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你好,欢迎来到《向后一步》第十四期。这一期,我邀请了银河系漫游客。我们试图从市面上的“清醒大女主”说起,谈谈其背后的创作逻辑、叙事结构及其成因,也借此聊聊我们看到的女性主义困境、对女性主义的误读与消费以及我们对女性主义作品的期待。 近年影视作品中,频繁出现“清醒大女主”—故事中的女主强大、理性、金句频出,似乎无所不能。我们在反思,用“例外”的成功样本来彰显女性力量,是否仍是对“慕强恐弱”的潜意识认同?将“女子做男子一样的事”作为女性获得尊重的原因,是否是陷入了另一种“成为男人”的语言陷阱?将“不困于内宅”作为女性进步的标志,是否是对女性普遍困境的忽视与羞辱?鄙弃“雌竞”与“小女人”,是否是在给女性套上新一层枷锁? 我们也借此讨论了女性主义思潮对影视剧作的影响,讨论了市场对女性主义的消费与误读,我们也同样赞扬了一些女性主义作品中,那些揭示女性困境、展现女性复杂性、怯弱、不完美的镜头。甚至,我们也在想,即使是那些“清醒大女主”作品,是否也至少展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也许,我们都不知道女性主义应当如何被定义。但有更多的女性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有更多的女性声音被听见、被重视、被回应。 我们不强大、不完美也并不能时时清醒,但我们并不是因为无所不能才值得被爱、被讲述、被听见。不是强者才值得被尊重,所有的女性应当被尊重,就和所有的人都应该被尊重一样。 如果你对这期节目感兴趣,欢迎收听。 PS: 欢迎关注嘉宾的同名公众号《银河系漫游客》,上豆瓣阅读阅读嘉宾的小说《松绑》。 -本期概览- 01:56 从《朝雪录》说起,谈谈“清醒大女主”的悬浮与套路 06:15 是“女性主义”的进步?还是新型的“强者游戏”? 08:29 不是“一个”女强人,而是“普遍”的女性权利 12:18 男女平等的语言陷阱:成为男人才能与男人平等? 14:08 走不出内宅,就是一个落后的女人吗? 17:24 女性主义思潮、《出走的决心》与《我的天才女友》 20:01 “她”经济、“粉色”健身房与另一种困境 22:42 “大女主”创作的积极影响:我们是否应该更宽容? 24:28 《国色芳华》:与“秦胜意”的命运共振 29:58 《亲爱的仇敌》:不要让“girls help girls”成为新的枷锁 31:36 《俗女养成记》:女性可不可以做错误的决定? 42:24 《松绑》:刻板印象、自我反思与他人的声音 44:27 我们并不是只有强大才值得被爱 50:26 停止消费女性主义,我们需要真实的女性视角 -本期嘉宾- 银河系漫游客 -背景音乐- 王菲:《归途有风》
亲爱的朋友,你好,欢迎来到《向后一步》第十三期。这一期我邀请到了阮老师,阮老师是一名艺术类学术研究机构的教务老师兼研究生辅导员。在这一期中,我们会一起聊聊我们观察到的90后与00后就业选择的不同以及背后可能的解释。 从我们身边年轻人对考公的热衷谈起,我们讨论了国家认同、时代变迁与就业选择的变化;我们分享了在影视与法律行业中,传统职业路径如何逐渐失去吸引力;我们讨论了祛魅、不安全感与忧患意识。负面信息泛滥、正面反馈机制失效,努力似乎不能换来确定的未来。 90后与00后面临的时代处境并不相同,我们很难说哪一代人更幸运、更清醒、更自由。但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安与挣扎,也有属于自己的思考自由的方式。我们看到的种种选择、思潮、现象,或许就是每一代人思考自由的方式的具象化体现。 关于我们应当如何度过这一生,这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甚至可能没有答案,否则它就不会是一个得以穿越时间的问题。 这一期节目,只是这个问题的一个小之又小的切片。但如果你也正在思考类似的问题,欢迎来听听这一期的对谈。 -本期概览- 01:44 90后与00后的不同:国家认同与就业选择 07:23 影视行业观察:考公成为香饽饽,上岸却寥寥无几 09:28 考公动机:形势所迫还是心之所向? 12:41 信息爆炸、不安全感与忧患意识 17:10 正面回馈机制的失效:丑小鸭变不成白天鹅? 20:17 知道更多世界的真相,一定会更悲观吗? 23:12 法律行业观察:律师行业的式微 27:21 关于自由:渴望自由还是逃避自由? 31:48 是否存在好的时代与坏的时代?自由可以比较吗? 35:18 自由不依附于某一种模式,而在生活的瞬间 39:19 一代人有一代人思考自由的方式 43:03 站在历史的长河与切片上,观察自己 -本期嘉宾- 阮老师 -背景音乐- 王菲:《归途有风》
亲爱的朋友,你好,欢迎来到《向后一步》第十二期。这一期,我邀请到了我的法学院好朋友CC,来聊一聊性犯罪/性侵犯这一命题背后的司法程序的盲区、社会观念的误导与真实的女性困境。 我们聊了美国刑诉法中无罪推定与程序保障的核心价值,也讨论了为何强奸罪在所有刑事案件中尤为特殊——它往往没有目击者,也没有明确证据,甚至因为它深远的心理创伤和漫长的情绪阴影,而使得举证更为困难。我们也进一步讨论了司法程序应对强奸这一特殊犯罪做出什么样的回应。 我们聊了“不同意”的标准,也讨论了这一标准背后反映的社会观念。我们也进一步讨论了在许许多多悲剧背后,那些被误解、被驳回、被漠视的妇女性自主诉求,和错误却无处不在的社会观念——它使许多人,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深受其害。 CC也在这期播客中分享了她的一次亲身经历——一次让她感到困惑、无措却难以命名的经历。她以极大的勇气讲述了这段故事,希望通过讲述,去表达她对广泛存在的性别压迫的困惑与思索,也去揭露当前社会面对性侵犯的惩罚选项的匮乏与不足。 我们关心司法程序的盲区,我们关心社会观念的误导,我们也同样关心,在法律难以触及的地带,在“定罪”与“非罪”之间,那些真实存在的不愉快的感受如何被理解?那些未被看见的压迫如何被命名?女性的困境是否真的可以仅靠MeToo或刑法解决?抑或我们需要更多的社会共识与制度创新? 我们都担心自己表达得不那么好,我们也都担心问题无法解决。但我们也相信,更多时候,我们不是说的不够好,而是说的不够多。 如果你对这期节目感兴趣,欢迎收听。 -本期概览- 01:14 谈谈美国刑诉法的人权保障与无罪推定 07:00 强奸罪因何特殊:情感打击与证据缺失 10:25 司法程序如何调整:以“受害妇女综合征”为例 17:42 “不同意”的证明标准背后,是社会观念的变迁 18:56 更大的悲剧,是对妇女性自主权的误读 24:45 不被刑法定罪,并不意味着性侵犯没有发生 28:04 作为1/3的分享:无措的性体验与无形的性压迫 39:20 女性的困境应该被看见,即使路途还很遥远 42:22 刑法与MeToo存在局限性:我们需要更多的选项 47:53 讨论这一切,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 -本期嘉宾- CC -背景音乐- 王菲:《归途有风》
亲爱的朋友,你好,欢迎来到《向后一步》第十一期。这一期我邀请到了我的法学院好朋友Erica,一起聊聊“优绩主义”框架下的“卷”与“躺平”。 “卷”与“躺平”这两个词语,你一定不陌生。它们几乎成了这个时代最具象的行为符号。你是否有时会质疑,为什么要把个人行为简单归类为“卷”与“躺平”?你是否有时会追问,除了“卷”与“躺平”,我的人生是否还有第三种可能?你是否有时会思考,”卷”与“努力”,“躺平”与“自由”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聊了自身的教育经历,聊了我们那些不知为何而努力的痛苦,以及努力过后的虚无。我们尝试理解优绩主义的内核——它是如何将世俗成就与自我价值划上等号,又如何悄然地让每个人成为焦虑、羞耻和孤独的共同体。我们尝试探索粉碎优绩主义价值后,我们将如何重建自身的价值秩序,寻求个人的幸福。我们也在谈话中认识到,优绩主义最大的陷阱,是让人在比较、证明和瞭望中,忘却自身的独特性。 如果你在“卷”与“躺平”之间踌躇、挣扎,如果你在“无效竞争”之中感到痛苦、虚无,如果你的内心有“自我”与“他人”的声音在拉扯,我想,这期节目可能会给你带去一些小的启示。 -本期概览- 00:47 在优绩主义背景下,什么是“卷”,什么是“躺平” 06:59 从欧洲和美国的学校评分体系看“卷”与“不卷” 13:01 觉醒时刻:努力后的深刻虚无,让我怀疑体系 14:59 优绩主义的核心:将世俗成就与自我价值划等号 17:28 赢家匮乏,输家羞耻,优绩主义让所有人不幸福 20:52 优绩主义下的教育:始终缺位的的自我探索与认可 23:36 随之而来的问题:替代性价值体系的缺失 26:14 乐观视角:把人生当做价值探索/排序的旅途 30:15 悲观视角:系统性压迫真的可以得到解决吗 33:40 系统压迫下,个人的力量真的如此微小吗? 40:40 “卷”与“躺平”是真问题,还是假问题? 48:10 痛苦源于对他人的比较,与对未来的幻想 53:41 相信自我的独特,幸福是向内探索 -本期嘉宾- Erica -背景音乐- 王菲:《归途有风》
亲爱的朋友,你好,欢迎来到《向后一步》第十期。这一期我邀请到了冰玉,来分享她与她小院和花园的日常。 向外望去,可以望见波光粼粼的湖面,而不是高耸的玻璃房子。被一张“北京小大理”的照片吸引,2020年,冰玉租下了北京郊区的一座小院,开始了她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往返的五年。 春天到来时,月季像瀑布一样盛开,风轻轻吹过,整个墙面都像在轻轻跳着舞。被月季的浪漫吸引,冰玉踏入了园艺的世界。她的花园里有月季、郁金香、角堇花,一把躺椅,和四季的更迭。小院的一天普普通通,却快乐非凡。花园的四季分明,却如此可爱。养花的过程中有挫折、有汗水、有虫害,也让春天变得如此值得期待。 30岁种下一座花园,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对于冰玉而言,是走入自己从未踏足的领域,是在生活中寻找新支点,是懂得欣赏四季更迭如此可爱,也是一步一步逐渐靠近真实的自己。 春天来了,是多么普通,多么令人期待啊! 冰玉会在她的公众号《樱桃炒包菜》(小红书同名)分享她的生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 附赠一张小院的春天~ -本期概览- 01:03 2020年,与小院第一次相遇 04:37 小院逐渐成为我生活新的支点 08:07 靠近小院,也靠近真实的自己 12:49 投入土地,可以忘记许多烦扰 14:43 修建花园,是急不来的事情 19:52 一季花开后,耐心等待下一季 28:21 记一次养育郁金香的失败经历 34:48 每种花都有自己的习性,也有自己适合的环境 37:22 摇摇晃晃,度过小院的一天 39:59 承认没有进取心,我用了许多勇气 42:28 四季分明,竟如此可爱 46:24 说不出特别的时刻,每一刻都很好 -本期嘉宾- 冰玉 -背景音乐- 王菲:《归途有风》
亲爱的朋友,你好,欢迎来到《向后一步》第九期。这一期我邀请到了Tracy。Tracy是一名专业认证生命教练,两个孩子和一只狗的妈妈。 不知道你是否曾经被情绪困扰,曾经陷入过低谷,或曾经感受到无助。不知道你是否尝试点开过一些文章,看过一些书,看到了诸如“正视情绪”“接纳自己”“本自具足”此类的词语,却只觉得有了更多的困惑。 在这一期中,你会听到一次真诚的分享,一个关于意义和疗愈的故事,一段“正视情绪”和“接纳自己”的经历,以及这段经历背后的感悟。 在这一期中,有许多有启示性的瞬间。“接受自己就像在挖矿,每挖一层都需要勇气,都有伤痛,也都收获满满,万分值得”。“不要被困在念头里,感受身体的信号”。“意义在你的近处,在你的周围”。“空想没有意义,行动才有意义”。“跳出现在,尝试与未来的自己对话”。“勇敢走出第一步,人生真的十分广阔”。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Tracy的播客《再勇敢一次》,小红书“TracyLi芝芝”。 -本期概览- 00:55 我仿佛被我的完美人设捆绑住了 02:55 被裁员后才发现,原来我一直忽略了我的内在小孩 09:44 停下来,倾听身体的感受,是疗愈的第一步 10:59 寻求外界的认可,就像被虫子咬了,需要拼命地抠 14:34 《Let it go》带来的启示:再见了,那个完美的女孩 17:22 正视情绪:聚焦当下,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19:03 身处低谷:跳出当下,以未来的眼光看待当前的际遇 20:04 存在就是意义:当蝴蝶扇动翅膀,世界将为你而动 24:48 不要困在念头里,行动本身就是意义 26:17 什么是发展性抑郁?什么是意义疗愈? 34:49 生命教练是镜子,是同行的伙伴 42:26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使命 42:26 低谷是礼物,是生命的信号 45:07 勇敢踏出第一步,试试看吧 -本期嘉宾- Tracy -背景音乐- 王菲:《归途有风》
亲爱的朋友,你好,欢迎来到《向后一步》第八期。这一期我邀请了David来聊一聊他这一年来的育娃体验。 又一次谈到新手爸爸,或许是偶然,或许是必然。随着年岁渐长,我身边有许多朋友展开了新的身份。从个人的角度,我好奇这种身份的转变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从代际的角度,我好奇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育娃有什么新的命题。从关系的角度,我好奇夫妻和父女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这一期中,有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话语,David说,“我期待她明白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同时也明白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的其中一个”。“孩子是自带系统的,有些东西会变,而有些东西不会变”。“放松一点吧,这是孩子自己的命运”。 这一期中,也有许多有意思的视角。我们从科学视角讨论了科学育娃的个体经验,从法学视角讨论了“家长主义”和“家庭治理”,也从玄学视角讨论了孩子的变与不变。David的讲述十分缓和,我仿佛可以想象到他的养育过程,不急不躁,温和理性。 像David所说的,育娃没有标准答案。但认识这一点,或许需要听到许许多多种不同答案。 PS:谈了两期新手爸爸,妈妈只是在爸爸的讲述中浮现,总觉得缺少了什么。这里立个Flag,之后也录一期新手妈妈,听听妈妈的体验!欢迎宝妈后台私信! -本期概览- 00:47 生娃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 09:02 孕期与宝宝的有趣互动 14:15 在孩子身上仿佛看到了小小的我 16:10 我和宝妈如何处理双方家庭分歧 20:57 我与宝妈的不同处境和相互合作 22:54 谈谈科学育娃:手段科学,心态放松 26:44 我和宝妈的变化,无法用科学来解释 30:32 我期待孩子明白她的独特,也知晓她的普通 39:22 我和宝妈相信,孩子是自带系统的 40:25 玄学如何影响育娃过程? 43:27 从法学视角谈谈家庭治理:rule by parent还是rule of family? 57:15 育娃没有标准答案,别把孩子的命运当成自己的命运 -本期嘉宾- David -背景音乐- 王菲:《归途有风》
亲爱的朋友,你好,欢迎来到《向后一步》第七期。这一期我邀请了Yoyo。Yoyo是一名资深广告人,自嘲PPT女工。从品牌广告,到内容运营,到电商平台卖广告帮客户卖货。她经历了互联网对工作模式的入侵,也经历了消费主义对传统营销的清洗。 在这一期中,你会听到一段互联网广告从业者的真实经历,和这段经历背后的时代变迁;你会听到一段真诚的分享,它没有十足的信心,没有十足的喜悦,它有挣扎,有焦虑,但十分令人动容。 Yoyo曾会回应保安大哥“早上好”,直到她慢慢习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她曾会怀疑用“交互”形容人与人的交流,直到她自己也会不自觉地脱口而出。她始终无法将一部分的自己切割,一部分做工具,一部分做自己;她始终无法克服内心对消费主义的质疑,并再也不想为此推波助澜;她始终无法接受人成为数字的奴隶,而始终相信真正的创新来自人拍脑袋的力量;她始终觉得广告是为了将产品销售给最合适的人,而不是追求成为爆款。 Yoyo裸辞了,不是带着欣喜和旅行计划,而是忐忑和焦虑;不是带着改变时代的雄心,而只是想越来越靠近自己。Yoyo说,我厌倦了把路“走宽”的言辞,在我的想象里,人生的路是以缩小的形式展开的,我想把路“走窄”试试。 Yoyo刚刚创建了自己的小红书账号“Yoyoyoyo”,分享她的一些读书体会,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关注~ -本期概览- 00:45 裸辞一定是件有勇气的事情吗?其实我也很焦虑 02:55 PPT广告女工五年浮沉简史:从品牌广告到内容运营到互联网卖货 07:23 明知营销可能达不到客户目的还是硬做,我怀疑自己在诈骗 12:17 回应保安大哥的“早上好”,竟然会变成异类 13:50 我曾震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为什么要用”交互”,直到我最终也使用了它 18:13 我深陷消费主义陷阱,所以我不想成为消费主义的助推者 20:11 互联网广告不再筛选消费者,而是创造消费者 22:56 网络时代,我们都被数据囚禁了 28:06 我无法切割一部分的自己,我想做完整的人 33:14 工业化的现代社会迷信数据,而我相信人拍脑袋的力量 38:42 裸辞后我也曾想控制我的生活,却发现这根本不可能 45:03 放弃对安全感的想象,我好像变得不焦虑了 47:32 图书馆竟然有食堂?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持续发生 52:28 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把路慢慢“走窄” -本期嘉宾- Yoyo -背景音乐- 王菲:《归途有风》
亲爱的朋友,你好,欢迎来到《向后一步》第六期。这一期的主题是“爱美还是服美役?自由还是不自由?”。这一期的灵感来源于B站的一场辩论赛“爱美之于女性,是一种自由/不自由”。在这场辩论赛中,正方双方都提供了精彩的论证。 不过,在我看来,比起争论自由与不自由,更为重要的是厘清自由的边界。当我们在健身、在化妆、在烫发、在美甲,在做一切一般观念上被认为是求美的行为之时,我们究竟是在主动地爱美,还是在被动地服美役?我们是在行使自由,还是在被某种“美”的“自由”所困? 认清这一点是重要的。身处在社会之中,我们认识到也不得不承认自由是有边界的。绝对的自由并不存在。人一生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便是从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从自身的思考和感受中,从前人和他人的故事和讲述中,一步步找到自己身处社会之中的边界在哪里。美,便是一个我们绕不过去的命题。 在我看来,服美役有四个特征:一、判断性而非感受性;二、负面性而非正面性;三、义务性而非权利性;四、客体性而非主体性。我们听过太多与服美役相关的学说,却太少听到真实的故事。在这一期播客中,我会结合我过往生活中的具体故事,展开谈谈我对“服美役”和“爱美”的看法,并借以聊聊自由的边界。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点开听听吧。 -本期概览- 00:01 爱美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02:34 从妈妈的一张老照片说起 03:42 关于粗眉毛的羞耻经历 06:01 当我们谈服美役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07:27 美是感受性的,而非判断性的 09:39 美带来正面情绪,而非负面情绪 11:22 美是一种权利,而非一种义务 17:06 美是主体的选择,而非被观看的客体 24:30 不是所有的主动选择,都是爱美 26:13 警惕脱美役/不美成为新的枷锁 30:04 我们已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和义务 32:08 不存在绝对自由,关键在于主动探索自由的边界 -背景音乐- 王菲:《归途有风》
亲爱的朋友,你好,欢迎来到《向后一步》第五期。这一期我邀请到了我的好朋友老严。老严刚刚迎来了他女儿理理的出生。我对新手爸爸的经历、体会、思考和感受都十分感兴趣。老严说,生育孩子是一次勇敢而冒险的行为。养育孩子的过程就像是浇灌一棵大树。作为父母,要因材施教。在老严看来,好的教育就是爱和榜样。老严希望,理理可以成为一名“专业”人士。老严还说,作为父母,他要时刻自我觉察,自我反思。 我问老严,什么是孩子的样子,什么是父母想让孩子成为的样子?如何认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做的信息筛选?如何认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偶然?如何认识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又如何认识个人的自由和为人父母的责任?老严在这期节目中给出了他现阶段的感受和思考。 我想,孩子的成长是一次长跑,父母的成长也是如此,这注定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老严只是万千父母中的其中一个,这期节目中也只是老严生活的一个片段。但万千父母和孩子的牵绊,勾连起来,便是大半个世界的图景。如果你对这期主题有兴趣的话,不妨继续往下听吧。 -本期概览- 00:01 导言 01:45 从给理理的信说起 05:59 陪伴孩子,走过从0到1的阶段 07:37 养育孩子,像浇灌一颗大树 08:48 我进入了孩子的语言世界 11:49 养育一个孩子,没有标准答案 14:08 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是爱和榜样 16:03 我希望理理成为一名“专业”人士 20:53 “专业”是对自己选择的行当的深耕 25:36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做信息筛选 29:48 不害怕暴露偏见,而是让孩子暴露在更多偏见中 33:23 接受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偶然 35:10 孩子在成长,我也在成长 37:34 对亏欠式教育的警惕和回应 40:51 作为父亲,我在时刻自我觉察 44:17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焦点 -本期嘉宾- 老严 -背景音乐- 王菲:《归途有风》
亲爱的朋友,你好,欢迎来到《向后一步》第四期。这一期我邀请到了我的好朋友蔡畋。我们相识于2014年的支教。我仍记得那一夜的星空,蔡畋拿着指星笔,指星笔发出绿色的光,直直指向漫天繁星。那一刻,所有的人都仰着头,星空变得很近,变成了黑板,我们都变成了星空的孩子。那是我过往人生中极致浪漫的时刻。 蔡畋本科就读于新闻与传播专业,毕业后她研读了教育学的硕士,如今她选择成为了一名教师教育培训者。同时,她也是一个天文爱好者、一支乐队的贝斯手和一个爱猫人士。在我的印象里,蔡畋就像一只充满活力的猫咪,她乐此不疲地探索着她感兴趣的领域,开启着她的三倍人生。 我很好奇,在蔡畋丰富的人生体验背后,蕴含着她什么样的感受和思考,而这些感受和思考都是如何影响着她的人生选择的。我也很好奇,天文、新闻和教育于她而言意味着什么,教师教育培训这一我先前并未认识过的领域又是如何展开的。如果你对这期内容感兴趣,不妨点开听听吧。 -本期概览- 00:01 对浩瀚星空的最初想象 03:42 若人类文明终将逝去,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06:00 为了体验更多的新鲜事物,我选择了新闻与传播专业 08:26 教育就像一只指星笔,指出学习的路径 15:22 枯燥知识背后,也有浪漫想象 24:56 教师教育培训,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培训 36:25 教育的目标是为学习者下一个阶段做准备 41:02 “失败”学习体验的意义,取决于我们如何认识这一体验 42:55 像我会永远活着一样面对一切,是我的人生格言 44:27 人人都可以是记者,去看见,去探索,去记录 50:52 走过的人生道路,不回头,只成为我 51:51 找到人生的价值排序,会走得更坦然 -本期嘉宾- 蔡畋 -背景音乐- 王菲:《归途有风》
亲爱的朋友,你好,欢迎来到《向后一步》第三期。这一期的主题是“意义感危机”。 好像突然在一个瞬间,虚无、抑郁、困惑成了时代情绪,意义感危机成了时代危机。这些情绪、这些问题也同样困扰过我,使我痛苦。而今,我有了自己认可的一个答案,我知道,这不是标准答案。但我想,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是有意义的。 这一期节目中,我们讨论了我们过去生活中的意义感危机,讨论了我们是如何面对这些危机的。我们也讨论了出走与归来,追寻与安顿,远方与当下。“如果最后这一切都只不过是在沙地上画画的话,那这个画本身就是意义”。 “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绝不会是一天两天”。“从自己的生活里走出来,去感受吧,那一刻是忘掉思考的,那一刻是很幸福的。” -本期概览- 00:01 导言 02:06 于我而言,意义感危机好像是个新的问题 03:57 与诗与远方同样重要的,是安顿自己的当下 06:17 出走与归来,去魅与祛魅,这是一个过程 11:42 一定要出走才可以归来吗 13:33 如果做的事情看不到结果,还要去做吗 19:03 如果我是在沙地上画画,我相信这个画本身是意义 23:25 追寻意义令人痛苦,我还要追寻吗 24:42 这是个缓慢的过程,绝不会是一天两天 30:37 走出自己的世界,去看看他人的生活,或许是个办法 37:05 我们不是碌碌无为,我们是碌碌有为 38:01 辣也可以是生活的信仰 -本期嘉宾- 盛东 -背景音乐- 王菲:《归途有风》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