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男生都不追女孩了?

ONE收音机

读书的时候,男生要是喜欢班上一个女孩,巴不得全班都知道,追得可紧了,早餐都能送一个学期。 工作之后,别说送早餐了,能跟你热聊一个月都不错了。 为什么现在男生都不追女生了呢?原因有很多,简单列举几个。 第一个原因,追女孩这事儿没有进度条。 最后当真心付出得不到回报,男性会感到失望,下次再面对没有进度条的追求时,就害怕开始了。 你看过夏雨演的《独自等待》吗?在电影《独自等待》里,夏雨饰演的穷小子陈文偶然中遇到了他的理想型女生刘荣,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女孩追到手。 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曾经的猛烈追求变为“独自等待”了。 第二个原因,对爱情认知不够的女生容易把网络爱情鸡汤当成恋爱宝典。 比如“一个人爱你就不会放弃你”,比如“如果你遇到真爱,你可以永远当个小孩子”,比如“要让男生追自己久一点他才会珍惜”…… 于是设置重重考验,企图获得坚不可摧的爱。 电影《饮食男女》里的芝芝很喜欢追求自己的男生,但却经常放他鸽子,原因很可笑但又很普遍:“想让他追得更辛苦点。” 第三个原因,时代不一样了,当年即便家里的妻子再强势,男性在家中的一家之主的地位也不可动摇。 而现在,在都市里,男性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拥有绝对的自信和安全感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进步的体现吧。 恋爱的开始,应该是两个人以平等的姿态,互相吸引,互相欣赏,真诚表达对对方的喜爱,用心创造见面相处的机会,而不是谁要猛烈追求谁才算是正常。

24分钟
1k+
2年前

你拥有一把喜欢的椅子吗?

ONE收音机

此刻,我坐在有加厚坐垫的椅子上,暖水壶和水杯都在左手边,烧过一半的香薰依然散发着淡淡的梨花香,白色台灯在早晨9点不需要工作,猫在另一张椅子上满足地睡着了。 这里是我的家,每天我都坐在这个地方写稿、录音、看书,一天中,至少有6个小时我都长在这把椅子上。 突然想到我身下的这张椅子几乎装下了我所有的工作时间和部分的阅读时间,是这张椅子让我的物质和精神都饱满起来,我似乎没有理由不去爱它,或者说,我似乎没有理由不去选一把非常爱的椅子。 黑川雅之出过一本书叫做《椅子与身体》,在他的椅子哲学里,椅子的存在就是为身体提供持续的紧张感,是在试图保持稳定时,使身体处在一种介于放松与僵紧之间的意识的清醒与专注。人们坐在椅子上,下半身处于放松地休息,而此时上半身就会高效地工作,所以椅子根本就不是让你觉得舒服的,甚至可以说,椅子“不舒服”的一面,才是对人类生活推动更大的一面。 《椅子与身体》书中写道:“我不想在床上死去,而是想在椅子上死去。坐在椅子上,在思考中慢慢失去意识。我在寻找的就是这种极致的椅子。” “我们与椅子的关系是如此亲密。它们包裹着我们的身体,接纳我们的痕迹,是我们回忆的载体,也常在家族中代代相传。” 好的椅子,是能记录时光的。 你也有一把喜欢的椅子吗?

25分钟
99+
2年前

旅行、书籍与音乐,寻一处我们的安身之所

ONE收音机

当下的生活是快节奏的,是碎片的,想想自己,甚至连安安静静听一首歌的时间都没有了。短视频只需要花几分钟就能给你介绍一本书、一部电影,甚至是历时十年拍摄,一共7季的权游,也不在话下。我们似乎用了更短的时间,了解了更多的知识,实现了效率的最大化。对于那些书,那些电影,那些歌曲,我们仅仅只是知道了他们,知道他们大致的模样。更多的细节我们无从了解,我们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可我们夜深人静刷完了短视频放下手机去睡觉的那一刻,又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感觉我们什么也没有得到,感觉我们依然无法安放我们四处游弋的那颗心。 我们又该如何安放自己飘飘荡荡的心呢,一个人如何在这世上安身立命。或者说一个人该如何在这个时代里安放自己。 我想起万青的一句歌词,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有人对歌词的解读是“被迫”,有人对它的解读是“选择”,相较而言,后者的答案显然要温暖得多。曾经梦想着带着爱人和孩子游走世界的我,现实却是,学会了每周七天给他们做不重样的早餐,熟记周末孩子四节课外辅导班的上下课时间。周末能去郊外踏青我就已觉得知足。我热衷于此,不觉疲倦。年少时的我们总想着仗剑走天涯,也曾跨过山川和大海,只是到最后才发现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也许一个人的安身之处,就是找到一件比我们更持久的事,然后投身于此。 你们呢,找到了这件事吗,我等着你们的答案。

26分钟
99+
2年前

找回一个人的仪式感

ONE收音机

我习惯一周订一束花,我视这为自己还在认真生活的证据。 我习惯在周一早起,给这一周开了一个好头。 我习惯每个节日洗头洗澡,干净、舒适地迎接一个个节日。 我习惯在每周六绝不工作,这是打工族最后的一点倔强。 有人说:“大多数仪式感都是一种浮于表面的做作。” 有人说:“那些仪式感都是消费主义骗你们消费呢!” 慢慢地,我不再买花,不再过节,因为不用坐班,于是没有了周一、周末的概念。 后来我反省,人类苦苦思索活着的意义,而仪式感给“无意义赋予意义”,如果能在生活的边边角角里找到一点点幸福的质感,那给自己加一些戏、做作一下有什么不可以呢。 看作家们的作品或自传,总能窥见到作家对日常生活有着独属自己的仪式感。 作家严歌苓有一个习惯,下午三点在等先生归来时,都会打扮得漂漂亮亮。 如今她仍然保持这个习惯,却不再只是女为悦己者容。 她说:“作家是一个私密工作,一天到晚自己独处,如果不自己转换角色的话,从心理上是不健康的,我希望有一个很健康的生活状态。” 日常中的强迫症一般的小讲究,是仪式感留给我们最普遍的印象,比如许多人进入工作状态前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是,选一首合适的bgm。 作家村上春树就有一种日常干家务的仪式感,比如做牛蒡胡萝卜丝时必须有专属的音乐。 我想,我要重新找回生活里一个人的仪式感。

25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