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即品牌》,顾名思义,这本书讨论的主题就是“内容创作”和“个人品牌”。 作者刘飞,头部播客节目《半拿铁》、《三五环》的主理人,一位曾效力过阿里巴巴、滴滴等公司的互联网老兵。 刘飞老师在这本书里对自己十多年的内容创作经验进行了总结,提炼整理出一套内容创作方法论,包括打造内容品牌最关键的三个公式,个人的六个创作技巧,从内容输出到品牌沉淀的五个要点,给内容创作者的30个忠告等等。 他试图用这本书回答一个问题:每天新增150万个账号,你该怎么做,才能在自媒体的汪洋大海中脱颖而出? 自媒体大V半佛仙人给这本书写了一段推荐语,中间有一句我觉得写得特别精准,原话是这样:“不能说看了这本书就能成功,但它能帮助你排除很多错误”。 我自己读完这本书的感受是,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是浇给内容创作者的几盆冷水,让一些“醒着做梦”的人可以早点回到现实当中。 但与此同时,这本书也给内容创作者送上了一碗鸡汤,不保证有多大疗效,绝对能抚慰人心。 内容导航: 00:03 灵魂质问:每天新增150万个账号,凭什么你能火? 00:50 作者刘飞老师的简单介绍 01:42 《内容即品牌》这本书的简单介绍 02:41 几盆冷水 + 一碗鸡汤 03:03 第一盆冷水:做内容极可能长期赚不到钱 05:02 第二盆冷水:做内容 ≠ 做账号 06:28 第三盆冷水:内容创作方法论并不普遍适用 07:28 第四盆冷水:如果不爱,尽早离开 08:24 半佛仙人的典型创作日程 09:25 刘飞总结的好内容四大标准:RECH原则 10:12 刘飞总结的创作好内容的主流路径 10:54 刘飞介绍的处理负面反馈的技巧:“课题分离” 11:40 说一说刘飞送给自媒体人的一碗鸡汤 12:15 内容创作的五大价值 13:33 原文选读:《内容创作是人生的独特旅行》 14:35 联想起另一本书:《把自己作为方法》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的是吴军老师在去年4月出版的一部作品,书名叫《脉络》,还有一个副标题叫“小我与大势”。 书名为什么叫“脉络”呢?出版方设计了这样一句文案:看懂趋势演变大脉络,看清个人发展小脉络。也就是用历史发展的规律和逻辑,去分析理解个人发展的方向,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行动指南。 吴军老师在这本书的前言里还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应该写两本书,一本讲述我的经历,一本讲述我的想法。”这本《脉络》就是那本“想法合集”,集中概括了吴军老师有关各种重要问题的深度思考。 比如说,时代在前进,社会在改变,物质越来越丰富,但身为普通人,我们的获得感、参与感、幸福感却越来越少。一天又一天像是不断的机械重复,每个人都既焦虑又疲劳。尤其是转眼间到了AI大时代,越来越多的工作在未来都可能会被AI取代,身为普通人该如何破局? 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找到自己活这一辈子的意义? 吴军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把各种观点散落在各个章节里,需要读者自己去发掘,去领悟。 在这期节目里,我会尝试给出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整理出的一套解决方案,供你参考。 本期导航: 00:14 简单介绍《脉络》这本书 02:20 这本书的基本结构与豆瓣评分 02:52 部分读者的差评之一:结构松散 03:21 这本书更大的问题在于:上帝视角 03:34 吴军老师关于长寿与死亡的观点 04:38 吴军老师:只有两种人生有意义 05:26 吴军的书真的“爹味十足”吗? 08:28 给我启发的四个观点之一:历史上只发生过一件事 10:28 观点之二:真正的财富到底是什么 11:43 观点之三:自由的基础是财产,而非良知 13:06 观点之四:世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双赢” 14:16 为什么说马斯克的“火星梦”违反基本逻辑 14:53 我总结的普通人在AI时代的生存之道 15:22 原则一:保守主义 16:47 原则二:洞悉人性 18:11 原则三:专业能力 19:14 原则四:精神财富 20:24 原则五:理性判断
今天和你分享的这本书的书名叫作《早安,怪物》,来自一位名叫“赵琦”的听众朋友的推荐。 这其实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记录了她职业生涯里最具挑战性的5个心理治疗案例,我们完全可以当故事来读。 作者名叫凯瑟琳-吉尔迪纳,她是一位加拿大心理医生,有25年从业经历,结束心理治疗工作之后转型成为一名全职作家,这本《早安,怪物》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书的豆瓣评分高达9.0分,微信读书的推荐值也达到91%,单纯就评分而言,属于不折不扣的“神作”,相当值得一读。 为什么会有《早安,怪物》这样一个很特别的书名呢? 我用“怪物”做关键字在这本书里做了一次全文搜索,发现主要来自最后的这个案例,文中先后38次提到“怪物”这个词,其中有5次是直接出自玛德琳的母亲之口。 她每天早晨跟自己的女儿打招呼,说的都是“早安,怪物”这句话。在她的口中,玛德琳是全世界最娇生惯养的坏孩子,脾气暴躁,又懒又胖,是贪吃的肥猪,是不配获得成功、不配拥有幸福的怪物。 她不仅用言语侮辱自己的女儿,还强迫她帮自己从餐厅偷东西,被抓现行之后又当众羞辱她道德败坏,还诱骗女儿的初恋男友跟自己上床,让女儿遭受男友和母亲的双重背叛,最终成功完成了对女儿的“洗脑”教育。 尽管玛德琳事实上聪明漂亮、事业有成,但她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个怪物,如今的一切都随时可能会失去,她早晚会受到老天的惩罚,以至于出现了强烈而又持续的焦虑+强迫症状。 玛德琳在书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好吧,我知道她不爱我,但她为什么要恨我,还说我是个怪物呢?” “怪物”这样一个意象,实际上指代的就是那些因为在原生家庭中长期遭受情感剥夺、精神操控和肉体虐待,始终找不到自我认同,内心遍体鳞伤,以至于成年后出现各种生理与情感问题的可怜的孩子们。 他们以为一切问题都出在自己身上,是因为自己是个“怪物”,他们才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没有人告诉他们,其实真正的元凶另有其人,不负责任的父母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所在。 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他们所能看到的世界,只能是一个扭曲的世界,一个与真实世界千差万别的“扭曲力场”。 如何才能摆脱迷雾,以正常人的状态回归到真实的世界?
本期导航: 00:18 为什么想要做这期节目 00:35 我是《十三邀》节目的忠实“读者” 02:30 从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里了解到蔡皋老师 03:09 节目主题:在复杂的世界里寻找指望 03:50 什么是VUCA时代 04:55 许知远眼中的蔡皋老师:两重身份 05:38 我眼中的蔡皋老师:无需拔高,已然不凡 06:48 钟叔河先生与《念楼学短》 07:48 与复杂世界友好相处的三个技巧 09:19 蔡皋老师人生经历回顾 10:35 蔡皋老师艺术主张的由来 12:19 只有不协调的色彩,没有脏色彩 13:32 世界吻我以痛,我将报之以温柔 14:44 蔡皋老师画作给我的三个印象 15:51 《十三邀》第7季的一些改变 18:51 行动才是灵魂,要落实到具体而细微的细节上
本期导航: 01:06 《我记得》吉他弹唱 03:08 《程艾影》吉他弹唱 04:53 《未央歌》吉他弹唱 06:02 《程艾影》与《未央歌》的相似之处 06:40 两首歌的不同之处 07:59 《乌梅子酱》有什么问题 08:32 流行音乐本质上都是一种迎合 09:38 为什么《我记得》有机会成为经典 10:59 套路赢得喝彩,真诚赢得人心
本期导航: 00:25 《我在岛屿读书》:既是电视节目,也是一本书 01:50 与《但是还有书籍》、《文学的故乡》等节目的差异 03:10 《岛屿读书》节目成功的第一个关键点:形式好 04:10 第二个成功关键点:选角好 05:55 第三个成功关键点:内容好 07:03 第四个成功关键点:概念好 10:02 “岛屿”概念带来的功能增量 11:49 为什么说“概念好”是节目成功的真正秘诀 14:33 《岛屿读书》的另一种独特价值 17:02 大众对作家群体的某种误解 18:18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三个片段 20:48 持续记录、持续输出的长线价值
01:00 《灌篮高手》大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 01:58 为什么片名要叫作 The First 03:12 为什么会有中国粉丝感到失望 05:05 井上为什么选择宫城作为电影主角? 07:16 井上这些年的自我颠覆与成长 09:27 井上的信条:专业,就是不断向上的人 13:25 The First的真正含义:人生若只如初见 14:25 我的《灌篮高手》个人阅读史
本期导航: 00:03 《一如既往》作者简介与用户反馈 01:04 为什么中国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相对一般 02:17 核心问题:普通人如何应对世界快速变化? 02:49 普通人所能感受到的各种变化 04:18 15年内改变我们生活的各种产品 06:25 《一如既往》给出的解决方案 07:16 人性中亘古不变的一些弱点 09:10 对照阅读: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10:46 为什么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12:54 我的三个收获之一:理性乐观主义 15:29 我的三个收获之二:凡事都有代价 18:52 我的三个收获之三:滤镜效应 21:10 结尾闲聊 提及人物: 崔健 村上春树 查理-芒格 比尔-盖茨 埃隆-马斯克 沃伦-巴菲特 宋飞 大卫-莱特曼 王羲之 雷军 提及书籍: 《探索智慧:从达尔文到芒格》 《人性的弱点》 《小城与不确定性的墙》
本期导航: 00:42 琼瑶对我个人的影响 02:56 琼瑶倡导的爱情观 04:51 琼瑶自杀带给我的冲击感 05:15 什么叫斯多葛? 07:01 斯多葛主义的黄金三角 08:51 斯多葛主义的践行案例:李敖 10:00 斯多葛主义者如何看待死亡,他们为何倾向于选择自杀? 13:50 为什么说用“轻生”来形容琼瑶的自杀极不准确 15:23 衍生阅读:安乐死应不应该被合法化 16:38 最后致敬:感谢琼瑶 参考文献: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 《思辨力35讲:像辩手一样思考》 《苏菲的世界》 《西方史纲50讲》 《冬天的斯多葛》(小宇宙播客) 《琼瑶这一生,是一个时代的罗曼蒂克消亡史》(三联生活周刊,作者肖浑) 豆包、ima.copilot亦有帮助
00:15 《歌抒人生》:这本书的格式体例 01:20 创作心法1:好的艺术往往来自于模仿 03:32 创作心法2:把创作想象成玩游戏 05:02 创作心法3:创作需要给定框架界限 06:18 创作心法4:创作不应该被技术水平束缚 08:14 创作心法5:好的艺术不需要强行深刻,真情实感 >> 宏大叙事 10:35 一个小彩蛋:泡爷在日本做按摩的小故事 人物: 保罗-麦卡特尼 鲍勃-迪伦 许知远 史蒂夫-乔布斯 猫王 沙滩男孩 约翰-列侬 查特-阿特金斯 周杰伦 皇后乐队
书名:《青年变革者:梁启超》 作者:许知远 出版日期:2019年5月 豆瓣评分:7.6分 梁启超先生在学习上的5个独门秘技: 01:04 整体以自学为主,主要通过“写札记”来训练批判性思维 02:12 自己给自己开书单,尽一切可能广泛阅读 02:59 用各种手段倒逼自己稳定输出,强调学以致用 04:06 主动寻找良师益友,为自己创造理想的学习环境 05:07 积极获取明确的信息反馈,迭代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07:05 小故事1:严复对梁启超的批评,以及梁启超本人的自我批评 08:00 小故事2:康有为对梁启超的批评,以及梁启超对此的回应
00:09 引子问题:林黛玉到底是走投无路的穷亲戚,还是带资进组的富家小姐? 01:36 《阅读的方法》这本书的写作体例 02:08 作为一款内容产品,这本书的 3 大核心功能点 03:22 认知冲击1:读书的时候,究竟是“对书负责”,还是“对自己负责”? 05:14 认知冲击2:书到底是一座山,还是一张网? 06:28 目标决定路径:狐狸型学者 vs 刺猬型学者 07:04 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分蛋糕的 N 个标准 09:40 一些很好玩的小细节:颇具匠心的英文翻译 10:42 这本书的适用对象:6 类人最该读它 12:07 非常漂亮的内封文案:每个人都该自己写一段这样的岁月简历 我的微信公众号:阿鱼的读书笔记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