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史的叙事中,谷歌早已不仅是一家公司,更是一种“认知基础设施”。它从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项目,成长为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的全球第四大公司,其背后不是技术的堆砌,而是“系统化、跨维度、赋能型创新”的持续实践。 本期《创+TALK》我们以“创+创新100”评估体系为框架,从【商创+、科创+、文创+、社创+、创+联动】五个维度,拆解谷歌如何成为全球创新生态中不可替代的“文明引擎”。 SHOWNOTES 1:25 谷歌商业模式的三大支柱:搜索广告、安卓系统与AI云服务。 4:54 谷歌AI发展脉络与Gemini技术突破。 8:08 谷歌多模态智能与算法自动化的技术革命。 14:07 谷歌AI Mode搜索的认知革命与用户体验升级。 17:17 谷歌文化创新:教育普惠、内容生态与开放共享。 22:31 谷歌社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性实践。 28:20 谷歌的社会创新当中教育公平和学习公平也是非常重要。 33:21 谷歌确实拥有非常强的跨界创新的能力,整合行业的资源。 36:16 谷歌的普通用户有便利性,而不是挂在墙上的奖章。 37:25 谷歌有着清晰战略与运营效率。 38:07 谷歌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 一、商创+:不卖产品,而是发行“信息世界的货币” 谷歌的商业模型,本质上是对“注意力经济”的终极诠释。 AdWords与搜索帝国:谷歌没有创造信息,却成为信息世界的“货币发行者”。AdWords系统不仅构建了万亿商业帝国,更重构了全球广告业的底层逻辑——不是出价高者得,而是综合考量点击率、用户体验、内容相关性,形成动态优化的生态。 史上最昂贵的“免费”壁垒:2005年以5000万美元收购的安卓,如今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70%份额。谷歌通过“开源系统+全家桶预装”模式,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入口牢牢握在手中。 Google X:战略押注未来的“船票”:从自动驾驶Waymo到平流层气球网络Loon,谷歌鼓励“战略性失败”——哪怕十个项目中只有一个成功,也值得长期投入。这是典型的“生态型商业思维”,不为短期ROI,而为未来十年的赛道卡位。 > 商创+核心:谷歌不是在卖广告,而是在构建一个“注意力流通系统”。 二、科创+:从“多模态AI”到“认知协作体” 谷歌的科技突破,始终围绕“理解人类认知”展开。 Gemini 2.5:百万Token上下文窗口:一次性理解3000页文档,相当于同时阅读10本书。这不仅是对算力的挑战,更是对“认知边界”的重新定义。 多模态深度融合:文本、图像、语音、视频在同一模型中处理,实现从“片段理解”到“全景认知”的跨越。Video MME测试准确率85%,标志着AI从“工具”向“认知伙伴”的进化。 AI驱动的搜索范式革命:搜索引擎从“信息检索工具”转变为“认知协作体”。用户不再是被动接收结果,而是与AI共同构建认知路径。 > 科创+核心:谷歌的AI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要成为人类的“外挂大脑”。 三、文创+:从“知识平权”到“文明数字化” 谷歌在文化领域的创新,本质上是“知识民主化”的实践。 YouTube:全球最大的创作与学习平台:从AI生成字幕到自动摘要,YouTube正在成为“终身学习的基础设施”。其算法不是单纯追求流量,而是平衡内容质量、创作者成长与用户价值。 Google Arts & Culture:文明的数字镜像:将全球博物馆资源数字化、免费开放,这是私营企业罕见的文化担当。 Google Audiobook与Notebook:学习方式的革命:将冷门经典变为可听可读的活知识,打破教育资源的地域与阶层壁垒。 > 文创+核心:谷歌不是在运营平台,而是在构建“人类文明的数字公共领域”。 四、社创+:从“责任”到“系统性赋能” 谷歌的社会创新,早已超越“捐款捐物”的初级阶段。 Earth Engine:气候行动的“数据基石”:为全球科学家提供关键环境数据,将技术能力转化为气候治理的公共产品。 Grow with Google:数字技能的“普惠引擎”:通过免费课程与工具,系统性提升全球数字素养,尤其关注中小企业与弱势群体。 100%可再生能源承诺:不仅自身实现碳中和,更通过大规模采购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 社创+核心:谷歌的社会责任不是成本,而是“系统价值投资”。 五、创+联动:当创新成为“生态系统的自然涌现” 谷歌真正的壁垒,在于五大创新维度的深度融合与相互赋能。 技术赋能商业:Gemini不仅提升搜索体验,更重构广告匹配效率。 文化反哺科技:YouTube的海量内容成为AI训练的最佳燃料。 社会价值强化品牌信任:环保与教育投入构建起长期的公众认同。 账号系统与API网络:Gmail账户成为串联全球服务的数字身份证,700万开发者构建起生生不息的创新生态。 > 创+联动核心:谷歌的创新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生态长出来的”。 Key Takeaways 1. 创新不是技术竞赛,而是认知革命:谷歌的胜利,是“理解人类意图”的胜利。 2. 免费可以是最昂贵的壁垒:安卓的“免费开源”战略,锁定了移动互联网的底层入口。 3. 多模态不是功能叠加,是体验重构:文本、图像、语音的深度融合,才是AI的终极形态。 4. 平台的价值不在于控制,而在于赋能:YouTube的成功,源于对创作者生态的尊重与激励。 5. 数据不仅是石油,更是公共资产:Earth Engine证明,企业数据可以成为人类共同财富。 6. 长期主义需要“战略性浪费”:Google X的失败项目,是通往未来的必要学费。 7. 账号系统是数字时代的“护照”:Gmail账户的全球穿透力,是谷歌最深的护城河。 8. AI伦理不是约束,是竞争力:谷歌对AI的谨慎,反而构建了更可持续的信任基础。 9. 文化数字化不是生意,是文明责任:Google Arts & Culture重新定义了企业的文化使命。 10. 创新生态大于单个产品:谷歌的强大,不在于某个产品,而在于产品之间的“化学反应”。 谷歌的下一站——从“组织信息”到“组织认知” 谷歌的野心,早已不是“整合全球信息”,而是重塑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它通过商业构建动力系统,通过科技拓展认知边界,通过文化传承文明火种,通过社会创新构建信任基石——这正是“创+创新”所倡导的向上向善、增长成长的完整诠释。 在AI爆发的今天,谷歌或许不像OpenAI那样耀眼,但其系统化创新、生态化布局、价值化导向的路径,恰恰代表了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方向。 未来的创新之战,不再是单点突破之战,而是系统能力之战、文明视野之战、价值信念之战。 谷歌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25年。 你的企业,准备如何应战? 【感谢收听,欢迎订阅】
在经济增长乏力、全球竞争格局剧变的今天,“创新”早已从企业的可选动作,演变为生存与增长的唯一可靠路径。然而,创新是否只是科技的单点突破?抑或商业模式的昙花一现?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创+平台正式宣布:将于10月底发布《创+白皮书》,系统提出“创新五维模型”——商创+、科创+、文创+、社创+、创+联动——试图重新定义什么才是可持续、可系统、可联动的未来创新。本期《创+TALK》将提前为大家介绍。 SHOWNOTES 1:15 创新驱动是经济增长的核心 2:11 蓝海一直在,如何通过创新去做增长是特别重要。 4:25 单一维度的创新难以驱动增长,需科技、商业、文化、社会四个维度。 6:53 创+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国家战略契合。 8:27 创+创新白皮书指出内需与新质生产力成为增长主因。 9:42 中国创新实力的全面崛起。 11:03 AI与文化软实力引领全球创新趋势。 13:45 系统化创新提升品牌长期价值。 17:54 中国新兴品牌的全球创新实践。 20:25 行业深度解析与五维共益增长模式。 22:38 创新中心正从硅谷单极向多极发展,中日韩与欧洲逐步形成新格局。 一、创新不止于科技,更在于系统联动 从硅谷到深圳,从OpenAI到比亚迪,全球创新正从“单点爆发”转向“系统构建”。 “创+”模型首席架构师在预告中强调:“企业在追求商业增长的同时,必须融合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与社会共益创新,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联动体系。” 这不是一句口号。华为的零售店中陈列汽车,大疆的无人机从娱乐延展至物流,比亚迪用两年时间实现从500万到1000万辆的跨越——这些都不是偶然。它们背后,是企业在商业、科技、文化、社会与组织联动五个维度上的系统布局。 二、五维模型:不只是评估,更是战略地图 商创+:超越流量与模式,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架构 科创+:从AI到大模型,从硬件到生态 文创+:从“黑悟空”到“labubu”,文化软实力成为品牌溢价的核心 社创+:公益不是捐钱,而是与社会价值共生的创新闭环 创+联动:打破部门墙,实现跨维共振 “我们不再只看企业是否‘有创新’,而是看它是否具备创新的系统能力。”创+团队在预告中透露,白皮书将涵盖全球与中国100强品牌、新兴品牌榜单,并首次发布“创+城市”与“创+乡村”评价体系。 三、全球创新中心正在东移,中国何以成为“酷国家”? 从TikTok到比亚迪,从大疆到华为,中国品牌正在全球范围内构建“酷实力”。 “如果说2024年之前创新中心还在硅谷,那么2025年,东亚——尤其是中国——已几乎与之持平。”创+团队在研究中发现,中国在硬件整合、组织敏捷性与成本控制上的能力,正成为全球创新的新引擎。 四、这不是一份报告,而是一本《创新启示录》 白皮书中不仅收录300+品牌案例,更提出“创+诊断”“创+马拉松”“创+陪跑”等实战工具。它不只是一本研究,更是一套企业可操作的创新系统。 Key TAKEAWAYS 1. 创新不再是选项,而是企业增长的唯一可靠路径 2. 单维创新已死,系统联动才是未来 3. 文化软实力成为品牌溢价的核心杠杆 4. 社会创新不是成本,而是品牌价值的长期投资 5. 中国企业正在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 6. AI不再只是模型竞争,而是产业落地能力的比拼 7. 创新中心正从硅谷向东亚、欧洲多极扩散 8. 组织敏捷性是中国创新的隐形优势 9. “创+联动”是企业打破内耗、实现跨部门协同的关键 10. 白皮书不是终点,而是企业创新系统的起点 互动话题 1. 你认为在“商创+、科创+、文创+、社创+”中,哪一维最难实现?你的企业或行业目前最缺的是哪一维? 2. 如果你将收到《创+白皮书》,你最想从中获得什么样的洞察或工具? 写在最后: 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创新不再是风口的追逐,而是系统的构建、文化的沉淀、价值的联动。《创+白皮书》或许正是那张地图,指引我们在混沌中看清方向,在竞争中构建护城河。 创新不是一次爆发,而是一场系统的长征。 *本文源自“创+白皮书预告”,完整版将于10月底左右发布,12月推出终版。敬请关注。* <欢迎留言与我们共创“创新未来”>
不是产品在竞争,是愿景在厮杀;不是企业在崛起,是生态在重构。 当英伟达市值逼近5万亿美元、特斯拉从110美元飙升至462美元、OpenAI拿下软银225亿美元投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股价的狂飙,更是一场围绕“AI基础设施”的全球性重构。 本期《创+TALK》播客将为大家深度解读英伟达、特斯拉、OpenAI—— 这不再是商业的竞争,而是国家战略、技术信仰与文明愿景的终极对决。 一、从“卖铲子”到“开金矿”:科技品牌的战略升维 英伟达将GTC大会搬至华盛顿,黄仁勋公开宣称“AI是国家基建”;OpenAI从大模型提供者转向生态构建者;特斯拉则彻底转向FSD、Robotaxi与人形机器人Optimus。 这三家公司,正从三个维度重新定义“科技品牌”: - 英伟达:从硬件供应商,蜕变为“AI工厂”的建造者; - OpenAI:从研究实验室,转型为“认知劳动力”的生态系统; - 特斯拉:从电动车公司,演进为“物理世界AI”的落地终端。 它们不再只是“做产品”,而是在构建信仰、定义未来、书写叙事。 二、创+创新五维模型解剖:谁在领跑?谁在掉队? 我们以“创+创新五维模型”拆解这三家公司的战略内核: 1. 商创+:不只是商业模式,是生态系统的战争 - 英伟达与AMD、诺基亚、奔驰联手,构建“极限共设计”; - OpenAI联合Spotify、Figma、Canva,打造“AI版App Store”; - 特斯拉取消廉价车型,全力押注Robotaxi与Optimus,重塑公司价值曲线。 商业创新已从“价值链”升级为“价值网络”。 2. 科创+: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 - 英伟达提出“Extreme Co-Design”,将芯片、软件、冷却、电力整体设计; - OpenAI推动“规模化定律”,从模型走向基础设施; - 特斯拉将算力中心与物理终端深度融合,实现“AI落地最后一公里”。 创新不再是技术点的竞争,而是系统架构的战争。 3. 文创+:品牌即信仰,CEO即符号 - 黄仁勋送“金砖超算”给马斯克,上演顶流互动; - 山姆·奥特曼以“乔布斯门徒”自居,打造AI界的苹果生态; - 马斯克以“火星殖民”“脑机接口”构建科幻叙事。 科技品牌正在完成从“功能品牌”到“信仰品牌”的跃迁。 4. 社创+:从企业价值到人类愿景 - OpenAI发布89岁老人用ChatGPT开发11款APP的案例,展现“科技普惠”; - 英伟达将AI定义为“新时代的登月计划”; - 特斯拉将80%长期价值押注于“人形机器人”,指向社会结构的重构。 伟大的科技品牌,必须回答“你为人类带来什么?” 5. 创+联动:跨学科、跨边界、跨虚实 - 苹果将工程师、设计师、心理学家置于同一团队; - 特斯拉将造车、星链、脑机接口、太空探索多维联动; - 英伟达从游戏显卡走向国家AI基建,实现“跨界跃迁”。 未来属于“无边界组织”。 三、中美科技品牌对比:愿景的差距,还是落地的差异? 中国科技企业如华为、小米、大疆、DeepSeek,在“产品力”“供应链”“应用场景”上并不逊色,但在品牌愿景、生态构建与全球叙事上仍有距离: - 华为以“民族复兴”为叙事,坚实但缺乏星际感; - 小米以“雷军IP”为驱动,亲民但缺乏信仰高度; - 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称王,却未构建“空中共生”的宏大愿景。 中国不缺技术、不缺市场、不缺资本,缺的是 “定义下一个文明阶段”的野心与叙事能力。 KEY TAKEAWAYS 1. 愿景即战略:不要只卖产品,要卖未来。 2. 品牌是生态系统:从“链”到“网”,从“封闭”到“开放”。 3. CEO即IP,但不只是IP:真实、坚定、有“big dream”。 4. 从单点创新到系统创新:学英伟达的“极限共设计”。 5. 科技必须落地物理世界:中国优势在制造、在场景、在数据。 6. 讲故事不是营销,是战略:火星计划、登月时刻、认知革命。 7. 跨学科组织是未来:工程师+设计师+心理学家+用户体验官。 8. 内容即渠道,创始人即媒体:学马斯克,省广告费,做真内容。 9. 长期主义>短期回报:特斯拉放弃Model 2,押注Optimus。 10. 全球化叙事,本地化落地:在中国做“物理AI”,在全球讲“人类愿景”。 写在最后:我们正在进入“品牌即文明”的时代 未来的品牌,不是卖给你什么,而是邀请你共同成为什么... ... 英伟达、特斯拉、OpenAI 之所以能成为“信仰品牌”,不是因为它们的技术无可替代,而是因为它们定义了人类未来的可能性。中国科技企业若想真正走向世界,不能只靠“国产替代”“供应链优势”“价格战”,而必须构建属于自己的文明级叙事。
在当下中国消费市场,香氛品类正经历着从“奢侈品”到日常必需品的转变过程,香氛不再仅仅是隆重场合的装饰,而是逐渐成为年轻人日常生活中的个性化表达。 本期《创+TALK》推荐的是《钱钱品牌局》第96期,邀请到Atypic Edition返常主理人洪好Hope,分享了返常品牌背后的创意理念、产品设计逻辑以及对香氛市场的深刻洞察,为本土独立品牌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突围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共谈嘉宾: 洪好Hope Atypic Edition返常主理人 JASMINE 杨志华《钱钱品牌局》联合主播/品牌实战派专家 前百胜餐饮集团市场副总裁 莫胜晖 创+100品牌榜 专家顾问 / MSAI 营销科学家 SHOWNOTES: 2:16 “返常”的双重含义: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到非彼寻常和返回日常。 5:57 对于中国的年轻人来说,穿香是个性化的表达。 10:07 “返常”是由具体的元素作为依托,同时具体元素又是来自于日常。 17:52 面对琳琅满目的消费者需求,品牌应该筛减需求,聚焦品牌定位。 20:05 产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创造现金价值,二类产品创造品牌价值。 23:16 作为品牌,它其实就是一个嫁接供应链和客户的一个桥梁。 26:28 自用的产品“返常”会更多的选择返璞归真;送人的产品会给满情绪价值。 29:50 品牌触达的渠道还是比较单薄,这也是品牌没有足够能力去改变的事情。 32:48 消费者已经对于很多所谓的创意,新鲜的事物,丧失了最原始的探索好奇心。 37:43 消费者他的消费动机都越来越理性了。即便是购买像情绪上的消费产品。 42:39 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需要保持距离感,不能过分的打扰用户。 49:03 在这个行业的一个起起伏伏当中,会留下来一些具有长期主义的品牌。 59:10 品牌不仅仅只表达产品跟与众不同,还有品牌故事,品牌理想,品牌愿景。 1:08:04 职场人转成创业人,不管在做什么工作,以老板的角度去思考一下。 1:10:22 如果要产出好的内容,品牌还是需要在这些平台自己去深耕。 一、产品哲学:在“返常”与“非凡”间 找到平衡点 “返常”这个品牌名称蕴含双重深意——既指代“非比寻常”的生活时刻,又意味着“返回日常”的产品理念。这种看似矛盾的统一,恰恰构成了返常品牌最核心的产品哲学:从日常生活中提取非凡灵感,再将非凡体验融入日常生活。 Hope在访谈中阐释:“返常的第一层含义是,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寻找到一些非比寻常的时刻;第二层含义是返回日常的意思,我们始终相信香气不管是灵感还是呈现,都来自于日常生活。”这种双向的产品思维,使品牌既能保持艺术调性又不失实用价值,在舶来品主导的香氛市场开辟出独特的本土化路径。 产品开发策略上,返常品牌采取了“概念系列化+场景全覆盖”的矩阵式布局。返常品牌以杂志选题的方式定期推出主题系列,如首期“日常上瘾”系列围绕烟、酒、咖啡、茶四个具象元素开发香水。“以具体元素作为依托,同时这个具体元素又是来自于日常的”,这种开发逻辑显著降低了消费者的理解门槛。在电商环境下,抽象香型描述难以激发购买欲望,而“冷萃玫瑰”(咖啡+玫瑰)、“乌龙青桃”(茶+桃)这样的命名方式,则能唤起明确的气味联想。 品类延伸遵循场景逻辑而非简单扩张。从香水出发,返常逐步开发了家居香氛、个护产品(洗手液、护手霜、身体乳、沐浴露)等全场景产品线。“所谓返回日常,就是把香气融入日常”,Hope如此解释产品矩阵的设计理念。这种场景思维使品牌能够全方位渗透用户生活,而非仅满足单一场合需求。 产品组合管理体现了清晰的战略取舍。面对消费者琳琅满目的需求,返常采取了“筛减需求,聚焦定位”的策略。Hope将产品分为两类:创造现金价值的爆品和创造品牌价值的形象产品。这种组合确保了商业可行性与品牌高度的平衡。目前返常品牌约50个SKU的规模,在保证品类完整性的同时避免了长尾产品的资源分散。 包装设计根据不同购买目的差异化处理:自用产品追求“返璞归真”,注重功能性与环保属性;送礼产品则强调“给满情绪价值”,通过精致礼盒提升仪式感。这种基于用户场景的包装策略,既避免了过度包装的浪费,又满足了社交场景的情感表达需求。 二、用户连接:在亲密与距离间把握精准度 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品牌与用户的连接方式直接影响沟通效率。返常品牌在用户触达上呈现出“精准而非广泛,深度而非频次”的特点,这种策略对资源有限的独立品牌尤为宝贵。 用户关系经营上,品牌在“亲密”与“打扰”间寻找微妙平衡。Hope用恋爱关系作比:“不能过分打扰,但又得保持一定吸引力”。返常的做法是通过产品迭代自然唤醒用户,而非机械的促销轰炸。“我们通过产品回馈用户,当他们发现家里多个角落都有我们的产品时,自然就形成深度绑定”。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用户维系方式,更符合香氛品类的情感属性。 内容创作遵循平台原生法则。返常团队深入研究了各平台的内容偏好与用户习惯,如小红书的“红言红语”,以此为基础规划全年内容日历。“我们自己会亲力亲为做这些平台”,Hope强调团队对平台特性的深度适应,这种原生内容策略能够避免品牌传播中的“水土不服”。 渠道选择上,返常品牌集中资源深耕线上新媒体平台与线下精品渠道的组合。线上以小红书等内容社区为主阵地,线下则选择高端商业体的商场空间。这种渠道策略,既保证了品牌调性,又控制了扩张风险。Hope表示,“我们非常珍惜可以线下跟消费者面对面沟通的机会”。 数据应用采取“大小结合”的路径。一方面通过内容与电商平台数据分析宏观趋势,另一方面依靠主理人和团队与用户的直接交流获取微观洞察。“我们会有很多线下活动,直接到一线与消费者面对面沟通”,最大程度确保决策信息的前沿性与真实性。 面对消费者日益理性的购买决策,返常的产品策略也会相应调整。Hope观察到:“现在消费者购买阈值变高了,需要产品、创意、价格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才会转化”。这种变化促使品牌在产品打磨上更加注重综合价值,而非单一依赖包装或概念取胜。 三、品牌表达:在定位与体验间构建差异性 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品牌如何突破噪音被消费者记住?返常品牌的实践表明,系统性的定位与体验设计,比孤立的视觉冲击更具长效价值。 差异化定位建立在文化洞察基础上。返常敏锐捕捉到中国消费者与欧美用户在使用习惯上的本质差异:欧美人用香水主要为遮盖体味,中国人则视其为个性表达和生活品味的延伸。因此品牌开发了更符合东亚人体质和审美偏好的清淡香型,并融入茶、桂花等本土元素。这种基于文化差异的产品定位,形成了有效的竞争区隔。 展会参与策略体现了品牌对深度表达的追求。Hope对比了国内外香氛展会的差异:米兰香水展给予每个品牌独立展示空间,而国内很多展会则是“大通铺”式的产品罗列。返常因此选择更注重品牌整体呈现的参展方式,避免沦为“小商品市场”式的价格比拼。这种选择反映了品牌“表达完整性高于曝光度”的价值排序。 体验设计强调多感官协同。返常借鉴奢侈品旗舰店的做法,通过空间、音乐、服务等元素构建沉浸式品牌体验。“为什么奢侈品要开大店?因为进店时的期待、销售的服务、环境的氛围共同构成了消费体验”,Hope道出了体验经济的本质。 创新方向指向感官融合的未来。Hope提到,返常已经在探索香气与情绪调节的深层连接,这种跨感官的体验创新,也是香氛品牌可能的进化路径,将为品牌打开更大的想象空间。 四、长期经营:在理想与现实间践行长期主义 创业是场马拉松,香氛品牌的建设更需要时间沉淀。返常品牌的经营理念中,长期主义不是口号而是贯穿各个环节的行动准则。 长期价值与短期爆款的平衡艺术。Hope坦言:“很多一起起步的品牌已经结束,因为现在考验的是品牌的多维度能力”。返常避免追逐短期网红效应,而是通过产品矩阵、用户关系和品牌表达的体系化建设,夯实长期发展基础。这种“慢即是快”的策略,在流量红利消退的当下反而显现出韧性。 预算分配以聚焦为原则。Hope总结出了小预算运营的关键:“产品开发要精准,投放要精准,渠道体验要深入”。返常不追求“广而泛”的曝光,而是将有限资源集中在核心用户和高效渠道上。这种“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务实态度,是独立品牌存活的必要条件。 行业信心源自全球视野。通过走访米兰、巴黎等国际香氛市场,Hope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国内渗透率还很低,一线城市之外更有广阔空间”。这种基于全球参照的判断,赋予品牌穿越周期的战略定力。Hope指出:“品牌化是一场马拉松,坚持到最后才是胜利”。 10个关键 TAKEAWAY “品牌是桥梁”:连接用户真实需求与供应链能力。 “香气即日常”:从隆重场合转向情绪化的日常表达。 以“文化共鸣”构建品牌差异,而非拼颜值与价格。 产品=内容+节奏,像做选题一样做SKU。 划分品牌产品资产:现金价值 vs 品牌价值。 聚焦精准人群,小预算也能建立深度连接。 “走进心里”的内容才是有效广告。 线下是“沉浸容器”,而不是拍照装置。 创新的本质是“讲得清楚”,不是“做得花哨”。 长期主义需要“结构化复盘力”,而非情绪冲动式创意。 从产品定位到用户连接,从品牌表达到长期经营,返常的实践为本土独立品牌提供了系统性参考。在香氛品类从“小众爱好”向“大众日常”转型的机遇期,这种基于长期主义的品牌建设思维,或许比短期流量更值得创业者关注与借鉴。正如Hope所言,当行业潮水退去,能够留下的必将是那些“具有长期主义的品牌”。
如果你是一位企业主、营销人,或者正为线索成本飙升、转化率下滑而头疼,这期节目一定值得你竖起耳朵。本期《创+TALK》为大家推荐《前瞻钱瞻》EP 347期:“新私信”如何开辟线索获客“新增长曲线”? 最近,《前瞻钱瞻》播客主理人,也是媒介360创始人钱峻女士,参加了快手举办的“Hello!新私信”2025商业私信大会,也参与了“聊出行业新增量”圆桌对话。 在媒介进化史中,每一次沟通方式的革新都会引发商业生态的重构。而当下,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转折点:以“对话”为核心的信任经济时代到来。 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技术迭代,而是消费代际更替、社会心理变迁与商业效率革命多重浪潮叠加的必然结果。 传统营销陷入获客成本高企、转化效率走低的困境,快手推出的“商业私信”正以一场“效率革命”,重新定义线索行业的增长逻辑,开辟了一条基于双向对话、即时互动和信任积累的增长新路径。新私信,既是品牌与用户的情感交互窗口,也是短链路的商业增长引擎。 在圆桌对话中,媒介360创始人钱峻女士、与快手磁力引擎金教资讯业务负责人张梦北、快手汽车业务负责人王思洵、快手磁力引擎本地业务负责人张世旭,一起深度探讨:到底什么是“新私信”?为什么私信是确定性增长赛道?如何用私信解决不同线索行业降本增效的痛点? “新私信”的兴起,改写了线索行业的营销获客法则,代表了数字经济从“连接”向“关系”的演进。当互联网上半场“连接红利”逐渐消退,下半场的竞争焦点正在转向“关系质量”。 快手“新私信”的新突破在于: 范式创新,从流量思维到信任经营,商家与用户的每一次对话,都是一次需求的挖掘与信任的建立,商业沟通不再是冰冷的交易,而是有温度的情感触动。 链路创新,从线性漏斗到动态交互场,将广告场景与咨询场景无缝衔接,商家还可进行多次触达,形成持续经营的“交互场”而非一次性转化的“流水线”。。 交互创新,从标准化表单到个性化对话,新私信则打开了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开放式窗口”,在AI赋能下,商家能够根据用户画像和实时行为,进行更精准的沟通。 产品创新,从单一工具到完整生态的升维,商业私信与快手内容生态、广告系统和数据能力的深度耦合,让新私信爆发出了更强的商业能量。 作为2025年最具确定性的增长红利,那些能够全面拥抱新私信变革的商家,那些能够快速把对话能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必将在这场“效率革命”中占据先机,赢得下一个增长周期的话语权。希望所有商家们都能用好“新私信”,聊出新增量! -欢迎订阅《创+TALK》及《前瞻钱瞻》播客-
在数字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广告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随着“品牌即媒体”理念的兴起,广告主需要重新思考自身与消费者的关系,从单纯的信息轰炸者转变为价值创造者。本期《创+TALK》播客将深入探讨品媒时代广告主的十大核心策略,帮助品牌在媒介复兴的浪潮中实现可持续增长,并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 1. 品牌媒体化顶层设计 品牌媒体化不仅是营销策略的调整,更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主需要设立首席品牌媒体官(CBMO),直接向CEO汇报,统筹内容资产与商业战略的融合。参考Red Bull建立Media House的经验,将30%以上的营销预算转为自有内容生态建设。CBMO的核心职责包括制定品牌内容战略路线图、建立跨部门的内容协作机制、优化内容投资回报模型和培养品牌媒体化人才梯队。 2. 建立“总编室”思维 媒介复兴时代,广告主需要建立媒体化运营的组织能力。设立类似媒体“总编室”的内容中枢,统筹品牌故事、产品信息、用户服务等全方位内容输出。总编室应具备内容策划、内容生产和内容分发三大核心功能,遵循“3C原则”:用户为中心(Customer-centric)、跨平台整合(Cross-platform)和持续迭代(Continuous iteration)。 3. 设立内容中央工厂 通过建立“中央厨房”式的内容生产体系,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的高效运作。内容中央工厂需要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用户洞察→内容策划→多形态生产→智能分发→效果评估→优化迭代。例如,完美日记通过搭建200人内容团队和AI辅助系统,实现日均生产500+条适配不同平台的定制内容,支撑其快速增长。 4. 数据驱动的精准内容匹配 媒介复兴不是放弃精准,而是将精准提升到新高度。通过整合第一方数据(CRM、官网行为)、第二方数据(平台洞察)和第三方数据(行业报告),构建动态用户画像系统,实现“千人千面”的内容匹配。人工智能在此扮演关键角色,自然语言处理(NLP)用于内容标签化,计算机视觉(CV)分析视觉偏好,推荐算法优化内容分发路径。 5. 跨媒介叙事:打造“水波纹”传播效应 单一渠道传播已成过去。成功的传播需设计跨媒介叙事架构:在社交媒体引发话题、通过短视频展示产品场景、利用直播实现即时互动、借助AR/VR创造沉浸体验,形成协同放大的“水波纹效应”。跨媒介策略的关键是内容原子化,将核心信息分解为适合不同平台的“内容微粒”。 6. 全员社会化与员工KOC化工程 通过“全员营销”机制,将员工培养为品牌传播节点。研究表明,员工分享的品牌内容获得信任度是官方渠道的3.2倍,且传播链条平均延长2.7个节点。实施要点包括建立社交传播激励机制、提供内容创作工具与培训、设计合规风控体系。 7. 用户共创机制设计 媒介复兴的核心特征之一是传播民主化。广告主应建立系统化的用户共创机制:通过UGC竞赛激发创意、利用社群协作完善产品、搭建平台让用户成为品牌代言人。例如,GoPro的用户视频征集活动年均收到超过300万条投稿,小米的粉丝开发模式使其MIUI系统每周获得超过10万条用户改进建议。 8. 技术赋能的内容创新 前沿技术正重塑内容形态。AR试妆(L'Oréal的虚拟化妆镜)、VR品牌体验(Patagonia的环保主题VR电影)、互动剧广告(Netflix的《黑镜:潘达斯奈基》)等技术应用创造了全新的品牌体验。AIGC技术正在颠覆内容生产模式,预计2025年65%的常规内容将由AI生成初稿,人类负责创意指导和品质把控。 9. KPI体系重构 淘汰CPM/CTR等传统指标,建立“影响力指数”体系:内容复利(长期传播价值)、情绪触发率(情感共鸣强度)、社群裂变系数(用户传播力)、文化共鸣度(价值认同感)。建议采用“50-30-20”的评估框架:50%关注用户心智影响(认知、情感、意向);30%衡量社群活力(互动、共创、裂变);20%跟踪商业转化(线索、销售、留存)。 10. 长期主义:内容资产化与品牌文化构建 媒介复兴时代的竞争本质是品牌文化的竞争。广告主需将内容视为长期资产而非短期消耗品,建立内容库管理系统,实现经典内容的跨时空复用。例如,可口可乐的“快乐工厂”系列动画十年间被重新编辑用于32个不同市场;Nike的"Just Do It" campaign持续30余年,成为品牌的精神符号。 Key Takeaways 1. 品牌媒体化顶层设计:设立首席品牌媒体官(CBMO),统筹内容资产与商业战略的融合。 2. 建立“总编室”思维:设立内容中枢,统筹品牌故事、产品信息、用户服务等全方位内容输出。 3. 设立内容中央工厂: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的高效运作。 4. 数据驱动的精准内容匹配:通过动态用户画像系统实现“千人千面”的内容匹配。 5. 跨媒介叙事:设计跨媒介叙事架构,形成协同放大的“水波纹效应”。 6. 全员社会化与员工KOC化工程:将员工培养为品牌传播节点,提升内容信任度。 7. 用户共创机制设计:通过UGC竞赛和社群协作,增强品牌真实感。 8. 技术赋能的内容创新:利用AR、VR、AIGC等技术创造全新的品牌体验。 9. KPI体系重构:建立“影响力指数”体系,关注用户心智影响、社群活力和商业转化。 10. 长期主义:将内容视为长期资产,建立内容库管理系统,实现经典内容的跨时空复用。 互动思考 1. 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总编室”思维? ——广告主需要设立类似媒体“总编室”的内容中枢,统筹品牌故事、产品信息、用户服务等全方位内容输出。请思考你的企业如何建立这样的内容中枢? 2. 如何利用AIGC技术提升内容生产效率? ——AIGC技术正在颠覆内容生产模式,预计2025年65%的常规内容将由AI生成初稿。请思考你的企业如何利用AIGC技术提升内容生产效率?
在数字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媒体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传统的新闻媒体到现代的流媒体平台,从电商巨头到短视频应用,媒体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演变。本期播客将深入探讨四个具有全球影响力和标杆性的媒体品牌:腾讯、谷歌、亚马逊和红果。通过分析这些品牌的创新实践,我们将揭示它们如何通过内容创新、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的整合实现持续增长,并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SHOWNOTES 02:23 微信虽然没有媒体牌照,但事实上也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媒体。 04:42 腾讯体育包括他的NBA、英超、欧冠,也是腾讯的拳头IP,腾讯是愿意用长期主义去深耕NBA,包括拿到了五年的独家的一个数字版权。 12:17 谷歌作为一个互联网的一个入口,或者是最大的一个互联网广告商,其实他在AI方面的应用也是非常领先的。 20:25 谷歌这几年的话,它也是在整个节能方面也做出非常大的贡献。 25:56 亚马逊推出了prime video free服务,采取的是免费观看加上广告的模式。 26:30 亚马逊与迪士尼以及施华纳兄弟等达成了合作,确定了五部独家影视项目,比如说是有星际穿越2魔法王国等,并升级为prime video的全球合作计划。 31:45 抖音就是直接在2023年的五月份推出了红果免费短剧的APP。然后用免费观看加上广告分账的模式,一下子非常快速的扩大。 35:41 短剧这也是属于现在年轻人投身于一个试验场,从短剧跑出来,红果对某些方面的社会创新,我是觉得做的也是不错的。 腾讯:全领域多模态的媒体布局 腾讯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媒体业务涵盖了新闻、视频、音乐、游戏、动漫等多个领域。以下是其主要创新点: 1. 内容创新:腾讯新闻通过人工加算法的模式,提供高质量的新闻内容。腾讯视频通过精品内容如《庆余年》等,推动全民观看热潮。 2. 科技创新:腾讯在AI和大数据方面投入巨大,通过AI技术提升内容推荐的精准度。 3. 商业模式:腾讯通过“一鱼多吃”的模式,将IP从网文开发到动漫、影视、游戏等多个领域,实现内容的多维度变现。 4. 社会创新:腾讯通过99公益日等活动,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连接公益伙伴,共同为社会贡献力量。 谷歌:AI驱动的科技与文化创新 谷歌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通过AI技术推动了搜索和广告业务的创新。以下是其主要创新点: 1. 商业创新:谷歌通过AI技术提升搜索引擎的精准度,增加用户搜索量,提高广告主的ROI。 2. 科技创新:谷歌在AI大模型、芯片和量子计算方面投入巨大,不断提升算力和算法的效率。 3. 文化创新:谷歌通过开放的办公文化和灵活的工作政策,提升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效率。 4. 社会创新:谷歌通过节能技术实现数据中心的零排放,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亚马逊:电商与流媒体的融合创新 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通过Prime Video和AWS等服务,实现了电商与流媒体的融合创新。以下是其主要创新点: 1. 商业创新:亚马逊通过免费观看加广告的模式,吸引大量用户试用Prime Video,提升用户忠诚度。 2. 科技创新:亚马逊通过数据驱动的创作和AI辅助剪辑,降低制作成本,提升内容质量。 3. 文化创新:亚马逊通过IP生态联动,将电子书改编为剧集,形成内容的多维度联动。 4. 社会创新:亚马逊通过物流激励政策,降低卖家成本,推动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红果:短剧的崛起与创新 红果作为抖音集团推出的短剧平台,通过免费观看加广告分账的模式,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以下是其主要创新点: 1. 商业创新:红果通过免费观看加广告分账的模式,迅速扩大用户基础,提升用户活跃度。 2. 科技创新:红果通过数据驱动的创作和AI辅助剪辑,提升内容的吸引力和用户留存率。 3. 文化创新:红果通过多样化的题材和IP生态联动,推动短剧内容的多元化发展。 4. 社会创新:红果通过短剧创作大赛和高校合作,培养年轻创作者,推动短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Key Takeaways 1. 腾讯的内容创新:通过精品内容如《庆余年》推动全民观看热潮。 2. 腾讯的商业模式:通过“一鱼多吃”的模式实现IP的多维度变现。 3. 谷歌的AI技术:通过AI提升搜索引擎的精准度,增加用户搜索量。 4. 谷歌的文化创新:通过开放的办公文化和灵活的工作政策提升员工创造力。 5. 亚马逊的商业创新:通过免费观看加广告的模式吸引用户,提升用户忠诚度。 6. 亚马逊的科技创新:通过数据驱动的创作和AI辅助剪辑降低制作成本。 7. 红果的商业创新:通过免费观看加广告分账的模式迅速扩大用户基础。 8. 红果的科技创新:通过数据驱动的创作和AI辅助剪辑提升内容吸引力。 9. 红果的文化创新:通过多样化的题材和IP生态联动推动短剧内容多元化。 10. 红果的社会创新:通过短剧创作大赛和高校合作培养年轻创作者。 互动思考 1. 如何在内容创作中实现多维度变现? ——腾讯通过“一鱼多吃”的模式实现IP的多维度变现。请思考你的企业如何通过内容创作实现多维度变现? 2. 如何通过AI技术提升内容推荐的精准度? ——谷歌通过AI技术提升搜索引擎的精准度。请思考你的企业如何通过AI技术提升内容推荐的精准度?
法国品牌在全球奢侈品和美妆行业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香奈儿的经典小黑裙到路易威登的旅行精神,从欧莱雅的美妆科技到爱马仕的手工艺术,这些品牌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在文化、科技和社会价值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创新力。本期播客将深入探讨四个法国品牌的创新实践:香奈儿、路易威登、欧莱雅和爱马仕,揭示它们如何通过系统性的创新实现持续增长,并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SHOWNOTES 2:19 1926年,香奈儿小黑裙问世,不只是文化、商业的意义,也有社会意义。 4:48 1955年,香奈儿推出2.55手袋,金属链条源自修道院的钥匙链,解放女性双手。 6:04 香奈儿科技结合也是与时俱进,2021年在元宇宙上结合NFT推出了产品。 7:23 香奈儿非常的旗帜鲜明讲求的是女性赋能和可持续的未来。 9:02 LV家族资产超过了2000亿美元,被福布斯评为了全球首富。 11:13 LV每个品牌都是独立的管理团队,保障了品牌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力。 16:26 百年企业欧莱雅,1909年创立、1963年,法国巴黎上市, 1996年进军中国。 18:29 欧莱雅从万人一面的工业美学到千人千肤的定制服务。 19:59 欧莱雅它不是用技术做美妆,而是用科技重新定义美。 23:34 欧莱雅将公益项目制度化,为弱势女性群体提供化妆技能的培训。 26:08 爱马仕选择构建反规模化的控制论模型。 27:57 爱马仕在科技创新上,在手工表象上植入了奢侈的科技矩阵。 香奈儿:定义时尚与社会价值 香奈儿作为全球知名的奢侈品品牌,不仅在时尚设计上引领潮流,更在社会价值和科技创新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影响力。以下是其主要创新点: 1. 文化创新:香奈儿通过标志性产品如5号香水和小黑裙,定义了现代女性的时尚和自由。这些产品不仅具有商业价值,更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2. 科技创新:香奈儿在2021年推出了元宇宙NFT产品,并在2022年搭建了虚拟城堡。2023年,香奈儿推出了Lips Camera APP,通过AI技术帮助用户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口红颜色。 3. 社会价值:香奈儿一直致力于女性赋能和可持续发展。品牌通过资助全球女性创业者,推动性别平等和社会进步。 路易威登:旅行精神与文化融合 路易威登作为LVMH集团旗下的旗舰品牌,以其独特的旅行精神和文化融合而闻名。以下是其主要创新点: 1. 产品创新:路易威登不断推陈出新,从女装到男装,从皮具到配饰,都展现了卓越的设计和工艺。2025年,路易威登在巴黎卢浮宫举办了十周年大秀,以北极星为概念,打造了一场视觉盛宴。 2. 科技创新:路易威登通过VR和AR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了沉浸式的购物体验。品牌还通过社交媒体和线上虚拟展览,将新品发布和时装秀推向全球。 3. 文化创新:路易威登通过与知名艺术家和创业团队合作,打造了一系列具有话题性的广告和宣传视频,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曝光度和话题性。 欧莱雅:美妆科技与社会赋能 欧莱雅作为全球最大的美妆集团,通过科技创新和文化赋能,推动了美妆行业的变革。以下是其主要创新点: 1. 商业创新:欧莱雅从产品驱动转向关系网络,通过个性化服务和DTC(Direct to Consumer)模式,建立了品牌与用户的长期连接。 2. 科技创新:欧莱雅通过收购Modiface公司,建立了全球领先的虚拟试装和图像识别技术平台。品牌还通过AI和大数据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美妆建议。 3. 文化创新:欧莱雅通过艺术跨界和美妆博主合作,推动了多元文化和美学共创。品牌还通过本地文化嵌入式产品,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4. 社会创新:欧莱雅通过Rereal for the Future项目,投资1.5亿欧元推动女性教育、社区重建和生态修复。品牌还通过美丽人生职业训练营,为弱势女性群体提供化妆技能培训。 爱马仕:手工艺术与可持续发展 爱马仕作为顶级奢侈品品牌,以其精湛的手工工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而闻名。以下是其主要创新点: 1. 商业创新:爱马仕通过构建反规模化的控制论模型,保持了产品的稀缺性和高附加值。品牌通过严格的配货比和客户分级制度,确保顶级客户的忠诚度。 2. 科技创新:爱马仕在手工表象上植入了奢侈的科技矩阵,通过DNA溯源系统和NFC芯片技术,提升了产品的防伪能力。品牌还通过VR工程课程,培养了大量预备工匠。 3. 文化创新:爱马仕将产品升华为文化硬通货,通过博物馆级的叙事和纪录片,提升了品牌的艺术价值。品牌还通过马术资本化,重新定义了新贵族的社交圈。 4. 社会创新:爱马仕通过碳资产银行和非洲皮革学校,推动了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品牌还通过女性杠杆项目,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Key Takeaways 1. 通过标志性产品定义现代女性的时尚和自由。 2. 利用AI和元宇宙技术提升用户体验。 3. 致力于女性赋能和可持续发展。 4. 不断推陈出新,融合多元文化元素。 5. 通过VR和AR技术提供沉浸式购物体验。 6. 与艺术家合作,提升品牌艺术价值。 7. 从产品驱动转向关系网络,建立品牌与用户的长期连接。 8. 通过虚拟试装和AI技术提供个性化服务。 9. 通过艺术跨界和本地文化嵌入式产品,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10. 通过教育和技能培训,推动女性赋能和社会发展。 互动思考 1. 如何将科技创新融入传统奢侈品品牌? ——香奈儿和路易威登通过AI和元宇宙技术提升了用户体验。请思考你的品牌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用户互动和体验? 2. 如何通过文化创新推动品牌增长? ——欧莱雅通过艺术跨界和本地文化嵌入式产品,满足不同市场需求。请思考你的品牌如何通过文化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当今数字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媒介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传统的电视和报纸到现代的流媒体和社交媒体,媒介的力量和影响力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和商业环境。本期播客将深入探讨四个在媒介创新领域表现卓越的品牌:Netflix、迪士尼、抖音和阿里巴巴。通过分析它们的创新实践,我们将揭示这些品牌如何通过技术、内容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实现持续增长,并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SHOWNOTES 1:20 过去创新是围绕着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影响冲击最大的就是媒体本身。 3:06 Netflix是一个非常具有“创+”型革命精神的平台,它就打破了内容行业的规则。 6:44 得用户者得天下:用户愿意把时间留在媒体平台,那就是特别重要的一点。 7:35 迪士尼的核心是把自己定位为内容和优质内容的产出者,媒介只是渠道。 12:15 抖音算法驱动内容分发重新构了人找内容逻辑,加速了短视频时代的到来。 17:33 阿里巴巴的通过AI经营全链路提效路径,将消费搜索力转化为品牌价值度。 Netflix:数据驱动的内容创新 Netflix作为全球流媒体领域的领军者,通过数据驱动的内容创作和用户订阅模式,实现了影响力的引爆。以下是其主要创新点: 1. 数据驱动的内容创作:Netflix利用用户数据进行内容创作,通过算法优化内容推荐,提升用户体验。例如,《纸牌屋》的制作就是基于3000万用户数据的分析,确保内容能够精准触达目标受众。 2. 用户订阅模式:Netflix采用用户订阅制,全集上线,聚焦精品内容,提升了用户留存率和续约率。 3. 全球文化推广:Netflix通过本土内容的全球化传播,如韩国的《鱿鱼游戏》和印度的《神圣游戏》,推动了全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4. 社会责任:Netflix通过免费提供教育资源和扶持弱势群体,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例如,其纪录片《我们的星球》免费提供给全球10万所学校。 迪士尼:内容与商业的完美结合 迪士尼作为全球知名的媒体和娱乐巨头,通过优质内容的创作和多元化的商业运营,保持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以下是其主要创新点: 1. 内容创作:迪士尼通过收购皮克斯、漫威和卢卡斯影业等顶级制作公司,确保了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 2. 多元化商业运营:迪士尼不仅在影视制作上表现出色,还通过主题公园、授权商品等多元化业务,实现了内容的多维度变现。 3. 品牌授权:迪士尼的授权业务在全球范围内非常成功,通过品牌授权,迪士尼将米老鼠、唐老鸭等经典形象推向了市场,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4. 技术创新:迪士尼在动画制作和特效技术上不断创新,保持了行业领先地位。 抖音:算法驱动的短视频革命 抖音作为中国领先的短视频平台,通过算法驱动的内容分发和多模态交互技术,重新定义了短视频时代。以下是其主要创新点: 1. 算法驱动的内容分发:抖音通过算法优化内容推荐,提升了用户的内容发现效率,增强了用户粘性。 2. 多模态交互技术:抖音通过虚拟直播、AR互动等技术,提升了用户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3. 商业场景创新:抖音不仅在内容创作上表现出色,还通过抖音电商、本地生活等业务,实现了商业化的成功。 4. 文化创新:抖音通过激发大众的记录欲和创意转化力,推动了微叙事内容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了文化的民主化和普惠化。 阿里巴巴:科技驱动的商业生态创新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领先的电商平台,通过AI技术和数字营销,构建了强大的商业生态。以下是其主要创新点: 1. AI电商模式:阿里巴巴通过AI技术优化了电商运营,推出了智能选品和营销素材生成工具,帮助中小商家实现数字化运营。 2. 技术创新:阿里巴巴的阿里云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其自研的飞天操作系统和峰值计算能力,提升了平台的运营效率。 3. 文化创新:阿里巴巴通过淘宝造物节和元宇宙嘉年华,推动了沉浸式消费体验的创新。 4. 社会价值:阿里巴巴通过蚂蚁森林和数字农业基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和环保事业的发展。 Key Takeaways 1. Netflix的数据驱动内容创作:通过用户数据优化内容推荐,提升用户体验。 2. Netflix的用户订阅模式:全集上线,聚焦精品内容,提升用户留存率。 3. Netflix的全球文化推广:通过本土内容的全球化传播,推动文化交流。 4. 迪士尼的内容创作:通过收购顶级制作公司,确保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 5. 迪士尼的多元化商业运营:通过主题公园和授权商品,实现内容的多维度变现。 6. 抖音的算法驱动内容分发:通过算法优化内容推荐,提升用户粘性。 7. 抖音的多模态交互技术:通过虚拟直播和AR互动,提升用户参与感。 8. 阿里巴巴的AI电商模式:通过AI技术优化电商运营,帮助中小商家实现数字化。 9. 阿里巴巴的技术创新:通过自研的飞天操作系统,提升平台运营效率。 10. 阿里巴巴的文化创新:通过淘宝造物节和元宇宙嘉年华,推动沉浸式消费体验。 互动思考 1. 如何利用数据驱动的内容创作提升用户体验? ——Netflix通过用户数据优化内容推荐,提升用户体验。请思考你的企业如何利用数据驱动的内容创作提升用户体验? 2. 如何通过多模态交互技术提升用户参与感? ——抖音通过虚拟直播和AR互动技术,提升了用户的参与感。请思考你的企业如何通过多模态交互技术提升用户参与感?
AI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媒介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中心式媒体到现在的算法推荐模式,媒介的角色和责任也在不断演变。本期《创+TALK》播客推荐媒介360播客媒介复兴系列,将探讨媒介复兴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媒介生态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如何通过多方合作实现媒介的复兴。通过与媒介360的创始人钱峻、智库副总吴康军和高级运营总监Rossi的对话,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新的媒体环境中实现媒介的价值和责任。 SHOWNOTES 03:10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说媒介复兴?是在于今天的媒介是媒介主体要起到更大的作用。 09:15 说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现在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在于就是我们已经被短视频或者我们的关注力。 15:47 对于很多好的内容来讲,它的孵化和跑出来的环境更加残酷一些。 18:57 媒介方面不只是娱乐的内容才有流量。 22:55 相信只要每个人心里面都有诗和远方,一定会为优质的内容买单的。 24:52 真正的媒介与好的内容去实现,需要一个社会的一个推动,更文明的一个演进。 媒介生态的变迁 媒介行业已经经历了从传统的中心式媒体到算法推荐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带来了诸多挑战,如内容的低质化、娱乐化主导以及公共议题的边缘化。当前,媒介生态中存在系统性的危机,如AI生成内容的“垃圾进垃圾出”模式,导致信息污染严重。此外,媒介平台的流量分配机制往往偏向娱乐化和短平快的内容,忽视了深度和知识性内容的传播。 媒介复兴的必要性 媒介复兴的核心在于重振媒介的影响力和价值导向。媒介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推动者。媒介复兴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包括内容创作、平台运营、用户互动和社会责任等。媒介平台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推动优质内容的创作和传播,提升社会的整体福祉。 媒介平台的责任 媒介平台在新的媒体环境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平台需要优化算法,提升内容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高质量的内容能够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同时,平台需要支持品牌和创作者的内容创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工具,帮助他们与用户建立更好的连接。此外,平台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品牌与媒介的互动 品牌需要转变思维,从单纯的广告投放者转变为内容创作者和媒体运营者。品牌需要建立自己的内容管理系统,评估内容的有效性,并与用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品牌需要通过优质的内容,传递品牌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与消费者建立深度的连接。同时,品牌需要与媒介平台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 优质内容的创作与传播 优质内容的创作和传播是媒介复兴的关键。媒介平台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支持创作者和制作团队,鼓励他们创作高质量的内容。平台需要建立信任机制,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平台需要通过算法推荐,将优质内容推送给更多的用户,提升内容的传播效果。 用户参与与共创 用户不仅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内容的创造者。媒介平台需要鼓励用户生成内容(UGC),通过用户的力量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平台需要建立良好的用户互动机制,提升用户的参与度和粘性。同时,平台需要通过用户反馈,不断优化内容推荐算法,提升用户体验。 Key Takeaways 1. 媒介生态的变迁:从传统的中心式媒体到算法推荐模式,媒介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2. 媒介复兴的必要性:重振媒介的影响力和价值导向,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 3. 媒介平台的责任:优化算法,支持优质内容创作,承担社会责任。 4. 品牌与媒介的互动:品牌需要从广告投放者转变为内容创作者和媒体运营者。 5. 优质内容的创作与传播:媒介平台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支持创作者和制作团队。 6. 用户参与与共创:鼓励用户生成内容,建立良好的用户互动机制。 7. 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媒介平台需要提供深度和知识性内容,提升用户的知识水平。 8. 社会责任:媒介平台需要推动社会进步,提升社会的整体福祉。 9. 信任机制:建立信任机制,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0. 多模态内容:媒介平台需要支持多种内容形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互动思考 1. 如何在品牌内部建立内容管理系统? ——品牌方如何通过内容管理系统评估内容的有效性,并与用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2. 如何利用AI技术提升内容创作的质量? ——品牌和媒体如何监督AI的创作过程,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AI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广告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期《创+TALK》播客将探讨“再见广告时代”,分析广告行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新的品牌与媒体互动模式。通过与媒介360的创始人钱俊、高级运营总监Rossi和高级分析师Kant的对话,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新的媒体环境中实现品牌增长和媒体复兴。 SHOWNOTES 03:57现在30秒的一个广告,它的一个完播率都已经不足了10%了。 08:18所以我们希望所有的品牌能够彻底的忘记你只是一个金主,你只是一个广告主。 14:31怎么样可以去把我们的品牌的特别的卖点跟我们的消费者连接起来。 18:08表达是要丰富的,你的品牌的价值需要非常清晰的,你的品牌的产品给客户的利益点非常清晰,你产品的功能非常知道,你品牌想要的什么,不要的什么,你能给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一些价值。 20:42我们现在已经到Brand Media品媒时代,无论你在你的社会化平台上面的展现,还是你自己是如何去跟你的消费者进行沟通,你都是有非常多的touch pots触点是跟你的消费者沟通。 24:16我们在做新一轮的广告时代的时候,从CEO到CMO以及到公司类似于CXO这个级别是需要成立一个新的组织委员会的。 33:17在企业里面一把手工程是非常重要的,在做这个品牌化转型的一个阶段。 36:36欢迎来加入我们媒介复兴360度联盟,成为我们的弊端会员。让我们一起来讨论未来品牌的形态。 广告时代的变迁 广告行业已经走过了近100年的历程,从传统的大众媒体广告到如今的数字化、个性化广告,广告的形式和效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随着消费者对广告的免疫力增强,广告拦截软件的广泛使用,以及广告完播率的下降,传统的广告模式已经难以奏效。数据显示,广告拦截软件的装机量每年增加35%,而30秒广告的完播率不足10%。这表明,消费者对广告的信任度和喜好度正在下降,广告行业需要进行深刻的变革。 新广告时代的特征 新的广告时代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更是品牌与消费者关系的重塑。在AI和Web 2.0的推动下,广告不再是单向的信息传播,而是需要与消费者建立深度的互动和连接。品牌需要成为媒体的一部分,通过内容创作和传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用户粘性。新的广告时代强调的是“广而共创”,即品牌需要与消费者、媒体、平台等多方合作,共同创造有价值的内容。 品牌即媒体 品牌需要转变思维,从单纯的广告投放者转变为内容创作者和媒体运营者。品牌需要建立自己的内容管理系统,评估内容的有效性,并与用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例如,可口可乐通过其产品本身作为媒介,推出了昵称瓶、歌词瓶等创新案例,成功吸引了消费者的参与和分享。品牌需要通过优质的内容,传递品牌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与消费者建立深度的连接。 AI与内容创作 AI技术为内容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AI可以提高内容创作的效率和质量,但品牌需要确保AI生成的内容符合品牌和用户的需求。品牌需要监督AI的创作过程,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品牌需要利用AI技术,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创作出更有针对性的内容。 媒体复兴的责任 媒体平台在新的广告时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平台需要优化算法,提升内容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高质量的内容能够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媒体需要支持品牌的内容创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工具,帮助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更好的连接。同时,媒体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互动与共创 新的广告时代强调互动和共创。品牌需要与消费者、KOL、KOC等多方合作,共同创造有价值的内容。品牌需要鼓励用户生成内容(UGC),通过用户的力量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品牌需要与媒体和平台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 Key Takeaways 1. 广告时代的变迁:传统广告模式已经难以奏效,消费者对广告的信任度和喜好度正在下降。 2. 新广告时代的特征:强调“广而共创”,品牌需要与消费者、媒体、平台等多方合作,共同创造有价值的内容。 3. 品牌即媒体:品牌需要从单纯的广告投放者转变为内容创作者和媒体运营者。 4. AI与内容创作:AI技术可以提高内容创作的效率和质量,但品牌需要确保AI生成的内容符合品牌和用户的需求。 5. 媒体复兴的责任:媒体平台需要优化算法,提升内容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支持品牌的内容创作。 6. 互动与共创:品牌需要与消费者、KOL、KOC等多方合作,共同创造有价值的内容。 7. 内容复利:投资可持续的内容,实现长期价值。 8. 多模态内容:根据品牌和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内容形式。 9. 用户参与:鼓励用户生成内容,提升内容的多样性和深度。 10. 品牌叙事:品牌需要有清晰的价值观和品牌叙事,通过内容传递品牌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互动思考 1. 如何在品牌内部建立内容管理系统? —— 品牌方如何通过内容管理系统评估内容的有效性,并与用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2. 如何利用AI技术提升内容创作的质量? —— 品牌和媒体如何监督AI的创作过程,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在信息爆炸和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媒体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从长视频到短视频,媒体形式和内容不断演变。然而,尽管内容产量大幅增加,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却越来越稀缺。本期《创+TALK》播客将探讨媒介复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多方合作实现媒体生态的健康发展。 SHOWNOTES 01:58 平台流量算法引导下,60%以上都是非常浅层次的一个娱乐内容,真正好的深度的一个内容阅读率不到了5%。 03:10 媒介复兴是一个大的话题,而且非常宏大的叙事。 13:36 品牌创作内容是希望内容承载品牌的一些信念信息,然后传递给消费者,让消费者通过内容来感知我的品牌。 21:28 虚假数据当中的真营销,数据满天飞,但是不一定是真实的。企业主怎么样鉴别真实需要花很大的力气。 30:46 对于中小品牌的话,特别是一些初创品牌,可能他们现在这个阶段没有办法有这么专业的团队或这么样一个机制或者组织架构去保证。 39:49 所以我们今天就直接简化一个字叫品媒。 43:36 整个媒介复兴其实它不是某一个方媒体方、平台方或者是品牌方,是要涉及方方面面的,是整个一个系统的一个社会化的工程。 51:02 了解到这个媒介到底它的能量和对我们消费者和用户的价值。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社会更好,媒体更好,商业更好,文化更好。 媒介复兴的背景与挑战 媒介复兴的提出,源于当前媒体生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方面,平台流量算法导致大量内容同质化、低质化,真正深度内容的阅读率不到5%。另一方面,广告主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投放,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品牌和用户之间的信任感也在逐渐缺失。在这种背景下,媒介复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媒介复兴的核心理念 媒介复兴的核心在于重构内容的价值体系,提升内容的质量和深度。这不仅需要媒体平台的努力,还需要品牌方、内容创作者、用户等多方的共同参与。媒介复兴的目标是通过高质量的内容,提升媒体的效能,促进商业、社会、科技和文化的整体发展。 媒介复兴的行动方案 媒介复兴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以下是具体的行动方案: 1. 品牌即媒体:品牌需要成为媒体的一部分,通过自身的内容创作和传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用户粘性。品牌方需要建立内容管理系统,评估内容的有效性,并与用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2. 内容复利:品牌和媒体需要投资于可持续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能够短期内吸引用户,还能长期复利,为品牌和媒体带来持续的价值。 3. 多模态内容:内容形式不应局限于短视频或短剧,而应根据品牌和用户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内容形式。例如,奢侈品牌可以通过策展、纪录片等形式,传递品牌文化和价值观。 4. AI与内容创作:AI技术可以提高内容创作的效率和质量,但需要确保AI生成的内容符合品牌和用户的需求。品牌和媒体需要监督AI的创作过程,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5. 用户参与:用户不仅是内容的消费者,也是内容的创造者。媒体和品牌需要鼓励用户参与内容创作,通过用户生成内容(UGC)提升内容的多样性和深度。 6. 平台责任:平台方需要优化算法,提升内容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高质量的内容能够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 7. 政府与行业协会:政府和行业协会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引导媒体和品牌健康发展,推动媒介复兴的进程。 8. 高校与研究机构:高校和研究机构需要加强对媒体和内容创作的研究,培养更多专业的媒体人才,为媒介复兴提供智力支持。 9. 社会公益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可以通过内容创作,传递正能量,提升社会的整体福祉。 10. 明星与公众人物:明星和公众人物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优质的内容传递正面价值观,成为媒介复兴的推动者。 Key Takeaways 1. 媒介复兴的必要性:当前媒体生态中,高质量内容稀缺,品牌和用户之间的信任感缺失,需要通过媒介复兴来重构内容价值体系。 2. 品牌即媒体:品牌需要成为媒体的一部分,通过内容创作和传播提升品牌影响力。 3. 内容复利:投资可持续的内容,实现长期价值。 4. 多模态内容:根据品牌和用户需求选择合适的内容形式。 5. AI与内容创作:利用AI技术提高内容创作效率,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6. 用户参与:鼓励用户生成内容,提升内容的多样性和深度。 7. 平台责任:平台方需要优化算法,提升内容透明度和公正性。 8. 政府与行业协会: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引导媒体和品牌健康发展。 9. 高校与研究机构:加强对媒体和内容创作的研究,培养专业人才。 10. 社会公益组织:通过内容创作传递正能量,提升社会福祉。 互动思考 1. 如何在品牌内部建立内容管理系统? —— 品牌方如何通过内容管理系统评估内容的有效性,并与用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2. 如何利用AI技术提升内容创作的质量? —— 品牌和媒体如何监督AI的创作过程,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