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节目我们来聊一聊美国高等教育的第一大案,学生公平录取组织告哈佛大学与北卡罗来纳大学在录取过程中歧视亚裔。这个案子历经九年,6月29日,美国最高法判哈佛与北卡罗来纳大学败诉。 这个案件不仅仅关乎教育,也是整个平权运动在美国的发展历史,也引发很多的激烈讨论。亚裔真的是这起案件背后的大赢家吗?欢迎参与我们节目的讨论。 【主播】 泓君,资深媒体人 【嘉宾】 刘君,科技创新教育机构 7Edu创始人 张守岳,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博士生,曾在印第安纳大学与纽约州立大学主攻美国移民史及亚裔美国史,硕士论文聚焦于1974年美国最高法院支持双语教育的刘诉尼科尔斯案(Lau v. Nichols) 【你将听到】 02:57 亚裔录取比例可能上升,但进入排名相对较低的公立学校更难了 04:30 大学失望表态:开历史的倒车? 07:46 如何理解亚裔的“反向歧视” 09:58 何为公平?解析大学录取的权衡因素 14:52 亚裔被当枪使了吗?被挑动的亚裔与非裔的关系 17:13 回顾平权法案的历史:女性、就业、移民受到全方位挑战 23:31 “才华也是一种历史的产物“”不能用一种歧视修正另一种歧视” 25:09 大学录取黑箱:两份一样的简历为何结果完全不一样 29:46 “如果医学院都是白人或者华人,谁愿意去黑人社区服务他们呢” 31:24 时机:最高法结构大变化与结果的必然性 35:08 最高法的大辩论:宪法修正案 vs 平权法案 37:18 亚裔对平权法案的观点变化:从受益者到蜜月期戛然而止 39:20 名校也是一种商业模式:不仅要告,还要靠捐赠 42:48 当一个美国家庭内部吵得不可开交:谁才是真正被歧视的人? 44:37 精英阶层未曾受到任何影响 45:37 对中国留学生影响是什么? 51:17 犹太群体为何曾激烈反对平权运动 【相关阅读】 《美国平权运动史》(美)特里·H.安德森著,启蒙编译所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7.1; 《亚裔美国人的创生》(美)李漪莲著;伍斌译, 中信出版社,2019.8. 【后期】 AMEI 【BGM】 Browsing Through - Charles Holme A Breeze - spring gang Mastermind - David Celeste 【Shownotes】 肖阳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账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Google Podcast|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Special Guests: 刘君 and 张守岳.
6月30日,携程宣布每生一个娃,补贴5万元的新闻登上了当天热搜第一。正巧,我们在携程公布这个政策的前几天采访了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他同时也是一位人口经济学家。这期播客,我们与梁建章聊一聊他是如何看待这次的AI浪潮,以及他如何看待长寿与永生、创造与传承。 【主播】 陈茜,硅谷101主持人 【嘉宾】 梁建章,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人口经济学家 【你将听到】 聊聊AI 03:45 AI给我的冲击更多是哲学上的——与人脑非常像 07:40 以旅游业为例,能被AI取代的工作比例不会很高 10:11 AI黑盒:它的创造性与不可解释性是同时来的 12:50 AI很难帮我选酒店:教育、作诗与旅游规划的本质不同 15:28 携程在AI方面的布局 20:13 未来工作将会演变成创造工具的人和使用工具的人 教育与人口经济 23:04 现代教育的效率在下降,关键点在增加学习的广度 27:56 人口跟创新将决定你在世界财富的分配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32:07 理解中国生育率的问题,生育率第二低,生育成本第二高 34:21 职业发展、财务和时间成本,如何解决生育问题 37:41 日本、韩国和新加坡解决老龄化的方法:引进更多的年轻人 创造与传承 42:59 一本关于永生的科幻小说:长寿、创造与传承的探索 48:17 Sam Altman的UBI(普遍基本收入)设想——并没有考虑国家之前的分配 51:49 百年间人们想法的大改变,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是值得持续探索的 【相关阅读】 播客中提到的两本梁建章的书 《人口战略——人口如何影响经济与创新》 《永生之后》,科幻寓言小说 【后期】 AMEI 【BGM】 Cold and Blue - Roy Edwin Williams I Can't Rely on You (Instrumental Version) - Candelion 【Shownotes】 肖阳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账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Google Podcast|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Special Guest: 梁建章.
苹果的Vision Pro发布后,市场上有两种声音,有人认为这次发布非常惊艳,又是一个非常有创新力的产品;而另一种声音认为,这次发布的营销大于实质。苹果Vision Pro能带火整个MR生态吗? 本期节目录制于6月12日,我们邀请到了前Apple工程师Nathan Wang来聊聊本次的Vision Pro的亮点有哪些,并将从显示技术、眩晕感、手势追踪、开发者生态、定价、电池等方向去拆解这个产品背后的技术。 【主播】 泓君,资深媒体人 【嘉宾】 Nathan Wang,现科技从业者,Ex-Apple,苹果生态开发者 【你将听到】 00:44 亮点:4K显示屏、手势交互、3D视频创作与显示、自研芯片 03:40 硬件创新不足,但供应链强大 07:08 Vision Pro与AR无关,VR/AR/XR的定义与技术区别 13:07 4K显示屏,苹果供应商强大 14:06 公关策略还是真实数字?PPD与4K相比并不客观 18:01 从技术角度去理解:为何光线较亮的地方能感受到噪点 22:18 苹果如何减少眩晕感:清晰、延时低、头追踪与眼球追踪 31:40 手势追踪并不是高门槛的事情,苹果将它做得更加顺滑了 35:00 John Carmark与扎克伯克VR策略的分歧:铺量还是做最好的硬件? 37:13 成本端的把控决定了开发者生态和硬件平台的关系 40:30 开发者组队拿第一批硬件,有开发者供给苹果第一代产品销量不会差 42:41 Quest和Vision Pro的开放工具不是通用的 46:50 Vision Pro并没有10倍的体验提升,远不是苹果的iPhone moment 51:20 电池妥协:苹果硬件产品已经450克,必须要把电池放在外接状态 【相关阅读】 S2E39 | VR将迎来iPhone式大爆发?还有这几个瓶颈 S2E53 | 槽点不少,我们体验完扎克伯格的“元宇宙”却被圈粉了 S2E56 | 再谈元宇宙,FB更名与VR内容创业那些事儿 【后期】 Amei 【BGM】 Yellow Light - Arthur Benson 【Shownotes】 肖阳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账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Google Podcast|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Special Guest: Nathan Wang.
随着特斯拉名为擎天柱的人形机器人发布,市场对于机器人的憧憬和期待也在不断上升。目前市场前沿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呢?机器人研究的三大部分:感知、路径规划和执行,为何每一步都困难重重?在AI大模型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距离机器人的ChatGPT时刻还有多远呢? 【主播】 泓君,资深媒体人 【嘉宾】 张君武,BlueRiver机器人工程师,ex-Alphabet 机器人(Ex-Intrinsic & Vicarious),斯坦福机器人硕士 鲍天宇,《硅谷101》机器人研究小组成员,科技公司产品经理 【你将听到】 【第一梯队机器人公司】 02:07 各自心里机器人行业中的第一梯队:Covariant、Dexterity;Everyday Robots、波士顿动力 09:44 机器人能在任何环境下拿起一个杯子,就是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了 10:21 人形机器人的新星:特斯拉与OpenAI投资的1X 14:12 在解决消费者的具体需求上,AI不是必须的 20:28 十年前谷歌连续收购的11家机器人公司后,在机器人领域发声渐少 【拆解机器人研究】 24:00 机器人研究为什么那么难:感知、规划、执行,每部分都困难重重 30:12 每次错的一模一样,机器人摄像头微小移动了 31:34 机器人和人的用工成本很难打平,商业模式规模化难 34:48 机器人公司不做机械臂,只是做软件和整合 38:22 人类不喜欢做枯燥的工作,所以机器人需求大? 39:47 商业化较好的公司:亚马逊的Kiva,但并没怎么用AI 44:39 商业化能力与AI应用程度成反比 【大模型对机器人的影响】 46:53 两大机器人的大模型:RT1和PaLM-E 52:37 机器人最难的部分是物理世界的数据 55:20 在模拟世界训练机器人的优缺点 59:54 模拟器很难模拟机器人受力的影响 【名词解释】 Covariant:专注于开发分拣领域的通用AI平台和机器人赋能,即通过平台来对世界各地仓库中的机器人进行预训练,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比如使它们可以自主的在零售和物流领域拣选物品 Dexterity:专注于物流机器人的开发,通过模拟人类大脑身体来设计机器人,为能在无法预测的环境中处理复杂的操作。 Everyday Robots:谷歌于2019年公开的通用机器人项目,目的为设计可以在家庭和办公室环境中提供帮助的家用机器人;承担轻度家务工作,如分类垃圾和清洁桌子,现在被谷歌关停。 Intrinsic: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投资的一家专注于为工业机器人构建软件的公司,现主要做机器人的操作系统,被Alphabet收购 Vicarious:专注于构建下一代人工智能算法,旨在让让机器以更接近于人的大脑构造或者说是感知过程来学习,后被Intrinsic收购 1X:原名Halodi Robotics,是一家工程与机器人制造公司,致力于生产能够模拟人类运动和行为的机器人,旨在将机器人应用到实际场景中,缓解全球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后被OpenAI投资 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名为擎天柱(Optimus),搭载特斯拉同款的自动驾驶软件系统和传感器,目前以拥有已经拥有电机扭矩控制、环境探索与记忆、基于人类跟踪运动的AI训练以及物体操纵能力。 【招聘】 我们团队目前正在招聘全职的播客节目监制、内容策划总监、商务总监、视频后期以及运营,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把你们的简历和代表作品发送到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具体要求见《硅谷101》微信公众账号上,点击这里。 【后期】 Amei 【BGM】 Cheese and Crackers Looking for Sisters - Daniel Fridell 【Shownotes】 肖阳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账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Google Podcast|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Special Guests: 张君武 and 鲍天宇.
华尔街的投资人如何看待人工智能改变的二级市场,以及美联储停止加息之后真的能控制住通胀吗? 【主播】 陈茜,硅谷101主持人 【嘉宾】 田测产(Charlie Tian),美国价值投资网站GuruFocus.com创始人 刘沁东(Bruce Liu),美国Esoterica Capital(济容投资)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投资官 刘谷砚,美国Miles GL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兼基金经理 【你将听到】 02:50 AI浪潮之后,算力成为二级市场最看好的,但依然早期 06:45 投资机会是人类做愚蠢事情造成的:AI还是工具,不影响投资机会 07:43 当AI代替游戏画师,Adobe短期利空,长期利好 11:50 三家公司正在试图复制巴菲特,但很难复现 15:42 抗通胀+传统加息,对科技股的影响 17:19 估值抗通胀已经结束,成长股是否触底各行业均不相同 19:45 熊市第一步跌估值,第二步跌盈利,盈利还会有第二波衰退 22:09 当所有投资人想法都一致,走势可能出乎预期 22:52 坑了你的是你认为绝对正确的东西,80年沃尔克时代会重现吗? 24:17 一个衡量指标:所有公司市值总和除以美国GDP 26:03 QQQ下跌剧烈,基本面下行,估值往上走 29:04 “不要做空,不要做空,不要做空”——为何我做空是对的,但仍亏了钱 32:25 巴菲特从未给自己造神,资本市场最怕简单模仿 34:49 没有往年经验可以借鉴:加息与加息不一样 36:07 挣钱机会到底是等待别人犯错误,还是获得风险溢价? 【招聘】 我们团队目前正在招聘全职的播客节目监制、内容策划总监、商务总监、视频后期以及运营,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把你们的简历和代表作品发送到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具体要求见《硅谷101》微信公众账号上,点击这里。 【相关视频】 《硅谷101》视频也在巴菲特年会期间的第一时间出品了一系列与巴菲特年会相关的视频,系统梳理了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以及当下大家关注的银行股、继承人等重点问题,欢迎前往观看: 2023年巴菲特年会来了,聊聊99岁的芒格与四位继承人|伯克希尔·哈撒韦年会特辑 聊聊巴菲特这次为什么不救银行,以及他投资日本和能源股的大棋|伯克希尔·哈撒韦年会特辑 96小时沉浸式Vlog体验2023巴菲特股东大会|伯克希尔·哈撒韦年会特辑 巴菲特vs.木头姐,两代股神注定的周期魔咒(上) 巴菲特vs.木头姐,两代股神注定的周期魔咒 (下) 【后期】 Amei 【BGM】 Lazy Art - Martin Landstrom Trouble Sleeping - baegel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账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Google Podcast|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Special Guests: Bruce Liu, Charlie Tian, and 刘谷砚.
5月初巴菲特股东大会如约在奥马哈举行。近期市场环境正值美联储加息周期的末端,美国的中小银行危机以及涌现的人工智能浪潮可能会改变科技格局的时间点,全世界赶赴而来的投资者、金融从业人员和创业者都想了解巴芒二老对目前重要时间点的看法,本期节目跟大家一起聊聊这场盛会的感受,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和风格,以及市场关注的继承人、AI和美联储加息的问题。 感谢VSP投资人培训营项目对本期节目的支持,如果大家对这个项目感兴趣,更多信息可以在这里找到,报名链接在这里。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可以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咨询详情。 【主播】 陈茜,硅谷101主持人 【嘉宾】 田测产(Charlie Tian),美国价值投资网站GuruFocus.com创始人 刘沁东(Bruce Liu),美国Esoterica Capital(济容投资)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投资官 刘谷砚,美国Miles GL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兼基金经理 【你将听到】 00:04 VSP投资人训练营 2:05 正片 04:26 巴菲特股东大会现场:巴芒二老老了 08:16 会外活动减少:与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打桥牌不复存在 9:40 伯克希尔的三大业务:投资、保险和实业 10:46 巴菲特投资的三个阶段:捡烟头投资、高质量公司、能源与铁路公司 16:26 风格很明确,但巴菲特的投资风格很难投中Nvidia 17:43 每次风口期都有媒体说巴菲特不行了,巴菲特真的不行了吗? 18:47 巴菲特pk木头姐:完全相反的两种极端 22:46 科技股热潮,再过20年,巴菲特可能会跑不过大盘? 24:00 巴菲特在科技赛道的选股,都不是科技投资人会看中的股票 28:58 “不同意木头姐的选股,但是赏识她风格明确” 30:42 绝大部份木头姐的追踪者都是赔钱的,只有巴菲特不犯大错误 32:08 目前华尔街的投资派别和投资策略:Alpha策略和Beta策略 36:55 争议巴菲特的投资属于Beta还是Alpha 43:55 四位潜在继承人:Greg Abel,Ajit Jain,Todd Combs,Ted Weschler 【相关视频】 《硅谷101》视频也在巴菲特年会期间的第一时间出品了一系列与巴菲特年会相关的视频,系统梳理了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以及当下大家关注的银行股、继承人等重点问题,欢迎前往观看: 2023年巴菲特年会来了,聊聊99岁的芒格与四位继承人|伯克希尔·哈撒韦年会特辑 聊聊巴菲特这次为什么不救银行,以及他投资日本和能源股的大棋|伯克希尔·哈撒韦年会特辑 96小时沉浸式Vlog体验2023巴菲特股东大会|伯克希尔·哈撒韦年会特辑 巴菲特vs.木头姐,两代股神注定的周期魔咒(上) 巴菲特vs.木头姐,两代股神注定的周期魔咒 (下) 【后期】 AMEI 【Shownotes】 肖阳 【BGM】 Yellow Light - Arthur Benson Roundabout Circus - Mac Taboel Fast Forward, Pause - Rebecca Mardal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账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Google Podcast|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Special Guests: Bruce Liu, Charlie Tian, and 刘谷砚.
5月2日开始,好莱坞数千名电影与电视剧编剧走上街头开始大罢工。起因是美国编剧工会提议为1.15万名编剧们争取每年4.29亿美元的总收入,美国电影电视制片人联盟AMPTP的提议则仅为每年8600万美元,双方未能达成一致。美国电影电视制片人联盟AMPTPAMPTP包括Netflix、Amazon、Apple、迪士尼、派拉蒙、索尼环球影业等大影视公司与平台。 每次新技术到来,就会有新一轮的编剧罢工。这次,真正让编剧担忧的并不只是薪酬问题,而是这一轮生成式AI对编剧行业的冲击,电影电视制片人联盟正在为了节省成本而减少编剧的人数,而编剧工会在试图给编剧行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AI会不会替代编剧众说纷纭,但从现在的进度来看,AI已经在减少整个编剧行业的工作机会了。 【主播】泓君,资深媒体人 【嘉宾】刘影,双语编剧 【你将听到】 好莱坞的运作模式 【02:29】好莱坞编剧罢工核心:MiniRoom减少编剧人数 【05:13】在一个需要光环的行业,越是大项目酬劳越低? 【06:02】这次罢工的三个点:MiniRoom;AI编剧;AI能否学习已有剧本 【06:44】中国与好莱坞的编剧运作方式 【11:09】编剧的收入模式与构成:固定收入+分成 【16:58】从DVD时代开始,每一次有新的技术,都会发起一轮新的编剧罢工 【19:00】如何加入编剧工会,以及加入编剧工会的利弊 【22:45】影视行业的人才流失 流媒体冲击 【24:09】分红少、工作时间更长,流媒体如何损害了编剧利益 【26:49】AI减少的工作机会 【30:05】工会要做的事情是给大家的工作机会 【33:14】编剧工资持续下降 【36:33】好莱坞的高管们一人薪酬超过整个编剧行业 AI能否替代编剧 【37:20】编剧会如何使用AI:写剧本、改需求、设计方言 【40:00】《漫长的季节》东北方言,最适合ChatGPT来做 【46:01】把小说改编成剧本,反而是最适合机器去做的 【48:33】 What's most personal is most universal 【52:58】AI宣传片打败人类制片的新思考 【招聘】 我们团队目前正在招聘全职的播客节目监制、视频后期、商务拓展以及运营,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把你们的简历和代表作品发送到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BGM】 Morning Breaks - David Celeste 【后期】 Amei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账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Google Podcast|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Special Guest: 刘影.
今年是《纸牌屋》的10周年,也是迪士尼的100周年,本期我们会聊聊这些好莱坞流媒体大战的生态格局。Netflix是如何以搅局者的身份切入带动整个好莱坞生态的变化,以及HBO与迪士尼的崛起与当下面临的困局是什么。 如果大家对好莱坞的影视生态感兴趣,我们还将在下一期邀请好莱坞一线从业者拆解最近让好莱坞头疼不已的编剧罢工,看看新技术如何冲击到这个行业,敬请期待。 【主播】 泓君,资深媒体人 【嘉宾】 吴晨,《经济学人·商论》总编辑 【你将听到】 【PartA 挑战者Netflix】 01:06 疫情对好莱坞影响的三个阶段:从巨量增长到增长为0 05:21 Netflix搅局美剧生态:产量翻倍 07:48 从一家音像店起家的Netflix,已经积累了大量数据 09:00 Ted Sarandos 人肉推荐:影像店门口的排队求推荐 15:16 《纸牌屋》大火背后的文化:野心的黑化 16:39 亚马逊、苹果入局,流媒体的三国大战 19:28 Netflix不是在好莱坞输出,而是全球化输出 24:22 HBO《Succession》口碑爆棚的社会背景 25:20 好莱坞编剧罢工与编剧生态 27:14 美国5万名记者消失,加入好莱坞编剧大军 30:35 Netflix做游戏?创意领域的相互融合 32:48迪士尼新片《曼达洛人》启示:物理场景虚拟化,数字虚拟人箭在弦上? 【PartB HBO的崛起与困境】 33:45 HBO的崛起:It’s not TV,it’s HBO 35:16 周末黄金档反向逼迫HBO不停提升质量 37:07 《欲望都市》《巴尔的摩》《权力的游戏》三部剧崛起的社会情绪 38:47 过于迎合消费者,反而成为奈飞的挑战 41:27 HBO的三个挑战:换老板,没有流媒体基因,新的平台合作 【PartC 迪士尼的IP战略】 43:48 迪士尼的IP战略迎来挑战:新IP的本质是冒险? 48:24 《星球大战》IP的三个美式特点:探索、西方历史的演绎、从小众到大众的过程 51:15 《三体》会成为大IP吗? 52:09 中国大IP的挑战:社会发展与变迁过快 55:29 戏剧张力:宏大叙事依然是小人物的故事 59:28 流媒体生态是以创作者主导的,过于强调IP挑战会限制创作者 60:50 迪士尼流媒体数据远超预期,但烧钱不可持续 64:53 流媒体大战中的在位者与挑战者,生态如何演化至今 【招聘】 我们团队目前正在招聘全职的播客节目监制、视频后期、商务拓展以及运营,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把你们的简历和代表作品发送到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具体要求我们之后会发布在【硅谷101】的微信公众账号上,欢迎关注。 【相关资料】 下一个《纸牌屋》?流媒体大战十周年纪——《晨读书局》 《迪士尼、奈飞、苹果:有谁在赢得流媒体大战吗?》——《经济学人·商论》 【BGM】 Cheese and Crackers 【后期】 AMEI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账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Google Podcast|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Special Guest: 吴晨.
4月是大模型频频迭代的一个月,也是中国大模型的集中发布期。这些模型更新迭代之后到底进化在哪儿,可能深度使用者最有发言权。本期嘉宾和他的团队也在过往的使用体验中,结合一些学术论文研究出了一套给大模型打分的标准——如果不是一个专业的技术人员,普通人也可以通过一些好玩的测试题目,区分国产大模型与GPT4到底有哪些不同。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与创业公司加入到国产大模型的竞争中,本期节目我们也聊了聊,除了芯片困境,国产大模型到底怎么样,以及难在哪儿? 【主播】 泓君,资深媒体人 【嘉宾】 戴雨森,真格基金管理合伙人 【你将听到】 使用体验 【03:18】大模型的使用体验:与七八年前的对话机器人很不一样 【04:51】ChatGPT 20问游戏:理解规则+二分法查找 【05:51】Midjourney:从V3到V5进化惊人,打开新的使用方式 【08:48】手工更贵,机器做的更好:原创会越来越有价值 【10:05】如何使用ChatGPT:更适合脑洞与头脑风暴 评分系统 【12:21】300个问题,如何设计出一套大模型的评分系统 【15:22】GPT4评分80分,国产模型迅速从20分追到50分 【16:43】麻辣螺丝钉与爆炒篮球,GPT的进化速度 【20:05】两个月飞速进展:从聊天机器人到GPT4到AutoGPT 【21:46】大模型也有类似于自动驾驶的五级分类 【24:10】基于大模型的创业,早创业还是晚创业谁更有优势? 国产大模型 【29:12】国产大模型格局未定,但要先造船 【32:13】大模型的终局是什么:赢家通吃?类公有云格局or百家争鸣? 【34:50】不止是A100芯片,数据、算法、架构,都需要解决 【36:59】中文互联网的数据不是问题? 【38:33】AutoGPT初印象:既震撼又忧虑 【40:43】微软可以一天训练一个GPT3,但只有它的超算才能训练GPT-4 【44:01】GPT的价值观:目前还是加州白人男性价值观 【46:38】潜在安全风险:操作选举,电话杀猪盘,垃圾信息 【49:04】OpenAI的股权结构:收益权与控制权分开 【53:00】做出OpenAI需要探索能力,第二个做更需要执行能力 【54:54】这轮AI浪潮有泡沫也有啤酒,人类最大的一轮技术革命 【57:04】未来不可预测,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59:04】技术成熟有利于成熟创业者,新技术反而利好年轻人 【招聘】 我们团队目前正在招聘全职的播客节目监制、视频后期、商务拓展以及运营,欢迎感兴趣的小伙伴把你们的简历和代表作品发送到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具体要求我们之后会发布在【硅谷101】的微信公众账号上,欢迎关注。 【相关资料】 真格基金的评分系统:大模型测试集Z-Bench https://mp.weixin.qq.com/s/D9xQYIw8K2OjVLBwzNtagQ 【BGM】 Cheese and Crackers 【后期】 AMEI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账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Google Podcast|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Special Guest: 戴雨森.
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前十个人最为重要,它会塑造一家公司的基因与文化。我们也想知道,除了信念,到底有没有一些实验上的数据反馈与方法,让OpenAI早期愿意坚定去堆算力。这期节目很幸运,我们找到了OpenAI的第一个实习生,他见证了OpenAI极早期的时刻。 这期音频聊了聊OpenAI极早期的一小段历史,我们的同名视频节目《硅谷101》,也做了一个45分钟的视频,以讲故事的方法去梳理盘点OpenAI的整个成长历程,欢迎对后面的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去关注。 另外,在我们采访前,一篇叫做Segment Anything的论文又让人工智能圈沸腾了,我们这期嘉宾将它称之为图像识别领域的“GPT- moment”。本期,我们也将解读这篇论文为什么如此有价值以及会如何改变无人驾驶与机器人行业。正如嘉宾所说,人工智能正在几何爆炸式发展,比前两场工业革命大很多,今天我们在播客里提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能明天就解决了。 本期节目片头是与B站联合定制的推广信息,如果大家对片头提到的人工智能合集感兴趣,可以点击这个链接 【主播】 泓君,资深媒体人 【嘉宾】 Jim Fan,现英伟达AI科学家,EX-OpenAI and Google AI,斯坦福计算机PhD(twitter:@DrJimFan) 【你将听到】 00:04 开场推荐:B站AIGC视频合集 02:45 正片 03:20 成为OpenAI的第一个实习生,细数坐在身边的大神们 08:45 没有人意识到加算力就可以实现大模型,但2016年已经种下了种子 12:33 GPT2加入数据之后,涌现出智能 13:45 小创新:当Reddit被引入训练数据集,有情景有情感 15:35 不只是Elon Musk与Sam Altman,四位科学家对OpenAI的技术影响更大 16:42 什么在吸引顶级研究者:研究自由与公司资源 18:15 未来大模型的市场格局:不会是赢者通吃 20:36 定义AGI无意义,但要分析模型能带来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21:40 人工智能是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比前两场工业革命大很多 22:58 大模型未来是通才还是专才? 26:59 图像领域的GPT-moment来了:Segment Anything 30:10 无人驾驶、机器人领域将发生大变化 31:13 当计算机视觉可以分割一个从未见过的物体 32:28 语言模型更像操作系统,一场新的人机交互的革命 34:30 GPT3出来很久,做成了聊天的交互方式才引爆互联网 37:17 大模型可以帮忙定机票吗?可以,但挑战点很多 38:25 无法判断是否是钓鱼网站 39:23 不需要输入prompt词的多模态 40:23 为何从机器人研究转向多模态研究 41:48 人工智能几何爆炸式发展,今天的难题可能明天就被解决了 【BGM】 Fast Forward, Pause - Rebecca Mardal Come Clean (baegel Remix) (Instrumental Version) - Gloria Tells 【后期】 AMEI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账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Google Podcast|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Special Guest: Jim Fan.
4月17日的早上7点,上百万人都守候着星舰的发射,当倒计时还剩40s,火箭发射停止了。马斯克发推特说,似乎是压力阀被冻住了,除非它很快开始运转,否则今天不会发射,距离下次发射至少需要48个小时。 这已经是星舰第二次推迟发射,上一次是4月10号,原因是没有拿到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飞行许可。对于火箭发射与太空项目而言,一再延期也算是比较正常的事,因为要尽可能排除所有失败的可能性。 根据最新消息,星舰会于4月20日再次准备发射。这期我们就来聊聊星舰是如何造出来的,为什么说星舰是马斯克火星计划的关键一步,以及SpaceX真实的工作状态。 【主播】 泓君,资深媒体人 【嘉宾】 Lewis Hong,FP Solutions的创始合伙人,SpaceX前高管 【你将听到】 【关于星舰】 02:44 从每公斤2万美元到100美元:星舰成本更低,飞的更远 04:41 星舰的三个不同版本:太空加油、载人与载货 06:19 这次星舰的主要任务:上轨道且降落在夏威夷,不要爆炸 08:48 星舰的起源、初衷与早期探索 10:30 什么是星舰的湿彩排 11:43 星舰的建造现场:美墨边境的无人小镇 12:31 对比猎鹰九号,控制学与制成跳跃性的难度 13:51 星舰安全性与载荷量的权衡 16:38 马斯克的权衡:把系统推向极致 17:52 星舰为何不设逃逸系统 18:35 横竖造火箭?“不要把地心引力当做你的敌人” 19:04 猎鹰九号的教训,那是马斯克最后悔的一个决策 20:55 重新设计高压桶与“可乐罐” 【关于火星】 22:40 成本下降的的核心原因:大、瓦斯燃料与不锈钢 24:38 去火星目标间接帮星舰节省了成本 25:07 火箭应该像飞机旅游这样频繁,不应该是很贵的? 26:37 马斯克的工作方式——从最终目标往回推 28:21 去火星与改造火星 29:27 15年内可以实现 36分钟从洛杉矶到上海? 32:15 火箭安全规格比飞机更高 32:51 一次次从失败中走出来,SpaceX 历史上的三个关键节点 【管理文化】 37:33 SpaceX的管理文化:废话少说,去干活 41:35 同事中的极客们:在沙漠里改装车、后院游泳池造船 43:30 表里如一的马斯克:目标简单,做到极难 45:47 “火箭两次失事与我有关”——马斯克如何应对 49:07 马斯克是个很内向的人 50:23 从没把贝佐斯当竞争对手,中国航天大有潜力 51:34 极度乐观又极度悲观 54:17 为何离开SpaceX加入能源公司?一家能源公司传奇的2020年 56:53 逆风投资,但太空行业的基础建设刚刚好 【BGM】 Howler - Mochas Per Diem - Marten Moses 【后期】 刘媚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账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Google Podcast|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Special Guest: Lewis Hong.
从2006年开始,每隔10年,马斯克都会发布一个名为“Master Plan”的计划,去做关于特斯拉的长远规划。在2023年的3月份,马斯克第三次发布了他下一个阶段的Master Plan3.0,这次,他野心更大更激进,他讲了一个用10万亿美元“改造地球”的故事,而对于原本投资者期待的“新产品细节”,却只字不提。 特斯拉也成立20年了,这期节目我们会聊聊马斯克过去两个Master Plan实现的怎么样。为什么下一个十年,他要讲一个能源的故事,一个用十万亿拯救地球的故事?以及回到现实,特斯拉又是如何通过供应链上的壁垒把车企卷入一场价格战中? 【主播】 泓君,资深媒体人 【嘉宾】 俞靓,超越边际数据科技创始人(微博/Youtube:猫姐美股投资) 常岩,超级充电站创始人(微博:常岩CY) 【你将听到】 03:51 投资者日拆解:十万亿可持续能源拯救地球与特斯拉的三个进展 09:32 人类的可持续性,不仅仅只是车 10:47 为何投资者日之后,特斯拉股价会跌 13:19 改变一百年汽车生产流程,Model 3 生产成本如何降低50% 14:26 不是微创新,范式的更新是最要命的科技方式 15:50 过于“贪婪”:当投资日发布内容的边界变模糊 18:09 马斯克的工作方式:十年目标与一年目标 21:03 宏图篇章1.0的4步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的? 22:43 宏图篇章2.0规划:能源、车与自动驾驶 27:26 讲资本市场爱听的故事,当自动驾驶与可持续能源成为热点 30:55 争议特斯拉:前瞻的公司还是产品乏力的公司? 33:27 电动车第一名?数据背后的小心思 37:29 手机的单品爆款逻辑,在电动车领域不适用 41:46 成本降低建立的价格壁垒,是绝对优势吗? 44:59 对细节避而不谈,造车的传统工艺远落后于老牌车厂 46:44 奔驰改一个logo需要两三个月,但特斯拉一夜改好 49:27 特斯拉的估值,二级市场与一级市场四个核心评估维度 55:59 永恒的矛盾:车企与供应商的关系 60:33 1500美元 vs 4000美元,FSD芯片自研与购买成本pk 63:41 看更大的市场,告别特斯拉崇拜与信息茧房 【BGM】 Simple Pleasantries - Arthur Benson 【后期】 加菲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账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苹果|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 海外用户:Apple Podcast|Spotify|TuneIn|Google Podcast|Amazon Music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Special Guests: 俞靓 and 常岩.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