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六月,似乎就是青春离别的日子。每到这个季节,你可以看见,街边文具店随处可见的毕业留念册,公园里忙着拍毕业照片的孩子们,还有,参加完高考,扔掉了一麻袋试卷的高中生。所有的这些,都在提醒着我们,这是一个告别的季节。 和学生时代告别,和过去的自己告别,和青春告别。每每看到这些景象,都不禁想起自己的过去。可能早已过了而立之年,我的青春是什么样子,好像早已记不清了,可留在那些青涩记忆里的,可能总有一首歌,一段歌词,标注着我们的一整个青春。
作为一个《铁齿铜牙纪晓岚》电视剧的死忠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很好奇一件事,就是为什么皇上要编撰《四库全书》。尤其是在我粗浅的理解里,它和《永乐大典》一样,百科全书主要在收集整理,又不是全新的创作,耗时耗力意义何在呢?后来我想通了,因为在我们的传统儒学体系中,人生的意义在于三方面,立德,立言,立行。这也是相声大师马三立老师名字的含义。而修书为的就是立言,为的就是名流千古。《四库全书》的编撰花费了十年光阴,动用了4000多人。客观来说,这确实成为了中国文化里的长城之功。 然而有些人不是帝王,但是他们被人立碑建庙,而他们的事业可能是失败的,他们的报复在他们的时代没有得到实现,但我相信,过去的千年和未来的千年他们的故事一定会比帝王被更频繁地提及。他们是胸怀天下,报国无门,含恨而终的屈原;他们是一生忠烈,被奸人所害的岳飞;他们是临危受命,扶大厦之将倾,却被砍头的于谦……他们都是不属于自己时代的人。
除了毕业时学校统一安排的拍摄职业装照片,我这辈子基本上就没有穿过一整套规规矩矩的正装。从事主持行业,基本就用领结打发各种场合,后来懂了一点时尚,用领巾也将就了很久,没想到进入职场这么多年,我终究没躲过天天西服领带的日子。 还好通过短视频教学,五分钟内就掌握了温莎结的打法,看着镜子里穿着正装的自己,一时间有些陌生。拍摄结束,我瘫在工位上发呆,弹着领带,突然对温莎领、温莎结这些奇怪名字背后的故事十分好奇。思绪天马行空,而我也是今天才知道,在这些平平无奇的日常里,承载一段着已被大多数人遗忘的,倾国之恋。
大学的时候有一门课程是,西方艺术史,里面讲到了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其中米开朗基罗的故事我印象最深。他为西斯廷教堂画了好多年的整个穹顶画,现在被认定为整个人类的艺术文化遗产,可是在当年他却差点因此被处刑,原因就是他把很多人物都画成了裸体的,当时的文化背景下人们认为这是不尊重神明的。米开朗基罗本人是知道这样做的后果的,所以他在创作期间一直不允许别人查看进度,最后交工之后,教皇还曾经让人在上面给人物画上衣服,米开朗基罗本人也差点因此获罪。 基于当时的人类发展和当时的文化环境,我也觉得教皇的做法没什么错,我们不能因为个别事件因为情绪去直接破坏长久以来形成的规则,但是,当一个人在没有伤害别人的情况下,为了自己的理想打破了一些条框,承担相应的责任是无可争议的,但是因此获得的掌声也是不应该被任何人抹杀的。 想想看,如果你的人生变成一台设计精密的计算机,从一出生就严格按照程序,一点不出错地执行下去,那么这趟人生之旅不要也罢。
每个周末检查冰箱,都是我最恼火的时候。我总能看到即将或者已经腐烂的水果,或者不知从哪里渗出来的液体,杨梅、荔枝等鲜货,和放了一个礼拜的馒头,这些构成了非常不和谐的画面。之前有朋友跟我聊起过,最幸福的冰箱,打开一定是满满的汽水、啤酒、酸奶、蛋糕,而只要和母亲生活在一起,里面就永远都是剩饭、干粮和莫名其妙腐烂的水果与蔬菜。 从少年迫不及待地逃离,辗转多地,到现在兜兜转转又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理念的不同在我这里早就不是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了,但我一直希望能够解决的,就是怎样才能让母亲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呢?而我们,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幸福为耻的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原君。 我,是一名演员。听起来是不是很酷? 我拍过很多你听过的电视剧,我也出现在很多你认识的大明星身边,可是,走在街上,并没有人认识我。简单来说,就是,不红。 我自己觉得我很努力,但努力到现在似乎也只能成为一片绿叶,和千千万万的叶子一样,衬托着花,也梦想着,成为花。 你也有这样的经历么?当自己付出了全部身心,依照着心中正确的方向前进,却始终抵达不了任何地方。最后,不论原本有多么自信,也会有些怀疑自己吧? “没有人喜欢我。”我常常这样对朋友说。 “喂,你要爱自己啊。”朋友如此回答。真是好鸡汤。 道理都懂,可是,我就是做不到。
不知不觉,又一年的高考结束了。再过两个月,又一批可能从未一个人旅行、从未一个人生活过的孩子们就要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活了。回想一下12年前的9月,我一个人踏上去往几千公里外的四川的绿皮火车。临行前家里人和我说过什么,其实大部分我都忘了。无非是每个家庭都会有的嘱托,一个人要好好照顾自己之类的话。非要说有什么不同的,应该是一辈子在村里生活的奶奶和我说了一句特别的话:你也长大了,奶奶和你说,别随便给人签合同,去哪都问清楚人家的规矩再去做哈。 在奶奶的世界里,所有的合同都是要慎重的,所有的规矩是不容跨越的。她怕我被骗,她也怕我给别人添麻烦。 然而毕业八年后,我才发现,原来有些白纸黑字的东西也并不是公正的,有些规矩是不正义的。
不管是居家小能手也好,激情下单王也罢,消费的确能给人带来快乐,而说了那么多,我想要理清的思路,都是在于如何让这个过程,更快乐一点。有人因为货比三家精打细算,体会了物超所值的快乐,有人努力许久最终满足了一个稍稍放肆的愿望,体会了如愿以偿的快乐,有人凌晨蹲守抢到了最新版或者限量版,体会了抢先体验的快乐。 每个人对于收获的定义都不尽相同,但只要,这是我真想要的,是我可以获得的,是我真的拥有的,这样的快乐就能自圆其说。
老梨园行,有一句话是:“初学三年,天下无敌,再学三年,寸步难行。”这句话放在生活里似乎也是适用的,从开始识字读书之后,最初对于作家们是充满敬仰的,然后看的书慢慢多起来,我也开始试着写点东西。与曹雪芹、马尔克斯这种泰山北斗级别的文豪自然是不敢与之相比的,但对于能写出《杯中窥人》的韩寒,在《青年文摘》上刊登过文章的写作者,我一度是觉得自己有能力和他们进入同一个对话场的。直到看到更多的文学作品,直到冷静下来再看自己所谓的“大作”,我才惊觉,我不配。 然后我就开始去寻找自己“配”得上的赛场,结果上述的情况不停地在发生,先是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然后发现原来我差得不止一点点。 以前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后来发现,并非人人都是李太白。
虽然喜欢做饭和我的性格有关,但促使我烹饪技能进化的,不只因为热爱。其中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成本,一个是生气。曾经就因为喜欢喝青梅酒,于是就开始尝试自己制作,从2015年至今,成本大概压到了五分之一,工艺十分成熟,我非常自豪。那生气是源自于什么呢,那就要从2015年的夏天,我在大排档吃到一盘十分劣质的小龙虾说起了。 用力生活,难免会用力过猛,这个道理,我也是从小龙虾身上学到的。忙碌时寻找松弛,闲暇时用力生活,这是我的日子,滋味浓厚也好,清淡也罢,每个季节都有期待,真的特别美好。
你曾做过最恐怖的梦是什么,我的好兄弟告诉我,是梦回高考考场。也许是他三十二岁依然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所以对考试有着日积月累的恐惧。这样的梦,我也曾经有过,但没有他那种醒来一身冷汗的程度,我认为是因为自己本就没有发挥好。当我知晓了自己拿着一张三本文凭单打独斗到了现在,也算混得及格,对于那次所谓的命运抉择,就没有了少年时代无尽的惶恐。 那次恍恍惚惚的梦,我显然依然记得一些片段,坐在考场看着天书一般的考卷,虽然也难免紧张,但更多的还是兴奋。在2023的高考结束之际,我闭上眼睛想要再次进入那场梦,在往事近日交错之际,重回我这一路的起点。
我是一个眼窝很浅的人,总是容易被一些别人的故事感动,其中有些情感会缠绕我们一生。我们自己都在不停地经历,和爸妈之间的亲情,和朋友之间的友情,和喜欢的人之间的爱情……但是其中有两种,可能是很多人一辈子只能经历一次或者只有几次的动容。它们像是季节性的鼻炎一样,每年的六月和九月都会让我忍不住鼻酸,一个是六月的高考离别,一个是九月的退伍归乡。 回忆起来,18岁之前的所有努力似乎都在等待6570天后的这个6月。后来的我们才发现,原来人生的考试不只在6月,而后面的很多场战役都没有人会再给你六千多天做准备。而且,没有任何一场考试可以定义你是谁。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