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这些年里,我一直在探索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拥有什么样的事业,然后试过不少副业,来听听我的分享吧。
电视剧《漫长的季节》的热播,让剧中的小舅子龚彪带着他的“外耗”哲学走入大家的视野。尽管他的中年生活捉襟见肘,却活得肆意乐呵。他常常会说出很多人在生活中说不出来的话,被大家奉为互联网嘴替,而他的言行也成为了“外耗”这个词最好的注解。
前两天在后台我看到了一条留言,特别有感触,他是这样写的,孩子今天跟我说,他不喜欢读书,它想变成一只小鸟,自由自在。我要怎么做才能引导他喜欢学习呢?是否你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困惑呢?
我经常收到这样的留言,孩子只是不小心绊倒,为啥还是哭个不停呢?我将小宝的玩具借给了邻居,晚上就拿回来了,可是他还是很生气。我骗儿子说妈妈要两天不回家,我只是开个玩笑的,我已经跟他解释说是假的了,他却还是生气的要跟我绝交。这让我想到网上曾经看到的一句话,孩子眼里无小事,爸爸妈妈少说没关系。
前两天我去超市,刚好碰到了一对父子,正在买汽水。你看老爸多好,不像你妈从来不让你吃薯片,喝汽水。看着貌似温馨的银幕,我心里却突然不太舒服起来。买汽水就买汽水,拉拢孩子干什么?可遗憾的是,这种拉拢孩子的事情在很多家庭里都普遍的存在。在一段关系里,如果一个人长期夹在中间,成为另外两个人解决矛盾的工具,那他就是这段关系里的夹心人。而如果这个夹心人刚好是家庭关系里最弱小的孩子,那孩子很可能会陷入深深的困扰当中。
有很多的育儿书和亲子课程,都会提倡父母要多给孩子些自由,那父母给孩子自由,孩子就真的可以自觉变好吗?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曾经对一千五百余名儿童做过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视这四个暴力行为当中。忽视而导致儿童抑郁,焦虑的可能性是最大。
复旦大学的梁永安教授关于情感问题的分享里面提过这样一个观点。他说,其实在爱情问题上有很多误区,其中一个误区是希望爱情能够解决自己的人生难题。很多时候,我们或有意或无意会陷入到这样一个误区,带着解决人生难题的思路去挑选和审视伴侣。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只要麻烦了别人,就会引起心理强烈的不安呢?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要求,都会让自己陷入纠结。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假性独立。
你是否曾经听过这样的抱怨,同事之间很难和睦相处,有人故意敌对他,自己花了钱给孩子请家教,孩子却不能好好的学。结了婚了,觉得老公应该以家庭为重,可是老公依然三天牢头的约朋友聚会,这些烦恼看来各不相同,但本质上都来源于同样一种思维方式——应该思维。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