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广告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随着“品牌即媒体”理念的兴起,广告主需要重新思考自身与消费者的关系,从单纯的信息轰炸者转变为价值创造者。本期《创+TALK》播客将深入探讨品媒时代广告主的十大核心策略,帮助品牌在媒介复兴的浪潮中实现可持续增长,并为消费者创造更多价值。

1. 品牌媒体化顶层设计
品牌媒体化不仅是营销策略的调整,更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主需要设立首席品牌媒体官(CBMO),直接向CEO汇报,统筹内容资产与商业战略的融合。参考Red Bull建立Media House的经验,将30%以上的营销预算转为自有内容生态建设。CBMO的核心职责包括制定品牌内容战略路线图、建立跨部门的内容协作机制、优化内容投资回报模型和培养品牌媒体化人才梯队。
2. 建立“总编室”思维
媒介复兴时代,广告主需要建立媒体化运营的组织能力。设立类似媒体“总编室”的内容中枢,统筹品牌故事、产品信息、用户服务等全方位内容输出。总编室应具备内容策划、内容生产和内容分发三大核心功能,遵循“3C原则”:用户为中心(Customer-centric)、跨平台整合(Cross-platform)和持续迭代(Continuous iteration)。

3. 设立内容中央工厂
通过建立“中央厨房”式的内容生产体系,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的高效运作。内容中央工厂需要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用户洞察→内容策划→多形态生产→智能分发→效果评估→优化迭代。例如,完美日记通过搭建200人内容团队和AI辅助系统,实现日均生产500+条适配不同平台的定制内容,支撑其快速增长。
4. 数据驱动的精准内容匹配
媒介复兴不是放弃精准,而是将精准提升到新高度。通过整合第一方数据(CRM、官网行为)、第二方数据(平台洞察)和第三方数据(行业报告),构建动态用户画像系统,实现“千人千面”的内容匹配。人工智能在此扮演关键角色,自然语言处理(NLP)用于内容标签化,计算机视觉(CV)分析视觉偏好,推荐算法优化内容分发路径。
5. 跨媒介叙事:打造“水波纹”传播效应
单一渠道传播已成过去。成功的传播需设计跨媒介叙事架构:在社交媒体引发话题、通过短视频展示产品场景、利用直播实现即时互动、借助AR/VR创造沉浸体验,形成协同放大的“水波纹效应”。跨媒介策略的关键是内容原子化,将核心信息分解为适合不同平台的“内容微粒”。

6. 全员社会化与员工KOC化工程
通过“全员营销”机制,将员工培养为品牌传播节点。研究表明,员工分享的品牌内容获得信任度是官方渠道的3.2倍,且传播链条平均延长2.7个节点。实施要点包括建立社交传播激励机制、提供内容创作工具与培训、设计合规风控体系。
7. 用户共创机制设计
媒介复兴的核心特征之一是传播民主化。广告主应建立系统化的用户共创机制:通过UGC竞赛激发创意、利用社群协作完善产品、搭建平台让用户成为品牌代言人。例如,GoPro的用户视频征集活动年均收到超过300万条投稿,小米的粉丝开发模式使其MIUI系统每周获得超过10万条用户改进建议。
8. 技术赋能的内容创新
前沿技术正重塑内容形态。AR试妆(L'Oréal的虚拟化妆镜)、VR品牌体验(Patagonia的环保主题VR电影)、互动剧广告(Netflix的《黑镜:潘达斯奈基》)等技术应用创造了全新的品牌体验。AIGC技术正在颠覆内容生产模式,预计2025年65%的常规内容将由AI生成初稿,人类负责创意指导和品质把控。
9. KPI体系重构
淘汰CPM/CTR等传统指标,建立“影响力指数”体系:内容复利(长期传播价值)、情绪触发率(情感共鸣强度)、社群裂变系数(用户传播力)、文化共鸣度(价值认同感)。建议采用“50-30-20”的评估框架:50%关注用户心智影响(认知、情感、意向);30%衡量社群活力(互动、共创、裂变);20%跟踪商业转化(线索、销售、留存)。
10. 长期主义:内容资产化与品牌文化构建
媒介复兴时代的竞争本质是品牌文化的竞争。广告主需将内容视为长期资产而非短期消耗品,建立内容库管理系统,实现经典内容的跨时空复用。例如,可口可乐的“快乐工厂”系列动画十年间被重新编辑用于32个不同市场;Nike的"Just Do It" campaign持续30余年,成为品牌的精神符号。

Key Takeaways
1. 品牌媒体化顶层设计:设立首席品牌媒体官(CBMO),统筹内容资产与商业战略的融合。
2. 建立“总编室”思维:设立内容中枢,统筹品牌故事、产品信息、用户服务等全方位内容输出。
3. 设立内容中央工厂:实现“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全媒传播”的高效运作。
4. 数据驱动的精准内容匹配:通过动态用户画像系统实现“千人千面”的内容匹配。
5. 跨媒介叙事:设计跨媒介叙事架构,形成协同放大的“水波纹效应”。
6. 全员社会化与员工KOC化工程:将员工培养为品牌传播节点,提升内容信任度。
7. 用户共创机制设计:通过UGC竞赛和社群协作,增强品牌真实感。
8. 技术赋能的内容创新:利用AR、VR、AIGC等技术创造全新的品牌体验。
9. KPI体系重构:建立“影响力指数”体系,关注用户心智影响、社群活力和商业转化。
10. 长期主义:将内容视为长期资产,建立内容库管理系统,实现经典内容的跨时空复用。

互动思考
1. 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总编室”思维?
——广告主需要设立类似媒体“总编室”的内容中枢,统筹品牌故事、产品信息、用户服务等全方位内容输出。请思考你的企业如何建立这样的内容中枢?
2. 如何利用AIGC技术提升内容生产效率?
——AIGC技术正在颠覆内容生产模式,预计2025年65%的常规内容将由AI生成初稿。请思考你的企业如何利用AIGC技术提升内容生产效率?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