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航: 00:36 为什么想到读这本《夜谭十记》 01:00 这本书的架空设计,有点像薄伽丘的《十日谈》 02:16 开篇又有一点《红楼梦》的古典味道 03:09 印象深刻的故事之一:《观花记》 06:15 印象深刻的故事之二:《生儿记》 08:35 印象深刻的故事之三:《买牛记》 12:20 怎堪命运捉弄,神似余华《活着》 13:00 我给这本书打3.5分的三个理由 14:48 为什么即便如此,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 15:15 与《张医生和王医生》的对比 16:21 四川方言的特色表达(由我家领导示范) 17:51 印象深刻的故事之四:《亲仇记》,神似《盗梦空间》 19:40 印象深刻的故事之五:《踢踏记》
本期导航: 00:10 简单介绍这本《具体生活》 01:06 “未经检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01:19 “检视生活”的几个实操案例 02:39 “何为美好生活”的两种想象模板 03:08 对“贵族生活”的一种误解 04:16 吴军老师对“美好生活”的具体定义 04:51 吴军老师的7种美好事物 06:13 为什么必须用理性指导生活 08:00 不求甚解 vs 要求甚解 09:23 J型人的典型特征 09:46 简单介绍下吴军老师 10:17 吴军老师的代表作品 11:16 为什么这本《具体生活》的豆瓣评分只有7.6分 12:35 为什么我觉得这些批评有失偏颇 13:27 这本《具体生活》给我的最大启发 15:08 如此“具体生活”,让P型人情何以堪? 16:03 高明的人能兼容两套以上操作系统 17:40 吴军给高中生开出的一份书单,以及为什么要读金庸、琼瑶
本期导航: 00:19 豆瓣评分8.9分的《火星救援》,我为什么只打三颗星? 00:51 好的科幻小说,标准是什么? 02:15 与其说它是科幻小说,倒不如说它更像是推理小说 02:56 整个故事完全由一个 idea 驱动 05:05 什么样的读者会喜欢这样的写法 05:15 本质上是《鲁滨逊漂流记》的现代版 remix 06:15 刻意植入的中国太空局元素,与近期的小红书难民 07:22 小小地 Cue 了一下《少年Pi的奇幻漂流》 07:50 这本书“屎尿屁齐飞”的语言风格 08:23 这本书的三个可取之处 10:00 接着聊聊作者的另一部作品《挽救计划》 11:00 换汤不换药的同一个主题 11:10 开篇设定有点像《谍影重重》 11:28 一个宇宙做题家的自我修养 12:00 “噬星体”病毒概念的现实映照 12:20 向 Beatles 及流行文化的致敬
本期导航: 00:31 《六星纪元:盟战时代》故事简介 01:21 作者“玫瑰叔”个人简介 02:14 科幻只是皮肤,内核是流行文化大杂糅 02:39 致敬《沙丘》 03:00 致敬《冰与火之歌》 03:17 致敬《三体》 03:36 致敬金庸《连城诀》 04:18 致敬《哈利-波特》 04:57 为什么这样的致敬是可取的 06:21 这本《六星纪元》的第1个可取之处:架空宇宙 08:23 第2个可取之处:观察样本 09:58 第3个可取之处:少年心气 12:32 玫瑰叔自述创作过程 13:29 玫瑰叔自评本书的4个不足 15:29 为什么这些所谓“不足”都无伤大雅 16:33 这本书应该能衍生出一个系列 18:06 需要读第二遍才能意识到的细节 19:07 非常有趣的姓名设定 20:36 为什么我给这本书打4星
本期导航: 00:31 “冷门歌手”陈绮贞 02:01 这本《不在他方》的独特意义 03:00 为什么这本书不容易读懂 05:07 什么叫“不在他方” 05:41 台大教授陈芳明的理解 05:50 作家骆以军的理解 06:00 我自己的理解 06:30 “波丽露”是什么 07:20 书里频繁使用到的一些意象 09:02 陈绮贞为什么喜欢使用一组对立的概念 09:29 陈绮贞给我的最深印象 11:22 五月天的玛莎为什么说陈绮贞是个魔鬼 11:31 陈绮贞的星座、血型与MBTI人格 12:15 陈绮贞 vs 黄蓉 12:44 陈绮贞的成长经历 13:44 陈绮贞的自我剖析 14:05 陈绮贞的最大黑点 15:10 陈绮贞为什么要戴上面具
本期导航: 00:06 被误读的“一生之敌” 00:54 英文书名 the war of art 的文字游戏梗 02:29 本书最重要的概念:“内阻力” 03:00 好莱坞编剧教父对“内阻力”的概念解读 03:27 “内阻力”最常见的表现形式 04:18 我想到的第一个相关概念:“熵” 05:08 我想到的第二个相关概念:“砖墙” 06:25 “没活过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的 07:28 作者史蒂文-普莱斯菲尔德个人简介 08:22 优秀的出题者,不称职的做题家 09:38 “职业选手”与“业余爱好者”有哪些区别 10:08 作家毛姆与大师李敖的不谋而合 10:37 “职业选手”必须具备的十大特质 11:43 这本书存在的理论漏洞,以及为什么豆瓣评分不高 13:20 想对抗拖延症,推荐阅读这几本书 13:30 推荐一:《创作者的一天世界》 13:53 推荐二:《巨人的工具》、《巨人的方法》 14:46 推荐三:村上春树的随笔集两本 15:32 为你读一段本书摘录,把“恐惧”写透了
本期导航: 01:27 比尔-盖茨最近风评一般,为什么要读他的最新自传 02:08 betterread的文章:《我为什么推荐孩子读张兰的自传》 03:56 这本《源代码》具体讲了哪些内容,为什么我说它是盖茨的青春残酷物语 06:15 问题1:盖茨的原生家庭到底是什么财富水平,是不是传说中大富大贵的权贵阶层? 08:09 问题2:盖茨原生家庭的财富水平,在他成功的过程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 12:36 问题3:盖茨是从小就被周围的人看作是天才么? 14:04 问题4:不学则已,一学就所有科目全A,盖茨到底有多天才? 16:21 问题5:同为科技大亨,比尔-盖茨与乔布斯、马斯克有哪些区别? 19:42 问题6:盖茨眼中的乔布斯是什么样的? 21:27 问题7:盖茨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25:08 问题8:这本书里有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决定性时刻”? 28:31 问题9:从这本回忆录来看,比尔-盖茨身上的哪种特质,对他的成功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 31:27 问题10:读这样一个天才的成长故事,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有什么现实参考意义,我们究竟能从天才身上学到什么? 致谢: 在“肆稷”、“想吃凉皮”等几位朋友的提醒下,这期节目我在剪辑上有所调整,加入了一定数量的停顿和留白,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听感,谢谢你们的建议!
本期导航: 00:02 简单介绍这本书 01:15 简单介绍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纪实》系列 02:27 豆瓣上有关这本书的一些差评 03:28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04:40 书名是这么多差评的罪魁祸首 05:41 教科书上的标准回答 06:58 DeepSeek的量子解答 07:57 DeepSeek“说人话”的回复 08:22 逆向思考:其实世上不一定需要图书馆 08:40 宏观尺度:五大功能都逐渐过期 09:57 微观尺度:建设“这一座”图书馆只是为了达标需要 11:33 问题越来越多,差评在所难免 12:20 我为什么给这本书打出四星好评 12:57 关于“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我的答案 13:21 答案之一:相信书籍 15:45 答案之二:相信理想 18:54 答案之三:相信行动的力量 19:25 标准的项目管理全流程示范 23:37 文科生作者为什么能精通项目管理? 25:40 原书选读:如何通过阅读获得精神自由
本期导航: 00:22 为什么只用1分钟介绍一本好书 02:03 第一本:《解码比尔-盖茨》(奈飞纪录片) 02:59 第二本:《经典里的中国·孟子》(杨照) 04:15 第三本:《万万没想到西游记还可以这样读》(李天飞) 05:19 第四本:《人生由我》(梅耶·马斯克) 06:22 第五本:《文案的基本修养》(东东枪) 07:25 第六本:《我想遇见你的人生》(杨照) 08:28 第七本:《花木兰》(迪士尼电影) 09:31 第八本:《故事课》(许荣哲) 10:33 第九本:《事实》(汉斯·罗斯林) 11:37 第十本:《村上春树访谈录》 12:34 期待听到你的声音
本期导航: 00:06 “长乐路”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00:25 《长乐路》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01:31 这本书独特的写作手法:以小见大 02:06 作者为什么选择“长乐路”作为切片对象 04:32 局外人的第三方视角:旁观者清 06:58 西方视角 ≠ 上帝视角 07:41 同为中国题材的纪实写作,作者与何伟的异同 08:35 这本书的真正主题:梦想 09:25 给这本书的译者王笑月点个赞 11:47 用街景地图隔空游历“长乐路”
本期导航: 00:15 万维钢老师的书好在哪里 01:50 通识教育,或者说“自由技艺”的重要性 03:07 为什么给这本书打四星 04:05 知识点之一:什么叫“文化自觉” 05:08 知识点之二:创作者的悖论 06:10 知识点之三:强力研读笔记法 07:59 其他一些好玩的内容 前半段录制的时候感冒了,声音别有风味,请多包涵。😂
今天三八节,祝美丽的你节日快乐!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一起读一本女性人物传记:《我看见的世界》。 这是人工智能科学家李飞飞的自传,24年4月在国内出版,目前豆瓣评分高达9.0分。译者赵灿也是一名女性,曾经翻译过《史蒂夫·乔布斯传》、《纳瓦尔宝典》、《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等经典畅销书,同样非常优秀。 李飞飞今年差不多48岁,已经成为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院和美国文理科学院等三院院士。不仅如此,她也是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第一位女性主任,而且联合创办了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此外,她还担任过谷歌的副总裁,做过谷歌云首席AI科学家,也曾加入过twitter的董事会。所以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内甚至有一种说法,把李飞飞叫作“AI教母”。 这本书其实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它采用了一个双螺旋的叙事结构,有两条故事线同步推进,一条故事线是作者本人的个人成长经历,还有一条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简史。 今天我们重点聊聊作者的成长故事,顺便尝试回答一个老问题:“大学选什么专业好?” 本期导航: 00:02 高中同学微信群里的讨论:大学选什么专业好? 01:25 简单介绍这本书:《我看见的世界》 04:16 李飞飞的人生经历 05:58 为什么这本书值得一读:她看见了三个世界 09:31 李飞飞“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背后故事一:高中霸凌事件 11:13 背后故事二:萨贝拉老师 13:02 背后故事三:母亲的倔强时刻 15:19 重新讨论“大学专业选择”问题:我们忽视了什么? 16:44 李飞飞对“专业选择”的另一种答案 17:57 类似的“抉择时刻”,母亲的质问:“这是飞飞想要的吗” 20:26 “北极星”的一体两面,如何选择? 24:44 从书名看,这本书是对爱因斯坦的一种致敬 26:04 爱因斯坦对“如何平衡生存与理想”的思考和践行 27:24 如何选择,还是需要你自己独立思考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