有那么大,而且之后全世界就开始哗哗地闹疫情了。
越南基本上是从中国的进口大宗物资,然后就地进行加工。或者零配件就地进行组装。很多都是中国的下游产业,所以外贸行业的人对越南并不担心。
中国人聪明有忧虑感,又卷…只要不自己往坑里跳,谁也奈何不了。

0xJuan
2年前
广东
1
寒冬中外贸还是稳
HD613174x
2年前
1
01:02:28 只割韭菜不浇水

总能学会
2年前
1
54:50 哈哈哈哈哈这么好拿捏……
Evelyn_hmTc
2年前
1
请问女鞋老板哪一期啊。
張三
2年前
1
提到的李淼杰是哪三个字?想去读读他怎样文章。

竹林一贤
2年前
1
27:39 以前卖给越南,现在卖给欧洲😊
HD613174x
2年前
2
34:35 微笑曲线,人的工作也是如此,设计开发,销售,比中间环节收入高

青花四六牌
2年前
2
请问这个话题的报道是哪篇呀?给个标题搜一下

海海che
2年前
2
17:07 居然看过这个新闻联播

冰拿铁开启元气一天
2年前
4
这期内容好有意思,睡前听的,越听越精神熬夜听完。期待中欧班列能不能做一期,之前没了解还以为是国家在牵头,原来是重庆,好厉害。
415A
2年前
4
大家担心的恐怕不是产业的转移
HD613174x
2年前
7
09:47 只有中国人肯加班,超额接受剥削,无愧为资本家的天堂。
丁LU
2年前
9
确实2022是可以帮助淘汰掉很多的外贸公司和工厂,附加值低的产业转移真的是迟早的事,不用过度焦虑,还是产业升级或是转移
Aha6789
2年前
11
非常期待中欧班列的专题,感觉嘉宾做了很多调研,不出一期可惜了,如果有出文记得喊我!

大空祐飛
2年前
13
15:47 刚解封那阵子确实担心外贸,现在整明白了,真正的大雷是房地产、烂尾楼,真正可担心的是老百姓对未来经济会更好的信心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