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把联储终于把鲍威尔“踢出群”了,毕竟对于他现在到底降不降息这件事,关心的人越来越少了。今天换个角度,聊聊其他同样值得注意的“叙事”:人口、日本、YCC、和企业的命运。 ·时间戳· 04:50 人口增长反转三个案例: 1.日本“奇迹小镇”—— 奈义町。只有5000多人,但却因其出人意料的高生育率而在日本乃至全球闻名。奈义町的总和生育率高达2.95,大多数发达国家生育率远远无法企及。这里发生了什么? 2.以色列:生育率是2.98,远远高于更替水平,正统教派是6,即使是世俗犹太人的生育率也有2.3。为什么以色列可以做到? 3.台湾的一项研究:通过分析中大奖者的生育率变化,试图回答补贴对生育的影响。研究发现,补贴对生育率确实有影响,但关键在金额——如果补贴能够覆盖到养一个孩子到18岁的全部成本,才有用。 23:44 但以上案例能否被复制? ·不如看看东南亚:人口结构非常自然且稳定。东南亚国家除了传统华人,并没有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观念,大家自然、发自内心的生孩子,养孩子。加上主要国家社会体系和自然禀赋几乎让人不太愁吃穿。所以穷人也爱生孩子,富人也爱生孩子。 ·为什么以色列可以做到?以色列犹太人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全社会对提升生育率有巨大的共识——生孩子义不容辞。但以色列的女性究竟是人,还是工具? ·叙事的力量:这些年有太多媒体和叙事,不停强调“养不起”。此叙事一旦蔓延,让人更加不想尝试。但叙事会变:美国Tiktok上开始流行“Stay-At-Home Girlfriend”——“贤妻良母白女朋友”、“等待将来生孩子组建家庭”又变成一类流行叙事。 ·生育不仅仅是经济或社会压力的问题,更多的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与敬畏。 49:24 日本的投资逻辑: ·中日投资的反向逻辑: “跷跷板”——已经反映到了资本市场的投资和定价中。 ·“中国是价值陷阱,日本是增长游戏”。一个是value trap,一个是growth game,读起来朗朗上口,忘不掉了。 ·“日经指数文艺复兴”:日本股市近40%到50%的投资者都是海外资本。 ·尽管日本结束了负利率政策,但市场对其货币政策的预期依然偏软。即使有短期的涨幅,但从长远来看,日本的基本面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即使春季工资谈判中出现了5%的涨幅,也只是弥补了过去二、三十年工资不涨的缺口。日本经济的真正复苏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 01:03:57 关于土地和房地产:身边的故事: ·一家曾在广东强二线城市的服装制造企业,曾经风光无限,但由于疫情和多元化经营的失败,最终走向了破产。企业的快速衰败和庞大的空置资产让人唏嘘。 ·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复杂关系:很多时候企业的决策并非完全出于自身的愿望,而是在各种外部压力下做出的选择。 · 人生命运的“上限”与“下限” — End — 专栏主播|郑朗 大卫 小跑 编辑|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机会喷薄而出、一拥而上的荣景中,怎么少的了各种乱象和骗局? ·本期精彩时刻· 03:20 蝴蝶的翅膀:汇率改革、分税制、国企改革、乡镇企业私有化—— 那些影响至今的改革。 07:48市场中各种坑蒙拐骗:民国时期的存单、保险库黄金与珠宝、外国银行的大额存单、国外亲戚的遗产、虚假进口开证——只有你想不到。 11:151993年震惊中外的“衡水农行百亿美元大案”,农行人的痛:本是一件很容易“对付”的事情,结果变成全球银行业知名大案。领导人大怒:“半壁江山没了!”。 18:051993年中国外汇储备200多亿美元,衡水一案金额就达到100亿。十年后的2003年,外储达4000多亿美元,2014年6月1日达到历史最高39900多亿美元。 ·延伸阅读· 美籍华人梅直方、李卓明骗取衡水农行一百亿美元备用信用证案(案情) 1993年3月底,经人介绍来到河北省衡水市,以“引资”为名,向中国农业银行衡水中心支行提交了虚假的“引资”承诺书,以及编造的美国亚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联)的简介等材料。 谎称亚联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许多合作伙伴,以亚联财团的金票作抵押,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为衡水农行引入巨额资金;衡水农行只须开具备用信用证作为引资的必要手续,不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引入的资金不还本、不付息。 此后,农行于同年4月1日和2日代表衡水农行工会下属的恒融实业公司与梅、李签订了三份数额分别为50亿、16亿、34亿美元的《合作引进外资投资开发协议书》。尔后,梅直方、李卓明向衡水农行出具了《开证委托书》。 为了掩盖其诈骗真象,故意把英文本中“证明开具的汇票金额代表与给予亚联(集团)公司贷款融资相关的债务”一段内容不译。梅直方、李卓明在没有向衡水农行提供任何担保和抵押的情况下,骗使赵金荣、徐志国于4月5日开出了以亚联为申请人,衡水农行为开证行,莎物得投资(巴哈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莎物得)为受益人,一年期不可撤销可转让的200份总金额为100亿美元的备用信用证。4月6日,李卓明按梅直方提供的地点,将上述备用信用证寄给莎物得财务主管麦西华(加拿大人)。 案发后,我国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立即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并在有关国家警方和金融机构的配合下,使衡水农行开出的200份总金额100亿美元的备用信用证在信用证注明的有效期间内没有出现资金支付情况。 资料来源: http://gongbao.court.gov.cn/Details/378b90a37dba0caecf4f4c7d5e71fd.html — End — 主播|刘晓春 肖小跑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说话间已经来到了90年代初——我们的金融行业开始和世界有牵连,及后面恩恩怨怨,错综复杂缘分的开始。 那时的中国市场是一个跃跃欲试、需求喷薄欲出、遍地是机会的市场,“蓝海”可能都不足够描述,简直就像孙悟空可以满地打滚随便吃桃的花果山。外国人和港澳台同胞,到封闭了这么久、刚刚开放的花果山里找果子吃,应该也有很多不适应吧? 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威慑力究竟有多大?所谓“巨变”,真的是一夜之间说来就来的吗? ·本期精彩时刻· 02:23 外商的尴尬时刻:在贵宾室里挨冻、不敢进招待所、在首都跑步先“请示” 11:21严谨的日本罐头厂给银行出的难题 15:40在犹疑中开放:讲话打开最后闸门,经济活力如大潮般喷薄而出 20:36经济很快就过热,进入了又一波“收”的循环,也为改革打下基础 21:22邓小平南巡的背景:国际压力 — End — 主播|刘晓春 肖小跑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本期炒个冷饭。聊一聊已经从大热转为温热、到现在已经很少再被提起的《繁花》。刘院长和小跑刚刚给《哈佛商业评论》合写了一篇关于《繁花》的专栏文章,意犹未尽,由于篇幅限制,一些故事没写进去。于是灵机一动,决定录一期播客,把我们读原著、追剧、以及专栏中的一些灵感,用播客补足。 从读书,到追剧,再到写关于它的故事——整个过程非常奇妙,最后竟落脚到一个我们所有人想了好几年的问题上:中国经济的希望和未来到底在哪里? 没想到答案被《繁花》解了出来。 本期我们聊了: ·此繁花和彼繁花:“支离破碎”和“阿宝泡饭”;“繁花散尽”和“冬去春来” ·繁花中的“门缝精神”:中国人民的超能力——强大的找“缝隙”能力,岩浆般的渴望永不止息,总在寻找释放的机会。原著和剧集版《繁花》中的人物:绍兴阿婆、玲子、汪小姐、小毛、李李和陶陶等,虽然各自承载不同的命运与故事,但有个共同点:都在不断地探寻生活的缝隙,寻找光亮。 ·绍兴阿婆:底层的隐忍与契约精神。绍兴阿婆身上和生存同等重要的“契约精神”——与社会地位无关,不需要白纸黑字。一个社会,大多数人有这样的分寸和边界,才会有真正的契约精神,才会平稳有序。 ·夜东京四人组:市民的奋斗。中国小市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完整体现在了“夜东京四人组”中。玲子私营小饭馆,凌红倒卖首饰,葛老师收租,而陶陶则是弄堂中的油滑商人、不断变换跑道的小生意人。且看中国人如何一刻不停地奋力“折腾”。 ·27号和汪小姐:体制内外寻码头。为什么汪小姐的成功是偶然的?时也,势也,运也!中国人在时代大潮中,也许只是命运码头上的一根薯条。 ·从范总到强总:从企业家到金融资本游戏。谁在做“黄浦江的事”,谁又在搞“苏州河的勾当”? ·一部《繁花》,让我们看到中国经济一路摸爬滚打的脚印,也隐约望见了前方的光亮。没有贪婪、没有冲动,没有得意与失意,还会有繁花吗? — End — 主播|刘晓春 肖小跑 #活动预告:杭州/上海2024.3.30-31线下听友会 《墙裂坛》《起朱楼宴宾客》《文理两开花》三档播客,将于2024年3月30-31日,在杭州、上海举办两场活动主题为在信息茧房中“对齐颗粒度”的线下听友见面会。 三位主播肖小跑、大卫翁、Will,和此次活动邀请到两位神秘嘉宾,一起讨论在这个充满碎片化信息茧房的世界中,如何对齐颗粒度?如何理解靠谱的叙事?主播们还准备了有趣的话题,包括:谈谈对经济、金融市场、宏观、叙事,以及飞速发展的技术和AI的感悟等等…… 经主播们决定,墙裂坛提前10小时放出活动报名链接! 杭州场 · 报名通道: 主播:大卫翁、肖小跑、Will 时间:2024-03-30 14:00 地点:浙江杭州拱墅区浙江文化大厦 上海场 · 报名通道: 主播:大卫翁、肖小跑、Will 时间:2024-03-31 14:00 地点:上海徐家汇GROW瑞贝庭公寓酒店 期待线下见~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大卫:大家好,我是《起朱楼宴宾客》的主播大卫翁。 小跑:大家好,我是小跑,《墙裂坛》和《文理两开花》的主播。 Will:大家好,我是WILL,《文理两开花》的主播。 大卫:我们有一个好消息要向大家宣布,3月31号和30号我们三档播客将手拉手,在杭州和上海一起举办两场线下听友见面会。 小跑:我们将和大家一起讨论在这个碎片化充满信息茧房的世界中,如何对其颗粒度,理解靠谱的叙事。还会邀请两位神秘嘉宾哦。 Will:我们准备的有趣话题包括:对经济、金融市场、宏观、叙事,以及飞速发展的技术和AI的感悟,当然还有和大家面对面的吐槽局。 大卫:请大家到三档博客最新一期的shownotes中寻找报名方式,也可以在三档播客的公众号最新推文中寻找报名方式~ 期待在线下见到大家! 小跑:30号和31号,杭州和上海 Will:我们不见不散! —end—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摸爬滚打》迎来了第十集——在银行的江湖里,我们已经走过了九个回合,畅聊过无数的旧日趣事。 银行们像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摇摇晃晃地迈入了国际业务的大门。但要深入进入到中国的进出口业务,必须走到外贸前线,与乡镇企业家们打成一片,帮助他们与外商周旋,搞定那些棘手的谈判,直到合约成功签订。 这其中有多少有趣的故事呢? ·时间戳· 00:01:04 当年的“27号”里也有银行人的身影——和外贸领导“勾兑”、找客户。 · 发现哪家企业正在申请外贸进出口权,马上抢来做客户。 · 乡镇企业虽生产出口产品,却没有出口业务权。银行鼓励企业做外贸。 · 外资银行只知道中国有“中国银行”。 00:06:30 · 参与乡镇企业进口设备谈判:那时乡镇企业家对业务、产品、技术、市场都事必躬亲。 · 与日本人熬夜议价,争夺一台纺织机。 · 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的风格:日本人有多严禁? · 绍兴上虞老板在日本要酱油的故事 · 用中文和德国人谈判 00:19:01 · 当时的“三资企业”,有些是真外资,也有假洋鬼子。 · 《繁花》第27集,小汪到了蛇口,“敢为天下先”的故事开始了。刘行长初到深圳,看到了“大哥大”到底有多大? · 珠海为什么没有成为“深圳第二”?香港与澳门的差异:澳门为什么未能承接全球化过程中的产业转移? — End — 主播|刘晓春 肖小跑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本期让我们穿越回繁花似锦的80至90年代。那时上海的天空还未被摩天大楼划破,外贸公司、小券商和小私企们挤在宾馆房间里,策划各自的贸易和金融大计。在和平饭店的套房里,爷叔运筹帷幄;在外滩27号,汪小姐背靠外贸五朵金花,和阿宝相互扶持,共同创造了自己的舞台。外贸形势一片大好,外商们排队等待从中国带走焦炭、矿石、南翔小笼,还有海鸥牌的酱油。外贸人才是是那个时代的潮流先锋。时光荏苒,到了1999年,国有外贸公司们失去了昔日神力,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中国加入WTO之后,外贸行业开始在新的开放阶段艰难求存。在这一切变化的交汇点上,刘行长正站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开始迈出银行家生涯的真正第一步。刘行长的选择是什么?九十年代初的真实外贸图景,和《繁花》剧情有多相似? ·时间戳· 00:01:37 繁花剧情与当年真实外贸行业图景: · 谁才有资格从事外贸业务? · 外贸公司(“27号”)和个体户(阿宝)是如何相互依赖的? 00:13:29 开始正式登台表演:筹备省分行国际业务部: · 在银行这个大舞台上,不想永远被贴上“文字工作者”的标签。 · 88年的国际业务是一片蓝海,到了93年,那些外贸故事已经成了火热传奇。 00:16:14 鼓动乡镇企业做自营外贸: · 和“宝总”交集的一群浙江各地市的小老板们——宁波老法师、杭州针织范总、海宁皮草魏总、小宁波、诸暨麻老板:都是真实存在的吗? · 当时领导考察地方,最常问的问题是:出口创汇多少?引进外资多少?有多少“三资企业”? · 在阿宝拿到第一张外贸单后,前往27号外贸大楼,在被告知工厂没空,要半年后再来时,他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利用“三来一补”从日本进口设备,并现场拉到了宁波针织工厂,成功拿下订单。什么是三来一补? 00:23:48 考察上海、江苏、福建、厦门分行: · 所谓的“国际业务”起步都是代理世界银行贷款和亚州开发银行贷款? · 筹备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事无巨细都得亲历亲为,是成长的难得机会(花絮) 00:30:32 摸爬滚打是最快速的学习方法: · 1988年5月《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旧文章:中行的战斗檄文 · 那个年代:手忙脚乱,但是欣欣向荣。 · 20多年里,中国银行业仍是“现学现做”的状态。直到最近。 — End — 主播|刘晓春 肖小跑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刘院长三十年前一篇“十万加”引起的争论。 ·时间戳· 00:01:33 创业神剧《温州一家人》,一部最能够代表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脉络的神剧。 “挂羊头卖狗肉式”创业:父亲周万顺在温州经营鞋厂,鞋厂开始盈利,年终几个股东高高兴兴将赚的钱分了,没想到周万顺马上因“贪污国家公款”罪被抓——原因是鞋厂营业证上注册的是集体企业,集体企业的钱就是国家的,分钱就是贪污。判刑一年后, 1988年,宪法修正案允许承认私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国务院颁发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周万顺被放了出来。 00:05:54 刘行长当年的一篇文章《温州的今天不是明天的样板》引起“温州模式争论”。文章成了当年的“十万加”,但也招来大批“黑粉”,甚至温州有人专门组织写文章批判。 刘行长的文章究竟讨论了什么?“温州模式”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对“模式”的用法这么慎重? “社会主义看上海,资本主义看温州”和“小商品大市场”。 00:20:41 85年解放日报发布《关于温州33万人从事家庭工业》,迅速引起关注, 60万人前往温州考察。 很快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民间借贷。舆论鼓励民间借贷发展,很快就变成全民运动,之后会成为社会问题——民间集资、非法集资大案。 00:22:48 八十年代“台会事件”一个木匠上亿元非法集资大案。 温州庞氏:“先交1万元,每个月返还9000元。你还清后每个月再交3000元,继续每月返9000元” 00:24:54 “温州是东方犹太人”:可“小商品大市场”模式能持续多久? 前店后厂,假冒伪劣,民间借贷,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小政府与无序孤岛——问题慢慢开始浮现。 “制度很重要,但并不能保证一劳永逸。” 00:33:38 温州一直鼓励民间借贷。但小商品市场和本地产业下滑时民间借贷出现了问题。 80年代后期,温州成为了重灾区,导致银行出现了大量不良资产。但民间借贷为何一直没有停止? 民间借贷能否阳光化? 温州商人为什么形不成现代的金融模式?温州人为什么喜欢抱团? 00:38:27 “自然禀赋”和“现代化公司机制”的矛盾 研究温州模式,并尊重和承认它 — End — 主播|刘晓春 肖小跑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银行也是一个很卷的行业。《饱食穷民》,一本老书,是日本上个世纪的知名记者斋藤茂男的社会观察作品,记录20世纪70-90年代的日本现实社会画像。 日本经济泡沫高速发展年代,整个社会卷到无以复加。书中描写:除了财务预算,所有分行行长还要制定“加班预算”——加班费的支出是行长升职的重要KPI:于是行长在加班预算之内,想方设法要求员工免费加班,无所不用其极。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银行分行四处可见,“香港银行多过米舖”由这时开始。1981年恒生银行开始进驻地铁站,开始“卷”向下层升斗市民。 我们的八十年代呢?四大行业这么卷吗? 农业大国,“农”字至关重要,但农信社、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农行傻傻分不清?尤努斯的“格莱珉模式”为什么在中国屡战屡败?请听全网最全“农”类银行、普惠金融发展脉络梳理。 ·时间戳· 00:01:02 银行业竞争激烈,同质化竞争常见。60年代后香港银行业竞争加剧,分行遍地开花,“银行多国米铺”。80年代恒生银行甚至在地铁站设分行。80年在我们的银行有竞争观念吗? 00:02:16 80年代,四大行“卷”在个人账户和有奖储蓄。如何用花式摇号机拉存款? 00:15:41 《饱食穷民》:70到90年代日本基层银行有多卷?如何在“加班预算”上做文章? 00:18:33 中国和日本银行业“卷”法有何不同?为什么农行是“世界上机构最多、员工最多的银行”? 00:23:02 农信社、农商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行傻傻分不清楚?全网最全“农”类银行发展脉络梳理。 00:30:24 如果想改变农民的身份,首先要“跳出农门”。80年代如何在农村银行体系里“跳农门”? 00:39:41 尤努斯一直心心念念想把“格莱美银行模式”推广到中国,为什么完全不成功? 普惠理念:从孟加拉的棚户到中国农村——究竟是商业模式,哲学,还是慈善? — End — 主播|刘晓春 肖小跑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又到了回顾与展望的时间节点。毫无疑问,憧憬未来是主旋律。憧憬、希望、期盼、梦想。不过,哲学上来说,梦想不等同于憧憬和希望。憧憬和希望是主动的有意识行为,梦想是沉睡中的无意识或下意识行为。 所谓希望、展望、憧憬、期盼,是面向未来,是对未来的期待,当然是向前看。不过也不一定。老子、孔子对未来的期待却是向后看的,看的都是他们认为的上古时代。老子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静态世界;孔子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静态社会。两千多年过去了,他们期待的未来从来没有出现,而我们,却实实在在的是他们的未来。对,你、我,我们的世界,是过去人类的未来。 过去的人们来到现在这个世界,与我们相遇,他们会有什么反应?惊异是肯定的。然后呢?老子、孔子并不会满意吧?毕竟,现在的世界和现在的我们,并不是他们的理想。 曾几何时,人们感叹“从前的慢”,惊呼我们的灵魂追不上我们前行的肉身。今天,当大家都“卷”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再想起“灵魂”了。当偶然灵魂醒来,于是想“躺平”,躺平的前方隐隐的是那“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境界。憧憬的未来,还是在远古。 这届年轻人抱怨前几届年轻人,把什么好处都占了,以至于所有上升通道都被堵死了。人口红利、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红利、改革红利、学历红利,等等等等,所有红利都已耗尽,余下的是所谓阶层固化。这似乎是孔子应该满意的,这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社会的又一种表现形态。历代统治者崇尚儒家,并不是孔子所崇尚的具体的周朝封建制,而是孔子所抽象强调的等级分明、固化的社会伦理。可是,历史地看,固化的社会往往是最不稳定的,管理者维护固化的成本非常昂贵,最终还是会崩溃。孔子凄凄惶惶,正是那礼乐崩坏的时刻。然而,有阶层的上升,其前提是必须有底层。没有底层,哪来上升的感觉?这是一个悖论。没有阶层,就没有上升的感觉和快感,有上升,必然也会有下降。阶层变化,意味着秩序的混乱;阶层的固化,又是社会动乱之源。孔子之后的两千多年,可以说,就是这么一个循环。孔子来到今天,依然会凄凄惶惶。 未来,明天,在绝对意义上,恐怕谁都把握不住。任何时点,任何事件,对于任何人或任何族群,都可能是意外。可是,这些意外却成了人生或历史的必然。人类把自己的历史捋得好像很有脉络,但在历史事件发生的当时,许多都是非常无厘头的。某种角度看,与ChatGPT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相比,人类历史更不遑多让。比如,牛顿因为被烂苹果砸了脑袋而发现了万有引力,你绝不可能反过来推导,因为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所以他曾经被烂苹果砸了脑袋。再比如,有清一代考据学非常发达,对中国历史的梳理贡献巨大。究其原因,可以说是在文字狱下,文人只能将聪明才智用于钻故纸堆。但你不能反过来推导,考据做得好的必定是因为遇到了文字狱。不过,考据学和文字狱,都有咬文嚼字的特点。历史和人生,是一连串不曾预计的无厘头偶然事件。 经济学家总是穷尽各种数据,寻找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与规律,以期能预测今后经济的走向,找到调控经济、甚至控制经济发展的方式。然而,历史上大多数经济动荡与变化的背后,往往是非经济原因促成的,如瘟疫、自然灾害、地球及宇宙气候变化、人间突发的事故等等。 浪漫的人们也喜欢憧憬让时间倒流,这或许与对未来的憧憬一样,憧憬不是为了实现,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更有盼头,或至少在精神上给予现实一些弥补与平衡。历史、哲学或者说思想的永恒魅力,就在于此。我们回望历史,拜读前人的著述,欣赏前人的艺术,实际上都是在憧憬未来。这时,你会发现,老子、孔子这些先哲的理想,不论他们的具体描述,他们所表达的本质,是人类永恒的理想。 这一届年轻人没必要抱怨前几代年轻人,因为前几代年轻人在年轻的时候,遭遇的是更加严峻的现实,不是动荡的就是凝固的社会。他们当初憧憬和奋斗的未来,就是你们现在遭遇的现实。想想吧,你们是先人的未来,是老子的未来,是孔子的未来,是他们不可想象的未来。而你们的未来,还有无尽的未来,这无尽的未来里,有无限的可能。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个人人生,凡是没有发生的,都是不确定的,因而都是可能的。所需要的,依然是希望、思想、行动。 播客版有彩蛋,最后两分钟别走开~ — End — 主播|刘晓春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这是一期圣诞特辑串台节目。我和《起朱楼宴宾客》的大卫老师从一个奇怪的角度聊了聊“宏观变化”这件事。“宏观”现在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地球人都知道了,但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它,才不会被宏大叙事、或是耸人听闻的媒体标题,扰得胆战心惊,六神无主?除了数理模型、经济理论之外,会不会还有其他的逻辑框架和方法论吗? 当然有,这就是我经常念叨的“叙事”。 很巧的是,我们最近都在看基辛格的回忆录。有个很强烈的感觉:所谓历史转折点是怎么来的?就是当你发现代表一个时代的,百岁高龄大神们手拉手一起走了——这一刻。比如基辛格、芒格、还有江平先生。 但从一个金融和经济研究者的角度来看,他们代表的转折点,是“过去和未来到底是什么关系”? 他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过去和未来“强相关”的时代。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线性“。那是一个”线性“能发挥作用的世界,或者是人类历史最“线性丝滑”的一段时间。丝滑的让我们觉得未来一定越来越好, “长期”和“价值”一定起作用。 但他们的离去,让你意识到:”非线性“的转折点来了;未来不一定会越来越好,”线性回归出个未来“的时代也许已经过去了。所以,”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这句话还真不一定。 好了,话不多说,内容精彩,请大家 enjoy 吧。 — End — 特辑主播|肖小跑 大卫翁 编辑|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上回说到1986年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浙江的一个小县城居然制造了第一辆Mini Cooper,带动了整个区域的五金产业。当时的金融人在“基层锻炼”时会遇到那些趣事?每天的工作是什么?要数钞票吗?会遇到奇怪的客户或棘手的情况吗?如何面对政策执行的扭曲?什么是“中国式管理”?以及,年轻人有机会追求理想吗? 01:41 · 80年代的年终结算:全靠手工核对。刘行长原来是算盘能手。 · 县城分行金库守库人员监守自盗,钱被抽走或撕破。 06:22 刘行长坐柜台居然发生短款? 08:51 书生气如何面对地方政府直接干预银行,以邻为壑? 13:38 为什么在八、九十年代地方最大的不良资产往往出在建行?什么是“拨改贷”? 18:40 · 企业已经开始做假账:“三张表“开始出现。 · 查帐记:骑行几十公里到乡里翻仓库。 23:20 · 火车上与台商的争论。“中国式管理”:管工作8小时,还要管24小时;不仅要管工作,还要管其老婆孩子。 · “管理”甚至包括夫妻劝架夺菜刀。 · 香港炒人时副手依然有“拿着菜刀上门”的阴影。 30:35 现在的年轻人比过去更有机会追求自己的理想吗? 35:39 不同时代人的性格与追求:无法脱离体制和环境: 计划经济时代:理想窄道存生,没有选择。 改革开放后:体制内一眼望到头,体制外到处是机会,诱惑多多。 现在:涌回体制内,寻找“安全感” — End — 主播|刘晓春 肖小跑 编辑 | 坛子 互动方式 坛友群:请添加坛子微信“BKsufe”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