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任何问题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找到答案,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思故我在”的快乐,不是每一次思考都能得到新的顿悟,但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不一样的快乐。 本期思考的小问题: 1. 人老之后是不是还喜欢年轻的? 2. 对于别人的祝福你该怎么回复? 3. 如果你只剩一年生命,你会打破当下的生活吗? 4. 最近几年学到了哪些改变生活的技能? 5. 爱与被爱哪个更重要?
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的性格。 就像“大气”是北京的性格,“巴适”是成都的性格一样,“腔调”成为了上海的性格。 这“腔调”是什么意思呢?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繁花》可以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上海人的腔调,是「有里有面」的。 面子的腔调,主要是对行头的讲究。阿宝想要跟着爷叔学做生意,爷叔带着阿宝从里到外捯饬了一番,这番行头保持的时间越久,腔调越足。 里子的腔调,便是“记人之好,还人之恩”, 如阿宝得到过蔡司令的好,便帮他兜个事情。 说上海人“精明”,其实来源于他们不占半点便宜,不欠半分人情,当然也不希望自己被占便宜。 当年,和我一同来上海的朋友,如今还漂泊在上海。她喜欢的正是这份上海的腔调。在这里,人与人之间懂得分寸,好像一切不正常都是被允许的。它允许每段感情没有任务,没有目标,没有结果,没有“标准答案”,像《爱情神话》里的男男女女,“我并不是非你不可,我可以要你,也可以不要你,但我一定要爱情。” 有人说:“在其他地方,或许人们也会在顺风顺水时讲究生活的体面,在上海则不是这样,无论生活如何风云变化,腔调永远是贯穿生活始终的追求。这不是说明上海人喜欢形式主义,而代表了上海更深层次的,永远渴望向前向上,永远对生活充满真挚热爱的DNA。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外乡人,只要身在上海,便能常常感到一种兴奋的原因。” 我又想起了,我第一次站在黄浦江边,升起的那种“未来充满希望”的喜悦。和朋友们打扮精致坐在进贤路上的小酒馆,做着发财的梦,和同事们捧着咖啡装大人,生怕露怯,再看着橱窗里自己的倒影,感叹:“哇,这里是上海,嗯,这里是上海。”
你下楼吗?顺便帮我把快递拿上来呗。 你开车了?顺便送我一下呗。 你要去吃饭啊?顺便回来时候给我带份炒饭呗。 小学语文老师教过我,以上的句式叫做设问句。提问者先是自己提出问题,随后立刻跟上自己的回答。在文学作品中,这种句式通常是为了引发读者思考,可在现实生活中,这却成为了一种,披上了商量的外衣,但实际上是命令的指使。 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不太会拒绝别人的请求,除了我们太善良,也是对方经常使用这种表达方式,让我们无法对他们说“不”, 可没拒绝,真的不等同于,我愿意。
直觉是个很奇妙的东西。 在一些决策的时刻,无意识中被某种神秘力量驱动,比如:“大家都劝我不要辞掉工作,认为这份工作已经很好了,但是我却一直本能地想要离开,虽然我无法拿出确切的理由来说服他们。” 又比如:“我想要继续考研,不是为了逃避工作,也不是想要在学术上有多么了不起的成就,而是我现在就想这么做。”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回想起来人生的几次重大选择,在当时似乎都是“跟着感觉走”的。 什么是理想主义者呢? 就是一个善于运用直觉去认知世界,运用情感去对世界做出判断的人。 几年后回头看,才发现当初不被他人理解的那些决定或许是正确的,正是它们环环相扣,造就了今天的自己。 伍尔夫说:“不要听从别人的建议,应该顺从自己的直觉,发挥自己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新的一年,想在当「理想主义者」这件事儿上更坚定一点,相信直觉,尊重本能,顺从内心。 在这个病态的社会里,愚蠢的从来都不是理想主义。
最近迷上了网剧《三大队》,故事发生在1998年。主角团“三大队”,曾获得过很多荣誉,破获过很多大案,是一个有传承的优秀刑侦大队。秦昊扮演的程队在当队长期间,在审讯某个案件的嫌疑人时,意外让其死在了审讯室,自己被判入狱10年。和他一起的队友们基本都因此被开除了警籍。他出狱后,当年那个案子的另外一个在逃犯依旧没有归案,于是已经不存在的三大队的老同事们再一次聚集在一起,抓捕凶手。 程大刚出狱的时候,身边所有人,包括他自己,都希望可以开始新的生活,然而最终他发现,有些事情不办完,有些刺不拔出来,自己是没法从新开始的。 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地方,但是听着主角团们偶尔露出的口音,我觉得可能还是在我们东北。去年最火的网剧《漫长的季节》也是发生在我出生的那片黑土地,那部剧里核心的一句话是“向前看,别回头”。看上去两部剧表达的人生观完全不同,但自己想想,王响又何尝不是给了自己一个交代才能向前看的呢? 2024年即将开始了,过去的这一年对很多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个“漫长的年份”呢,我想和你们一起回望一下过去的365天,我们经历了什么。 好好告别,我们才能向前看。
谁没有过将歌曲分享到朋友圈的经历呢? 但如果你稍微一统计就会知道,往往这样的朋友圈没什么人点赞,你心里的那个人也不会懂你的“一语双关”, 每每期待想看朋友圈下面有没有一个“1”,等来的永远只有一个小红点。 所以当年度歌单刷屏时,网上的朋友调侃:“别分享了,没有人关心你的年度歌单。” 要我说:“没人关心就没人关心呗,我的朋友圈我做主。” 没人关心的年度歌单我关心,今天的节目歌单就交给你们做主了。 我从邮箱里挑选了几位朋友的留言,伴着大家的年度歌曲,来听一听这些与歌曲有关的故事和回忆。
Hi,大家好,2023年成为过去式了。 今天我们四位主播,要陪你一起聊聊过往,跨进新年。 如果你想要知道,“女神荟莹怎么看大卫和闯先生的加入”“‘皮孩子’晓橙是否有过想要换女搭档的想法”“不惑之年的大卫想对三十岁的自己说些什么”“深沉稳重的闯先生在无聊的时候会干吗”…… 来来来,今天的超长播客,会给你们看到不一样的我们。
收集「2023年的珍贵瞬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为能看到大家一年的成长脉络。 年末,我们感觉“2023年过得好快呀”,在看到这些瞬间的时候,又会感叹“原来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变化,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以下是部分瞬间: 今年考了驾照,拿了教师资格证,虽然不是特别的完美,但很满足,给大家分享一些我拍的照片(超级喜欢拍摄天空和落日)。 @Jill. 今年新年正好是疫情解封。从元旦开始,鞭炮就响不停。大年三十儿晚上,简直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今年不仅要赶跑年兽,还要赶跑这个臭病毒! @小萱 这是我的一封手写信。 @杜明尼克 这是我2023年最后一期个人节目,感谢大家的信任和陪伴,以及一直以来带着滤镜的支持。 新的一年,随时欢迎你与我分享你的故事。 私人邮箱:[email protected]
万能青年店乐队最知名的一首歌叫《杀死那个石家庄人》,不知道的人一定觉得这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视,可实际上歌曲讲述的是一个大时代的故事。1998年全国开始了下岗潮,三年的时间大概有2000多万人失去了工作,这些人在工厂做了十年,几十年,甚至是几代人的他们在前半生引以为傲,而他们几乎唯一会做的手艺无法再为他们养家糊口了。这批人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们父母那一辈的年纪,上有老下有下。他们不知道是否可以开始新生活,也不知如何开始新生活。这一切他们都无力抗争,原因是,时代的车轮不会为任何人停下脚步。 而历史这架马车从来不会停下,2021年7月,车轮再次压碎了1000多万人的生活。 我们也经常在网上看到35岁职业生涯危机的各种新闻。35岁,还是那个人生背负最多责任的年纪,35岁之后,很多人前半生积累的技能一下子好像就过期了。 这个年纪离我不远了,这个年纪也是你们一定会经历的,既然前面是一条无法绕过的路,那么我想知道到达对岸的人到底经历了什么,以及她们是如何继续上路的。 本期嘉宾:blair(🍠:失业卷王的再就业日记)——最早的一批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出生于普通家庭,靠自己从一个普通销售做到集团COO,拿到过年薪百万,也亲眼看着大厦崩塌。 本期节目关于未来的选择,关于职业的发展,摸着良心说,真的对年轻人会有帮助,这里没有“成功学”,只有真实的人生。
前段时间,我在节目中发起了一个征集:分享你2023年的珍贵瞬间。 投稿大都图文并茂,大家认真地展现了一个个具体的美好,我不想漏掉任何一位朋友的信件, 所以12月的「收信快乐」,分为上下两期,装下所有的来信。 以下是部分珍贵瞬间图片~ 原计划要去见张皓宸,他是在我的青春里,陪了我好久的人。无奈的是,我因为生病取消了行程。很遗憾,但我托朋友代签,不知道要让他写啥,于是他写上了图中那句。这是最真挚最有力量的祝福,他是我的光。 @浅笑嫣然 高中毕业啦! @…… 六月,回到太久没有回去的老家,想念外婆,想念记忆中的一切。 九月,陪爸提cool摩。无论多大,人永远对所热爱的事物心动。 @Lethe 我很喜欢@小陈在信中的一段话: 「收信快乐」给我一种“偷窥”到大家生活的感觉,真实又热烈,大家的生活经历都各不相同,这个世界上就是存在不快乐和快乐的。 开心与不开心都是生活里真实的一部分,都很珍贵。一年过去,最后我们能记住的,好像都是那些好的事情,而回望那些不好的事情,会发现,其实也不过如此。 继续往前走吧。 没有被读到信件的朋友,我们下期再见! 私人邮箱:[email protected]
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不抗冻了,突然觉得今年的冬天格外冷,而且冷得很突然,似乎是一夜之间凛冬便来了。与往年慢慢变冷的12月比起来,我还在抱着侥幸心理试着先不要穿那么厚的天真幻想,非要扛几天才配上全套的过冬装备,导致感冒。 前几天一下楼,刺骨的寒风压根就不给我讨价还价的余地,我立马上楼把秋裤、毛衣、羽绒服全都套在了身上,从根源上杜绝了生病的可能性。 北京虽然属于北方,有冬天取暖的习惯,可是和东北的商场、写字楼里可以达到让人穿短袖的级别相比,我们的办公室在最冷的那几天确实不怎么温暖,完全达不到我们东北要求的23度以上。可是和北京本地的老同事聊起来,他们都表示可以理解,因为帝都一直都是这样的,而且属于慢热型,过几天会越来越热的。 相比于大东北,只要开始供暖超过一个星期,室内温度到不了22度,那供热公司的电话可能都会被打爆的,各种电视台的调解节目也都开始找起来了。 不得不说,有的时候,爱,确实慢慢表达更好,而恨呢,一次给足最善良。
赖床,是梦的延续,是醒着来作梦。 几乎没有人会认为赖床是个好习惯,但是在作家舒国治眼里,赖床是个学问,赖床的美妙常使他想要创作,甚至真的为赖床写了一篇散文,收录在他的散文集《理想的下午》。他写:“赖过床的脸,比较有一番怡然自得之态,像是有所寄托,有所遥想,却又是不甚费力的那种遥想。” 我常赖床,一会儿自我安慰:“不必因赖床而羞愧,你只是在栽种灵魂。”一会儿自我内疚:“一日之计在于晨,你浪费了多少时间?”于是,在每一个上午,我一边享受着被窝的舒适,一边内疚地指责自己。 生活陷入恶性循环:下定决心自律,因为真正目标不清晰而难以坚持不下去,内疚于自己的不自律,再妄图再靠“一时兴起”的自律来拯救自己。 要早起,要健康,要运动,要阅读,要自律,要做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情。你也这样要求自己吗?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