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生死之外无大事,可实际上当你真的面临死亡的时候也就不焦虑了。 在我看来,人生最可怕的不是路到尽头,而是突然路断了,你突然站在了悬崖边上,你会感受到劫后余生的欣喜吗?我觉得能感受到更多的是无措吧。计划在那一刻灰飞烟灭,你的人生像是经历了一场大地震,无家可归,蓬头垢面,但是你活下来了。活下来的人需要处理眼前的废墟,最初也许你会失声,你会愣住,然后可能是撕心裂肺地痛哭,然后你开始自己修复生活。 后面认识你的人想不到你经历的这些,因为你看上去那么美,那么强大,可如果对方真的端详你的样子,也许会在袖口处看到愈合的伤疤。我们会淡淡地笑一笑,然后说都过去了。
2004年,我上小学五年级,有一天,我收到了一份礼物。那是爸爸的朋友不要了转给我爸,我爸再转手送我的一个小玩意儿。它是长长的椭圆形,红白相间,屏幕很小很小,我知道,这个就是同学用的MP3。 虽然是一个二手的MP3,但我还是觉得自己赶上了潮流,那时家里有一台笨重缓慢的电脑,可我们一家三口研究了半天也不知道怎么从网络上下歌,只好让我先听MP3里原本下好的音乐,我长按开机,第一首歌是王菲的《旋木》。 走在街上,年轻人的裤兜里总能伸出两条耳机线,我们练就了直接把手伸进口袋,通过“盲摸”按键就能调歌的必备技能。 不过128M的内存,一共就能存那么小几十首歌,很快就能听一个循环。 作者刘酿苦在ONE的专栏《生活作坊》里就曾写过一篇叫做《谁偷走了我的MP3》,写了自己听MP3的往事,他写:记忆里那些人,也只能通过一件早已遗失的物品,来串联起对他们的记忆,他们也自然是下落不明。 如今,MP3也好,MP4也好,都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智能手机成为了我们的听歌最主要的方式,同样也是把手机放在口袋里,游走切换着多个音乐App,想听什么就听什么。 当然,听到好听的歌也会单曲循环,但不会像当年听MP3那样,把小小的128m内存里的所有歌听得滚瓜烂熟。 你还记得你人生第一台MP3里有哪些歌吗?
“只要你心里的念是真的,只要你心里的念是诚的,高山大海都会给你让路。”这是《平原上的摩西》作家双雪涛写在小说里的一段话。 “真正生活里的人信念很简单,方向很简单,即便是哲学家或者是非常形而上的概念都逃不开我们共有的一个最简单的信念,其实就是‘好好地去生活’。” 这是《平原上的摩西》导演张大磊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段话。 “我最开始的梦想是做摇滚乐,每次开剧本会就像是一次乐队排练。”而这,是《平原上的摩西》编剧肖睿在和我聊天的时候说的一段话。 导演和作家似乎给了我们生活的理论基础,而编剧肖睿为其添加了一个方法论。 之前和艺术家一起参加节目可能是采访,但是这次我和肖睿老师、编辑梅老师的碰面,我觉得更像一场闲谈,我们都爱摇滚乐,或者更具体点说,他们都爱说唱金属,肖老师甚至在曾经的北京摇滚乐圣地——“树村”生活了一年之久。我们聊了“一个编剧的自我修养”,我们聊了“刚入行时候被骗的故事”我们聊了“宝石老舅,东北文艺复兴”,最后我们还聊到了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取代编剧,而这个问题的答案,被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完美地回答了。 肖睿老师的两部长篇作品《打雪仗》《太阳雨》均可在「连载」栏目阅读。 《太阳雨》的实体书已计划出版,各位听众朋友,敬请期待。
我绝对不是一个爬山爱好者,但我却爬过不少的山,因为听说那些山很美,我想看看。 有些山,登上了山顶,会让我“哇”,有些山,爬到了顶峰,嗯……好吧。 不论是“哇哦”还是“好吧”的山,我都不会想主动爬第二遍了。 山的那边是什么,可能还是山。但在山脚下的我不会知道站在山顶的感觉,所以我要爬。 七年前,我就是这样离开家乡的。 这么多年,很多平凡的青年也是这样踏上去往大城市的路,那条路就是试图去看看山顶有什么的路。 出身平凡的年轻人前赴后继地开始爬山,山上不断有人下来,你问他们去山顶还有多久,风景美吗?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出身平凡的年轻人去大城市的意义是什么呢? “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让自己活得甘心”“远离原本的环境”…… 尽管最后你可能会知道:“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这句话出自朴树的《平凡之路》,那是他41岁发行的歌。 而29岁的朴树在唱什么呢?他唱着:像夏花一样绚烂。
告诉大家一个消息:《到底聊点啥》恢复常态化更新啦! 恢复更新的第一期想以最初的模式和大家聊聊最近的热点话题。 本期我们聊了: 02:05—16:50 《狂飙》好看在哪里?为什么它这么出圈? 16:50—26:50 期待值爆满的《三体》为何热度不敌《狂飙》? 27:00—34:20 《乌梅子酱》火遍全网,不少人喜欢,也不少人给差评,这首歌到底土不土? 35:15—45:15 危险!危险? ChatGPT会让我们失业吗? 《到底聊点啥》是一档不专业、不科学、或许有趣的闲聊播客节目,每周六更新,你们想听我们聊什么,在评论区下方留言哦。
2022年2月,羽绒服还裹着厚毛衣,我玩了一场无聊透顶的剧本杀游戏,坐在我旁边的那个人面无表情,我憋笑到脸抽筋,发誓:再也不玩情感本。 2022年3月、4月,气温回暖,走街串巷吃了大大小小的湘菜馆,还和朋友看了两部电影《花束般的恋爱》和《纽约的一个雨天》。 2022年5月,我的手指上长出了手机键盘。 2022年6月,我们什么都说,就是不说我想你。 关于表达“我想你”,我是一个很少练习的人。 我的感情生活平平无奇,正因为如此,我通常会选择鄙视那些恩爱桥段,来获得恋爱方面的优越感。 2022年7月,我去看病,治疗我的“浪漫过敏症”。 2022年8月,我在手机上打了删,删了打,我可以轻易地说出:“爱你哦。”但我还是无法郑重其事地说出:“我想你。” 2022年9月、10月、11月、12月,我居然在看黏腻的小甜文,所有主流地或非主流地表达想念的文字我都一行行扫过,学习表达想念的方式。 2023年1月,我问:“你在干吗?” 2023年2月,我在电台节目的选题库里,看到了这个选题:“我想你三个字,真的很难说出口吗?” 我用一年的时间练习说“我想你”。 如果我想念一个人,那么就走向他,对他说:我想念你。这是我所知道的想念一个人最好的方法。 这里的“我”可能是他,也可能是正在听节目的你。
1865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工业企业工厂,江南制造总局成立,中国正式从家庭为单位的纯手工业“工场”进入到了以企业为单位、以机器为主要生产力的“工厂”时代。 电视剧《人世间》的故事背景就是在我的老家长春,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城市,我们曾经骄傲地拥有领先全国的工厂数量,工人在一段时间里是最好的工作,工资高、待遇高。突然有一天下岗潮来了,厂子不能给你养老了,东北成为了需要复兴的老工业基地,不过厂子这个概念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将具有较大规模、较高知名度和高薪资待遇的互联网公司,称为大厂。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厂员工人数超过100万,在互联网上,随时可以看见各种大厂打工人裸辞去远方,年底秀薪资,好像人人都将财务自由当成人生目标。 然而,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全中国还有2亿的人在真正地进厂工作。他们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最小的员工可能只有十几岁,甚至还未成年。他们很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他们大都进的是没有五险一金,没有加班费,没有休息的小作坊,他们的声音也值得被听到,他们的故事也值得被记下。 嘉宾:泽七
如果让你不考虑实际地说出你最想要的生活,你的答案会是什么?如果放在7岁之前,我的答案会是有喝不完的AD钙奶和有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的好吃的。放在读书的时候,我的答案就是,不用上学,不用回课,不用考试。毕业之后,就是不用上班有钱花。 你们发现没有,不管什么阶段,我们最想要的日子就是不过现在的生活。好消息是,长大之后我们可以随便吃,可以不去学校了,但坏消息是,如果你23岁毕业参加工作,按照法律规定你最少要上42年的班儿。这其实还是理想状态,看看我们的长辈,多少人快七十了还在打工呢。所以上班是你一辈子摆脱不了的一件事。 既然无法不上班,那么梦想的生活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用自己的兴趣赚钱,把爱好变成工作。我作为一个算是做到这一点的过来人,就不得不给大家泼一盆冷水了,当你把爱好变成工作之后,你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爱好的人。而任何事情只要变成了工作,那么这就会让你不快乐了。 不过不用难过,因为下班时间才是你的快乐星球啊。
过好这一生需要多少道理?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女生25岁之前要知道的十件事”“结婚之前要明白的五个道理”“如果这11条道理早点知道就好了”的标题。 我们会下意识排斥那些所谓的鸡汤,而寻求一些反鸡汤的金句,可反鸡汤也是道理。 说到底,我们还是需要一些话来指引一小会儿人生的。 ONE的问答板块曾有一篇:“为什么我们总想获得一些人生的道理?” 作者不辣说: 电影《步履不停》中有句台词是:‘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为什么总是慢一拍’,而这慢下来的这一拍,就是人生道理的土壤。人可以获知人生道理,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得到自己的生活,悟得到自己的人生。 你想寻求一个道理、一个答案,但生活这堂课说: “不是所有事情都是有答案的、讲道理的。”
前两天接到编辑的一个问卷征集,要我说一说那些到了岁数就会知道的事情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去问我的妻子,她对我说了一个词“老了”。她说到了岁数就知道自己老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俩不怎么闹别扭了。其实我还是原来的样子,她面对我的那些曾经让她不能忍受的小毛病,也不和我找茬了。用她的话说,她都三十多了,不是小姑娘了,懒得再生气,没精力了,也可能是习惯了。 衰老是什么意思?也许衰老的本质是失去创造力。身体组织失去创造力,人就变老,皮肤失去光泽,肌肉没有了年轻时候的韧性。大脑失去创造力,眼神就黯淡下去,不再有奇思妙想,不再对外界有好奇心。 可我还是想拿出干劲来,去创造点什么。 毕竟,无聊的人生,谁都不想要吧。
曾经我以为,三十岁,是一扇在前方一直在等你打开的大门,迈过那个门,会进入一个新世界。 于是我等啊等啊,终于在此刻,站在那扇门外了,只等指针指向零点。 所以,三十岁之后会发生什么? 没有一夜长大,没有突然找到人生的方向,没有顺从地走入一眼望到头的日子,没有突然变得睿智和豁达,焦虑的事情与三十岁无关, 1985年,三十岁的李寿全在歌里《未来的未来》里唱:“三十岁我的职业是自由。” 我想这份自由就是:终于知道原来三十岁什么都代表不了,什么也不会发生。 二十多岁的时候,总在聊三十岁如何如何,现在我三十岁了,突然觉得三十岁没什么好说的,这是我最后一次聊三十岁,在我三十岁这一天。
诺贝尔奖得主芝伦兹曾经说过:“人类愈都市化,离开自然愈远,宠物在人类生活里的重要性也愈增加。” 吸猫撸狗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身边单身的很多,但是没有养“毛孩子”的太少了,就连我自己都为了啧啧做了一期节目,因为男朋友可能会劈腿分手,爸妈可能会催你结婚,同事可能会pua你,但是家里的小家伙永远会爱你。永远不会主动和你生离。 而今天我也是邀请到了两位朋友,或者准确来说是一对夫妻,郝澄澄和王博石,他们俩现在一起在做一家宠物基因公司,今天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说说关于喵喵和汪汪的故事,并且,博石老师真的是博士,而且曾经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院工作,节目的后半段,你们也可以听到关于物种演化和可爱的金丝猴的故事。 当然还有一个我很好奇的问题“是不是男人和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真的超过女人呢?”听到最后,博士告诉你科学的答案。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