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 Downtempo,Chill 不喝酒所以体会不到戒酒之苦,只能在音乐中通过想象,去模拟这么一种别致的人类体验,以及与此关联的某种苦乐参半的生活,想象所有人的戒酒夜及其氛围,选这些曲目来把它们一组照片或小故事循环转动,每个不眠的凌晨2点17分连成一个地球之夜。 所以按我的德性应该选这么一些偏缓拍Downtempo的曲子,也有带合成器流行,Dub,Acid-jazz之类,总体比较chill,略有起伏,为这甜蜜黑夜。 00:01 01.Babii - Carniivore (Hiide) 03:50 02.Kalabi - 47 Burning Violins (Kalabi) 09:06 03.Night Glitter - Blame Game (Night Glitter) 14:00 04.Emancipator - Greenland (Safe In The Steep Cliffs) 17:05 05.Naomi - Syndicate (Everyone Loves You) 22:17 06.Ils - Invisible War (33 R.P.M.) 25:35 07.Blue Foundation - 02.17 AM (Sweep Of Days) 28:33 08.Sly5Thave - The Edge (Swarvy Remix) (Feat. Quantic) (V.A - Shapes: Sideways) 32:03 09.Saru - Bamboo Shadow (Downtempo Dojo) 40:38 10.Maara - Floating In The Swamp (V.A. – The Chants Of The Holy Oyster) 46:09 11.Eversines - Onigi (V.A. – The Chants Of The Holy Oyster)
279.19/22 昴宿 (读书背景乐) 风格:当代爵士,自由爵士 封面:阿喵 00:00 01.Hedvig Mollestad - Sun On A Dark Sky (Tempest Revisited) 07:30 02.Low Res; Blackwolf - Poor Abbey Walsh (Marvin Gaye's Trouble Man) 11:20 03.Brandee Younger - Love & Struggle (Somewhere Different) 17:00 04.Eric Ghost - Secret Sauce (Secret Sauce) 23:50 05.Simeon Davis Group - Pleiades (Of Narratives & Nocturnes) 33:00 06.Simeon Davis Group - Ingoma Yoxolo (Peace Song) (Of Narratives & Nocturnes) 45:37 07.Sun Ra Arkestra - Somebody Else's Idea (Living Sky) 51:57 08.Sun Ra - They Plan To Leave (Prophet) 准备这期节目曲目的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有比人类高级的玩意来过这星球,例如昴宿星人啥的,曾经来过和将要来过也没啥区别,反正来了是为了离开,所以选了一些当代爵士,略带前卫,也有Sun Ra多年前经典作品又收录在前两年发行的版本里。做个读书背景乐,准备过年前看完巴拉吉.斯里尼瓦桑Balaji Srinivasan的《网络国家》,适合数字游民。线上有Vitalik Buterin的书评“What do I think about network states?” 顺便分享疫情两三年看的一些书,看和分享都不代表认同观点,认同观点不代表认同论证,认同论证不代表认同论据,认同论据不代表。。。好吧我编不出来了,至少先贤们的观念差异都是值得去了解认知的,观念的交锋也是智识的乐趣,去观看事物不可言说的复杂度,所以翻《正义论》的时候也穿插着读施特劳斯。 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 在南美旅途中读完这部小说,阅读时我会不自觉的把《。。红》和记忆中一些神奇瑰丽的小说联系起来,《大师与玛格丽特》《哈扎尔辞典》,作为一种诚实的梦幻,文字、想象力和虚构会让心灵如此愉悦且感动,以探寻一切事物无止尽的另一面 贡布罗维奇《宇宙》 丰田彻也《咖啡时间》 列奥·施特劳斯《色诺芬的苏格拉底-〈齐家〉义疏》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 以赛亚.伯林《苏联的心灵-共产主义时代的俄国文化》 以赛亚.伯林《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 重读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从反犹主义开始讲起,有趣的是反犹主义与欧洲民族国家兴起的关系,以及俄罗斯作为传统的阴谋论/假新闻策源地在反犹主义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对于缺乏相关历史背景的东亚来说,反犹主义的成因并不容易理解,这也算补了一个知识坑。1951年出版的这本书有版本额外收录了一个章节,回顾了大众意识控制方式的演化:从外及内,从隔离连接的“孤立”到通过鼓励举报相互迫害以制造“系统性孤独”。 以赛亚.伯林的《反潮流》里也对19世纪两位著名犹太人“马克思”和“狄斯累利”做了对比评述,从历史处境和心理根源这个视角去观察理解两位共同的问题。摘录这两个章节的一小部分如下: 当马克思为无产阶级说话时,尤其是当他断言无产阶级和资本家之间没有共同语言所以不可能取得调和,从而改变了社会主义的(和人类的)历史时;当他坚持说没有共同基础,因此不可能通过诉诸共同的正义原则、共同的理性、共同的幸福愿望一一因为这纯属子虚乌有的东西——使人类化敌为友时;同样,当他遣责求助于资产阶级的人性或责任感不过是受害者病态幻觉时;当他宣布发动根除资本主义的战争,预言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历史本身、是人类理性对人类非理性的必然裁决时——当他说出所有这一切时,人们不禁会认为这些话是出自一个高傲而好战的贱民之口,与其说他是无产阶级的朋友,不如说他是长期受屈辱的种族中的一员。《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还有《资本论》中的那些论战篇章都是这样一个人的著作,他向统治体制挥动着拳头,以古代希伯来先知的方式代表选民发话,他宣布了资本主义的重负、这种邪恶制度的厄运,以及那些看不见历史的过程和目标、从而必然自我毁灭和消亡的人将会受到的惩罚。马克思把无产阶级理想化,尽管他本人宣称反对这种虛构。这种做法本身就反映着一种理想化的个人形象,他渴望让自己认同于一个没有经受过他那些特殊伤害的群体。 人们希望属于某个团体,这是一种基本的需要;他们希望自己的同胞承认他们的地位和权利——这些事实再加上在十九世纪初犹太人社区的不正常处境,他们面对着一个生疏并且不十分友好的世界——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狄斯累利的反理性主义幻觉和马克思的理性主义理想。他们都是局外人,在社会中没有得到承认的地位。他们都反叛其父亲极力想进入的当时的中产阶级社会;或许主要就是因为这一点他们才进行反叛。他们两人都转而激烈地反对他们所出身的社会阶级。狄斯累利努力维护和促进贵族精英,他把自己的祖先等于这个群体,为它提供了一种道德上可以接受的角色,即反对“可怜的、简陋的、软弱的、掠夺成性的资产阶级”的斗士,以此对抗穆勒所说的集体中庸(Collectivemediocrity)。马克思更为现实,他把犹太人等同于资产阶级,以受欺辱受压迫者的名义,从下面向他们发起攻击。他们两个人的出身令他们厌恶;他们无法接受这种出身,或是他们的自我,他们原来的面目。狄斯累利为此而烦恼,他牵强附会地把犹太人变得无所不是,在伴随了他一生的幻想中,把他们改造成了一些富裕而古怪的人。马克思实际上从自己自觉的思想中清除了对祖先的全部意识。然而当这种意识冲破封锁时,它采取了一种 暴躁的漫画形式,这是强烈压抑下的可怕产物,是现代心理学也许认为很容易解释的现象。 狄斯累利把自己包裹在一件神秘而高贵的斗篷里,和另一些精神高贵的人同步前行,因为一个“伟大”种族的天才而高居万千众生之上;马克思则让自己认同于一个理想化了的无产阶级,他们是一个完美的人类社会的继承者,同他本人的出身和他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环境相距遥远,是得到净化的力量和忠诚的来源。至少在精神层面上,这两个人的生活都同他们理想化的阶级有很大距离。他们都想支配和领导这个被抽象地理解的群体,使自己认同于这个群体,但不是它那些可以在客厅或车间里遇到的真实成员。为这些幻觉披上合理形式的学说,激发出他们热烈的献身精神、狂热的忠诚意识和宗教崇拜。不管是狄斯累利神秘的保守主义,还是马克思的无阶级社会幻想,都被他们视为可以检验的假说——它也许有错,可以进行改正和变动,但不易于根据现实经验做大幅修正。假如这些信条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他们对其做出反应的心理需要,那么事情也只能如此:它们的作用首先不是描述或分析现实,而是安慰人心、强化决心,是为失败和弱点做出补偿,使这些信条的作者本人产生一种战斗精神。狄斯累利对科学研究的理性方式公开表示厌恶,马克思则把科学方法等同于他自己的辩证的目的论,因此对更为客观的但在改造社会上 作用不大的经验研究资源嗤之以鼻,这些事情有着同样的心理根源。自我理解是人的最高需求。
风格: 流行/电子 做这一系列歌单的时候,无法复原在那个年代的收听顺序,也无意核查榜单销量排名颁奖,那就简单在收藏夹里排出记忆里的九十年代,一半按艺人专辑,一半按心流,简单省事又能提供另一种真诚的虚构,这是为了给自己听的九十年代,——基于一些摇滚乐源流,但跟摇滚乐/流行乐的大叙事没有必然关联,在一些不太边缘的地方偶然交错,20多年以后这些收藏有被动丢失,主动去除,增补和版本更替,个人随机记忆存储(含错乱变形),以当下的选择和感受抓住这些私人记忆的泥鳅,变成一组开放的花园,某种视角的90年代青少年流行乐。猜想那个时候的流行乐是真的让我触动过。 每个人都可以轻松整理出自己的年代收藏,九十年代,零零年代甚至于刚过去没多久的一零年代。这是一种个人化的重组记忆方式,看看戳中记忆的哪个部分,而这一组节目只是“我”的预览演示版。错过一些经典景点,捡到一些有趣的垃圾或者隐藏的宝贝,再剩下一些好巧不巧莫名其妙没有丢掉的纪念品,不就是每个人生游戏的线路写照。 从一些电子流行乐开始,主要分布在九十年代中后期。留给九十年代记忆的怀旧之夜Soundtrack。love U 4god 00:00 01.Craig Armstrong - Weather Strom (The Space Between Us 1998) 06:00 02.Craig Armstrong - This Love (The Space Between Us 1998) 12:15 03.Love Spirals Downwards - Sunset Bell (Flux 1998) 17:42 04 Massive Attack - Black Milk (Mezzanine 1998) 23:50 05.Massive Attack - Angel (Mezzanine 1998) 30:07 06.Massive Attack - Karmacoma (Protection 1994) 35:20 07.Massive Attack - Sly (Protection 1994) 40:44 08.Spiritualized - Ladies And Gentlemen We Are Floating In Space (Ladies And Gentlemen We Are Floating In Space 1997) 44:25 09.Ben Wa - Floridub (Devil Dub 1998) 51:18 10.Tricky - Aftermath (Maxinquaye 1995) 58:57 11.Tricky - Hell Is Round The Corner(Maxinquaye 1995) 62:43 12.Nitin Sawhney - Homelands Joe Claussell Remix (Beyond Skin 1999)
风格: 世界/爵士/电子 分享一些黎巴嫩的流行和爵士,包括乌德琴演奏家马塞尔·哈利夫 (Marcel Khalife) 和歌手Abeer Nehme的合作“The Music”。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和平艺术家的Marcel Khalife把阿拉伯古典音乐跟西方乐器结合并融入诗歌,“I am Joseph, O Father”的歌词改编自巴勒斯坦民族诗人Mahmoud Darwish。达尔维什将希伯来语描述为“爱的语言”。他认为自己是巴勒斯坦/犹太文明的一部分,希望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之间实现和解。“犹太人不会因为在自己身上发现阿拉伯元素而感到羞耻,而阿拉伯人也不会因为宣称自己融入了犹太元素而感到羞耻。” Marcel Khalife也因改编达尔维什的诗歌并同时引用了一节经文而被指控亵渎和侮辱宗教价值观。他的儿子Bachar Mar-Khalife则把人们对黎巴嫩当代音乐的印象带入了一个由电子,爵士,迷幻,Dub所搭建的迷宫。 以色列摇滚音乐人Dudu Tassa有一张专辑发掘整理了伊拉克20世纪前半叶的经典歌曲,因此获到以色列音乐家协会(ACUM)奖,23年他和Radiohead吉他手Jonny Greenwood合作专辑《Jarak Qaribak(你的邻居就是你的朋友)》,根据中东各地的情歌改编,邀请了来自伊拉克、埃及、叙利亚和突尼斯等国的客座歌手。黎巴嫩歌手Rashid Al Najjar演唱了主打歌“Ashufak Shay”。 最后是法国乐队Acid Arab比较高级的民族风土嗨,迷幻House + Rai(流行在北非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等地),23年的一首“Ya Mahla”请来叙利亚歌手Wael Alkak——歌词大意:“自由”这个词真好,向阿拉伯人民大声呼喊。“自由”这个词多好,向阿拉伯革命者大声呼喊。” 00:00 01.Abeer Nehme & Marcel Khalife - الموسيقى = The Music (Sing A Little) 04:29 02.Tarek Yamani - Hibbi Zurni (Lisãn Al Tarab) 11:40 03.Rabih Abou-Khalil - Lamentation (The Sultan's Picnic) 20:38 04.Bachar Mar-Khalife - Wolf Pack (Ya Balad) 24:57 05.Dudu Tassa & Jonny Greenwood - Ashufak Shay (Feat. Rashid Al Najjar) (Jarak Qaribak) 28:16 06.Acid Arab - Medahat (Musique De France) 32:45 07.Acid Arab - Ya Mahla (feat. Wael Alkak) (Trois) 39:35 08.Acid Arab - Club Dz (Jdid) 42:42 09.Acid Arab - Sayarat 303 (Musique De France)
风格: Jazz/Funk/Fusion/Disco 封面: 阿喵 给需要过节的人一些喜庆的切分 Snarky Puppy真是爵士明星乐队,去年这张“Empire Central”被称为“对达拉斯丰富的黑人音乐历史的致敬”,格莱美拿到手软,前两月还去了上海爵士音乐节,碰到这种机会真应该多怂恿人去看看,确实好听又喜庆,要放起来过节。其他几张Jazz/Funk/Fusion方向的专辑可能没那么有名,但也可以拿来跟Snarky Puppy做个对应。 比如开场的“Hi Ho Silverstein”,管风琴Larry Goldings和鼓手Jack DeJohnette、吉他大师John Scofield在06年现场录音“Trio Beyond - Saudades”得到格莱美最佳器乐爵士专辑提名,20年开始与洛杉矶funk乐队Scary Goldings合作,又有John Scofield参与。还有又是德州的,Black Pumas的Adrian Quesada的个人专辑“Jaguar Sound”整张专辑一循环,节就过了一半。Bigga Bush = Magic Drum Orchestra。 最后是电音组合Soul Central跟歌手Jennifer Wallace合作的disco/house福音“Work It Out” 00:00 01.Scary Goldings - Hi Ho Silverstein (IV) 03:08 02.Snarky Puppy - Take It! (Feat. Bernard Wright) (Empire Central) 09:36 03.Snarky Puppy - Mean Green (Empire Central) 14:28 05.Adrian Quesada - Rise Of The Have Nots (Jaguar Sound) 19:22 06.Adrian Quesada & Neal Francis - Fireflies (Jaguar Sound) 22:42 07.Whatitdo Archive Group - The Cashmere Chamber (Palace Of A Thousand Sounds) 26:08 08.Low Res - T Plays It Cool (Marvin Gaye's Trouble Man) 29:00 09.Biggabush - Acid Fly (Bigga Bush Free) 34:23 10.Soul Central - Work It Out (West Loop Chicago Mix) (Feat. Jennifer Wallace)
风格:爵士 不只是战争和王侯将相的丰功伟业才堪称历史,另一种历史贯穿在贸易、文化以及人自身的流动之中,丝路连接亚非欧三大洲,成为永恒流动中的奇迹。 我曾好奇爵士乐在丝路连接的地方会产生什么奇妙的化学作用,直到听到Avishai Cohen以及更多杰出的以色列、阿拉伯、柏柏尔、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伊朗和阿富汗音乐家的作品。 他们之中的犹太音乐家会大量整理演绎阿拉伯传统音乐,而其音乐传统又包括了其散布之地(东欧、西班牙、北非等)的语言;土耳其和亚美尼亚的顶级爵士乐手之间可以碰撞出精彩的合作;阿塞拜疆除了Aziza Mustafa Zadeh之外,还有Rain Sultanov这样一流音乐家;塔利班又开始烧乐器之后,流亡伊朗的音乐家向世界展示阿富汗丰富优美的古典音乐传统,这一传统又与巴基斯坦,北印度,伊朗等地的古典音乐有着密切联系,早在80年代就有大量西方爵士音乐家参与这些音乐宝藏的挖掘。当然,伊朗的当代音乐除了古典复兴之外还有更多地下暗流前卫电子乐,年轻的法国阿尔及利亚移民创造了民族风土嗨的迷幻潮流。。。 丝路/爵士的第一站,以色列。好爵士太多了,以前也推荐过不少,这期选的10个音乐人和10首曲子当作是对以色列当代爵士的一个概览,大多是10年到现在录制的作品。当然仅仅是个人化的概览。 低音提琴家Avishai Cohen(还有一个同名的爵士小号手)使用拉迪诺语(Ladino)演唱"Morenika",改编自古老的塞法迪犹太人歌曲。塞法迪犹太人祖籍伊比利半岛,15世纪末,天主教西班牙的收复失地运动在伊比利亚半岛终结了有700年历史的伊斯兰文化(现在去西班牙南部尤其是安达卢西亚,还能看到很多文化遗迹,比如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宗教裁判所出现,大量非基督徒(犹太人和穆斯林)被逐出西班牙流落至环地中海其他地区。Avishai Darash和专注于环地中海音乐的Marmoucha管弦乐团合作的“安达卢西亚情歌Andalusian Love Song”,也是在追溯中东音乐传统在西班牙南部的流传演变。 00:00 01.Avishai Cohen - Morenika (Aurora) 04:30 02.Itzhak Ventura - Reclaim (Aligned) 08:57 03.Haggai Cohen-Milo - Family (Penguin) 15:53 04.Omer Avital - New Yemenite Song (Abutbul Music) 26:05 05.Yaron Herman - Everyday (Everyday) 30:04 06.Avishai Darash Featuring Marmoucha Orchestra - Kartana (Andalusian Love Song) 36:28 07.Omer Klein - Hope (Rockets On The Balcony) 40:50 08.Shalosh - Children Of The 90's (Onwards And Upwards) 47:52 09.Tatran - No Sides (No Sides) 53:00 10.Shot'nez - Dose A Nova (Dose A Nova)
风格: Electro,EBM,Acid,House,Techno,Breakbeat 封面: 阿喵 本来要做一期寒冬夜行,但真给冻僵行不动。到暖和的地方,夏天永不结束。这一期是冲三杯花香咖啡的节奏。 本期又是一堆19-23年的电子,后朋克年代的Public Image Limited贝斯手Jah Wobble,经常涉足电子,90年代还有一张跟Brian Eno的合作;此外回归的大牌有90年代伦敦强硬左翼Leftfield,来自同一个年代的老牌制作人Luke Slater带回迷幻Techno,以其著名化名“行星攻击系统Planetary Assault Systems”出现,也有伦敦新人Jeigo和更工业一点的柏林DJ Tommy Four Seven、Ryan James Ford,钟情嘻哈Dub的慕尼黑兄弟Marco Zenker。 法国老牌电子Laurent Garnier的新作33 Tours Et Puis S'en Vont满星好评,新一代DJ Raito重混Frankie Bones90年经典Call It Techno。倾向EBM的还有柏林的法国DJ Pablo Bozzi和常驻伦敦的墨尔本艺术家Nite Fleit。Nite Fleit创建了自己的工人阶级厂牌“Steel City Dance Discs”,“The Flower Dance“采样了澳洲音乐人Partiboi69念诵的Allen Watts讲演“作为自我的世界,第五部分:节奏之舞”。 Allen Watts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作家通俗哲学家,致力于把道家禅宗等东方文化介绍到西方,对嬉皮士一代,68一代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有一个著名观点:Life is a musical thing,大意是说我们的生命没有目的,更像是演奏音乐,演奏音乐的目的不是为了到达终点,否则快点弹完就赢了;听音乐也不是为了到达终点,否则去听最后一个音就够了。生命不是有严肃目的的朝圣。它就是一个音乐的事情,你应该在音乐播放的时候唱歌跳舞。 “The Flower Dance“里面采样用到的Allen Watts演说,翻译了一下: “The World as Self, Part 5: The Rhythmic Dance” 作为自我的世界,第五部分:节奏之舞 “玩”和“游戏”有多层含义。我们习惯于把“玩”与“工作”对立,认为玩是琐碎的而工作是严肃的。在我们脑海里,游戏和玩在很大程度上跟琐碎相关。一个女孩对追求者说,你只是在玩我,你不是严肃的。你得多严肃?一个人什么时候会严肃地调情?我们什么时候会认为事情变得严肃了?你们牵手的时候?桌子底下踢脚的时候?抚摸?上床?结婚生子了——这也许很严重。 但我们也会以不琐碎的意义来使用“玩”这个词。我去听海菲兹拉(play)小提琴。那是一件琐碎的事吗?相反,那是最高的艺术形式,也是“玩(Play)”。我搞哲学那些东西就像现在你我的对话一样,就是娱乐,但在某种意义上你是在听某人玩(play)一部音乐经典。我不是严肃的,但我是真诚的。 你看,严肃和真诚之间的区别在于,严肃是某人在悲剧可能性的语境下说话,处在一个事情会出问题的境地,于是我就摆出严肃的表情。这就是为什么阅兵式上的士兵总是严肃的。他们不笑。当他们向国旗敬礼时表情凛然。这就是为什么在法庭和教堂里,人们通常也不会笑——因为我们在此处理的一切都非常重要,事关生死。 但必须提出一个基本问题:上帝是严肃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对其而言)没有什么值得严肃的。正如那个自我——按照构想的至高真我/神我——是毫无用处的。它是非物质的,这没关系,因为它超越了一切关于好坏善恶的价值观。它就这么编织了这个世界,好与坏玩到了一起去,就跟国际象棋的黑白棋子一样。 所以玩(play)是孩子们喜欢去做的事情,全神贯注而着迷。把石子扔进水里看同心圆波浪,或者说数学家,你知道数学家尤其是高等数学家完全缺乏严肃性。他们根本不在乎自己做的事有什么实际应用,而是完全致力于解决有趣的谜题,并为这些谜题找到他们所谓的优雅而美丽的解决方案,然后继续继续,像全然进入冥想一般,毕生投入于此。或者想想音乐家,练习、创作和演绎都是在干嘛,他在用乐器玩出一系列有趣的噪音。 想想人们不忙的时候喜欢做什么?全世界都一样,他们喜欢聚在一起做节奏运动,跳舞,唱歌,玩游戏——比如在玩骰子时,晃杯子和掷骰子在桌子上有一种美妙的节奏,或者发牌:Tsu-tsu-tsu-tsu-tsu-tsu-tsu Wwrrrrrrtt!咔嚓!所有人想的做的事情都是这些节奏。有人喜欢打毛衣,也是有节奏的事情,更多人只是喜欢——呼吸。我们用各种方式来实现节奏。 所以你看我们的存在就是一种节奏,睡觉起床吃饭运动的节奏,这是我们所做的一切。想想每天都在干嘛,是怎么回事,真有意味吗,何去何从?只是因为我们就想继续这么xx。因此你可以获得某种生活愿景,其中一切都被视为复杂的节奏模式。舞蹈,人的舞蹈、花之舞、蜜蜂之舞、长颈鹿之舞。这一切也可以与各种游戏相比较:扑克、桥牌、双陆棋、象棋、跳棋等等,或者与各种音乐形式相比较:奏鸣曲、赋格曲、帕蒂塔、协奏曲、交响乐等。 一切都是爵士乐!这世界就是一场宏大的Jazz,要做的就是看看能让它Jazz到多嗨,这场节奏游戏能走多远。这就是我们来这世界的原因,di-di-di-di-di-di-di-di-di-di-di-di-di-di-di-DI-di-di-di-di,以各种可以想象到的方式去实现这个节奏。这就是“世界即游戏(the world is play)”的基本观念。 00:00 01.Leftfield - This Is What We Do (This Is What We Do) 04:48 02.Pablo Bozzi - Efficient Accident (Walk On Wire) 08:55 03.Nite Fleit - The Flower Dance (Day Fleit / Nite Fleit) 13:22 04.Ryan James Ford - Lost And Found (Exshaw) 17:45 05.Frankie Bones, Raito - Call It Techno (Raito Remix) (Carl Cox & Jon Rundell – Pure Intec 4) 23:45 06.Tommy Four Seven - 2084 (Veer) 28:38 07.Planetary Assault Systems - Nano Chameleon (Sky Scraping) 33:09 07.Jeigo - 180395 Brock & Groove (Cerulean) 35:40 08.Jah Wobble - The Bus Routes Of South London (The Bus Routes Of South London) 42:28 09.Benfika - Reflejo (V.A. - Infinite Machine 10 Years Compilation) 45:53 10.Laurent Garnier - Le Swing du Pouletto (33 Tours Et Puis S'en Vont) 52:54 11.Ryan James Ford - Honey Hole (4Th Cut) (Exshaw) 57:26 12.Jeigo - Lost River (Cerulean) 60:47 13.Marco Zenker - The Tibet Terrier (Channel Balance LP)
风格: Downtempo/Lounge/Synth-pop 这期选择一些偏向于合成器流行和迷幻爵士的欧洲缓拍/沙发音乐,作为所有美好或者不美好的别离之夜的Soundtrack。 曲目选择包括:出生于米兰的老牌德国音乐人Roberto Di Gioia在90年代末的电音流行组合Marsmobil(Roberto Di Gioia也曾在与Weather Report齐名的融合爵士乐队Passport担任了20年的键盘手)、同样来自德国的驰放/沙发音乐组合De-Phazz、Joy Wellboy、Club Des Belugas(包括客座歌手Anna.Luca和Brenda Boykin等),而在奥地利,K&D完善了Trip-hop和迷幻爵士的技法,维也纳之声成为90年代后期折衷主义电音流行的代表,其影响除了Count Basic、Parov Stelar等人之外,还有值得提及的Waldeck。 而在瑞士,70年代末成立的Yello一开始便热衷于噪音、采样、磁带循环,“我想为电子乐器注入生命力。我想表达机器的灵魂,而不是成为它的奴隶。”法国人Kid Francescoli把09年他在纽约的爱情/分手故事转化为专辑《With Julia》,Mi And L'au的故事则是在巴黎相遇然后躲进芬兰森林里。最后用法国歌手Jehro的拉丁风和德国歌手Ayo的Neo-Soul作为调味剂。 00:00 01.Marsmobil - Mangia Amore (Minx) 03:33 02.Club Des Belugas - Separation Serenade (Apricoo Soul) 08:54 03.Club Des Belugas - Tarrango (Apricoo Soul) 13:16 04.Joy Wellboy - Don't Die In My Dreams (Wedding) 17:17 05.Yello - Starlight Scene (Toy) 20:34 06.Kid Francescoli - Boom Boom #2 (With Julia) 24:11 07.De-Phazz - Astrud Astronette (Natural Fake) 27:35 08.Anna Luca - Desperately Trying (Club Des Belugas – Forward) 31:25 09.Waldeck - I Need To Let You Go (Grand Casino Hotel) 34:22 10.Mi And L'au - More Than We Can Say (H2O) 38:22 11.Jehro - Salima (Jehro) 42:57 12.Ayo - Throw It Away (Royal)
风格: Blues 打开老早以前的布鲁斯收藏夹,里面的人走的差不多了,选一些歌曲为主的布鲁斯(Allen Toussaint除外,这算是自己最早喜欢的布鲁斯乐手),还原一个夏夜。 Deborah Coleman (1956-2018) Leo Welch (1932-2017) Allen Toussaint(1938-2015) Koko Taylor (1928-2009) Nina Simone(1933-2003) John Lee Hooker(1912-2001) Big Mama Thornton(1926-1984) Big Walter Horton(1921-1981) 00:01 01.Deborah Coleman - You're With Me (Soul Be It!) 03:33 02.Leo Welch - Poor Boy (I Don't Prefer No Blues) 05:39 03.Allen Toussaint - St. James Infirmary (The Bright Mississippi) 09:27 04.Allen Toussaint - Blue Drag (The Bright Mississippi) 13:47 05.Koko Taylor - I Love A Lover Like You (Koko Taylor) 16:33 06.Koko Taylor - I Don't Care Who Knows (Koko Taylor) 18:44 07.Koko Taylor - Insane Asylum (Koko Taylor) 23:06 08.Nina Simone - Ain't Got Noi Got Life (Take 3 ) (Saga Of The Good Life And Hard Times) 26:14 09.Nina Simone - Plain Gold Ring (Little Girl Blue) 30:06 10.Big Mama Thornton - Guide Me Home (With the Muddy Waters Blues Band) 34:27 11.Big Mama Thornton - Bumble Bee (Ball N' Chain) 38:38 12.Big Walter Horton - Christine (Inspiration: 22 Harmonica Performances)
风格: 爵士/电子/当代 封面:阿喵 比利时爵士乐队John Ghost通过专辑“Airships Are Organisms有机体飞船”设计了一架通过虫洞运送兔子进行时间旅行的飞行器,兔子压力很大功能失调(“Disfunctional Rabbits”),“Deconstructing Hymns解构赞美诗”、“The Fallen Colony失落殖民地”、“Drones For A Sunken Mothership母舰沉没的无人机”,无一不在明示这场音乐时空之旅,从爵士、前卫摇滚、极简到电子乐。 这期“Time/Traveler”选择一些爵士/融合/电子,一些有行进感,氛围,叙事性和迷幻效果的曲目来组成一期想象的时空之旅。 21年的“As Days Get Dark”之后,Arab Strap的Aidan Moffat再次以Nyx Nótt的名义发表个人专辑“Themes From”,原初意图是“设计为电视主题的 20 首 90 秒曲目”,然而作品演变成另一种几首完整曲目,仍专注于叙事性和戏剧性的想象原声,选择“Docudrama纪录片”。 两个德国组合:Field Kit(Hannah von Hübbenet和John Gürtler)的首张专辑也是同名专辑将古典音乐与电子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另一个是杜塞尔多夫的钢琴家埃罗尔·萨普 (Erol Sarp) 和制作人/电子工程师卢卡斯·沃格尔 (Lukas Vogel) 的Grandbrothers,不要错过他们的专辑"All The Unknown",每首悦耳也不容易。 挪威吉他手Eivind Aarset的四重奏在专辑“Phantasmagoria [Or] A Different Kind Of Journey幻境-另一种旅行”中完美的诠释了这期的主题“Time/Traveler”,从70年代的前卫摇滚到半个世纪后的未来并且抹去界限。然后以Kovacs The Hun的黑暗爵士乐和器乐嘻哈继续这场镜像世界的旅行 此外还有加拿大人Raphael Weinroth-Browne用大提琴做loop的现场演奏录音“Tumult I”,希腊音乐人Jay Glass Dubs扩展了Dub的氛围化,从工业/极简/氛围/独立乃至Trip hop的角度切入Dub,和Eivind Aarset一样的音乐时空之旅。CUTS的“A Gradual Decline”是18年底在冰岛的冰川湖边听到,非常贴切的一张专辑,一直没机会推荐,采样了现场录制的冰川崩塌声音,“完美地捕捉到了一个濒临灾难的世界的精髓,展示了对所有电子流派的全面掌握”。推荐这首“Maboroshi错觉” 00:00 01.Nyx Nótt - Docudrama (Themes From) 05:45 02.Grandbrothers- What We See (All The Unknown) 11:15 03.Eivind Aarset 4-Tet - Outbound [Or] Stubb1 (Phantasmagoria [Or] A Different Kind Of Journey) 16:51 04.Kovacs The Hun - The Prime Impulse (Mirror World) 21:05 05.Raphael Weinroth-Browne - Tumult I (Worlds Within Live) 24:38 06.Cuts - Maboroshi (A Gradual Decline) 31:49 07.Jay Glass Dubs - Now Set Up (Soma) 36:00 08.Field Kit - Motorized Piano (Field Kit) 39:02 09.John Ghost - Time/Traveler (Airships Are Organisms)
风格:Electronic, Jazz, Minimal 继续上一期,为想象中的写作配上想象中的无聊世界的正经没品原声,第一首曲子“Assassin”,这个词源自刺客信条里跟圣殿骑士团抢道具的哈沙辛,然后开始想象。。。为了听着过瘾,多选一些戏精味儿的曲子,比如维拉.洛博斯(Heitor Villa-Lobos)名曲“巴西的巴赫风格组曲 第5号 Bachianas Brasileiras No. 5” 大威德金刚Yamāntaka是智慧菩萨文殊菩萨的忿怒相,Yamāntaka由Yama(死神阎摩)和antaka(终结者)组成 00:00 13.Joash - Assassin (Don't Fear It, Fight It) 05:37 14.Hidden Orchestra - Cross Hands (Reorchestrations) 11:28 15.Timo Maas - Big Chevy (Pictures) 16:44 16.Dave Grusin & Lee Ritenour - Bachianas Brasileiras No. 5 (Two Worlds) 21:45 17.Woodkid - Otto (Woodkid For Nicolas Ghesquière) 30:00 18.Jóhann Jóhannsson - Ég Átti Gráa Æsku (Englabörn & Variations) 33:40 19.Broadway Project - Coutancemagic Mirrors (In Finite) 38:37 20.Break Of Reality - Light The Fuse (Ten) 42:25 21.Alan Lee - Bachianas Brasileiras No. 5 (An Australian Jazz Anthology) 48:02 22.Ben Lukas Boysen - Nocturne 3 (Spells) 51:40 23.Jeff Mills - Time Out Of Mind (The Other Day) 54:35 24. The Gyuto Monks - Yamantaka (Freedom Chants From The Roof Of The World)
风格: 器乐/实验/爵士/电子 这期节目上线前最后一次听的时候激发了我起来冲一款中焙水洗卡杜艾,中美洲黑糖甜甜的那种,当2分30秒挪开滤杯时,Bachianas Brasileiras No. 5正在响起,吃了薄荷糖之后喝,热的时候像盐水,凉了之后像糖浆,杏子糖桔子糖的味道 未来会是怎么样一个剧情,漫长而严肃的未来让未来的未来成为一部滑稽电影,还是一个宇宙牛仔殖民星球的故事,一个科幻/废土/复制人背景的杀手/悬疑故事。或者只是寻常无奇那几分钟,过去偶然看到的这几个顺序容易混淆的数字。躺下来开始想象某一个短暂的2041,这24首曲子作为从未完成的24个关于2.0.4.1.的小故事的注脚,每次看《坠入》的时候,总感觉他的故事时间停滞在世界的另一侧,故事会无穷无尽。 最近得知好几位朋友都有某种开启写作(小说,氛围音乐,游戏剧本和影像)的强烈愿望和契机,希望他们都如愿以偿,这期节目为这些想象中的写作配上想象中的原声,以作为真实写作的背景音乐。 00:00 01.Parov Stelar - Black Marlin (Voodoo Sonic) 04:11 02.Radical Face - Tension (Missing Film) 06:22 03.Michael Price - Quarry Bank (Tender Symmetry) 13:41 04.Poppy Ackroyd - Light (Resolve) 18:52 05.Erland Dahlen - Ship (Clocks) 26:28 06.Akira Kosemura小瀬村晶 - Shadow (In The Dark Woods) 28:40 07.Jef Neve - NYC Marathon (Spirit Control) 32:33 08.Jef Neve - Spirit Control (Spirit Control) 37:17 09.David Holmes - Lets Get Killed (Lets Get Killed) 44:45 10.Massive Attack - Heat Miser (Protection) 48:24 11.Mickey Hart - Island Groove (Planet Drum) 54:05 12.Cajm - Q1 (V.A. - Channel Plus)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