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颈䴙䴘飞来北京落于房山大石河,我却因为风雨交加没有去成。那就先跟大家一起线上了解一下吧。
今天去了密云太师屯镇的小漕村,跟那里的农民接触了一下。发现他们都知道自己的地里会落什么鸟,有拍鸟的人来了还会主动给指路。人与鸟类的关系应该就是这样自然的吧。
我们仰望天空,你们俯瞰大地。
今天在沙河待了一天,南岸、北岸、巩华城半岛都走了一圈。观察到了4只白眼潜鸭、200多只赤麻鸭、300多只骨顶鸡;灰瓣蹼鹬也没有走。巩华城那边修了路,以后行人离水更近了,不知道会不会对鸟有伤害。
今天立冬,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冬三候: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节气,与立春、立夏、立秋一起被称为“四立”。立冬时要吃饺子,既是饮宴中的习俗,也是提醒人们防寒保暖。
Seeing is believing. 今天去沙河观察了灰瓣蹼鹬觅食、游曳、躲避天敌的全过程。它真的是非常可爱、非常灵活的一种鹬。起飞迅速,能够感受到它在海面上的样子。
北冰洋远客灰瓣蹼鹬现身北京沙河。令人震惊。北京的上一笔记录是在八年前。
再过三天就要立冬了,秋天只剩下尾巴。我抓住秋天的尾巴,给鸟儿们建了一个水吧。不大,但够它们喝水和洗澡了。作为野生动物保护的倡导者和志愿者,我只能尽自己的努力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
今年春天,我曾经在水南村保护过四只大鸨。现在想来,那真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年秋、冬,本来有两只大鸨回来,但1、2、3、4地被耕并种上了冬小麦,有一只大鸨被惊飞,目前只有一只大鸨留在这里,但不知道能待多久。
北京通州水南村的大鸨保护遭到重大挫折。大鸨的栖息地在晚间被耕种,导致一只大鸨被惊飞至今未归。城市生态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髦的话题或者前沿的课题,它更是考验一个现代化城市在城市规划和治理能力方面的一道考题。
今天在妙峰山感受到深秋的魔力,倾听鸟的鸣唱,体会山间行车的峰回路转,也在弯道咖啡馆里邂逅有趣的两位女店主,与她们一同分享了生命之美,生活之趣。
昨天在通州水南村大鸨栖息地现场,我也跟土地承包商和农民就如何解决当前的问题、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大鸨在通州栖息地停留的重要性进行了交流,我觉得他们想法和态度对于大鸨在通州的未来也非常重要。来听听他们的想法。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