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这是一档关注金融从业者和已退休从业者的栏目,主理人是王大力。
熟悉我的老读者们都知道,大力如山原本是我在2017年,写券商历史文章写出来的自媒体,比如当年我那篇有关中信证券的历史文章《降龙已不再,空余十八章》,就第一次让大力如山刷屏整个证券行业,而除了证券公司的历史之外,我还写过《投行的日与夜》、《卖方的肉与谷》讲述国内的投行、卖方业务的发展史等等文章,让无数从业者和年轻人,在大力如山这里回顾和了解整个证券行业。
就这样,我在写了四十多篇总计三十多万字之后,觉得自己已经写够了,便一直封笔到了今天。如今,八年过去了,中国证券行业再次开启合并的浪潮,“君安证券”就成为了浪潮涌起时,第一朵消失的水花,这让见证过君安时代的老一辈同行们唏嘘不已,也再次勾起我继续回顾和记录行业历史的兴趣。
虽然用长文章来撰写历史的形式,在八年前就已经被我做到头了。但如今的我,又学会了用播客,这个更好的音频方式来记录历史。
更重要的是,我还找到了一位老大哥(嘉宾:高大哥,1998年入职证券公司研究所,金融从业逾20年)搭档,愿意跟我一起聊这个系列,他是我当年那些历史文章的铁杆读者,也是文章里很多故事的亲历者,所以,欢迎大家跟我们一起,在这里跟着声音,一步步踏入金融的江湖:
今天的第二期,咱们要聊聊证券行业里的一家,从银行"孵化出来"的券商,它曾经有过三个名字,还出过一群证券诗人,最让行业印象深刻的,可能还是它那四个字的slogan:敦行致远。
ps1:我当然曾经写过这家券商的历史长文了:莲花山下,狮子下山
ps2:当时录制这期节目的时候是5月份,招商证券的新总裁还没有官宣,财新写了一篇预测文章,这期播客末尾还聊了这期文章,现在官宣一出看来当时那篇预测的是错的啊,哈哈哈,高低是不如当年大力如山留言区的那条预测质量啊......
金融是部江湖史系列播客第一期:斗转星移间,无人念君安
-时间轴-
02:39 上世纪券业回眸:股份制银行系券商中的南方三杰
“90年代,有几家依托于银行证券业务部出身的证券公司,如今无论是业绩排名还是发展都不错。这几家证券公司,都有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他们托身的银行,也是在90年代成立的,并不是之前就有。这类银行也不是举国家之力筹建的大型全国性银行,而是一些新兴的股份制银行,而且还都在南方。有三家......”
“任何事物的产生,一定和当时所在的历史环境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可能跟当年成立这些股份行的时候,金融主管部门对他们的定位有关系。另外一方面,当他们自下而上报方案时,就已经有了想法。处在南方——改革开放的前沿,正好92年......”
12:19 招商证券的第一个名字:招银证券
“1994年有个背景,全国银行业分业经营开始启动,而且是国务院下发的通知。当年,这三家银行的证券业务部都开始进行改制......”
“当时有个叫联办的机构。后来很多大佬也好,或者金融江湖的扛把子也好,都参与了莫干山会议。可以说这个会议基本上是经济改革,金融改革、资本市场改革中理论探讨的起点。探讨之后,引发了整个金融行业大批青年才俊下海创业的风潮。这有点像发令枪的意思了......”
18:46 行业领先:全国首家银证合作成功典范
“当年深圳发生过抢认购证这种事情,可见大家心里头已经种下了种子。尤其在深圳这边,招商银行的牌子在普通人心里还是有些分量。在那设一个网点,还是招商银行的点......”
“以当时招银证券的实力,做了一个最有名的银证合作——银证通。它是全国第一家银证合作的成功典范,真正推动了招商银行和招商证券的联动。这在当时的经纪业务上非常领先,也与它的背景有关系。比如......”
24:47 证券经纪业务的第一次行业变革:从坐商到行商
“至少在我的印象里,国信是第一个把自己的经纪人派到银行网点的。就是驻点银行,在大堂里分给你国信证券一个小柜台。不再仅限于国信自己的营业部办业务了......”
“很多证券公司的自传历史,都会提到从坐商到行商的转变。经纪业务原来就跟银行一样,坐着等业务来。经纪人制度的出现就改变了这种情况,从等业务变成拉业务。先跑到银行网点,这是第一步,因为......”
“年费佣金制,几乎打懵了当时市场上所有的券商。给年轻人做个类比,像我们最开始使用手机,是要严格按照你的通话时间,短信数量来计费。后来有了套餐,每个月就那么多钱,给你多少G流量,多少通话分钟。甚至到了后来,出现花多少钱不限量的套餐。意思是一样......”
37:47 牛网、牛卡、牛冠兴,你听说过吗?
“中信、光大、招商三个集团的老总,经常到了一定的时期会互换,毕竟都属于央企。2000年,到了退休年龄的施永庆,把国通董事长职位交给了万建华。2001年,中信、光大、招商三大集团的老总开始互调了......”
“当时招商还叫国通,它的银证合作计划,声势搞得挺大。它有三个词儿:牛网、牛卡、牛冠兴。牛网是它的网上交易系统。牛卡是交易要有的身份识别卡,跟招商银行合作的。那为什么要提牛冠兴呢......”
41:01 敦行致远,还是“蹲”行致远?
“敦行致远这四个字,大家都听说过。本身这个敦是敦促的意思。促进自己的行动,就能走得很远。但是业内慢慢传,就把敦行传成蹲行了。蹲着走,所以走得更远。另外一种说法,给你的画面感觉......”
“在某种程度上,慢并不是坏事。这个公司的风格,是从来不会冲在最前面。它偶尔一次冲在最前面,就是我们说的银证合作。又碰到公司组织结构调整,就形成了现在一种风格......”
53:08 声势浩大的全球招聘:激烈竞争与神奇预测
“官媒说这次应聘过程非常之激烈,光投简历的就有一百多人。别觉得一百多人少,那可是总裁之位啊。中国一共才有多少家券商?而且官媒还详细报道,在投递简历的人里,不仅包括身经百战的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总裁、副总裁等高管,还有在监管系统历练多年的官员,而且还吸引到了掌管千亿资金的基金公司总经理、投资总监......”
“如果那时你关注了大力如山,就会发现那天我发送招聘推送的消息时,就有读者在评论区里留言。我这后台也是大佬云集,人家直接在留言区里说......”
01:01:17 少有的 IT出身券商总裁:上任、请辞与处罚
“你看熊剑涛的履历,是IT出身,后面又做信息技术负责人。这一点在行业里很少见。总裁这个级别,从IT口出来的,不说绝无仅有,也是屈指可数......”
“2021年的10月8日,招商证券发布公告称,熊剑涛决定专注于个人其他事务,故申请辞去公司执行董事、总裁、首席信息官等在董事会、管理层担任的全部职务。之后,熊还独家回应了券商中国的记者......”
“2023年10月23日,证监会官网发布了一则市场禁入决定书,后面写着熊剑涛的名字——当事人熊剑涛,男,时任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
01:10:45 招商诗人掀起过的“诗歌复兴潮”
“第一件事,我们行业的诗人出自招商证券。这是什么意思呢?那时互联网有一个匿名发言的平台。上面说什么奖金又发迟了,激起了很多人的创作热情......”
“一批招商证券的员工,通过写诗、写藏头诗这种形式,在互联网平台上督促公司发放应发放的年终奖。这些人都写诗歌,也挺有文采。律诗、宋词,现代诗等,各种题材都有。想到我们当年上大学的时候,还有诗社、文学社,算文艺复兴了......”
片头曲:《超渡》-Wan Pin Chu
片尾曲:《江湖路》=罗文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创建了公益组织:金融职业发展专项基金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熟悉我的老读者们都知道,大力如山原本是我在2017年,写券商历史文章写出来的自媒体,比如当年我那篇有关中信证券的历史文章《降龙已不再,空余十八章》,就第一次让大力如山刷屏整个证券行业,而除了证券公司的历史之外,我还写过《投行的日与夜》、《卖方的肉与谷》讲述国内的投行、卖方业务的发展史等等文章,让无数从业者和年轻人,在大力如山这里回顾和了解整个证券行业。
就这样,我在写了四十多篇总计三十多万字之后,觉得自己已经写够了,便一直封笔到了今天。如今,八年过去了,中国证券行业再次开启合并的浪潮,“君安证券”就成为了浪潮涌起时,第一朵消失的水花,这让见证过君安时代的老一辈同行们唏嘘不已,也再次勾起我继续回顾和记录行业历史的兴趣。
虽然用长文章来撰写历史的形式,在八年前就已经被我做到头了。但如今的我,又学会了用播客,这个更好的音频方式来记录历史。
更重要的是,我还找到了一位老大哥(嘉宾:高大哥,1998年入职证券公司研究所,金融从业逾20年)搭档,愿意跟我一起聊这个系列,他是我当年那些历史文章的铁杆读者,也是文章里很多故事的亲历者,所以,欢迎大家跟我们一起,在这里跟着声音,一步步踏入金融的江湖:
今天的第二期,咱们要聊聊证券行业里的一家,从银行"孵化出来"的券商,它曾经有过三个名字,还出过一群证券诗人,最让行业印象深刻的,可能还是它那四个字的slogan:敦行致远。
ps1:我当然曾经写过这家券商的历史长文了:莲花山下,狮子下山
ps2:当时录制这期节目的时候是5月份,招商证券的新总裁还没有官宣,财新写了一篇预测文章,这期播客末尾还聊了这期文章,现在官宣一出看来当时那篇预测的是错的啊,哈哈哈,高低是不如当年大力如山留言区的那条预测质量啊......
金融是部江湖史系列播客第一期:斗转星移间,无人念君安
-时间轴-
02:39 上世纪券业回眸:股份制银行系券商中的南方三杰
“90年代,有几家依托于银行证券业务部出身的证券公司,如今无论是业绩排名还是发展都不错。这几家证券公司,都有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他们托身的银行,也是在90年代成立的,并不是之前就有。这类银行也不是举国家之力筹建的大型全国性银行,而是一些新兴的股份制银行,而且还都在南方。有三家......”
“任何事物的产生,一定和当时所在的历史环境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可能跟当年成立这些股份行的时候,金融主管部门对他们的定位有关系。另外一方面,当他们自下而上报方案时,就已经有了想法。处在南方——改革开放的前沿,正好92年......”
12:19 招商证券的第一个名字:招银证券
“1994年有个背景,全国银行业分业经营开始启动,而且是国务院下发的通知。当年,这三家银行的证券业务部都开始进行改制......”
“当时有个叫联办的机构。后来很多大佬也好,或者金融江湖的扛把子也好,都参与了莫干山会议。可以说这个会议基本上是经济改革,金融改革、资本市场改革中理论探讨的起点。探讨之后,引发了整个金融行业大批青年才俊下海创业的风潮。这有点像发令枪的意思了......”
18:46 行业领先:全国首家银证合作成功典范
“当年深圳发生过抢认购证这种事情,可见大家心里头已经种下了种子。尤其在深圳这边,招商银行的牌子在普通人心里还是有些分量。在那设一个网点,还是招商银行的点......”
“以当时招银证券的实力,做了一个最有名的银证合作——银证通。它是全国第一家银证合作的成功典范,真正推动了招商银行和招商证券的联动。这在当时的经纪业务上非常领先,也与它的背景有关系。比如......”
24:47 证券经纪业务的第一次行业变革:从坐商到行商
“至少在我的印象里,国信是第一个把自己的经纪人派到银行网点的。就是驻点银行,在大堂里分给你国信证券一个小柜台。不再仅限于国信自己的营业部办业务了......”
“很多证券公司的自传历史,都会提到从坐商到行商的转变。经纪业务原来就跟银行一样,坐着等业务来。经纪人制度的出现就改变了这种情况,从等业务变成拉业务。先跑到银行网点,这是第一步,因为......”
“年费佣金制,几乎打懵了当时市场上所有的券商。给年轻人做个类比,像我们最开始使用手机,是要严格按照你的通话时间,短信数量来计费。后来有了套餐,每个月就那么多钱,给你多少G流量,多少通话分钟。甚至到了后来,出现花多少钱不限量的套餐。意思是一样......”
37:47 牛网、牛卡、牛冠兴,你听说过吗?
“中信、光大、招商三个集团的老总,经常到了一定的时期会互换,毕竟都属于央企。2000年,到了退休年龄的施永庆,把国通董事长职位交给了万建华。2001年,中信、光大、招商三大集团的老总开始互调了......”
“当时招商还叫国通,它的银证合作计划,声势搞得挺大。它有三个词儿:牛网、牛卡、牛冠兴。牛网是它的网上交易系统。牛卡是交易要有的身份识别卡,跟招商银行合作的。那为什么要提牛冠兴呢......”
41:01 敦行致远,还是“蹲”行致远?
“敦行致远这四个字,大家都听说过。本身这个敦是敦促的意思。促进自己的行动,就能走得很远。但是业内慢慢传,就把敦行传成蹲行了。蹲着走,所以走得更远。另外一种说法,给你的画面感觉......”
“在某种程度上,慢并不是坏事。这个公司的风格,是从来不会冲在最前面。它偶尔一次冲在最前面,就是我们说的银证合作。又碰到公司组织结构调整,就形成了现在一种风格......”
53:08 声势浩大的全球招聘:激烈竞争与神奇预测
“官媒说这次应聘过程非常之激烈,光投简历的就有一百多人。别觉得一百多人少,那可是总裁之位啊。中国一共才有多少家券商?而且官媒还详细报道,在投递简历的人里,不仅包括身经百战的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总裁、副总裁等高管,还有在监管系统历练多年的官员,而且还吸引到了掌管千亿资金的基金公司总经理、投资总监......”
“如果那时你关注了大力如山,就会发现那天我发送招聘推送的消息时,就有读者在评论区里留言。我这后台也是大佬云集,人家直接在留言区里说......”
01:01:17 少有的 IT出身券商总裁:上任、请辞与处罚
“你看熊剑涛的履历,是IT出身,后面又做信息技术负责人。这一点在行业里很少见。总裁这个级别,从IT口出来的,不说绝无仅有,也是屈指可数......”
“2021年的10月8日,招商证券发布公告称,熊剑涛决定专注于个人其他事务,故申请辞去公司执行董事、总裁、首席信息官等在董事会、管理层担任的全部职务。之后,熊还独家回应了券商中国的记者......”
“2023年10月23日,证监会官网发布了一则市场禁入决定书,后面写着熊剑涛的名字——当事人熊剑涛,男,时任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
01:10:45 招商诗人掀起过的“诗歌复兴潮”
“第一件事,我们行业的诗人出自招商证券。这是什么意思呢?那时互联网有一个匿名发言的平台。上面说什么奖金又发迟了,激起了很多人的创作热情......”
“一批招商证券的员工,通过写诗、写藏头诗这种形式,在互联网平台上督促公司发放应发放的年终奖。这些人都写诗歌,也挺有文采。律诗、宋词,现代诗等,各种题材都有。想到我们当年上大学的时候,还有诗社、文学社,算文艺复兴了......”
片头曲:《超渡》-Wan Pin Chu
片尾曲:《江湖路》=罗文
-关于大力如山-
券业最野自媒体、原券商投行业务条线董事总经理、畅销书《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从新手到合伙人》作者。创建了公益组织:金融职业发展专项基金
【每周直播预约及回看】
视频号:大力如山
【互动平台】
微信公众号:大力如山
微博@王大力如山
小红书:大力如山
【书籍】《投行职业进阶指南》(各大购书网站均有售)
主播...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又又又吃柚子
1个月前
广东
2
莲花山?力哥来深圳了啊?
uczzz
1个月前
上海
2
为数不多喜欢听的历史⋯还得是力哥讲的

unknown_cc
1个月前
上海
2
来听🧐

拽拽喵
1个月前
甘肃
2
终于等到第二期,第一期听了若干遍。👏👏🎉🎉
HD300752w
1个月前
广东
2
出了名的拖延发奖金

大力如山
1个月前
上海
2
熟悉我的老读者们都知道,大力如山原本是我在2017年,写券商历史文章写出来的自媒体,比如当年我那篇有关中信证券的历史文章《降龙已不再,空余十八章》,就第一次让大力如山刷屏整个证券行业,而除了证券公司的历史之外,我还写过《投行的日与夜》、《卖方的肉与谷》讲述国内的投行、卖方业务的发展史等等文章,让无数从业者和年轻人,在大力如山这里回顾和了解整个证券行业。
就这样,我在写了四十多篇总计三十多万字之后,觉得自己已经写够了,便一直封笔到了今天。如今,八年过去了,中国证券行业再次开启合并的浪潮,“君安证券”就成为了浪潮涌起时,第一朵消失的水花,这让见证过君安时代的老一辈同行们唏嘘不已,也再次勾起我继续回顾和记录行业历史的兴趣。
虽然用长文章来撰写历史的形式,在八年前就已经被我做到头了。但如今的我,又学会了用播客,这个更好的音频方式来记录历史。
更重要的是,我还找到了一位老大哥(嘉宾:高大哥,1998年入职证券公司研究所,金融从业逾20年)搭档,愿意跟我一起聊这个系列,他是我当年那些历史文章的铁杆读者,也是文章里很多故事的亲历者,所以,欢迎大家跟我们一起,在这里跟着声音,一步步踏入金融的江湖:
今天的第二期,咱们要聊聊证券行业里的一家,从银行"孵化出来"的券商,它曾经有过三个名字,还出过一群证券诗人,最让行业印象深刻的,可能还是它那四个字的slogan:敦行致远。

民工乙
1个月前
北京
1
我闻人事有篇关于熊写的更多,本文没引用

之火无烟
1个月前
湖北
1
莲花山下,好多眼镜蛇
lulu-DL
1个月前
上海
1
券商历史🤩🤩🤩

马鹿的野狐禅
1个月前
重庆
1
很精彩的内容,而且很好的发挥了播客的优点。
North~South
1个月前
北京
1
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招商证券。入职时候的公司介绍比起力哥讲得可差远了。

我们只做鱼
1个月前
辽宁
0
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