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心里都有病

ONE收音机

追剧的时候我‘失眠’; 上班的时候我‘嗜睡’; 该我发言了我‘抑郁’; 受到批评了我‘躁狂’; 借钱不还,是‘健忘症’; 疯狂购物,是‘物质依赖’; 同时和好几个人谈恋爱是‘选择恐惧症’和‘囤积症’…… 这是papi酱在自己的一个视频里对自己的调侃。不过,抑郁、狂躁、健忘、选择恐惧、幽闭恐惧,这些词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这年头你要是没有点心理疾病似乎都算不上是一个高质量人类了。 而在分析一个人的具体行为时,不管是罪犯的侧写,还是天才的成长,我们又习惯性地把一切归结于——原生家庭。 恰好这一切都和心理学有关。而在我之前的理解中,心理学可能是最容易被误解的了,因为没有人敢信口开河地和你聊火箭的发射、费马猜想,他真的说了你也不一定信,但是心理学好像谁都可以窥其内核一二,并且说出来还真就让人觉得有点道理。 那么真正的心理学是什么呢? 上上网课交点钱就真的可以考一个心理学咨询师证书,做月薪过万的兼职了? 前些年很火的“延迟满足”的育儿学根源是哪里,孩子哭了不去抱真的能培养他的独立能力吗? 以及非常有视觉效果的催眠真的那么神吗?《盗梦空间》故事里的在你的内心种下一个种子真的可以实现吗? 一切的答案,都由我们今天的嘉宾——专业心理咨询师娜娜告诉你答案。

44分钟
99+
2年前

我想,你只是暂时累了

ONE收音机

五一小长假之后,迎来的是调休、加班,想要换工作的心到达顶峰,不想上班的念头更是一天出现好多次。 “不想上班”这种病,隔一段时间就会复发,很多有名的大作家们都被上班这件事困扰了大半辈子。 比如:卡夫卡。 很难想象卡夫卡一辈子兢兢业业在保险公司上班,一直干到退休,可他不止一次地对朋友提过他对职业的讨厌: 上班简直就是在磨损我的写作! 卡夫卡为他的职业工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他也因而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和资料,如果他不是困于工作里,我想也写不出《变形记》,《变形记》是极为社畜的故事:一睁开眼来,上班多么辛苦但还要上。终于他变成了甲壳虫,这不就没法去上班了? 和卡夫卡完全相反的是台湾作家舒国治,他几乎没有上过什么班,他说:“因为爬不起来。” 如果不上班,我们能干些什么?是不是真的可以过上种花种草,一杯下午茶看完一本书的生活,可以改变现状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事实是,很多人就算不上班,也是在浪费生命。 有许多人,当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时,竟然想不出什么够快乐的事值得一做。不管他们决定做什么,他们总感到一定有其它某种更快乐的事可做,这使他们非常苦恼。能够自觉而明智地充实空闲时间是文明的最后产物,但是目前还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程度。 ——罗素《论工作》 上班倦怠更像是一场职场感冒,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累了。

25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