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上海的味道

ONE收音机

每座城市都有每座城市的性格。 就像“大气”是北京的性格,“巴适”是成都的性格一样,“腔调”成为了上海的性格。 这“腔调”是什么意思呢?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繁花》可以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上海人的腔调,是「有里有面」的。 面子的腔调,主要是对行头的讲究。阿宝想要跟着爷叔学做生意,爷叔带着阿宝从里到外捯饬了一番,这番行头保持的时间越久,腔调越足。 里子的腔调,便是“记人之好,还人之恩”, 如阿宝得到过蔡司令的好,便帮他兜个事情。 说上海人“精明”,其实来源于他们不占半点便宜,不欠半分人情,当然也不希望自己被占便宜。 当年,和我一同来上海的朋友,如今还漂泊在上海。她喜欢的正是这份上海的腔调。在这里,人与人之间懂得分寸,好像一切不正常都是被允许的。它允许每段感情没有任务,没有目标,没有结果,没有“标准答案”,像《爱情神话》里的男男女女,“我并不是非你不可,我可以要你,也可以不要你,但我一定要爱情。” 有人说:“在其他地方,或许人们也会在顺风顺水时讲究生活的体面,在上海则不是这样,无论生活如何风云变化,腔调永远是贯穿生活始终的追求。这不是说明上海人喜欢形式主义,而代表了上海更深层次的,永远渴望向前向上,永远对生活充满真挚热爱的DNA。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外乡人,只要身在上海,便能常常感到一种兴奋的原因。” 我又想起了,我第一次站在黄浦江边,升起的那种“未来充满希望”的喜悦。和朋友们打扮精致坐在进贤路上的小酒馆,做着发财的梦,和同事们捧着咖啡装大人,生怕露怯,再看着橱窗里自己的倒影,感叹:“哇,这里是上海,嗯,这里是上海。”

24分钟
99+
1年前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ONE收音机

万能青年店乐队最知名的一首歌叫《杀死那个石家庄人》,不知道的人一定觉得这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视,可实际上歌曲讲述的是一个大时代的故事。1998年全国开始了下岗潮,三年的时间大概有2000多万人失去了工作,这些人在工厂做了十年,几十年,甚至是几代人的他们在前半生引以为傲,而他们几乎唯一会做的手艺无法再为他们养家糊口了。这批人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们父母那一辈的年纪,上有老下有下。他们不知道是否可以开始新生活,也不知如何开始新生活。这一切他们都无力抗争,原因是,时代的车轮不会为任何人停下脚步。 而历史这架马车从来不会停下,2021年7月,车轮再次压碎了1000多万人的生活。 我们也经常在网上看到35岁职业生涯危机的各种新闻。35岁,还是那个人生背负最多责任的年纪,35岁之后,很多人前半生积累的技能一下子好像就过期了。 这个年纪离我不远了,这个年纪也是你们一定会经历的,既然前面是一条无法绕过的路,那么我想知道到达对岸的人到底经历了什么,以及她们是如何继续上路的。 本期嘉宾:blair(🍠:失业卷王的再就业日记)——最早的一批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出生于普通家庭,靠自己从一个普通销售做到集团COO,拿到过年薪百万,也亲眼看着大厦崩塌。 本期节目关于未来的选择,关于职业的发展,摸着良心说,真的对年轻人会有帮助,这里没有“成功学”,只有真实的人生。

43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