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我们”回来了。 过去的一个月,荟莹生了一场病,这场不大不小的手术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关于心情和身体,30岁的我们应该注意点什么? 晓橙也是首次公开透露自己曾经一个人在上海做过一个神秘手术,一个关于男生自尊心的手术,荟莹这么多年也一直不知道。这次聊起来也是希望可以通过袒露自己的故事,让更多有同样的担心的朋友不要自卑,及时就医。 长大的过程就是我们给自己建房子的过程,后面一定会遇到风吹雨打,生活会让我们不停地为自己的家,修修补补,重要的是,里面的人一直都在。 祝你快乐有点难,祝你健康是真的。
嘿,好久不见,我回来了。 一个月没见,邮箱里收到了很多信件都在关心我的恢复情况,谢谢大家,我恢复得还不错,今天起正式复工啦。 这次选取了九位朋友的信件:有人给暗恋的学长写了七首小诗;有人在大学毕业前二十天谈了一场恋爱;有人给自己的“小电驴”写了一封信;有人给我送了一份礼物:用AI模拟我唱《祝你平安》…… 以前觉得《祝你平安》这首歌很老派,现在越来越深刻体会到这句朴实的祝福意味着什么,当我们被生活的各种琐事困扰,焦虑于完不成的KPI,痛苦于爱不到的人和实现不了的梦想,所有一切在遇到身体出现问题时,就会觉得:一切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祝你今天愉快,如果愉快很难,那就祝你平安。 私人邮箱:[email protected],等你来信。
曾经看过一个节目,里面都是一些奇人。其中就有一个小孩子他的才艺是背圆周率,可以背到几千位之后,我能记住这个小朋友是因为觉得不可思议,倒不是惊叹于他的记忆力,而是不可置信有人居然在做这件事。我上网查了一下,吉尼斯世界纪录还真有背圆周率的这条,不出意料的是,纪录的保持者是我们中国人。2006年,一位名叫吕超的23岁男孩背到了6万多位,打破了之前日本人保持的4万多位的纪录。相关搜索是“人类目前最强计算机可以计算到小数点后31万亿位”,然后我开始好奇一件困扰了自己很久的事情,计算圆周率有啥意义吗? 查了各种资料之后我就记住了一条,如果圆周率真的被算尽,那么将颠覆很多科学学科,甚至会变相地证明了我们这个世界其实真的是一个虚拟游戏而已。一切都是被设计的。 这让我想到一件事,其实有很多看着没意义的事情,但其实很有意义。
你开始学着保持情绪稳定,那个屁大点事就要抱怨一通的小孩子不见了,把微笑焊在脸上的成年人走进家中。所有的烦恼、焦虑、疲惫都随着一声关门被全部隔离。在这些习以为常背后,会不会有突然某个瞬间,你很想叹一口气,偷偷嘟囔一句:唉,真的好累啊。 只是,心里根深蒂固的规则时刻在提醒:你不能发作,你不能诉苦,你不能成为情绪垃圾的制造者。在自我感动和自恋自伤的拉扯中,心里的天平上下起伏不定。所以我在又一次拒绝关心,拒绝分享痛苦之后,开始反思,这样的自己,到底是在粉饰脆弱,还是在假装坚强。而你,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拒绝分享烦恼了呢?
前几天和一个做编剧的朋友聊天,他和我吐槽现在他们这行太难做了。以前的影视剧很好写,坏人就是坏人,好人就是好人,可你现在要是敢这么写,绝对会被骂脸谱化,绝对会被说没有人物成长。好的本子,除了要写好好人的成长,更重要的是要写清楚反派怎么变坏的:什么小时候被家暴,青春期被霸凌,结了婚被出轨,一系列的打击导致了最后他成为了现在的坏人。诺兰的小丑,漫威的灭霸,这种能让人喜欢的反派都是这样的套路。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人物具有多面性,如果后续大家喜欢,编剧还有办法通过这些过往给他“洗白”。 想想的确是这样,有点文化的人都在和你说,二元论是肯定不对的。人物,事情,人生都是多面的,这句话没问题,但静下心来问问自己,在不同人面前的我们都是我们,但又都不是全部的我们,我们自己大概率都不能给自己一个结论,那么我们付出再多的时间,妄想全面地了解一个人,这件事本身从理论上就无法达成。这么看来,谁的人生不是断章取义呢?
没有暑假的生活,该有多可怕,这是多年之前,还是小孩子的我总在担心的事情。刚刚煮完绿豆汤,看着窗外的布满楼宇空隙的绿树,才发现我早就无法想象暑假究竟是什么样的感觉了。 年少时盼望着成熟,成熟后又怀念着少年,我们就在不停地期待和失落里,不紧不慢地,走完这一生。漫长的白昼,会让人在注视窗外的时候偶尔出神。 不必为那些来不及,那些回不去而感到失落。仲夏夜的梦,总是后知后觉。
在周末大多数人都赖在床上不肯早起的十一点钟,自己隆重地去吃一桌子的早餐。这时候,幸福的人在床上,勤劳的人在超级市场,爱护自己的人在树林里跑步,有责任心的人在照料自己种的植物,无聊的人在信箱边上看和早报一起来的广告,更年期的人在浴室或者楼梯上大动肝火,只有寂寞而沉默的人,在咖啡馆里,默默地看着外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原君。 今年的夏天来得很有气势,初夏的浪漫还没来得及停留,就开始酷暑当头了。 说到夏天,会马上想到很多美好的事物:冰箱里的西瓜,夏夜晚风中的散步,露天烧烤摊上的啤酒……如果说春天属于耕耘,秋天旨在丰收,冬天适合蛰伏,那么夏天绝对是要我们“活在此刻”。在夏天,仿佛一切梦想都可能被实现,它私藏了我们生活中那些最为精彩的瞬间,任是一些事情发生了,一些人出现了又消失了,这些瞬间却都成为了只属于夏天的回忆。
大学上配音课的时候,老师曾经让我们做过这样的一个练习:同样的一句话,不能删减字数,通过不同的情绪改变这句话的意思,以此来锻炼大家的“戏感”。最常见一句“我爱你”在不同的人口中,可能会让你感觉到对方浓烈的感情,也可能是敷衍,甚至可能是厌恶。 后来这种共情能力逐渐演变成了,看到一段文字,脑海里自动会出现不同情绪的场景,有时候一句话就可以让我感受一次心痛,一次狂喜。最近的一次就是这句“我all in,你随意”。 最初我想到的《赌神》里的发哥,赌桌上霸气地将自己面前全部的筹码推倒,眼神里全是我吃定你的傲气。 后来想到的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里的猪头,将自己的全部积蓄甚至全部人生给了燕子之后,追着出租车奔跑的场景。 前者的重音在于“我all in”,后者伤心的是“你随意”。 而你的人生有过这样的show hand吗?
印象中戴锦华老师曾说过自己一直在拒绝两件事,一个是自恋,一个是悲情。所谓的自恋,是当你挺身抗暴的时候,你沉湎在一个想象中的巨大的镜像当中,不断地感知你作为英雄、作为抗暴者的悲壮和高尚。这种自以为是的悲壮,在年少时有发生,而在我身上尤其显著。当有人叹着气告诉我,自己已经没有未来的时候,我内心涌起了满满的共情。虽然我在自己的节目里无数次的向大家表达,我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一定有你没有发现的,值得为之努力的温柔,但我也知道曾在某一个瞬间,你会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的未来,将永远黯淡无光。 也许是某一个选择,某一次变故,甚至是某一个人的离开或出现,都有可能让你产生,我终将放弃往后余生的错误估计。我并不想劝说你调整心态,我只想和你聊聊,十年前那个绝望的自己。而关于戴老师的这段话,我斗胆表示反对,因为我由衷感谢,那段自以为是的悲壮生活。
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关于这个问题,基于不同的提问者,其实我们的回答是不一样的。如果对方是你的面试官,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用到,抗压能力,团队协作性,专业程度这些维度坐标。 如果对方是你的相亲对象,你大概率会用到,性格好,善解人意,有趣,等形容词。 如果对方换成朋友,我想你也许会说到,边界感。 你看,面对不同的人,我们本人都会找到不同方向的自己,那么别人看到的也一定不是最全面的你自己。 很多人和我一样会很怕别人当面夸自己,虽然心里窃喜,但是脸面上一定是不好意思的,并不停地摆手说“没有没有”。但是面对批评,甚至是我们不认可的评判,尤其是在现实中和对方面对面的时候,我们心里虽然会不服气,但是基本上都不会直接怼回去,特别是在对方在某些方面的位置高于你时。因为我们下意识地认为直接反抗不礼貌,毕竟他可是那个谁呀,他可是怎么怎么样过的人呢。 我觉得嘴上不说没关系,但是你的内心千万要保持住本来的样子,不然时间长了,你就被pua了。 我可以嘴上不说,但是那个你心里的我,我不接受。
在每个夏天,总会有一批批年轻人,要准备开启自己崭新的生活。那些一起嬉闹的玩伴,或许在极其幸运的情况下可以继续同行,但大多还是从此零落天涯,大家用着最便捷的沟通渠道,却在十年间甚至二十年间不会在多说一句话。在我毕业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朋友搬家,这样留在同学录上的座机号码就失效了,没有了这串数字,此时此刻我俩就被宣判了永别。同学录,是当时最好的安慰剂,在认真书写的时候,就保留了我们还会相见的可能性。所有美好的愿望有处依托,有处承载,即使未来略显残忍,但在此刻我们都不去多想。 会在最好的兄弟那里留下夸夸其谈的承诺,会在喜欢的女生那里留下绕来绕去的暗只去……那时候冲淡伤感的,是这本同学录,是对新环境的满满期待,是即将到来的漫长暑假。直到多年之后,这些属于同学的情感褪去了所有颜色,我才会若有所失地想起,是不是我们曾经有一个什么朝阳六人组,他们都是谁来着,他们,现在都还好吗?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