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着与食物共情

城记播客

感谢公益合作方绿色和平,为本期节目提供气候变化相关内容支持。 去年底,我的朋友冯婧发起了一个专题项目“明日之食”,这个专题以——疫情、健康城市、气候变化、社区、年轻人、可持续食物、食物废弃物、食物行动者等关键词,展现一个不为大众熟知的食物图景,其中既有硬核知识,也有社区及个人层面的行动案例,试图为“明日之食”提供方向和参考。 本期节目邀请冯婧,来聊聊她发起这个项目的缘由,以及她个人在2020年开启这个项目前后,遇到的有趣的人和故事。 嘉宾/冯婧,澎湃新闻首席编辑 主播/王越洲 剪辑/Junno logo设计:王璎珞 BGM/シャムキャッツ的 Four O'clock Flower 洗濯物をとりこまなくちゃ 特别感谢:xuandi 时间线: 00:02:28 设计思维做内容 00:07:49 把社区作为方法:社区更新观察团 00:14:13 疫情中统筹协调百人志愿者翻译团队的得失 00:28:25 上海市郊的都市农场:疫情期间雪中送炭提供食物 00:33:30 疫情带来的价值观改变:将自己放在更大的时空坐标轴里去看待人与环境的关系 00:36:56 阅读《土地的变迁》得到的启示 00:40:17 食物作为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切入口 00:45:33 明日之食报道的架构 01:00:22 最终要做一个纪录片(欢迎赞助参与) 参考信箱 防爆水管手册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576696 社区更新观察团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9847 全球看武汉志愿者团队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0924 土地的变迁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9986606/ 明日之食专题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170215 微博/微信:城记播客

73分钟
10k+
4年前

意料之外的「上海」春节

城记播客

2020年,小崔本打算离开上海。 她是2018年来上海工作的,按照原来的政策,她将在7年后,也就是2025年才能申请上海户籍。为了长远打算,她正在纠结未来该去杭州还是青岛发展。2020年11月底,她突然收到同事转来的消息,根据留学生上海落户新政,她即将可以落户成功。 这个牛年春节,对小崔来说又多了一层含义,不仅因为疫情风险就地过年,这也是她作为新上海人在上海的第一个春节。 嘉宾:崔丁文 制作:王越洲 致谢:司亚兰 【福利】 本条声音为喜马拉雅春节主题活动「播客花样过大年」特别节目,追忆儿时欢乐,分享年节趣事。不一样的春节,给你相同温度的陪伴。 关注主播并在此条声音下评论,即有机会赢得喜马春节大礼包,内含【精神食粮礼盒*1+小雅手办*1+喜猫钥匙扣*1】。主播将于2月20日19:00前在评论区抽取一位幸运听众,奖品由@喜马播客圈统一发放,获奖后会私信告知奖品领取方式~ 2.5-2.20期间在喜马拉雅APP内搜索「播客过年」,更有机会获得超级锦鲤大礼包一份,内含喜马2021新年礼盒+播客周边礼包,惊喜多多! 【参考资料】 上海“抢人” 名校应届生获益,沪漂北漂谁来管? http://www.acem.sjtu.edu.cn/faculty/teacherview/45266.html 上海市政协委员陆铭提案:过去10年上海人口重回中心城区,疏散可能加剧拥堵 http://www.eeo.com.cn/2021/0125/461172.shtml 陆铭《大国大城》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24237/ 《留学回国人员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实施细则》 http://rsj.sh.gov.cn/tlxry_17298/20201130/t0035_1396472.html 《2020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 http://www.firstjob.com.cn/folder76/folder79/2020-09-22/4820.html 微博/微信:城记播客 城记播客尝试用声音去记录和探讨关于城市的一切。

9分钟
99+
4年前

沿苏州河而行:用当代方式重新审视生活

城记播客

从2020年6月开始,我跟随着澎湃新闻的沿苏州河而行小组,漫步苏州河。 我们从苏州河和黄浦江的交汇处出发,半年下来,断断续续走了四十几公里。一路上摄影师、规划师、建筑师、唱作人、艺术家、水务专家,各行各业的小伙伴们纷纷加入,苏州河不仅也从陌生到熟悉,也让大家有了重新去识别、定位一个地方的可能性。 本期节目将会以“沿苏州河而行”项目为起点,邀请几位项目参与者共同讨论公共艺术项目与城市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时间线 03:40 用声音回顾苏州河行走的精彩瞬间 10:24 关于沿苏州河而行项目 16:07 2000年后上海艺术机构的公教活动 20:24 非常特别的51人项目 26:39 如果展览是鲜花,那好的公共教育活动是培育鲜花的土壤 33:18 让好的项目自然发生 38:03 公共教育活动里的中心化和平台化 48:08 作为社会教育的公共教育活动 54:49 文艺青年的污名化 嘉宾/ 施瀚涛,策展人,评论人 沈健文,澎湃新闻城市漫步栏目编辑 林叶,摄影评论人、策展人 袁璟,Enlin组合成员之一,艺术和文化行业从业者、写作者 主播/王越洲 本期节目片头曲/《最温柔的水鬼》 作词/沿苏州河而行·唱桥会所有参与者,孙大肆编排 作曲/孙大肆 由唱桥会所有参与者演唱 节目精华文字版详见城记播客微信公众号 微博/微信:城记播客

75分钟
1k+
4年前

提篮桥咏叹调:当社区微更新遭遇城市大更新

城记播客

本期节目关于上海市虹口区提篮桥片区的一条名叫金友里的小弄堂。这条弄堂里的居民们不仅每月定期聚餐,还自力更生、逐步改造了弄内的公共空间。在社区营造越来越被重视的当下,金友里不仅被同济大学作为城市社学会的课题研究,也因此屡次被各家媒体报道。 2020年,金友里所在的片区成为了虹口区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旧改项目,社区微更新遭遇城市大更新,北外滩呼之欲出。 本期节目,不仅将通过记者、研究者、居民等视角来呈现金友里这个温暖的弄堂是如何形成的,也将用声音为提篮桥片区留下一些记忆碎片。 时间轴 02:14 金友里最后一次弄堂聚餐 03:35 提篮桥片区风貌:下海庙、犹太人、马路菜场、康乐球和群艺照相馆 05:55 买菜、装灯泡,准备最后这次有着12个冷菜和6个炒菜的聚餐 07:03 社区更新观察团简介 10:35 金友里报道的缘起 12:38 金友里公共空间改造前史 13:41 专业设计师也未必能做出的设计细节 14:47 金友里微更新的核心人物:王跃华 18:05 居民与居委会间的枢纽人物:陶伟春 20:40 社区营造的主体性 25:29 金友里的人群和圈层分析 30:40 社区微更新的需求究竟从何而来 32:59 旧区改造中的一次小波折 37:42 社区更新的其他案例 出场人物: 王跃华,金友里居民 陶伟春,金友里居民,业广里居委会党员块长 冯婧,澎湃新闻记者 谭逸儒,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 唐婧,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生 特别致谢:胡婧怡、Rjj 社区更新观察团专题页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9847 社区更新观察团走进上海金友里直播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302740 2019年5月金友里聚餐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t411u7xr/ 微博/微信:城记播客

43分钟
99+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