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杀手:印第安人的夺命黑金

石油的发现让俄克拉荷马州的奥塞奇人一夜暴富,也带来了重重杀机。天降横财怎么变成了天降横祸?为什么奥塞奇人富可敌城,却无法自由支配个人财产?联邦调查局为何成了印第安连环谋杀案的最大赢家?本期由两位美国史研究者一起聊马丁·斯科塞斯的新片《花月杀手》。 嘉宾 许翔云,焦姣 时间轴 02:19 奥塞奇人迁徙史 04:34 善于利用白人社会规则的奥塞奇人 07:24 奇葩的印第安财产监护人制度 09:34 内战前的印第安土地集体所有制 11:51 通过土地私有制来同化印第安人 13:42 白人监护“心智不成熟”的印第安人 15:45 雁过拔毛的监护人 18:18 塔尔萨屠杀让富有的少数族裔战栗 22:38 电影将原著改为“大男主”视角 26:59 印第安人与白人通婚史 29:47 印第安部落的白人“养子” 32:12 FBI崛起:专破大案奇案要案 33:57 FBI的绩效考核 35:39 德州骑警:老西部的传奇 38:46 胡佛和FBI的自我形象营销 41:06 印第安酋长镇压义和团 44:05 西部片中不同的印第安部族 47:47 美国电影中印第安人形象的变迁 51:01 奥塞奇人的维权斗争不应被忽视 德州骑警私刑处决特亚诺人(Tejanos)(1915)| 图源: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奥塞奇人请愿代表团与柯立芝总统合影(1924)| 图源:Getty Images 嘉宾推荐 大卫·格雷恩《花月杀手》 “煮酒论美国”的印第安系列:波瓦坦公主宝嘉康蒂 、肖尼族酋长特库姆塞 、“文明五部落”之切罗基人 、达科他族的“疯马”酋长 《西部执法者》 《红河》 《风中奇缘》 《雌雄大盗》 《大地惊雷》 《与狼共舞》 片头音乐:Osage Oil Boom From 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 (2023) Original Sound Track 片尾音乐:American Indian Chant: Memorial Song 视觉设计 | 王嘉文 剪辑 | Libing 运营 | KKK芸 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 节目RSS链接/Apple Podcasts/小宇宙/Spotify/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荔枝FM​/豆瓣播客 欢迎加入“这集我看过”微信听友群:微信搜索并添加“这集我看过”小助手:zjwkg_xzs

56分钟
3k+
1年前

沙丘:我们错失的科幻世界

《沙丘》是科幻史中最难改编的作品之一,多位名导在此折戟沉沙。2021年维伦纽瓦版《沙丘》电影上映后,片中的“中世纪宫斗”“超能力”“救世主”等情节引发了部分观众的质疑。这部1965年诞生的“太空歌剧”已经脱离时代了吗?在维伦纽瓦版《沙丘2》推迟上映的空隙,我们与科幻文学研究者肖一之老师聊了聊《沙丘》在科幻文学中的地位。 嘉宾 肖一之,焦姣,徐天 时间轴 01:40 难以影视化的《沙丘》 02:54 你喜欢维伦纽瓦版《沙丘》吗? 06:47 生不逢时的《沙丘》 10:08《沙丘》预言了阿富汗战争? 12:36 把《沙丘》放回科幻文学史谱系 17:49 《沙丘》为什么会有精神超能力设定 20:53 《沙丘》与《阿拉伯的劳伦斯》 23:15 太空歌剧+欧洲史=1950年代科幻 26:35 太空歌剧与新浪潮的交界地带 30:51 勒古恩的星球 33:27 科幻作品的分类方法 37:39 科幻作品中的大虫子 42:27 硬科幻、软科幻、真科幻、伪科幻 49:47 这个时代最性感的科学 54:00 《沙丘》中的革命叙事 58:37 美苏科幻:两条平行线 62:02 《沙丘》里的人肉计算机、环保主义与美国农业部 65:39 “星战”是《沙丘》的孩子 68:25 《沙丘》是平行宇宙中另一种可能的科幻世界 设计师汉斯·吉格(H.R. Giger)在2012年雷德利·斯科特执导的电影《普罗米修斯》中再次使用了自己在1974年为佐杜洛夫斯基版《沙丘》设计的哈克南宫殿造型。 嘉宾推荐 三版《沙丘》电影: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1974)(未上映) 、大卫·林奇版《沙丘》(1984) 、维伦纽瓦版《沙丘》(2021) E. E. "Doc" Smith,Lensman series Poul Anderson, The High Crusade Hal Clement, Mission of Gravity 匡灵秀(R. F. Kuang)《巴别塔》 、Babel, or The Necessity of Violence 厄休拉·勒古恩《比帝国还要辽阔,还要缓慢》 吴岩《科幻文学论纲》 《风之谷》 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 节目RSS链接/Apple Podcasts/小宇宙/Spotify/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荔枝FM​/豆瓣播客 欢迎加入“这集我看过”微信听友群:微信搜索并添加“这集我看过”小助手:zjwkg_xzs 诚邀各位听友参与节目互动,票选你心中最具设计感的单集封面! 片头音乐:The Floating Fat Man (The Baron) 片尾音乐:Take My Hand From Dune (1984) Soundtrack 视觉设计 | 王嘉文 剪辑 | Libing 运营 | KKK芸

73分钟
43k+
1年前

与法国史学者聊《拿破仑》

雷德利·斯科特版的《拿破仑》辱法了吗?军事天才、民族英雄、共和僭主、战争狂、恋爱脑、绿帽男……哪个才是真实的拿破仑?本期邀请法国史学者杨光,跟主播一起聊聊那个让法国、欧洲和世界疯狂的科西嘉人。 嘉宾 杨光,焦姣 时间轴 02:38 拿破仑讲英语不是问题 06:52 历史电影不能拍成ppt 10:02 拿破仑战争是绿帽男的复仇? 13:38 闪击战是一种危险的观念 17:36 打炮狂人拿破仑 20:05 屌丝逆袭拿破仑 24:13 造神专家拿破仑 27:59 历史写手拿破仑 31:21 法国总统看拿破仑 36:43 拿破仑与约瑟芬 39:09 英国漫画中的拿破仑 43:15 美国国父看拿破仑 49:44 马克龙看拿破仑 52:05 雨果论拿破仑与拿破仑时代 英国漫画家吉尔雷的“拿破仑约瑟芬初遇” (James Gillray, 1805)| 图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片头音乐:La Carmagnole (1792)】 【片尾音乐:Te souviens-tu? (1817)】 嘉宾推荐 拿破仑如何构建自身形象 拿破仑为何遭遇滑铁卢 波拿巴将军如何成为拿破仑一世 《外交政策》杂志对《拿破仑》电影的批评 美国国父吐槽拿破仑 电视剧《凡尔赛》 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 节目RSS链接/Apple Podcasts/小宇宙/Spotify/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荔枝FM​ 欢迎加入“这集我看过”微信听友群:微信搜索并添加“这集我看过”小助手:zjwkg_xzs 视觉设计 | 王嘉文 剪辑 | Libing 运营 | KKK芸

56分钟
4k+
1年前

革命之间:影像档案与一次别离

《革命之间》是一部和历史档案密切相关的罗马尼亚电影,讲述了两个女孩的跨国情谊。这两个女孩在70年代的布加勒斯特大学校园中相识,一位是本地人、另一位来自伊朗的首都德黑兰。通过对历史档案、特别是影像档案的再创作,女编剧拉维尼亚·布拉尼斯特和男导演弗拉德·佩特里书写了这两位虚构的女性角色和他们的跨国通信经历。今年年初的柏林影展上,这部影片在费比西奖论坛单元获奖。这次节目,促成《革命之间》此地首映的选片人Larry和主播徐天,聊了聊档案与电影、酷儿艺术与历史剧变之间的关系。 嘉宾 Larry,徐天 时间轴 2:13 柏林影展和选片缘起 3:57 酷儿电影的模糊边界 6:04 德黑兰与布加勒斯特之间 7:45 过往影人与影像档案的用法 10:53 存在于有无之间的两位主角 11:38 官方影像、私人影像、诗 14:26 “那些不戴头巾的人” 17:24 留学生对异乡的乡愁 21:32 主创对伊朗的刻板印象? 26:36 一对朋友与革命的距离 28:35 导演对视觉人类学的兴趣 29:32 冷战留学生与"布加勒斯特的巴别塔" 32:46 两种影像里的黄讷亭 36:06 此地首映小插曲 38:29 东亚各影展的口味和标准 41:08 放映场地和其他细节 43:35 嘉宾推荐:梦的背后 《革命之间》使用的一帧70年代伊朗街头影像,拍摄地或许是主角原型熟悉的地方。 布加勒斯特的伊朗留学生举办伊斯兰革命六周年庆典,并写信回顾。此信件被罗马尼亚秘密警察截获。信件截图来自柏林电影节Press Notes,由嘉宾提供。 【开头音乐:Schubert's Serenade by Ray Conniff】 【结尾音乐:Afsaneh by Marjan Farsad】 嘉宾推荐 《梦的背后》 《妮莉和讷亭》 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 节目RSS链接/Apple Podcasts/小宇宙/Spotify/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荔枝FM​ 欢迎加入“这集我看过”微信听友群:微信搜索并添加“这集我看过”小助手:zjwkg_xzs 视觉设计 | 王嘉文 剪辑 | Libing 运营 | KKK芸

46分钟
1k+
1年前

封神:文学出海,神仙考编

明代神仙打架的最强法宝居然是个马桶?东南亚华人了解华语文学从烧香开始?中国网文出海培养了一批洋道友?本期邀请俗文学研究者宋鸽,与研究历史的主播焦姣一起聊聊电影《封神》第一部与“封神”民间文学体系的关系,讨论中国文化向海外传播的多种形式。 嘉宾 宋鸽,焦姣 时间轴 00:17 什么是“俗文学”? 03:14 民间故事中的“斩将封神” 06:44 “封神”模式源于宋代的“除魔封神” 08:58 《封神演义》是封神故事中最远离历史的一版 12:11 孟子为什么不喜欢“武王伐纣” 15:34 精英与民众对封神故事的关注点不同 18:23 历史叙事?神仙斗宝! 21:36 封神故事里的法宝大多来自日用品 24:56 混元金斗是个马桶?! 27:46 电影改编:用神话史诗取代民间传说 31:27 电影的神话史诗定位牺牲了原作的世俗与戏谑 36:52 殷郊与姬发 39:05 我儿子姬发终于当主角啦! 43:12 借郊发友情写殷周更替与文明延续 47:43 电影的改编更方便海外观众理解 51:19 封神故事流传主要靠表演 53:43 日本读者看封神漫画 57:46 西方读者看中国小说像看民族志 61:26 三国文学与关公信仰打包销售 62:59 海外道友,在线修仙 66:07 《封神》电影是幻想文学与网络游戏时代的产物 69:00 封神故事中的民间信仰世界正在消失 73:55 预测一下《封神》二三部的走向 清代《封神真形图》中的殷郊 | 嘉宾提供 藤崎竜《封神演義》漫画 | 集英社 【结尾音乐:TVB版电视剧《封神榜》主题曲】 嘉宾推荐 李亦辉 《封神演义》考论 李爱红 《封神演义》的艺术想象与经典化研究 李天飞谈《封神演义》的神仙体系 赵景深:《武王伐纣平话》与《封神演义》 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 节目RSS链接/Apple Podcasts/小宇宙/Spotify/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荔枝FM​ 欢迎加入“这集我看过”微信听友群:微信搜索并添加“这集我看过”小助手:zjwkg_xzs 视觉设计 | 王嘉文 剪辑 | Libing 运营 | KKK芸

82分钟
4k+
1年前

清代水利史学者聊《天下长河》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治水是中国历代的头等难题。本期嘉宾江晓成专业研究清代河工史,我们将结合历史传奇剧《天下长河》,聊聊清初治理黄河的利弊得失,反思中国人与黄河缠斗和共生的千年历史。​ ​嘉宾​ 江晓成,焦姣 时间轴 01:58 何为治河?​ 03:55 政治与经济中心的分离造就了明清“治河保漕”的国策​ 08:28 漕运利益集团​ 10:12 治河官员的独特升迁体系​ 12:28 水利工程是技术官员的孵化器​ 15:42 治河与既存利益集团的冲突​ 17:57 决堤分洪:河道与地方矛盾的极端激化​ 21:34 谁来背锅?河道官与地方官的权责分配​ 24:13 河道衙门与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区别​ 26:21 河兵:古代的工程兵​ 27:59 二把手兼管水利?带不动啊​ 32:01 年年难治年年治​ 33:38 北归故道:省钱利民,但……​ 35:04 借黄济运:保黄河还是保首都?​ 36:10 1855年黄河改道是不幸中的万幸​ 39:28 为百姓治河还是为皇上治河?​ 44:37 “开下河”之争:皇帝亲自指导治水​ 49:24 治河名臣潘季驯的“政治正确”​ 52:09 要做事,哪能不结党​ 55:35 清廉二字,人所难能​ 60:30 《天下长河》是颂圣剧吗?​ 66:16 编剧张挺谈《天下长河》的创作理念 清人绘《黄河筑堤图》|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示意图(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鲍俊林绘) 嘉宾推荐​ 贾国静:《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与晚清政局》 倪玉平:《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 马俊亚:《被牺牲的局部: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研究(1680-1949)》 刘凤云:十八世纪的“技术官僚” 刘凤云:两江总督与江南河务 燕海鸣:潘季驯的多样面孔 王英华:康乾时期关于治理下河地区的两次争论 江晓成:清前期河工体制变革考 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 节目RSS链接/Apple Podcasts/小宇宙/Spotify/喜马拉雅/QQ音乐/网易云音乐/荔枝FM​ 欢迎加入“这集我看过”微信听友群:微信搜索并添加“这集我看过”小助手:zjwkg_xzs 视觉设计 | 王嘉文​ 剪辑 | Libing​ 运营 | KKK芸​

67分钟
3k+
1年前

奥本海默:科学明星的黄昏

195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EC)通过非公开的听证会,吊销了曼哈顿计划原负责人、“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安全许可,直到2022年12月,美国能源部才撤销了1954年听证会的判决,为奥本海默“平反”。2023年,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奥本海默》上映。本期的嘉宾是研究战后美国科学家与核政策的司马老错,我们将一起聊聊奥本海默其人,以及《奥本海默》背后的历史。 嘉宾 司马老错,焦姣,徐天 时间轴 02:28 马丁·舍温的《奥本海默传》 06:41 《奥本海默》是一部非常尊重史实的电影 10:36 《奥本海默》中的四个主要阵营 13:25 刘易斯·施特劳斯何许人也? 19:45 原子能委员会背后的重重矛盾 22:08 美军为什么选中奥本海默 24:24 美军对科学家分而治之 27:20 青年奥本海默与理论物理学的黄金时代 36:00 当科学家想要成为先知 40:44 诺兰不想拍“天真无辜的科学家” 48:43 奥本海默的悲剧本质上是美国的悲剧 53:00 矛盾的导火索:氢弹与核控制 55:03 科学家群体的核控制主张 58:24 “他的炸弹”和“我的炸弹” 60:55 核威慑理论的诞生 67:55 核科学家真的最了解核问题吗? 71:47 真实历史中没有那么多“奇爱博士” 75:57 奥本海默的矛盾源自他的爱国主义 78:55 每代人都在重新涂抹奥本海默的形象 84:27 从国家话语中拯救科学家的声音 87:33 奥本海默案是冤案吗? 1947年奥本海默与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 | 图源:Life Magazine 1960年奥本海默夫妇访问日本 | 图源:Getty Images 嘉宾推荐 《奥本海默传》 Brotherhood of the bomb 《美国科学家与核武器政策》 刘易斯·施特劳斯回忆录 格罗夫斯回忆录 视觉设计 | 王嘉文 剪辑 | Libing 运营 | KKK芸

93分钟
45k+
1年前

电影中的奴隶:从斯巴达克斯到地下铁道

她是影迷,是电影顾问,也是历史学者。一名参与过电影拍摄的历史学家如何看电影?本期我们聊聊欧洲史名家、新文化史经典《马丁·盖尔归来》的作者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的一本小书:《电影中的奴隶》。研究北美废奴主义的青年历史学者杜华将和我们一起聊聊泽蒙-戴维斯的历史电影创作观,浅谈从《斯巴达克斯》到《地下铁道》的奴隶制题材影视作品变迁。 嘉宾 杜华,焦姣,徐天 时间轴 03:11 《电影中的奴隶》讲了啥​ 07:45 《为奴十二年》:电影如何表现史学研究前沿?​ 10:07 奴隶制与美国北部的关系​ 13:35 “奴隶制社会”与“有奴隶的社会”​ 15:51 奴隶制创伤​ 19:35 奴隶制经济与资本主义​ 22:55 第一人称叙事的奴隶制​ 24:54 大西洋奴隶制​ 26:40 奴隶制与非洲文化​ 32:07 社会史改编电影的困难​ 36:43 “地下铁道”没有铁道​ 41:18 什么是历史题材中的合理虚构​ 47:28 我来为戴维斯辩护​ 55:12 一流的小说比历史学更好 历史学家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的欧洲古装造型| 图源:普林斯顿大学 一队奴隶从国会大厦门口走过 | 图源:1836年美国反奴隶制协会宣传品 嘉宾推荐​ 娜塔莉·泽蒙-戴维斯《电影中的奴隶》 《斯巴达克斯》 《燃烧/奎马达政变》 《最后的晚餐》 《阿米斯塔德号/勇者无惧/断锁怒潮》 《长歌》 《宠儿》电影1998版 、托妮·莫里森小说《宠儿》 电影/文学/历史: 《为奴十二年》电影2013版 、所罗门·诺萨普《为奴十二年》原著 、爱德华·巴普蒂斯特《被掩盖的原罪》 《地下铁道》迷你剧2021版 、科尔森·怀特黑德《地下铁道》小说 、埃里克·方纳《自由之路:地下铁道秘史》 视觉设计 | 王嘉文​ 剪辑 | Libing​ 运营 | KKK芸

62分钟
1k+
1年前

怒呛人生:细分时代的亚裔世界

温顺、勤奋、循规蹈矩的优等生,突然开始发疯!这期我们聊聊《怒呛人生》,看美剧如何打破美国流行文化中的亚裔刻板印象,如何向美国大众科普“亚裔”内部复杂的族群、阶级、性别区分。​ ​嘉宾​ 霍老师,焦姣,徐天 时间轴 1'46 两个主演带梗进组​ 5'56 美剧里的家庭妇男​ 14'30 中日韩越菲,在美国互怼​ 16'27 正念大拿George:不焦虑就赢了​ 20'15 Issac:韩裔范德彪的“半岛思维”​ 22'35 1992年洛杉矶骚乱与“屋顶上的韩裔”​ 27'33 家庭、教堂、族裔身份​ 33'37 Danny:原子化的韩裔,拧巴的长子​ 42'31 Amy:如履薄冰的华裔女性精英​ 55'39 Jordan:油腻白人女老板的东方主义凝视​ 1'08'22 亚裔的情欲不再是禁忌话题​ 1'24'11 床头打架床尾和:怒呛能否走向温柔?​ 1'26'03 阿根廷版怒呛:荒蛮故事 1992年洛杉矶骚乱中,韩裔自发武装保卫韩国城。近年来,“屋顶上的韩裔”(Roof/Rooftop Koreans)这一形象在美国网络文化中再次流行,产生了大量的再创作。 ​嘉宾推荐 黄阿丽:小眼镜蛇 黄阿丽:铁娘子 黄阿丽:风流女子 成长的烦恼 身为人母/Little Children 为所应为/Do the Right Thing Rick Nelson: 浪子/Travelin' Man 荒蛮故事Relatos salvajes 开头音乐:Cho Bros (by Bobby Krlic)​ 结尾音乐:Cold Little Heart (by Michael Kiwanuka)​ ​ 视觉设计 | 王嘉文​ 剪辑 | Libing​ 运营 | KKK芸

90分钟
4k+
1年前

这集选题会02:漫长季节落幕,下集没有时差

欢迎时差党徐天老师回国!本期两位主播闲聊了一下最近看过的一些影剧,以及我们对热门剧《漫长的季节》的一些看法。 时间轴 02:31" 徐老师回国的感受:温柔成了新的时代精神? 09:26" 《隐秘的角落》与湛江的空间感 14:18" 东北应该是立体的历史空间,而非遥远的景观 18:25" 东北人徐老师看《漫长的季节》 23:57" 漫季缺少的不是女性视角,而是女工视角 34:10" 东北文艺不应该只是集体主义的挽歌 38:17" 弱者在此何为?《杀人回忆》的冷色调和漫季的暖色调 42:18" 《相遇伊斯坦布尔》:一部能让中国当代观众共鸣的土耳其女性剧 51:30" 《宇宙探索编辑部》:80年代的另类思想遗产 60:21" 《怒呛人生》:路怒与美国时代精神 “美国人近来津津于后顾而不思前瞻,其心态日趋消极旁观。历史小说、传记小说、各类图片集、漫画集以及关于各地区和河流的书籍纷纷涌现,以满足人们对美国文献的渴求。这种对美国历史的探索带有感伤的鉴赏精神,而不是批判分析。诚然,重视文化的国民生活中都有历史意识,但笔者认为,过去15年来人们之所以如此一味怀旧,其根源就在于有一种深深的不安全感。我们这个时代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繁荣不能稳定持久,萧条如同深渊,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对未来的信念。1920年代一片繁荣景象,人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好日子将万古长存;可是如今几乎人人都又在同样肯定地预料下一次经济大衰退的到来。展望未来不见光明,回顾过去却显得美好至极。然而,大家只是借助过去来为自己壮胆,很少用作现状的镜鉴。美国历史像一个丰富多彩的有价值的演出,像许多得到实现的诺言,人们只想看戏享受,不想分析并参加演出。人们对国家生活的最共同的看法,就是像在游览车厢的平台上那样向后作全视野回顾。”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美国政治传统及其缔造者》导言。该书初版于1948年。 本期提及 漫长的季节 隐秘的角落 立功·东北旧事 平原上的摩西 白人的工资 焦姣评《白人的工资》 卡比利亚之夜 钢的琴 汉水的身世 相遇伊斯坦布尔 宇宙探索编辑部 怒呛人生 电波系列丛书|飞碟探索 视觉设计 | 王嘉文​ 剪辑 | Libing​ 运营 | KKK芸

68分钟
1k+
1年前

西线无战事:这集澎湃论一战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名年轻人踏上了血腥的欧洲西线战场。18岁的埃里希·雷马克,德国人,初级师范在读学生,书籍装订工的儿子。28岁的马克·布洛赫,法国人,巴黎高师毕业生,正在准备把自己的博士论文成书出版。十五年后,雷马克发表了轰动文坛的反战小说《西线无战事》。已是著名中世纪史学者的布洛赫则把自己参与一战的经历记录在《战争回忆录》中。​ 知识分子如何体验战争、参与战争、记录战争?本期邀请战争史学者徐之凯,跟两位主播一起聊聊战争电影的多种拍法,探讨战争体验如何影响普通士兵的一生,历史学家的参战经历又如何改变了历史学的写法。​ ​嘉宾​ 徐之凯,焦姣,徐天 时间轴 02'34 飞走的蝴蝶、停滞的云雀、寂静的战壕:三版《西线无战事》电影的不同结局​ 09'11 新一代电影人想象中的一战​ 15'45 说说近些年的优秀一战题材电影​ 25'02 从不同国家的视角看一战​ 31'30 帝国之战与殖民地之战​ 36'13 一战电影为什么比二战电影少?​ 45'00 一战的鲜明阶级属性​ 47'13 战争的环境、气味与声音​ 54'16 战争片会被战争游戏取代吗?​ 62'56 战争游戏中虚假的个人英雄主义​ 65'43 壕沟里的历史学家​ 70'31 间战期的马克·布洛赫与年鉴学派​ 74'37 尾声:黑塞论战争中的个体自由意志 一战华工利用德军弹壳雕刻的“弹壳艺术品”,现藏牛津大学。 图源:cabinet.ox.ac.uk​ 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穿着他在一战期间的军服,佩带他在一战时期获得的战争十字奖章 (Croix de Guerre)。 嘉宾推荐​ 马克·布洛赫《战争回忆录》​ 徐之凯评《战争回忆录》​ 光荣之路 Paths of Glory​ 加里波利 Gallipoli​ 战马 War Horse​ 战前37天 37 Days​ 勇敢的心:世界大战 Valiant Hearts: The Great War (豆瓣)​ 勇敢的心:归乡 Valiant Hearts: Coming Home (豆瓣)​ 这是我的战争 This War of Mine (豆瓣)​ 战地1 Battlefield 1 (豆瓣)​ 使命召唤 Call of Duty (豆瓣) 视觉设计 | 王嘉文​ 剪辑 | Libing​ 运营 | KKK芸

78分钟
2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