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如山
关心金融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Album
主播:
大力如山
出版方:
大力如山
订阅数:
2.77万
集数:
64
最近更新:
1周前
播客简介...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行业的职场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谈话节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对,主理人就是那位以写券商历史文章出名,后来出了一本投行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然后天天在网上怼金融职场乱象,最终提前从券商行业退休的“大力哥”。所以,想也能想象得到,这档播客只会关心金融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虽然我们拼命划桨,奋力与波浪抗争,最终却被冲回到我们的往昔。但一代又一代的从业者们,身处行业发展的浪潮之中仍奋力划桨,只为踏上时代中最高的那朵浪。你们应该在这里听到,过去是这样,现在和未来亦是如此。 我想,我们也终能找到自己,在人声鼎沸之中。
大力如山的创作者...
大力如山的音频...

vol.64 从KTV到养老院:陪伴、社交与健康,90%在玩不在养!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大家好,欢迎来到《大力如山》,我是今天来帮大力代班的天楠,大力到深圳去搞公益活动了,但是我们一起推进的「慢慢辩老」专题还在继续: 今天非常有幸请到了两位养老行业的专家。一位是我的好朋友Karin钱总,她是养老机构的负责人,多年来一直在管理养老社区。我和大力有一次到她那边去吃饭,羡慕的都恨不得自己年纪再大一点当场住进去。 另外一位嘉宾是养老行业的资深人士小王,他也很厉害,一直在做养老创业的vlog和直播。之前我们也做过一次直播连麦,他介绍了很多新奇的养老项目,比如说给老人洗澡,帮老人写回忆录,给阿尔兹海默的老人提供助老服务等等。每次他和我们讲起养老产业里那些赚钱的有趣故事,都会让我们觉得很有意思。 录这期节目的时候,大力还没有回到上海,我就代替大力来两位一起聊了聊养老产业里的故事。从这期节目当中,你不仅能知道养老行业里有哪些可以持续赚钱的机会,也能够知道自己老了以后应该怎么办。 本期节目还要特别感谢华夏基金的大力支持。我们「慢慢辩老」这个专题,除了帮助大家提前了解老年生活,更重要的是提醒大家,养老这件事儿,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而作为养老金管理及目标基金运作的先行者,华夏基金一直都在坚持养老金融布局和产业版图,是业内养老金管理经验最丰富的基金公司之一。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管理的各类养老金资产管理规模超过4000亿元。 在养老第一支柱方面,华夏基金是全国社保基金的首批管理人,从业超过21年,覆盖社保、养老和划转三类业务。在养老第二支柱方面,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华夏基金的年金管理规模超过2100亿。服务了超过200家大中型客户。从2007年到2024年底,华夏管理的年金累计收益达到270%。而在养老第三支柱方面,华夏基金全面布局养老FOF产品和养老目标基金的Y份额,打造合纵连横,线上线下贯通的立体式养老投教生态圈,Y份额的规模和户数都处在行业第一。 对于年轻人来说,筹备养老金的方式有很多,一种特别好的方式就是开通个人养老金。它就像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养老钱袋子,一个专款专用的个人投资账户。开通个人养老金有很多方面的好处。首先是税的递延,工资越高,边际抵扣的税费就越多。第二个是费率折扣,Y份额的管理费会比普通的份额低50%,而更低的费率意味着投资者可以用更少的成本来获取更多的投资回报。最后是被动长期持有,一般而言,持有的时间越长,资产越容易穿越周期,获得更好的投资收益。 我们在shownotes里,列出了华夏目前在售的养老产品列表,大家可以按需收藏。 本期对话 Karin:养老社区管理者 小王:「养老指南」主理人 「听懂涨声」主理人 时间轴: 04:30 本来是拍给老年人看的养老指南,没想到吸引了大量对银发经济感兴趣的创业者 06:57 第一阶段:养老——高端旅游、禅修、私人展览都吸引了大量的中老年人 07:45 不需要带孙子孙女的退休人士,其实都是全职消费者 11:43 男性与女性在老年时的身体状态,会有很大的差异 17:14 在面临身体健康的难关之前,要先过一道心理认知的难关 21:20 定期做脑部的CT扫面,有助于尽早检测出阿尔兹海默症 23:21 第二阶段:备老——身体机能在下滑,对健康与保健的需求越来越重 27:07 面向老年人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解决社会化与生活上的问题 33:22 情感上有人陪护,有的时候是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前提 40:15 与老年人相处和服务的经验,是很难被简单培养和替代的 41:45 招募大量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年轻人来做养老服务,反而可以让老年人更加朝气蓬勃 43:54 除了身体健康的服务,更重要的是保障老年人的社交需求和心理健康 49:36 第三方机构,有时候更能让老年人按时按量吃饭吃药 大家在选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时候,会看到一款风险目标型的产品:稳健养老FOF。这个产品的定位是“盾”与“地基”。追求“长期保值”,主要投向债券和货币基金,叠加少量权益资产,追求低波稳健的体验。 但如果你想长期跑赢通胀,光靠这个盾是不够的,你还需要找到锋利的矛。 指数基金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华夏基金旗下权益ETF管理规模超6500亿元,年均规模连续20年稳居行业第一,也是境内唯一连续8年获评“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 在个人投资组合里,加上指数型基金,就相当于为养老收益打开增长天花板。如果你看好中国的核心资产——大型的蓝筹公司,就加上沪深300;如果你认可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就可以配上中证A500;如果你对科技发展趋势有一定研究、坚定看好中国科技创新前景,同时又有一定的波动承受能力,那么科创50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人变老不是一个瞬间,养老也没办法毕其功于一役,这是一场长达数十年的一场马拉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追求的是用更高的概率、更好的体验,来实现养老资产稳健增值。所以,不需要纠结具体的选股和选基,坚持每年把个人养老金额度用足,用今天的你去支援未来的自己,才是靠谱的选择。

52分钟
7k+
1周前

vol.63 台湾青年求职观察:台湾躺平大陆卷?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如果你是我的老听众,那么一定知道我还有另外一个播客栏目:就业研究所,在那里身兼研究所所长的我,带着一群大学生研究员,指导她们跟自己的朋友去录年轻人关心的求学和就业话题。 其中有一名研究员是上财的研究生,她还是从本科直到研究生都是在大陆读的台湾同胞。所以就业研究所里有很多期,都是她跟自己在台湾读书或者工作的同学、朋友录的播客,聊了很多有意思的台湾求学和工作的话题。我不仅每期都听,而且每一期都听的津津有味,甚至意犹未尽,因为她们聊的内容都是我之前从没听到过,可能也没机会感受的生活。 就在前阵子,这位来自台湾的研究员顺利从上财毕业了,也找到了心仪的工作,马上就要开始自己的职场生涯。所以趁她还没忙着开始工作,我就特意约她跟我聊了这期播客,想听听她这些年在大陆的生活感受,以及求学和找工作的经历。 只能说听完之后,我大受震撼: 没想到她经历了魔幻的两地求职之旅——在上海四大群面被台湾面试官刷掉,回台北却轻松拿下四大offer,原来台湾四大审计岗竟被本地学生"嫌弃",二本生也能轻松入职。所以我问她当初为啥选择来大陆读书时,她笑着说"当初以为文商科只有来大陆学才有救,结果找工作时才发现全世界都在卷"...... -时间轴- 01:00 同司同岗offer战:上海折戟vs台北速通 “去年在上海的情况是:那一组只有我跟他是台湾人,而且面试官还是台湾出差来的审计同事。结果面试后等了三天,全组就我俩没收到offer。而他回台北面试时,隔壁全是台湾私立大学的同学,私立大学类似这里的二本。面试结束后,他隔天就直接收到offer。拿到台北的offer后,他就跟我说,为什么这么快就有offer?我们去年到底在努力些什么......” 10:38 在台湾,哪个职业更挣钱? “我面试那一回,还特意问到薪资问题。对面的工作人员问了HR后,再跟我说价钱时,说了一句真好,他几年前来根本就不是这个价格。台湾各行业应届生的起薪差别并不大。台湾也蛮看重行业以及岗位,如果是工程师之类的岗位薪资更高。而就金融行业来说......” 15:56 来之前:文商科在大陆才有救;来之后:全世界文商科都一样 “我最初来大陆念书的目的,就是要留在这边工作,因为觉得在台湾适合我的机会并不多。当时的我还蛮天真,认为学文商科要来到大陆才有救。结果来了之后发现......” 24:40 北上深这些大城市,最喜欢哪一个? “我跟很多年轻人说过这个事儿——北京、上海、深圳这三个城市我去的次数都挺多。我不喜欢A,因为不适应那个气候和环境。这三个地方让我选,首先肯定排除A。而B和C都有我喜欢的地方,比如说B确实更加年轻、有活力。但问题是......” 28:55 纳瓦尔宝典的当头棒喝:如果人生能重来 “没有必要非得把自己局限在哪一个城市。如果跟你现在一样年轻,我会去很多城市。我可能就不像现在一样,在同一个城市一直生活,毕业居住,成家立业。我在一个城市待个一两年,觉得舒服就继续待,觉得不舒服就换另一个。这跟我现在对人生的看法改观有关系。但是......” 37:46 台湾年轻人的gap year:澳洲打工换宿? “台湾没有秋招,甚至今年开始才有春招。毕业之后再去找工作是很正常的事情。关于毕业求职这回事,一般来说毕业直接就找到工作的居多。当然也得看个人的倾向,有些同学一毕业就选择gap。我现在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在澳洲打工换宿。看你自己想gap多久就gap多久,但是......” 41:08 台湾游记:夜市一般般,人民很热情 “我去到台北的夜市,感觉不是特别喜欢。不是说不好,也不是说没有意思,而是之前预期很高,老觉得台湾夜市很有名。结果到了一看,发现跟大陆有些地方的夜市差不太多,就是这种感觉。还有一件事情我印象很深刻,当我们去到海边,人家跟我们聊天都很热情。出租车司机给你讲的都老带劲了......” 50:19 味蕾不会说谎就是一个共同的乡愁 “说起小吃,当时我去台湾就特别喜欢吃一样食物。跟我爱人吃过一次,后面我还专门又回去吃了一次。就在台湾街边,用一次性的碗盛给你,直接就喝的那种。那口味、那口感,到现在想起来我还会流口水。在这里可能没有,反正是我没再喝过,也没看到过了......” 59:00 在大陆的台湾同胞:留下or回去? “在大陆的台湾人,有非常多元的背景。有的本来就是台商子女,家人都在大陆;还有的跟我一样,属于少数,从小在台湾长大,然后过来大陆念书。这是个概率问题。我在这里接触到的台湾同学,选择回去跟留下来的,基本上......”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创建了公益组织:金融职业发展专项基金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61分钟
29k+
2周前

vol.62 中国卖方研究的肉与骨:那些点钞票、写研报、抢佣金的日子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熟悉我的老读者们都知道,大力如山原本是我在2017年,写券商历史文章写出来的自媒体,比如当年我那篇有关中信证券的历史文章《降龙已不再,空余十八章》,就第一次让大力如山刷屏整个证券行业,而除了证券公司的历史之外,我还写过《投行的日与夜》、《卖方的肉与谷》讲述国内的投行、研究业务的发展史等等文章,让无数从业者和年轻人,在大力如山这里回顾和了解整个证券行业。 就这样,我在写了四十多篇总计三十多万字之后,觉得自己已经写够了,便一直封笔到了今天。如今,八年过去了,中国证券行业再次开启合并的浪潮,“君安证券”成为浪潮涌起时,第一朵消失的水花,这让见证过君安时代的老一辈同行们唏嘘不已,也再次勾起我继续回顾和记录行业历史的兴趣。 虽然用长文章来撰写历史的形式,在八年前就已经被我做到头了。但如今的我,又学会了用播客,这个更好的音频方式来记录历史。 更重要的是,我还找到了一位老大哥(嘉宾:高大哥,1998年入职证券公司研究所,金融从业逾20年)搭档,愿意跟我一起聊这个系列,他是我当年那些历史文章的铁杆读者,也是文章里很多故事的亲历者,所以,欢迎大家跟我们一起,在这里跟着声音,一步步踏入金融的江湖: 今天是“金融是部江湖史”系列的第三期,咱们不聊证券公司,而是要聊一聊证券行业中的卖方研究发展史。当年我写那篇《卖方的肉与谷》,开篇引用了《华尔街的肉》一书中描述海外卖方研究的那句: “证券公司成立研究部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客户挑选可能上涨的股票,避开可能下跌的股票,但这个使命与目的早已不再居于首位。” 那么中国的卖方研究,这个使命和目的何时居于过首位,又是否还居于首位呢? 中国卖方研究发展第一阶段(1992-1998),从“股评家”到“研究员”: 研究所刚诞生时都叫研究发展中心,当时最头部的也就只有6位"股评家",除了服务散户就是给领导写稿子。首次竖起“基本面分析”大旗的君安证券,用自营养研究很快拉起了上百人的研究队伍。服务散户和领导到服务自营,只是从股评家到分析师的变化,仍全是内部服务,还不能被称之为“卖方”...... 中国卖方研究发展第二阶段(1999-2003),买方出现才叫“卖方研究”: 公募基金的成立,开启了券商研究业务的卖方时代,只是刚开始时普遍被买方"花式白嫖":比如有券商派6个研究员去路演,回来只剩3个,因为当场就被挖走!而佣金不给的事更是严重到,1999年四位卖方大佬在杭州闭门会直接放狠话:"不给佣金就停服务。"卖方研究随着市场的建立也逐渐成熟,研究所独立公司化运作成趋势,中金徐小年的"千点论"惊动市场,外资估值模型被引进国内,申万首创研报五段式模板...... 中国卖方研究发展第三阶段(2004-2018),新财富时代与泡沫破裂: 2003年,首届新财富评选横空出世。很快到了第二届,卖方分析师的身价就开始逐渐与评选挂钩而不是佣金挂钩。早期悄悄投票的新财富,逐渐卷成了泳装酒会、分析师MTV大战等荒诞营销,甚至连卖方大佬也会亲历买方的直接:“要票不给钱,要钱不给票”。直到2018年一场拉票饭局的曝光,直接让评选被按下暂停键,但暂停新财富后,从业者反而更迷茫了...... 中国卖方研究发展第四阶段(2019至今),佣金改革与未来出路: 2019年,新财富评选伴随严监管重启,分裂的评选和派点,开始朝着统一的计划发展。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率先迎来的却是2024年公募佣金率改革,佣金新规平均砍掉卖方研究40%的收入,众多研究所开始裁员降薪。但大佬们反而说这次行业出清也许是好事:泡沫挤破后,聚焦研究的时代才真正开始...... 中国卖方研究的发展历史一晃也已经走了三十多年,在这中间不断有从业者离场,也始终有从业者在坚守,甚至行业里如今仍有第一代卖方分析师的存在。我问他们,中国卖方研究的路究竟应该通向哪里?他们给我的回答,就像《华尔街的肉》里的那句老话: “研究部门本该帮客户挑好股票,避开烂股票——这才应该是卖方研究的初心。” “金融是部江湖史”系列播客第一期:斗转星移间,无人念君安 “金融是部江湖史”系列播客第二期:莲花山下敦行致远,招银、国通、招商证券 -时间轴- 02:51 从《华尔街的肉》到《卖方的肉与谷》 “那本书很老了,写的是美国金融危机之前,本世纪初互联网泡沫时期的事。我为啥说它老呢?因为当时买都没有新的了,只能买二手。然后纸张都泛黄,有点像黄色书籍......” “书里有一句话:证券公司成立研究部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客户挑选可能上涨的股票,避开可能下跌的股票。但这个使命与目的早已不再居于首位。我对这句话可太有印象了......” “本质上都是利益,都是金钱。把一个东西用更高的价格卖出去,这才是卖方的本质。不管你卖的是服务也好,股票也好,产品也好,还是......” 11:56 卖方研究的初始形态:股评家 “当时股票在中国是新生事物,绝大部分老百姓都不具备金融经济的基础知识,对股票也不太了解。那就需要有人讲解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儿,为什么涨,为什么跌。当时的股评家......” “在那时,申银证券有六位专职的股评家,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了。因为在同年的万国证券,连专职的股评家都没有。它有的只是......” “同样是教研工作出身的庄东辰,带着统计博士的光环,仅用了两个月实习时间就把张磊给征服了。特别是在实习期间就提出通过建立数据库和数据分析模型,解决上市公司财务和经营分析的想法,更是给教师出身的张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两位卖方行业的大佬,某种程度上......” 19:34 沪深双子星:上海万国与深圳君安 “君安证券跟万国证券,给我的感觉有点像。一家在深圳,一家在上海。在早期探索上,一方面业务相对比较单一,另外一方面市场比较小,所以能折腾的事就那么多。关键我觉得这是当时最能折腾的两家......” “在那个坐庄盛行的年代,投资指的还不是投行和经纪业务,更多指的是自营业务。事实上当时不仅君安,华夏的研究所也......” “君安的基本面研究之所以有名,我个人认为与它跟赚钱的业务结合得更紧密有关系,已经有了可以量化的业绩证明。其他家......” 24:58 老十家买方成立,才有了卖方的降临 “一直到1997年公募基金管理办法的公布,作为买方的公募基金成立了。券商的研究业务才开始有了直接的对外收入——佣金收入。这时候所谓的卖方才有了自己的客户。也就是说......” “但是我看行业历史,包括跟行业前辈们交流时发现,早年间金融机构的挖人方式野着呢,可以说是野蛮生长时代。而且金融机构当时都不太有钱,喜欢互相占便宜。金融行业白嫖的特点,那个时候就有了......” “1998年,很多卖方研究机构的规模很小,也就二三十号人的样子,所以到买方的人就更少了。当然看到有合适的人才大家都想抢。当年还听说过这样的事:研究员上午刚去路演,下午回公司就辞职了......” 33:04 最早的卖方研究,是如何打开对外服务窗口的? “一篇题为《基金黑幕》的报道,让基金行业开始了大整顿。这次除了整顿基金行业自身的投资业务,也顺带将非市场化佣金的给付,做了一定的改善......” “服务窗口打开之后,我们就要谈到卖方研究里第一个比较专业的问题。开始对外服务了,怎么服务?或者说比较接地气的说法,你怎么卖......” “2001年,庄东辰带领申万研究所做差异性服务。他根据机构投资者、大企业和中小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分别推出了财经大师、财务顾问和大赢家这三种产品和服务。一方面......” 43:22 卖方生态蓬勃发展:海外研究体系的不断引入。 “林义相除了是华夏证券研究业务的负责人之外,更是把外资研究体系推广到国内整个卖方行业的领头人。当然当时认为这是外资研究体系,实际上这是......” “前几年我跟黄燕铭老师(当时还写了篇文章:记取卖方种花人)交流,他告诉我在2000年的年底,他被申万派到香港学习了三个月。去香港之前,他在深圳就听到了林义相安排的培训课。培训什么呢?就是......” “中国人一旦学会了一个东西,就不需要老外了。我可以把培训的价格打到无比低,在国内变成很便宜的东西。当时培训很贵,是按人头收费。整个研究所所有研究员的培训,授课费用好像是十几万。当时还是2000年......” 53:03 当首届新财富评选出现...... “吴寿康老师跟我说,第一年新财富是悄悄评的,没有跟券商沟通。它自己就把券商的分析师列出来,发给基金经理,让买方评一下,打个分。然后主办方就把结果公布了......” “还有一段故事,当年负责中信证券研究部的徐刚,就在某年新财富评选投票之后,跑到北京一家公募去要佣金。结果那一年,这家公募把新财富第一投给了中信,但是把佣金第一分给了申万......” “关于机构销售的新财富评选为何不像买方研究那么有用,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我们都知道美的、格力的空调是全世界卖得最好的。那你知道美的、格力全国负责销售的人的名字吗......” 01:07:27 那场不雅酒局的风波:“差点喜提当事人?” “那个酒局我当然有印象。组织酒局的人,是一个和我关系挺好的朋友。幸好那天他没给我打电话......” “实际上这事牵涉到一个比较敏感的行业,一个比较敏感的时间,所以就被渲染得比较厉害。确实也是压垮新财富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曾经参加过几次新财富颁奖典礼。我还参加的时候,那时候大家还比较正常,无非是西装革履,穿得比较正式。但是当我离开卖方以后,就再也没有参加过新财富颁奖典礼。它已经有点类似于奥斯卡颁奖的感觉,那种衣香鬓影,晚礼服盛装出席......” 01:15:17 中国真的需要这么多卖方研究机构吗? “一定会有出清的过程,这是基本判断。任何一个行业,总蛋糕变小后,肯定会面临一个出清的过程。而且中国真的需要这么多卖方研究机构吗......” “现在AI迅速发展,我用它们来做我当年做卖方分析师时做的那些事。用了AI后,我觉得以后基本不用看卖方的报告。当然这......” “不论是职业的发展,还是个人的人生,你都有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但更多是你无法控制的部分。不要想太多,像降薪裁员这种行业系统性的问题,你控制不了,也改变不了。你自己可以控制的是......” 片头曲:《超渡》-Wan Pin Chu 片尾曲:《将进酒·君不见》-梁正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创建了公益组织:金融职业发展专项基金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92分钟
11k+
4周前

vol.61 莲花山下敦行致远,招银、国通、招商证券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熟悉我的老读者们都知道,大力如山原本是我在2017年,写券商历史文章写出来的自媒体,比如当年我那篇有关中信证券的历史文章《降龙已不再,空余十八章》,就第一次让大力如山刷屏整个证券行业,而除了证券公司的历史之外,我还写过《投行的日与夜》、《卖方的肉与谷》讲述国内的投行、卖方业务的发展史等等文章,让无数从业者和年轻人,在大力如山这里回顾和了解整个证券行业。 就这样,我在写了四十多篇总计三十多万字之后,觉得自己已经写够了,便一直封笔到了今天。如今,八年过去了,中国证券行业再次开启合并的浪潮,“君安证券”就成为了浪潮涌起时,第一朵消失的水花,这让见证过君安时代的老一辈同行们唏嘘不已,也再次勾起我继续回顾和记录行业历史的兴趣。 虽然用长文章来撰写历史的形式,在八年前就已经被我做到头了。但如今的我,又学会了用播客,这个更好的音频方式来记录历史。 更重要的是,我还找到了一位老大哥(嘉宾:高大哥,1998年入职证券公司研究所,金融从业逾20年)搭档,愿意跟我一起聊这个系列,他是我当年那些历史文章的铁杆读者,也是文章里很多故事的亲历者,所以,欢迎大家跟我们一起,在这里跟着声音,一步步踏入金融的江湖: 今天的第二期,咱们要聊聊证券行业里的一家,从银行"孵化出来"的券商,它曾经有过三个名字,还出过一群证券诗人,最让行业印象深刻的,可能还是它那四个字的slogan:敦行致远。 ps1:我当然曾经写过这家券商的历史长文了:莲花山下,狮子下山 ps2:当时录制这期节目的时候是5月份,招商证券的新总裁还没有官宣,财新写了一篇预测文章,这期播客末尾还聊了这期文章,现在官宣一出看来当时那篇预测的是错的啊,哈哈哈,高低是不如当年大力如山留言区的那条预测质量啊...... 金融是部江湖史系列播客第一期:斗转星移间,无人念君安 -时间轴- 02:39 上世纪券业回眸:股份制银行系券商中的南方三杰 “90年代,有几家依托于银行证券业务部出身的证券公司,如今无论是业绩排名还是发展都不错。这几家证券公司,都有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他们托身的银行,也是在90年代成立的,并不是之前就有。这类银行也不是举国家之力筹建的大型全国性银行,而是一些新兴的股份制银行,而且还都在南方。有三家......” “任何事物的产生,一定和当时所在的历史环境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可能跟当年成立这些股份行的时候,金融主管部门对他们的定位有关系。另外一方面,当他们自下而上报方案时,就已经有了想法。处在南方——改革开放的前沿,正好92年......” 12:19 招商证券的第一个名字:招银证券 “1994年有个背景,全国银行业分业经营开始启动,而且是国务院下发的通知。当年,这三家银行的证券业务部都开始进行改制......” “当时有个叫联办的机构。后来很多大佬也好,或者金融江湖的扛把子也好,都参与了莫干山会议。可以说这个会议基本上是经济改革,金融改革、资本市场改革中理论探讨的起点。探讨之后,引发了整个金融行业大批青年才俊下海创业的风潮。这有点像发令枪的意思了......” 18:46 行业领先:全国首家银证合作成功典范 “当年深圳发生过抢认购证这种事情,可见大家心里头已经种下了种子。尤其在深圳这边,招商银行的牌子在普通人心里还是有些分量。在那设一个网点,还是招商银行的点......” “以当时招银证券的实力,做了一个最有名的银证合作——银证通。它是全国第一家银证合作的成功典范,真正推动了招商银行和招商证券的联动。这在当时的经纪业务上非常领先,也与它的背景有关系。比如......” 24:47 证券经纪业务的第一次行业变革:从坐商到行商 “至少在我的印象里,国信是第一个把自己的经纪人派到银行网点的。就是驻点银行,在大堂里分给你国信证券一个小柜台。不再仅限于国信自己的营业部办业务了......” “很多证券公司的自传历史,都会提到从坐商到行商的转变。经纪业务原来就跟银行一样,坐着等业务来。经纪人制度的出现就改变了这种情况,从等业务变成拉业务。先跑到银行网点,这是第一步,因为......” “年费佣金制,几乎打懵了当时市场上所有的券商。给年轻人做个类比,像我们最开始使用手机,是要严格按照你的通话时间,短信数量来计费。后来有了套餐,每个月就那么多钱,给你多少G流量,多少通话分钟。甚至到了后来,出现花多少钱不限量的套餐。意思是一样......” 37:47 牛网、牛卡、牛冠兴,你听说过吗? “中信、光大、招商三个集团的老总,经常到了一定的时期会互换,毕竟都属于央企。2000年,到了退休年龄的施永庆,把国通董事长职位交给了万建华。2001年,中信、光大、招商三大集团的老总开始互调了......” “当时招商还叫国通,它的银证合作计划,声势搞得挺大。它有三个词儿:牛网、牛卡、牛冠兴。牛网是它的网上交易系统。牛卡是交易要有的身份识别卡,跟招商银行合作的。那为什么要提牛冠兴呢......” 41:01 敦行致远,还是“蹲”行致远? “敦行致远这四个字,大家都听说过。本身这个敦是敦促的意思。促进自己的行动,就能走得很远。但是业内慢慢传,就把敦行传成蹲行了。蹲着走,所以走得更远。另外一种说法,给你的画面感觉......” “在某种程度上,慢并不是坏事。这个公司的风格,是从来不会冲在最前面。它偶尔一次冲在最前面,就是我们说的银证合作。又碰到公司组织结构调整,就形成了现在一种风格......” 53:08 声势浩大的全球招聘:激烈竞争与神奇预测 “官媒说这次应聘过程非常之激烈,光投简历的就有一百多人。别觉得一百多人少,那可是总裁之位啊。中国一共才有多少家券商?而且官媒还详细报道,在投递简历的人里,不仅包括身经百战的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总裁、副总裁等高管,还有在监管系统历练多年的官员,而且还吸引到了掌管千亿资金的基金公司总经理、投资总监......” “如果那时你关注了大力如山,就会发现那天我发送招聘推送的消息时,就有读者在评论区里留言。我这后台也是大佬云集,人家直接在留言区里说......” 01:01:17 少有的 IT出身券商总裁:上任、请辞与处罚 “你看熊剑涛的履历,是IT出身,后面又做信息技术负责人。这一点在行业里很少见。总裁这个级别,从IT口出来的,不说绝无仅有,也是屈指可数......” “2021年的10月8日,招商证券发布公告称,熊剑涛决定专注于个人其他事务,故申请辞去公司执行董事、总裁、首席信息官等在董事会、管理层担任的全部职务。之后,熊还独家回应了券商中国的记者......” “2023年10月23日,证监会官网发布了一则市场禁入决定书,后面写着熊剑涛的名字——当事人熊剑涛,男,时任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 01:10:45 招商诗人掀起过的“诗歌复兴潮” “第一件事,我们行业的诗人出自招商证券。这是什么意思呢?那时互联网有一个匿名发言的平台。上面说什么奖金又发迟了,激起了很多人的创作热情......” “一批招商证券的员工,通过写诗、写藏头诗这种形式,在互联网平台上督促公司发放应发放的年终奖。这些人都写诗歌,也挺有文采。律诗、宋词,现代诗等,各种题材都有。想到我们当年上大学的时候,还有诗社、文学社,算文艺复兴了......” 片头曲:《超渡》-Wan Pin Chu 片尾曲:《江湖路》=罗文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创建了公益组织:金融职业发展专项基金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84分钟
2k+
1个月前
大力如山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